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九章 青梅竹马

鲁肃和诸葛瑾这一次还是猜错了。陆逊当然并不只是对小乔有意思那么简单而已,而是这两人其实打小就是青梅竹马的关系!

乔老爷其实也是自从陆逊进门就一直不敢确认,眼前这位风度翩翩的白衣少年会是那位自三四岁孩童时便与自己小女儿整日伴玩,却在四年前那场兵乱爆发前夕销声匿迹的小男孩陆逊。

不过一听陆逊的声音,乔老爷还是一瞬间就确定了。眼前这名俊俏少年郎,正是昔日九江都尉陆骏之子、庐江太守陆康之侄陆逊!同时,也是自己那位宝贝二女儿朝思暮想的人儿。

只是,陆氏不是在张绣征平江东的时候与吴郡朱氏、张氏等大族一同被张绣军夷灭九族了么,陆逊怎么会完好无损的站在这里?

既然已经失态了,陆逊也顾不得保持以往的温文尔雅的形象了。只见陆伯言上前一步,手上做着拱手的动作,但是眼睛却直视乔老爷:“陆逊敢问乔老爷,小乔小姐何时与周公瑾有了婚约?”

还真是陆逊呐!

愈发搞不清情况的乔老爷这下也没法编下去了,只能朝着鲁肃和诸葛瑾一拱手:“两位大人,恕乔某冒犯,敢问今日所来更为何事?”

鲁肃和诸葛瑾也被问住了。他们本来都准备在驿站歇息了,哪想到张绣会派人来要他两一同陪去乔家。来时张绣也只是说了索要一副羊皮图而已,其他的却是并为告知过他们。

看了张绣一眼,得到确认的信息之后,鲁肃朝着乔老爷拱了拱手,先指向陆逊言道:“此为吴郡陆逊陆公子”接着指向张绣脚下的方向:“此乃陆逊公子新认之从父,也是当下吾等的扬州刺史,朝廷进封镇东将军焉!”

……

从乔家拿回了羊皮图纸,刘晔将其向张绣讲解一番,张绣便当即决定拨付刘晔大批物资人力,并许其诸多权便,使其为张绣军改进兵器甲胄,并大批量制造一种大型利器。

随后张绣仍在皖城停留了数日,一方面为了接下来的南渡江南做最后的准备,另一方面也给陆逊与小乔一些相会的时间,并亲自从中做主为其定下了婚约。只等陆逊随张绣解决了山越危局,回来便与乔二小姐完婚。

山越之危虽然相当重要,但是对于此时的张绣来说,其实并不难解决。毕竟现今的张绣拥有例如贾诩刘晔顾雍鲁肃诸葛瑾袁涣阎象步骘严畯阚泽等一大群能够提出建设性意见并能复制实施的当世一二流能臣,也有张辽太史慈高顺纪灵张勋徐盛吕蒙陆逊一大堆能够应付任何突发兵乱战事的干将,实在不用担心这山越太难解决。

而且就外部环境而言,东临东海的扬州拥有一大片完全不用设防的海岸线和后方。北邻的曹操正在恢复实力准备决战河北,西邻的守土之犬刘表和惶惶不可终日的孙权部暂时更不用操心,至于南邻的交州,那块野人区现今还没有提的必要。

可以说,当下这种内外趋于稳固安定的局面,实在是张绣拆解山越这颗定时炸弹的一个绝佳机会。

只是现今需要张绣作出决策的是,在这个极其宝贵的无战时期,张绣是选择缓和山越矛盾、集中精力恢复生产整军备战,还是选择一劳永逸解决山越问题,暂缓淮南和江东的建设恢复。

正所谓好事不可能占全了。张绣目前就面临着这种二选一的尴尬。

若是选择一劳永逸解决山越问题,那么不论是战是和,最后都要花费张绣军队相当大的精力,最后还要将数十万或百万的山越安定在平原地区。如此一来,张绣根本没有太大的力气完成淮南的休养生息和江东的新建设,更提不上大规模的扩军备战,会直接影响接下来相当一段时期张绣势力集团在中原主战场的主动权。

但是如果对山越选择了缓和性的措施,固然短期之内张绣会见受极大的效益,使得张绣集团的军事实力具备逐鹿中原征略天下的资本,但是如果对外争霸战争一旦并不能如期取得预期的战果,比如陷入了长期的对峙和拉锯战甚至于战败,此时山越便会极有可能成为压垮张绣集团的最后一根稻草或者直接导致张绣集团土崩瓦解的***。

