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八章 军法森严

为什么要说高顺这一番调派实在让人摸不着头脑呢?要知道,廖化统领的是陷阵营,这是一支大名鼎鼎的部队,虽然兵源构成不是特别上乘,都是普通的中原汉家子弟,但却是经高顺倾注心血浇筑的一支部队,以精练有素闻名,端的是勇猛善战,就算纵贯整个三国时期,也是翘首一指的精锐步兵部队。

而陈策统领的另一支步兵部队虽然稍逊,但也是集中了雍凉悍卒和淮泗精兵整练的一支精锐步兵,号曰锐步营。

陷阵营一千五百人,锐步营三千甲士,在数量上刚好与五溪蛮兵的数量持平。若是比之战斗力,兵甲精良训练有素的陷阵营和锐步营毫无意外强于五溪蛮兵的,看似这样的调派并无什么问题,但是不能忽略的一点在于,大家同样都是步卒,陷阵营和锐步营虽然精锐善战,但对五溪蛮兵不占有任何先天优势,开打就是互爆,虽然陷阵营和锐步营不会让人失望,但是这种拼法实在有些得不偿失。

哪怕是只损失一两百陷阵死士或者锐步悍卒,大多数楚军将领都是觉得还不如舍弃一两千轻兵换得划算。而且看五溪蛮兵这种似癫狂一般的不顾命打法,怕是不止死伤一两百楚军精锐可以解决的。

而就算不派太史慈的横江武射,楚军阵中也不是没有其他部队可以上前击敌。最好使的应该莫过于越骑校尉魏越和越骑司马成廉麾下的并州狼骑,虽然狼骑兵的不过数百之数,但其战斗力和在战场起到的作用绝不是用数量可以衡量的。而且骑兵天生对于步兵克制,尤其是对面的五溪蛮兵久居山林河泽,是绝对没有与骑兵作战的经历的,若是派并州狼骑上前,定能一举痛击五溪蛮,再稳固一下被打回来的轻兵阵形,反败为胜也很简单。

而就算高顺不愿意轻易祭出并州狼骑这样的大杀器,也可以考虑另一支精锐部队。比如长水校尉祖郎麾下的丹阳兵和长水司马徐盛麾下的解烦兵,虽然丹阳兵和解烦兵也是步卒,但其主要构成乃是山民和山越之人,剽勇比之五溪蛮兵不逞多让,而且占有兵甲齐整的优势,派上阵也可以完爆五溪蛮兵。最重要的是,比起百里挑一且须长久训练才成军的陷阵营和锐步营,丹阳营和解烦营的兵源补充是很简单的。

丹阳营和解烦营的选拨也是和并州狼骑的入选规则类似,但是奖励程度自然不能和并州狼骑相比,但也是相当丰厚足以使一介贱民转眼便丰衣足食的。因而在丹阳地区和山越族人中,入伍丹阳营和解烦营是最快也最直接可以摆脱贫贱难困的方式。如此,丹阳兵和解烦兵的补充是很充足的,就算损耗死伤惨重,也基本不用担心兵员难以为继的问题。

但偏偏高顺弃这数支精锐不用,而非要用自己培训的陷阵营和锐步营去磕五溪蛮兵,硬是要提拔自己曾经的部将廖化陈策二人去立功,如此调遣,却已经不只是让楚军众将摸不着头脑了。

但是正如张绣一再强调的那般,如今楚军的军纪军令之严是无人敢触犯的。以张绣为牵头,上至楚国开国丞相贾诩、总管武事的太尉陈宫,再至包括高顺在内的四征将军,无一不在楚国塑造军纪军风方面鼎力支持和花费了无数苦功夫,虽然成效还未完全见显,但是此时的楚军军纪军令已经称得上相当严明了。

帅官有令,将官唯从。将官有令,兵者唯从。这大概和后世的“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一样的道理吧。

反正此时,在高顺明确命令的情况下,周围的楚军诸将却是不敢有任何的不满抵制表现。就算是心中也不解为啥偏要派自己率部上前的廖化和陈策两人,也不敢在军令面前有任何的迟滞或疑问,第一反应必须是抱拳唱诺,接下来再想怎么打这一仗的问题。

“都督,前军战旗被吴军斩断了!”一名佐校突然是指着前方惊声道。

众人一齐随着他的指向看去,正见自军前阵大旗发出一声轰然便倒栽了地上。战旗下面则赫然是一队吴军精骑,而附近的楚军轻兵被四下驱杀,与之相反的,越来越多的五溪蛮兵和吴军士卒却是聚拢在了附近。

楚军众将的脸色皆是不大好看,竟然是实力处于劣势的吴军抓了个机会打了一个漂亮的反击战,虽然说楚军有绝对的信心打回去,但不得不说吴军这次是狠狠抽了楚军兵将们一个响亮的嘴巴子。

高顺面色仍如渊水一般沉静,仍是不进行任何的部署调整,也不过问负责前阵的自己帐下得力干将兼副手李通的死活,仍盯视着前方愈发显混乱的战局。

……

望楼之上,桓阶脸色大变,再次抱拳向张绣请道:“大王,蛮兵不似普通士卒,一旦起势分散开来,则很难遏制。虽说吴军战力普遍不如我军,但若是有一头猛虎带动,吃草的羔羊也是可以暂时把自己当成能吃人的豺狼的,望大王再慎之!”

张绣原本脸上还是带着几分凝重之色,但桓阶说完这句话,张绣却倒是一脸释然开朗的表情,挥袖一指楚军阵中,大笑道:“莫急莫急,且看且看!”

