第二百九十七章 数月弹指间(下)

“静云,你这是怎么了?”杨震一见张静云神情突变,心里就是一紧,一种不祥的预感便自他的心头冒了起来。

张静云捧着信的一双手竟也有些抖动了起来,而她的声音也随之发颤道:“二郎,爷爷他,他……”一时竟说不出话来。

杨震这时已顾不得什么礼貌不礼貌了,当即伸手就夺过了张静云手里的信,一目十行地看了下去。虽然这样抢他人的书信看并不太好,但两人间关系已如此亲密倒也无妨。

在迅速扫完信中内容后,杨震的神情也变得极其严峻。这封信是写给张静云和他杨震的,里面只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是张道人告诉他们自己已来到苗疆,并准备进山寻找曾经的师弟,也是师门叛徒许惊鸿。并且他还说,自己在此之前已给自己算过一卦,卦象显示乃是必死的大凶之兆,此去苗域群山之中,八成是回不来了。

第二层意思则很简单了,就是对自己孙女儿张静云的安排。其中不少篇幅是安慰孙女儿不要为自己的逝去而感到伤心,这只是天意而已,也让她在自己去世后坚强快乐地活下去。后面的内容则是写给杨震的,张道人希望杨震今后能好好照顾自己的孙女儿,用词中显然是已将他视作孙女婿看待了。

“静云你也不要着急,虽然道长写了这封信,但事实究竟如何还不好说。说不定什么时候,他就会回来了。”杨震看着面前女子一副泫然欲泣地模样,赶紧劝慰道,只是这话连他自己都未必能说服得了。

“二郎,你不知道,爷爷他算事情向来极准,几乎就没有过差错,比如这次就把信送到了镇抚司。这种大事上,他又怎么可能出错呢?”张静云眼眶里已有泪水缓慢地流了下来。

杨震赶紧取出随身的手帕,为她轻轻拭去眼泪,同时口中道:“那可不一定。都说善医者难自医,我想这算卦一道也差不多吧。道长他或许算别的事情精准,可关于他自己的事情就未必了。你相信我,他一定不会有事的。”虽然口中是这么说的,可其实他心里也充满了担心与不安。只看信最后的落款处所写的时间,乃是去年过年之前,便可推知此时的张道人必然已和那个什么许惊鸿见了面,却不知最后的结局会是什么。

被情郎如此安慰着,张静云有些害怕与悲伤的情绪才终于好转了些。只见她微微一吸鼻子,忍住眼泪问道:“你是说真的?爷爷他真不会有事?”每个人其中都不希望自己亲人逝去的消息是真的,刚才张静云只是激动之下才会那般说话,而且她又一向对爷爷的算卦能力很是信服,这才会做出异于常人的表现。

杨震即便心里没底,但为了不叫张静云太过担心伤心,还是毅然点头:“不错,我相信吉人自有天相,道长他一定不会有事。你若是不放心,我会想法派人去广西一带找寻道长下落,这下总可以了吧?”

“嗯……”张静云柔柔地应了一声,脸上的悲戚之色渐渐收敛了一些。

“而且,即便道长真个有什么不测,你不还有我吗?我这一生都会好好照顾你的,所以你也不必太过担心。”杨震见她总算好了些,又赶紧

表态道。说着,又一把将她搂紧了自己的怀里,轻拍她的后背以作安慰。

虽然不希望自己爷爷真出什么意外,但听杨震这么说来,感受着他对自己的爱与安抚,张静云的心里倒是安了许多,至少现在自己已有了依靠,不是吗?

就在两人依偎在一起,感受着别样情怀时,一股焦臭味突然从身后的厨房里传了出来,张静云闻到之后,便是啊呀一声,赶紧从杨震的怀抱里挣脱出来,急急地朝着厨房跑去。在杨震来时,她正在里面煮菜呢,被张道人来的书信这么一闹,便耽搁了不少时间,里面的菜肴已然彻底烧干了汤水,焦掉了。

“哎呀,怎么会这样……都是我的一番心血哪,居然都焦了,今天就没菜了……”里面很快就传来了张静云苦恼的抱怨之声。

杨震听到这话,便是会心一笑,至少暂时的,张静云是不会太伤心了,当然牵挂肯定是免不了的。但随着时间的流逝,想必以后即便她知道张道人真个遇难,也不会比今日更难受吧?时间,往往是最好的疗心中创伤的良药!

