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一

谷习袖手而立,无视周围树丛、田埂、草屋之后那些探头探脑的百姓,盯着眼前垂首行礼的女子,嘴角微微一动,却从心底发出无声的叹息。

相像,果然相像。

那个女子的手中,正缓缓展开半幅灿美的华锦。

碧蓝双色丝线,交错织出一片幽深的水面,跳动的银色丝线,宛若水面粼粼的波光。在那缓缓流去的“水波”之间,有数片花瓣上下沉浮,或粉蕊微露,或嫣红隐现,好一派暮春落花之景。

周围人再也顾不得是否会被眼前这位来自魏宫的中贵人降罪,忍不住发出啧啧的赞叹之声。

实在想不到,在这真定县的一个僻乡之间,竟然会出没这么一位美人儿,偏偏织技精湛,竟能以一架普普通通的织机,织出这连魏国织造司也是许久不见的落花流水锦。

据说落花流水锦是已故的甄夫人所创,她昔日寓居成都之时,曾见浣花溪中,有落花飘零,深感其美而织成了落花流水锦。只是水纹、花瓣、甚至是漂流的方向形状,皆与四时相关。季节不同,便各不相同,风姿迥异,而又仪采万方。

甄夫人薨后,陛下一直郁郁寡欢。尤其是最近半年以来,陛下竟是令人从库房之中,将甄夫人昔日亲手所织的几件落花流水锦裁成的袍服拿出来,日日穿着,换洗之后也不愿更换其他锦衣。

织造司也想着要讨陛下欢心,只可惜这落花流水锦的织法已经失传,甄夫人也不在世上,便是索遍天下能工织匠,亦无法再织出栩栩如生、堪与甄夫人绝技媲美的落花流水锦。

据说甄夫人生前,曾建有号称天下第一的云落织坊,遍布荆襄、巴蜀等地,当中也曾有几个得力之人,或可织出此锦。但当初陛下在邺城东南营建新的织造司时,便将大部分甄夫人在云落坊中的旧属都征集回了织造司。其余有几个要紧的人物,竟然就此消失不见,生死不知。

不久后江湖上却有流言暗暗传播,说是甄夫人并没有病死,而是假死出宫,隐迹于常山一带开设织坊,那名满天下的“落花流水”锦,最近便出现在常山织坊之中。

就连陛下也信以为真,巴巴地派了大队人马,隆重出使东吴。东吴此时为抗刘备,已在名义上归顺魏朝,吴侯孙权也向陛下称臣,极尽恭顺之事。听闻陛下要在吴地访求珍锦,自然竭力相助。果然访得常山郡的确曾出现过酷似落花流水锦的珍锦,再细访之下,才知道织锦之人,并不是传说中假死出宫的甄夫人,而是真定县中一个小小的薛氏亭长之女,此女自幼便能女红,擅织锦,工裁剪,非但是机敏玲珑,且生具丽色。

陛下听了回报之后,竟钦点了身为黄门侍郎的他,亲自来迎薛氏入宫。

谷习见那薛氏女虽垂首含羞而立,却并不怎样局促畏缩。且眉眼清丽,肤光如雪,全然不像是薛氏这贫家出来的女子。更要紧的,是她果然织技精湛,颇似当年的甄夫人。谷习原是在宫中偏僻的花房中服役的小宫监,是黄初元年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被郭皇后赏识,才一步登天,做到今天的黄门侍郎。他并不曾见过传说中的甄夫人,但却见过宫中甄夫人留下的各类珍锦。

如今看这薛氏女亲手织出的落花流水锦,其精美绚烂,竟与宫中所藏甄夫人之锦,几乎是一般无二。

如此,也不枉了他谷习亲自跑这一趟,以堂堂黄门侍郎,而充后宫艳使之职。

史载,黄初三年,魏宫黄门侍郎谷习出使东吴,于常山郡真定县,以千金求得良家子薛氏,送入魏宫。魏帝闻讯大喜,用宝车十辆迎接薛氏,并传旨封为贵人。车毂绘彩,车辕前以七宝镶就龙凤呈祥,四周车顶缀有百子铃,迎风便能嗡嗡作鸣。驾车的牛是尸涂国进献的异种,通体黑色,蹄形如马,据说每天能走三百里,而全无疲累之色。随从的车辆多得能够塞满道路,尘土飞扬,遮星弊月,几乎直上九霄。

薛氏虽获得这样的恩宠,但一路上却思念故乡,经常哭泣,宫人用玉壶收集她的眼泪,凝结之后竟是血红的颜色,足见其思念之深,是如何摧伤肝肠。薛氏因此身体虚弱,一路上甚至出现水土不服的症状,萎靡不振,魏帝听说之后,令

沿路都焚烧腹题国进贡的石叶香,这种香料层层叠叠,形状很象云母,据说它焚烧之后,所发出的光彩和气味能避各种恶疾,连绵数百里都能闻得见。在薛贵人离京城还有几十里的时候,路边因为迎接她而点起的烛光就从未间断。魏帝甚至为迎接她专门在路边用土筑起很多的高台,台基宽三十丈,台下点燃一排排的烛火,名叫“烛台”,远望如成排的星星落到人间。又在路旁每一里处放一处铜制的标志,用来记载她行经的里程。