现今对于这两种选择,张绣集团内部也分成了观点鲜明对立的两派。以大实权文臣袁涣袁曜卿大人以及大谋士陈宫为首的左翼激进派一再表示逐鹿中原时不我待,要求张绣积极率军扩充地盘势力,待袁曹决战之际袭取豫州、兖州等中原之地,“营救”献帝于许都,以成南北对峙之大局。

相反的,以大主薄阎象和刘晔等右翼保守派却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古训,希望张绣在将扬州整合为一块铁板之后再图王霸之事。

在这场决策较量中,毫无疑问大部分的武将还是站在袁涣陈宫这一边的。毕竟对于武将来说,只有在战争中才能体现他们的价值,只有带兵打仗才能获得升迁的功勋。

但是最终的决策权还是在张绣手上。对于这个完全可以决定自己命运和数十万人生死的决定,张绣不得不不能像蕲阳之战前那样“果断”,而是进行了极为慎重的一次考虑。

最终,张绣虽然没有明说自己的决定。但是现今张绣既然离开了寿春来这庐江准备南渡江东,却是很明确的表示了他的态度和立场。

当然张绣并不必太过担心袁涣陈宫以及那些求战的将领的意见。因为有贾诩贾大夫的存在,这无疑给张绣加持了一个强权光环。

虽然贾诩现在外表看起来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官职,只有一个光禄大夫的名誉性官号,没有像袁涣那样不仅自己贵为大郡郡守,还有诸如袁霸袁敏好几个族弟充任着张绣集团的高级官职,满门赫赫的权势。但是在文臣谋士体系中,却是没有一个人敢于对贾诩贾大夫的提出的意见表示不服。

纵然毒士喜欢缄口不言,但是没人会以为,毒士“偶尔”的发言会等同寻常。不止一次的事实证明,若是没有贾大夫的洞晓全局和低调谋划,张绣现在绝对是死的渣都不剩,他们这些人也绝不会像今天这样高坐庙堂。

尤其是陈宫陈同学,虽然常常与贾诩贾老头的意见相左,开始的时候还有些不快。但是自蕲阳之战后,陈公台却是成为了一名铁杆的挺贾主义者。每到自己的意思与贾诩稍有差别的时候,陈公台都会赶紧先闭门反思自己的思路和策略。

有意思的是,陈宫陈同学每次经过好几天的闭门思虑之后,再次出门提出的谋略和意见都会与贾诩之意完全一致,并且因为贾大夫不喜多言,陈宫每次都会充当毒士之谋的解读者和具体的实施者。

贾大夫其实不仅对其他人不喜多言,即使是对待最为亲近的张绣,贾大夫也时常保持缄口不言。当然贾大夫这么做可是有极深的含义的。现在每一次贾大夫对于张绣的所有问策都是先闭口不发表任何看法的。只有当张绣自己思考出了基本正确的战略谋划,贾诩这才会开口点评一二。

对此,张绣想到贾老头的时候最深印象总是烧脑两个字。与贾诩在一起的时候,总是让张绣最为头疼却无可奈何只能不断唉声叹气挠头苦想的时候。

只是时间长了,张绣却是喜欢上了这种大脑极速运转并可以直接从贾诩的表情纠正思维的感觉。

慢慢的,张绣不再像开始时的那样,走进贾诩府邸时是犹豫踌躇的心情,在里面呆老半天时间甚至会连过好几夜,有时走出来的时候虽然果敢神毅,但却充满着心累的表情。而是慢慢转变成了走进去的时候,就是已经相当自信和睿智,不消一两个时辰出来,更是满满的果毅坚决精力更加旺盛的神情。

今日的山越问题决策,张绣自然是过了一趟贾诩府上才启程来江东的。毫无疑问的,贾诩也是赞成阎象和保守意见的。

到这里,哪怕那些个求战的武将会意再慢,也能从这其中明白张绣的决定和贾诩的倾向。

在当今的张绣军事集团中,西凉系的兵马比重虽然不断在下降,但是充实了大批来自原吕布麾下的大将的西凉系仍然是张绣手下最为举重若轻的一派。

西凉系有一个相当明显的特征,那就是上至代表性大将张辽胡车儿,中至宋宪侯成魏续等健将,下至普通雍凉军卒,都是相当敬重贾诩贾大夫的。

另一边淮南系却是因为一直未有特殊的战绩撑腰,话语权自然不足以影响军心。

对于如此的情形,张绣用了一句话来形容,那便是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啊!

