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三章 传业授道

两人又照着袁澜所画的沙图又商议了一会,好一番算计之后,张绣和陈宫两人心中便都是有了结果。天色已晚,按例明日是不上朝的,但此事却拖延不得,于是陈宫走后张绣便是命侍从去敲响金钟。

楚国沿袭前汉制度,官吏每五日休沐一日。服役的兵士民夫每五天也可休假一天,并且可以攒假探亲。以此缓解在营士卒思亲之苦。

至于朝会制度,则是设置为两日一早朝。既不至于朝会太过频繁,也不至于懈怠政务。

所谓晨钟暮鼓,每日雄浑悠扬钟声响起,便是城内各门打开桥梁通行之时。而当沉闷的鼓声响起,这一天便算是结束了,各处城门关闭吊桥升起。重要的桥梁也会被兵士宵禁。同时,晨钟奏响也是官员们上早朝的信号。

因为第二天刚好是楚国官员们的休沐日,想要商讨出征事宜就得临时召开朝会。但是陈宫走的时候暮鼓已经敲响,再派专人去各府各院通知实在麻烦,于是在暮鼓之后再敲响金钟,就是宫内给宫外众臣们的明早要加班的信号了。

次日,天蒙蒙亮,露珠剔透,晨钟奏响。一般的百姓此刻还都蒙着被子睡在被窝,勤快的听见钟声也才起床。而楚国官员们这个点却都必须穿戴整齐等候在宫门之外,等待宫门被值守的禁卫武士打开,立马便进入宫门,登入大殿。

待百官入定,张绣也准时出现在众人面前。不同于前几个月张绣身后只跟着侍从宫女,最近半个多月,也就是授封太子敕立王妃之后,张绣身后总是带着小张泉。

准确一点,应该是拉。

小张泉回到自己亲生父亲身边之后便是迎来了人生中最“黑暗”的时期。先是被送入楚国的太学学习——说是太学,其实也才兴建,学生不过数百,还多是仕宦子弟。在太学里教授张泉的是楚国的百科全书级别的名士阚泽,比起庞德公来说学识也并不逊色。

倘若要是只上学那也没什么,但除此之外张绣还给张泉指定了好几位专业导师。比如让王朗教张泉法学之道,刘晔则负责教授张泉兵法韬略,跟蒋干学辩论,跟滕胄学写文等等。除了这些还让张泉跟着自己的亲将李丰童飞曹性太史慈学习弓马箭枪诸般武艺,而张绣则定期考察,若是一段时期毫无长进,张绣也不是什么好脾气,就算有袁澜偏袒护着张泉,张绣也是毫不手软。

其实也不存在毫无长进这种情况。古代的知识层次极其有限,知道圆周率的算法就算是数学大家了,能分辨清星座就算是天文学家,导致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知识的垄断。在纸质书籍还未普及的汉代,一本著作往往都就是满满一整车的竹简,而制造竹简的成本则相当不低,这种情况下贫寒人家接触知识显得更难。而造纸术和印刷术之所以是四大发明的原因就在于此。

说到纸张,张绣也想着是时候把现在已经发明了的纸再改进一番,使其能够达到后世那种可以订书为册,而不必还是用竹简作为书籍的主要载体。另外活字印刷术也得抓紧给他提前搞出来,这东西又没啥技术含量。但主要还是想办法吧纸张的质量改进到可以接受印刷的层次,张绣也不懂这方面具体的技术,只能下令让有司去在民间招募造纸的工匠和人才,集中起来群策群力。

而要说学习和接受能力,古代的人其实并不比现代人差。古代的人才高低差别,很大程度在于接受教育的多少。

以算术为例,张绣对于张泉的要求不过是通习《九章算术》而已。而九章算术里面的内容,还没有现代一个普通初中生所学的数学内容多。再多的也不要求张泉掌握,懂得勾股定理和计算物体体积这些张绣认为就足够了。

再以兵法为例,《鬼谷子》《三略》《六韬》《孙武兵法》等等加起来的字数,也没有一个接受了九年义务教育的学生看过的语文课本里面的字数多,再者张绣也不要求张泉全部精通。兵法韬略这种事基本上道理都是相同的,就看个人资质了。在这个读一本书就能用几十年的古代社会,读书实在看个人的品质趣好了。关羽喜好《春秋》,故以忠义闻名。张良读一本《太公兵法》就能受用一生,其中道理实在不可言说。

只是相对于同时期同年龄的其他小孩子,相比之下张泉所受的管教要求就很高了。张泉生性也比较顽劣,哪里静得下心学习这些。骑马射箭这些倒是不用张绣催促自己便积极奋勇去学,至于兵法文章这些就欠缺了,虽然时间尚短,但足以看出一些懒怠的端倪。