薛贵人的辇驾离城只有十里之时,魏帝亲自出城来迎,于夜色中见送薛贵人前来的宝辇旁香气紫烟,萦绕不绝,映照在烛光灯火之中,当真有如山中忽生云雾一般。不由得感叹道:“昔日楚王梦神女,说朝为行云,暮为行雨。今日薛贵人入宫,当真如神女驾临。”亲自给她取名为夜来。

薛夜来入宫之后,魏帝即将珍藏许久的一幅落花流水锦交给了她,令她裁就一件袍子。

官中秘传,那幅落花流水锦是故去甄后亲手所织,即使在落花流水锦中也为无上之品,是魏帝最心爱的东西。他此时破天荒交给薛夜来,足见对其宠爱之深。而薛夜来也以精湛的织造女工,成功地制成了一件非常合身的衣袍,从而得到了魏帝的分外宠爱。

薛夜来还有一种绝技,即常常在夜晚一个人坐在云纱织就的帐中,命左右熄掉烛火,在模糊的夜色之中,在片刻间便能为魏帝裁就一件新衣,且针脚细密整齐,远胜寻常之人。从此之后,不是她亲手缝制的衣服,魏帝便不肯再穿。宫人争相传颂她的绝技,并呼之为针神。

本书完结,看看其他书:
锦绣篇_第三百六十九章 弃车渡水锦绣篇_第三百七十八章 芸台刘璋锦绣篇_第一百九十六章 起火锦绣篇_第五十八章 甄氏锦绣篇_第二百七十三章 绝色锦绣篇_第二十二章 巧言锦绣篇_第三百四十七章 大开杀戒锦绣篇_第二十三章 请缨第四百四十七章 觐见魏王锦绣篇_第二百一十四章 杨娥锦绣篇_第一百五十三章 初惩锦绣篇_第一百二十八章 共死锦绣篇_第三百八十三章 无涧仙使锦绣篇_第一百零二章 醒来锦绣篇_第八十五章 后悔锦绣篇_第三百四十章 有无黄雀锦绣篇_第一百章 抢救锦绣篇_第三百九十四章 光明黑暗锦绣篇_第七十七章 隐忧锦绣篇_第二百零六章 郎君第四百一十一章 又见玄德第四百四十五章 意外来迎锦绣篇_第二百一十九章 晕裥第四百三十二章 君侯临关第四百二十九章 封号云葭锦绣篇_第七十三章 云霞锦绣篇_第二百二十五章 争执锦绣篇_第二百零八章 酡颜锦绣篇_第二百四十一章 婚事锦绣篇_第二百五十九章 冲锋锦绣篇_第二百二十七章 洛阳锦绣篇_第二百五十八章 奇计第四百四十五章 意外来迎锦绣篇_第二百七十四章 托付锦绣篇_第二百三十章 斗法第四百一十七章 炼炉之术锦绣篇_第九十三章 责难锦绣篇_第三百一十一章 嫁我为妇锦绣篇_第二百三十四章 温柔锦绣篇_第一百九十三章 新庙锦绣篇_第三百六十六章 一剑之威锦绣篇_第一百二十二章 奇门锦绣篇_第二百章 昙谛锦绣篇_第十五章 院丞锦绣篇_第一百四十四章 抉择锦绣篇_第五十章 挟持锦绣篇_第三百六十五章 拔剑相向锦绣篇_第二百四十二章 服色锦绣篇_第二百零四章 远遁锦绣篇_第一百三十章 视死锦绣篇_第一百四十九章 瞠目锦绣篇_第一百九十五章 麟趾锦绣篇_第三十一章 槿妍锦绣篇_第三百二十三章 我的女人锦绣篇_第三百五十一章 云锦为换锦绣篇_第一百四十二章 赏赐锦绣篇_第二百一十章 眠花锦绣篇_第五百零三章 邺宫别居锦绣篇_第一百三十四章 长眠锦绣篇_第八十二章 抛车锦绣篇_第二百六十一章 大军锦绣篇_第二百六十六章 部曲锦绣篇_第二百六十三章 苦心锦绣篇_第一百四十九章 瞠目锦绣篇_第九十八章 允诺锦绣篇_第一百一十二章 归来锦绣篇_第三百二十三章 我的女人锦绣篇_第三百五十一章 云锦为换锦绣篇_第二百四十四章 鹣鲽锦绣篇_第九十九章 从之锦绣篇_第四十六章 训话锦绣篇_第三百七十三章 天师陆焉第四百四十六章 重回落云锦绣篇_第二百八十三章 兰麝锦绣篇_第五百零三章 邺宫别居锦绣篇_第二百八十八章 害人锦绣篇_第二百一十九章 晕裥锦绣篇_第四百零三章 潜谋初成锦绣篇_第二百四十章 成全锦绣篇_第一百七十五章 初雪锦绣篇_第二百一十九章 晕裥锦绣篇_第三百三十九章 螳螂捕蝉锦绣篇_第二百五十六章 求救锦绣篇_第三十八章 法治锦绣篇_第一百五十六章 旧约锦绣篇_第三章 玉印锦绣篇_第三百零七章 凤雏先生第四百二十四章 故人衣暖锦绣篇_第一百三十五章 人间锦绣篇_第二百九十五章 入府锦绣篇_第二十三章 请缨锦绣篇_第二百一十一章 彼道第四百五十三章 少俊在侧锦绣篇_第七十四章 意外锦绣篇_第二百四十六章 赠玉锦绣篇_第一百二十二章 奇门锦绣篇_第一百六十八章 入宫锦绣篇_第三百一十八章 血战山谷锦绣篇_第三百零四章 岐山见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