闲话少说,还是谈谈张绣准备如何一劳永逸的解决山越问题。

其实并不要以为山越问题会很麻烦的去解决。对于张绣而言,做一个基本的决策就行了,麻烦的只是实施的过程,以及可能出现的种种“意外”。

因为毕竟山越这个名词在当下,只是一部分统治者人为的划分。而很明显,从一开始自立于淮南就喜欢趁世家豪族病而要其的命的张绣显然不是那一部分统治者。

而与之相对的,山越之人其实也不想将自己与汉人分门别类。当然,这除过那些做梦想自立一国为王的山越酋领。

这些都是真实而又根本的情况,同时这也其实就是说,张绣其实只需要极为简单但必须果断彻底的手段和策略,就可以很容易但并不轻松地解决掉山越问题。

第二百九十七章 先入为主第三百三十一章 北门失守第十章 收无赖耍流氓第二百五十八章 军法森严第一百五十一章 宛陵之战第三百一十六章 汉王刘协第十三章 唯有死战第三百二十五章 灃水之战(四)第一百三十七章 我们不傻第一百五十四章 意外的战果第二百七十三章 废乡老第二百零八章 小沛无战事第三百零一章 江州都督第二百三十四章 攻心为上第二百零六章 泰山之战五第二百三十七章 老迈昏聩第二百零三章 泰山之战二第二百七十八章 在一起第七十一章 重演历史?第二百九十四章 万劫不复第三十三章 围魏救赵第二百九十二章 阴差阳错第三百一十一章第一百二十九章 自下而上第二十三章 淮南刘晔第十二章 细阳会盟第二百零二章 泰山之战一第三十七章 无言侍女第二百三十二章 张纮归来第三百一十五章第二百三十七章 老迈昏聩第一百八十三章 癞蛤蟆想吃天鹅肉第一百四十二章 亡国太子第一百一十六章 明枪暗箭第二百六十八章 颠龙倒凤第一百八十五章 大汉栋梁第二百零三章 泰山之战二第四十三章 惨烈攻城第三百三十一章 北门失守第二百三十八章 渡江杂谈第一百零三章 虎步天下第六十六章 哀兵必胜第一百二十一章 借船伐吴第三百零九章第八十五章 自由的空气第一百七十八章 建安四年第二十三章 淮南刘晔第三百一十六章 汉王刘协第二章 军有逃卒第一百零六章 即兴演练第五十九章 于禁变节?第四十一章 声东击西第一百五十四章 意外的战果第二百九十九章 囊中之物第二百三十二章 张纮归来第二百八十八章 李儒用兵第四十五章 绝对实力第二百八十八章 李儒用兵第一百五十三章 注定的战局第二百八十九章 三辅流民第四十四章 死亡冲锋第三百三十三章 关羽第三十四章 大意之举第一百八十四章 衣带诏第十五章 蕲阳一战第十二章 细阳会盟第二百八十五章 甘宁举荐第二百七十三章 废乡老第二百四十九章 攻克邾县第四十章 血的教训第一百四十二章 亡国太子第七十四章 张绣施政第八十四章 一箭之诺第三十四章 大意之举第三十五章 抉择抉择第二百八十五章 甘宁举荐第三百二十五章 灃水之战(四)第二百一十四章 赔了天子又折兵第四十五章 绝对实力第三百零五章 仓亭之战第四十四章 死亡冲锋第二百八十一章 袁夫人第二百九十四章 万劫不复第一百一十章 你来我往第二百零一章 刘备之德第二百零八章 小沛无战事第六十九章 霸道vs仁道第一百二十章 弓弦声响第三百三十一章 北门失守第三百一十六章 汉王刘协第九十七章 吕布之女第七十四章 张绣施政第二百零六章 泰山之战五第二百零六章 泰山之战五第三百整章 李异事败第六十章 早有预谋第二百八十三章 传业授道第三百二十二章 灃水之战(一)第二百一十章 许都事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