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六章

说实话,其实陈登对于张绣集团的发展前景评价的还算中肯,纵观中华古往今来五千年,却是不难发现,极少有自南方向北成就王霸之业的,除却朱元璋唯一一次创造了北伐驱元建立大明王朝的壮举,绝大多数王朝一统都是自北向南完成的。

这倒不是说南北方有着强弱上的区别,而是因为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等的问题,从北方往南征伐更容易完成。

从地理因素而言,北方的战争资源更多,且平阔通达的地形更有利于组织军队保证后勤。而南方多丘陵地形,群落之间多阻隔。虽然平原地形也不少,但是密集河流水网却也是造成了交通联系的不便。

从人文因素而言,北人的性格的特点是豪爽直接,且从来不乏好斗勇悍之辈。而南人中虽然也有不少勇烈之人,但其性格与北人相比难免显得畏畏缩缩瞻前顾后一点。君不见历代北朝南征,不论胜败,总是说打就敢打的。而南朝北伐,相当大的一部分却因为自己人问题胎死腹中,湮没了多少忠烈岳武穆。倒不是说南人的性格不如北人,而只是各有所长罢了,北人也不如南人细致周谨。

所以摆事实讲道理,陈登的评价和总结还是相当具有眼光的。张绣眼下虽然有着天下第三诸侯的综合实力,甚至在袁曹决战之后还能成为当下天下“数一数二”的势力集团,但是其之后的发展前景绝对是异常黯淡的。

别的不说,单说战兵的组成,张绣麾下赖以为根本的西凉军历经数战已经不足四万之数,绝对王牌西凉铁骑因为骑兵的损失和良马的匮乏,其规模却是已经缩编到了千人队,甚至还不是足额满员的!总之一句话,张绣军目前的军事实力虽然提升了很多,但是威慑力却是大幅下降。以淮南兵和人心尚为彻底归服的江东兵为主要构成的张绣军,今后很难与北人军队争雄中原。

而事实上,张绣不愿在袁曹争雄的当口攻略中原的原因其中就有陈登分析的这一条。虽然在淮南手下可用的兵马数量多达十五万,但是张绣这次却没有像当初以数万西凉悍卒征讨袁术一般的底气,所以还需再进一步的积攒钱粮招纳兵马训练士卒,厚积而薄发才是张绣的可取之道。

同样,也是这个原因,使得刘备和陈登敢放开了小沛和谯郡任由张绣去战,就是掐中了张绣目前的骑兵实力不足以袭取许昌夺得天子这一点。

进取不足,陈登也不看好张绣能够“守成有余”。毕竟张绣出身西凉军,是马背上的汉子徒步的好手,但是绝不通湖舟江船之道,如此以来,尽管你张绣能取得长江以南的广阔土地,却也难以据江自守,到头来还是一场空。

最后不得不说的是,如果是按照一般情况而言,陈登所预想所言的这些是绝对成立的。但是既然有一般的存在,那就是特殊的情况存在。而张绣本人正是那一特殊的存在。

身为当代人的陈登仅以华夏三千年的史实就分析出来了南北相争不如东西相争的事实,而身为现代人的张绣可是纵览了中华五千年,自然比陈登更清楚以南伐北的难处。但是既然敢明知此路坎坷难行却依然毅然决然选择这条路,自然是有张绣自己的道理的。

而且另一个不得不提的自变因素是,素来目视甚高的陈元龙,这一次却也是低估了贾诩的智谋。不过也对,像贾诩这种谁都貌似看得懂却就是摸不透的人物,陈登将其低估才是最正常的,若是被看出来了那就没意思了。

“如此说来,张绣似乎并不是我大汉中兴之患!”沉思良久,刘备喃喃吐言道。

陈登大笑两声:“依照现在的情势,最终还是会成忧成患的,只是不是大忧大患而已。将军不必多心,还是按照一切定计的那样来,先自足山东福地,大业可期!”