在张道人这封给人带来担忧和牵挂的信来后半月,又是一封信来到了杨震手边。不过与前一封信相比,这封信却带来了一个好消息。信是杨晨托人送来的,里面也只说了一件事情,他即将来京城述职,说不定会在北京留任,当个京官。

对大明朝的官员来说,京官与地方官完全就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在所有人的观念里,京官往往要高于平级的地方官。有时候甚至产生地方上的知府身份都不如京城六七品小官的古怪论调。

这当然有夸张的成分,但更多的却是官员们对升迁之路的看法。毕竟身在京城你所能遇到的机会便比在外面时要多,就以杨震自身为例,若不是前次案子是在北京城发生由他破去,只怕所得的好处是远远达不到他所拿到的。这其实也与后世那些年轻人毕业后径自前往北上广等一线大城市的行为很是相似,只是后世的选择余地更大了些,而在大明却只有北京这么一个能带来奇迹的城市。

正因为京官有如此好处,全天下的官员十有七八都会削尖了脑袋往这边凑,所以想进京为官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你要是没有门路,或者名声极大,或者立了什么大功劳,几乎都不可能从地方官调来北京。

本来,杨震也不认为兄长有这份幸运能来京城。虽然他知道杨晨也和自己一样是个穿越客,有着这个时代其他人所没有的巨大优势。但在官场的种种规矩桎梏下,即便真有本事,也难以冲破樊笼,成为幸运的那一个。

可偏偏这一次,幸运女神却眷顾了杨晨,让他有了入京为官的机会。

真要说起来,这事情也有杨震的功劳在里头。年前,杨震与皇帝万历说话时,就曾提及过自己的兄长杨晨,并把他好一阵夸。这让杨晨就在万历的心里留下了一个不错的印象和影子。

当然,更要紧的还是他自身实力在那儿。

大明制度,官员每三年为一任,每任之后都会由上司等各衙门进行考评,分为上上直到下下等九个等级来进行

评定。若是能得个上等的考评,即便这次升不了官,也能在官员的档案里留下好印象。而若是得了下等的考评,说不定接下来一任就没你什么事了。这种考评之法在张居正推行考成法前还只是一个官场中用来提拔自己的亲信,整治敌对势力的手段,但这两年,却已明显规范了不少,也公正了许多。

杨晨就是赶上了这么个好时候,虽然自己没什么背景,也不善于巴结上司,但愣是凭借着自己在诸暨县做出来的成绩,在这次的考评里得了个上中的成绩——要知道,满朝数以千计的官员,几乎就没人能得上上的评价,就是张居正也不能——儒家向来不会把事说满,所谓人无完人嘛——所以上中的考评其实就是最好的。而天下数百州县,无数地方官,能得此评价的,也就寥寥几人而已。

而杨晨所以能得如此之高的评价,除了他将诸暨一县治理得井井有条,民生富足——在把郦家铲除后,县里已没有人再敢和他这个县令匹敌,就是宣家也不敢——之外,他所擅长的堤坝建设也是重要的加分原因。

那条由杨晨带了百姓花数月时间修筑出来的长堤,彻底保障了诸暨县城的安全。在今年再次爆发的一场桃花汛中,绍兴府辖下的其他县城再次遭了灾,可诸暨县却得保太平,在其他同僚的衬托下,杨晨的功劳自然变得极大。

如此一来,在新一轮的考评里,他的评价自然名列前茅,得了个事实上最高的上中的评价。

正因他这一任官的考评极好,才得以能被当今天子亲自过目,不然一般的平庸官员,只怕早就被吏部自行处置了。

而皇帝在看了这份奏报后,就觉着杨晨这个名字似曾相识。仔细一想,就回忆起了杨震也有一个兄长叫这个名字,他还着重提过,自己能有今日的见识,多得杨晨的自幼教导。

如此一来,万历就对杨晨留上了心,再一番履历,便确信此杨晨便是杨震口中的兄长。既然这确实是个可用之人,在爱屋及乌的心理作用下,万历便决定让他前来北京述职,并决定将他留在北京当官。

虽然杨震并不知道这其中的前因后果,但对于自己兄长能够入京为官一事还是相当高兴的。这既是出于兄弟间的情义,更因为他觉着兄长来京或许能帮自己出出主意,看能否改变现在有些无奈的局面。

但他却并不知道,转机夹杂着一场惊天巨边已在前方等着他了!