桓阶随着张绣所指去看,一时倒没看出个所以然,但是仔细再审看却是发现了不同。

却是一队队身着全套齐整甲胄的楚军精锐步兵排成一列列纵队,有条不紊的穿过楚军中军中阵士卒阵形之间的缝隙,飞速冲向已然告急的前阵。

“此支部队全副武装却仍能在万人阵中穿梭自如,却是奇观。但吾军前阵已然被冲乱,这支步兵过去也顶多和吴军蛮兵混战肉搏,却是难以发挥其兵甲齐整的优势,还不如……”

桓阶还想往下说,但是接下来的一幕却是让他后面的话再也说不出来了。

却见这支千余数量的步兵列成数十纵队穿过自军军阵人排之间的缝隙冲到前阵,却丝毫不带停滞,果然是向着正前面的五溪蛮兵冲杀而去。但是却并不是继续分散开来与前阵还未彻底败退的自家轻兵一起与吴军混战,而是三五成群,各个一手持一面长六边形方盾,另一手持短刀短矛,背倚背紧靠在一起往吴军方向冲击。

别看好几个人后背紧贴后背地抱成一个个迷你阵团很怪异,但这些迷你阵团机动速度却很快。并不只是仅仅一面朝敌直撞向前,而是自带旋转地向前飞速移动。各个小阵团内的士卒配合简直不足以简简单单可以用默契两个字来形容,脚步起落同步,步幅大小一致,方向更是五六个人根本一条心似的,随时可以调整,想往哪里转就往哪儿转。

此时楚军前阵的士卒终于是接到了中军发来的撤退号令,于是再也不苦苦与吴军相斗,专属的鸣金号一响,立刻是分散成两拨,靠左的一拨往左后方撤退,靠右的一拨往右后方撤退。总之是不影响正后方冲上来的接替作战的袍泽们。

不过战场之上,难免有慌了神的不顾前后左右的糊涂蛋,或者是平时不把军纪军令当当话听的,仍是直接就往正后方撒开腿跑。对待这部分没头没脑的楚军士卒,也就不必再谈军令军法了。只见那支被调遣上来的持盾步卒一脸冷峻,扬起手中刀刃便是猝不及防劈头盖脸朝这部分楚军士卒身上头上劈去!

楚军军法典有文,若有令撤退,不得向后直退回本阵,而应顾左右而侧退。若有直冲回本阵者,视若为敌冲阵,即视作敌兵,可尽数杀之!

第五十四章 高顺其人第一百九十八章 小沛之战第四十六章 引蛇出洞第二百九十一章 赵韪论战第七十一章 重演历史?第三十九章 兵不厌诈第八十三章 私兵飞熊第三百二十七章 灃水之战(六)第八十章 远交近攻第一百五十六章 皆大欢喜第二百五十章 甘宁相投第一百七十四章 新官上任第七十五章 张绣四大将第五十三章 不停歇的酒宴第一百八十九章 文丑之败第一百四十八章 后果很严重第二百四十九章 攻克邾县第五十二章 重回历史轨道?第二百一十三章 狭路相逢第一百九十九章 弃城撤军第一百五十五章 肝胆俱裂第二百六十二章第三百二十一章 乐进VS刘铁嗓第三百一十二章第一百二十六章 三个小毛孩第一百七十四章 新官上任第一百五十六章 皆大欢喜第二百三十八章 渡江杂谈第二百二十七章 彭泽水战第二百三十六章 文谄武蔽第七十二章 类似的历史第五十七章 暴风雨的前奏第二百二十八章 调虎离山第二百三十六章 文谄武蔽第一百五十六章 皆大欢喜第十四章 蕲阳大战第一百四十四章 军功爵与廉政第三十七章 无言侍女第十四章 蕲阳大战第十四章 蕲阳大战第一百五十二章 吸取了教训的孙伯符第三百零四章 许攸献策第三百一十一章第一百八十八章 延津之战第十八章 丧家之犬楔子第二百五十九章 陷阵锐步第二百五十一章 西陵大战第二百六十九章 大闹洞房第四十五章 绝对实力第一百七十六章 过河杂事第三百二十四章 灃水之战三第二百七十一章 洞房风波第九十章 穷山恶水出刁民第四十八章 此心微凉第一百二十四章 空虚松懈第三百零七章 巡视六郡第二百九十三章 秦风无衣第一百四十六章 临阵倒戈第二百三十五章 楚韩相争第一百五十三章 注定的战局第一百五十九章 祥和与肃穆第二百九十七章 先入为主第一百一十六章 明枪暗箭第一百六十七章 大起大落第一百九十三章 张绣战刘备第二十四章 桃园论世第九十四章 公侯王臣第一百一十二章 后生可畏第九十二章 周郎南渡第二百零五章 泰山之战四第三百整章 李异事败第二百零八章 小沛无战事第二百零三章 泰山之战二第二百七十一章 洞房风波第一百五十三章 注定的战局第一百三十九章 吴郡纨绔第二百零三章 泰山之战二第五十五章 吕布之死第二百一十八章 新官渡之战(上)第一百四十八章 后果很严重第二百七十一章 洞房风波第一百四十二章 亡国太子第二百二十五章 禅国封邦第四十一章 声东击西第一百五十三章 注定的战局第一百二十二章 志在天下第二百六十章 拉开序幕第三百一十四章第一百六十章 两全其美第二百六十八章 颠龙倒凤第三百二十六章 灃水之战(五)第二百九十一章 赵韪论战第一百五十五章 肝胆俱裂第九十章 穷山恶水出刁民第一百三十九章 吴郡纨绔第二百一十章 许都事变第八十七章 查无此人第四十九章 右手刺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