自古以来,所谓山东指的是崤山以东,但是随着时代变迁,山东这个地域概念却是已经发生了演变。就比如现在,刘备就知道陈登所说的并不是崤山以东,而是太行山、泰山以东的意思。

“那是自然,先前我军兵微将寡,尚不足以与曹贼为战。但是此番曹操去战袁绍,而吾又得子龙助阵,定然旗开得胜!”刘备微微抬起头,掷地有声道。

“皇叔有赵将军为冲阵利器,去战那泰山贼臧霸自然没有多大问题。不过希望皇叔切记袁曹相争的中原大局,适可为之!”陈登瞄了一眼旁边远远侍立着的赵云,禀手道:“三将军和张绣这边,交给元龙调度就好!”

……

与此同时,张绣自然是不知道刘备和陈登两人对于自己的评价和预测的,此刻的张绣却是忙着撰写一份书信。

按照一般的情况,张绣倒是没有必要亲笔写信,自有主薄文书记室一帮子人代劳。此番张绣身边有儒生诸葛瑾,还有着便宜侄子陆逊,都是完全可以信得过的人,并没有必要亲自提笔去写那些麻烦的要死的繁体隶书。但是既然平日里不喜琐碎事务的张绣提笔,却是说明了此番要通信之人的重要性。

说起来,张绣的小篆和隶书还是袁澜教的。那时张绣初定淮南,各种军政事务需要处理,虽然有贾诩和袁涣阎象杨弘等人分担大部分繁杂事务,但是需要张绣总揽的却不少。也是这个时候,张绣才发现自己需要在中国的古文化古语言这方面下苦功夫了。

隶书还好些,其实已经相当接近后世的繁体版楷书了,张绣还大都能看懂,但是肯定是无法写下来的,需要有人教。而小篆张绣就是完全不通了,虽说小篆在东汉末年已经不再通用,但是在某些特殊的地方使用着。张绣左想右想,既不想袁涣贾诩在公务之余教自己文字,也不能让自己出身大家闺秀但如今寡居的婶娘来教导自己。所以最后,博览诸子百家经典喜好诗词歌赋的“侍婢”袁澜却是最合适的。

那段时光或许是张绣来三国以后最为轻松没有压迫感的日子,想起那天夕阳下纤手,那是我逝去的青春,是不在眼前但留存心底的感情,我的生涯一片无悔!

想起了袁澜,张绣的记忆闸门突然就刹不住了。

看见张绣刚写了个开头就走神了,一旁磨墨的少年陆逊也是无语,只好抬手在张绣眼前晃了一晃,试探声叫道“叔父?叔父?”

被唤醒的张绣一抹额头,重新凝神提笔,又写了一言却是再难下笔,只能放下毛笔朝着陆逊道:“此事事关重大,只留形于笔墨未免太过草率,这样,你带叔父口信去一趟,向其说明事理。路上安全不必操心,叔父送你一匹西凉良马,并派童统领随你前去。怎样,敢去走这一遭么?”

张绣口中的童统领自然指的是童飞,童飞和张绣的关系以及其自身的能力陆逊可是很清楚的,此事需要将童飞派出马,自然显示了此番行事的危险性与困难性绝不是一般的非同小可。

但是陆逊陆伯言岂有不敢为的事情,是故我们的少年郎陆逊却是丝毫没有犹豫,当即一口应承下来:“叔父有命,伯言自然从命!”

当日下午,七八骑开出张绣军营寨南门,直接往南绝尘而去。彭城周围的刘备军哨骑看见了也不以为意,只当是普通的张绣军与寿春联络的日常信骑。

这七八骑往南疾驰了十余里,忽然分成两队,一队仍然往南去,这一队倒是货真价实的张绣军信骑。而另一队四人则转道向东,其中的两人正是陆逊和童飞。

荆州在西边,陆逊和童飞自然不是去接袁澜和张绣的一对便宜儿女的。虽然近来张绣对袁澜和张泉张若存有的念想愈发深重,但是张绣深知当下还不是接袁澜和自己儿子女儿回淮南的合适时机。虽然当下自己已经具有了保护她们的实力,但是毕竟荆州是刘景升的地盘,一旦身份暴露,造成的后果绝对不可预测。事实上将袁澜等人送出淮南之后,张绣甚至连书信联系也未曾与袁澜进行过,就是生怕万一出现意外而使得自己终生后悔莫及。