(本卷完)

第二更。。。。晚上还有一更。。。。。

第四卷终于完结,在本卷过程里,发生了太多的事情,比如杨震终于找到了对抗张居正的契机,比如杨震的实力有了进一步的强大,再比如终于他有了属于自己的女人……当然,对路人来说,本卷最大的不同是本书终于上架了。

在此,路人多谢各位书友的订阅、打赏和票票支持,我相信有各位的支持,接下来路人会把更好的故事呈现给各位的。

另外,借机再无耻地求些支持吧,什么都好!!!!

(本章完)

第一百五十四章 软红楼风波(四)第三百十五章 西行路上之恳谈(下)第八百零七章 剿贼白家村(上)第四百七十二章 公然为敌(下)第三百四十六章 弄巧成拙(下)第三十七章 一石激起千层浪第三百十九章 西行路上之夜杀(下)第六百八十八章 难赴的宴会第五百八十三章 生意上门(下)第八百三十一章 将离第九百十六章 大有蹊跷第九十章 图穷匕见第四百十八章 转机与算计(上)第三百八十三章 穷途末路(下)第三百零一章 人心惶惶(下)第六百九十三章 大把柄(上)第八百七十七章 登门查案第二十章 福兮祸所伏第六百十四章 堂审突变第一百九十七章 镇抚司第四百三十章 归京(下)第九十七章 雨浇梅花(下)第八百五十三章 逃离播州城(下)第五百六十五章 各自的后招(中)第七百七十六章 攻与防(上)第一百零二章 继续向南第四百六十九章 真实目的第三百三十八章 困难与压力(下)第九百四十八章 验尸第三百七十三章 中秋杀人夜(三)第五百五十九章 暗战(上)第三百零一章 人心惶惶(下)第八百七十七章 登门查案第九十八章 真相(上)第九百零三章 漫长一日之寅时(中)第四百五十一章 棘手的案子(四)第一百八十九章 临别前夕(一)第一百五十一章 软红楼风波(一)第九百六十六章 破敌(五)第二百十九章 处境堪忧的唐枫第二百七十三章 朝野震惊第三百五十七章 白登之围(下)第三百九十七章 主动权(下)第六百八十一章 人赃并获第五百二十七章 穷途末路冯双林(上)第五十章 漕帮(上)多谢带雨梨花的打赏支持第八百三十七章 反袭第七百四十八章 以牙还牙(上)第六十章 青龙堂(下)第六百四十章 回家第七百三十八章 西南隐患(下)第四百三十三章 面君交旨(上)第四百四十二章 谋位(下)第一百零六章 安抵诸暨第七百二十五章 棘手的差事(下)第七百六十章 夜乱靖王府(下)第五百十一章 各逞心机第三百五十章 借刀杀人(上)第六百零二章 青天老爷(终)第二百六十三章 陛下错了第九十一章 诛心言论第七百三十八章 西南隐患(下)第三百七十六章 秋之噩耗第四百九十三章 京营军演(中)第七百二十八章 讯问(下)第六百五十一章 赶尽杀绝(中)第五百四十一章 毛脚女婿上门第七百三十一章 发难(下)第五百六十一章 暗战(下)第七百五十五章 靖王(下)第七百八十章 西南大乱(上)第四百零五章 刘巡抚的后手第七百二十二章 平息第二百六十六章 冯保的焦虑第四百四十九章 棘手的案子(中)第八百五十三章 逃离播州城(下)第七百章 无处下手第六十八章 话不投机第九百八十四章 拂晓突袭(下)第三百十五章 西行路上之恳谈(下)第七百九十五章 冤家路窄(下)第五百二十章 弄巧成拙(中)第五百零四章 水患亦人患(六)第七十四章 威胁与妥协(下)第四十四章 各向南北(上)第五百四十二章 三道难题之断绳取佩(上)第一千十一章 阁老与都督(下)第四百五十四章 操练(下)第八百七十三章 变数(上)第九十章 图穷匕见第四百四十六章 难查的案子第二百三十三章 两个可怜人 第五更第四十八章 突袭(中)第七百三十八章 西南隐患(下)第一百四十八章 蒋充的不安第九百零九章 漫长一日之卯时(五)第二百三十二章 牢狱内外(下)第四更第四百二十六章 尘埃落定(上)第六百三十七章 早朝风云(中)第二百二十章 东厂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