说起来,张绣现今并没有多少私事,袁澜和一对便宜儿女就几乎是张绣的私事的全部了。至于婶娘邹氏,在寿春兵变之后却是闭门淡隐,亦是不再过问张绣的事情,甚至近来有了落发出家的趋势。张绣对其倒是一切照旧,但是很明显的,原先的感情却是日趋淡化。

既然不是为了张绣的私事,那陆逊和童飞自然是为公而行的。他们此行的目的地,便是左将军刘备在数日后将要出兵征伐的——琅琊郡。

琅琊郡属于徐州,但是现在却并不归属于刘备治下。当下控制着琅琊郡的,正是曹军臧霸部。而陆逊和童飞此行的任务,就是救臧霸这员当世良将于生死存亡之间。

第一百四十四章 军功爵与廉政第二百六十章 拉开序幕第三百零七章 巡视六郡第二百三十九章 邾城之战第二百九十七章 先入为主第二百一十一章 出走许都第二百二十九章 你死我活第二百八十八章 李儒用兵第五十八章 最佳良机?第六十七章 攻其不备第七十六章 八缺五的上将众第九十五章 叔叔抱过你第四十七章 打蛇七寸第一百九十七章 强掠桑女第三百一十三章第二百零三章 泰山之战二第十六章 蕲阳二战第三百二十二章 灃水之战(一)第三百六十四章第二百九十九章 囊中之物第一百二十六章 三个小毛孩第三百零六章 曹操之变第一百七十六章 过河杂事第二百七十八章 在一起第二百三十五章 楚韩相争第一百四十七章 顾陆两姓第一百五十五章 肝胆俱裂第三百零三章 许攸投曹第三百三十二章 李儒第一百一十二章 后生可畏第一百六十八章 误会解除第三百二十四章 灃水之战三第八十六章 无名侍卫第一百七十九章 二征曹操第四十四章 死亡冲锋第二百二十一章 两败俱伤第一百九十三章 张绣战刘备第七十五章 张绣四大将第一百五十七章 也被卖了第九十八章 二谈吕布之死第二百零一章 刘备之德第八十五章 自由的空气第一百七十八章 建安四年第二百二十章 新官渡之战(下)第三百一十一章第五十四章 高顺其人第三百一十一章第二百九十三章 秦风无衣第二百九十章 锦官城第三百二十三章 灃水之战(二)第一百二十章 弓弦声响第二十七章 兵不血刃第二百六十六章 风起第二百九十九章 囊中之物第二百七十八章 在一起第一百三十七章 我们不傻第三十二章 暗箭难防第九十九章 温侯陨落第一百零三章 虎步天下第七十七章 位极人臣第一百四十一章 诱敌之计第二百五十章 甘宁相投第六十章 早有预谋第一百四十六章 临阵倒戈第三百六十五章第二百三十章 吴下阿蒙第二百七十章 半杯浊酒第二百一十章 许都事变第四章 另有隐情第一百八十五章 大汉栋梁第十六章 蕲阳二战第十七章 蕲阳三战第二百四十七章 曹嵩之死第二百一十五章 荀彧坑爹第十五章 蕲阳一战第七十三章 淮南之春第二百八十二章 陈宫献谋第五十三章 不停歇的酒宴第六十六章 哀兵必胜第二百一十五章 荀彧坑爹第四十章 血的教训第三百一十六章 汉王刘协第八十八章 明汉将军第二百零六章 泰山之战五第三百一十章第一百二十七章 好好先生第二百二十四章 分封诸侯第三百六十五章第一百九十九章 弃城撤军第一百二十章 弓弦声响第二百二十六章 新鲜出炉第二百二十八章 调虎离山第二百九十八章 惊弓之鸟第二百五十章 甘宁相投第九十六章 姣好的女眷第八十章 远交近攻第三十八章 蕲阳会战第一百一十四章 哭笑不得第一百二十一章 借船伐吴第七十章 淮南将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