虽然因为嫡子独子的缘故,张泉一回寿春便是被楚国文武视为板上钉钉的楚国未来第二代君主,并很快被封立太子。但是张绣对自己这个便宜儿子却没有多少特殊照顾。送入太学也并不是被单独专人授课,而是与其他同龄学生编为一班。

张绣重视文教,并参照后世的教育制度建设楚国的教育系统。于地方县、郡、州三级各设置县学、郡学、府学。其层次大概相当于初中、高中、地方大学。并于国都寿春设置太学,是为楚国的最高学府。

受限于人力物力的不足,张绣想要普及义务教育的想法并未得以实施。尽最大的限度不过是设置了这四级学府,至于普及相当于小学层次的乡学,却是实在力不从心。原因是这个时代的知识分子实在太过稀缺了,稍微有些文采就可称作名士,稍微有些智谋就能当军师谋臣。于是穷尽一县一郡之文士,不过只能够办起一所县学一所郡学而已。

所以想要再建设乡学,就得等县学郡学这些学校培养出了足够多的能够断文识字的学生以后再说。而至于搞义务教育就得更后面才能实现了,毕竟天下兵乱未消,没有那么多的人力物力用在这上面。

因为垄断了知识阶层,所以世家大族对于整个社会的把控力十分巨大。而建设各级公共教育的意义就在于为社会导入寒门士子这个新鲜的血液。另一方面,也能一定程度使得世家豪族子弟们更多接受国家正统教育而非家族教育,增加其对国家的认同与归属感。

张泉入学的,正是寿春太学下属的“童学”。其就相当于后世的某个大学的附属小学一样。与张泉同班学生,有楚国朝臣大将的子女——对没错,楚国设制鼓励女子入学;除了这些勋贵才士子弟,也有一些寒门子弟。这些小孩虽然现在大都籍籍无名,但基本每一个都是张绣亲自把关过目的。

张绣把关的方式很简单,就是只看这些孩子的姓名,要是感觉有点熟悉或是史书上明确记载过的,以及自己看重的文武大臣的子弟,只要年龄相当相近,那就让其和自己儿子一个班。

这种情况下,前陈国相骆俊之子、现因生母改嫁而为大司徒-华歆养子的骆统、江东世族子弟张温、陆逊之弟陆瑁,征北大将军张辽长子张虎,以及出身稍差的牙门将朱桓之弟朱异、庐江某地主之子丁奉等等都是有幸与张泉同班,光荣的伴太子读书。

被封为豫章公主的张若也是在这个班,有张绣带头示范,底下的文官武将们也不得不送来自家的女儿孙女来太学就学。除此之外张绣还让刘琮与自己儿子一块就学。对此安排,两位在楚国的韩国大臣邓義和刘先也是毫无异议。而张绣为了以示公开,便让邓義和刘先以客卿的身份在太学任教授之职,对此这两人也没有推辞。反正在楚国除了监护刘琮之外这两人也没别的事,不如借此机会多了解一下楚国文臣武将们的情况。

再次还不得不提及刘先和邓義两人来楚国的情况。按照眼下天下的局势和如今韩国的势力,刘表目前最好的出路就是依附于一统一了淮南江东荆南的楚国。刘琮既然入楚为质,不等天下纷乱平定或者是刘表身死是绝难再回襄阳了。同理刘先和邓義两人也是如此,身为这位最有可能继承韩国王位的二公子辅佐之臣,这两人十年内也别想回荆州了。

于是在来寿春的时候,刘先和邓義两人都是举族携家而来。这也是派遣人质的一个常例。宗主国最操心的事就是这些人质的近臣某一天就突然带着人质潜逃回国了。所以如果这些近臣的家人也在宗主国的话,这种可能性就比较低了。毕竟从一国国都潜逃,还能拖家带口几乎是不可能的。当然这排除这人是一个不顾亲人死活满脑子都是忠君思想的臣子。

其中刘先带来的亲族里,却是有一人让张绣异常上心。那就是刘先的外甥——历史上与曹冲齐名的三国超级神童周不疑!

第七章 游侠儿李通第二百五十七章 太史之殇第二十章 人才济济第二百九十四章 万劫不复第二百五十六章 李通出战第六十五章 轻功冒进第一百八十章 平乱山越第八十三章 私兵飞熊第一百八十三章 癞蛤蟆想吃天鹅肉第二百一十五章 荀彧坑爹第三百二十四章 灃水之战三第三百零五章 仓亭之战第二百九十三章 秦风无衣第三百二十章 楚国老兵第二百一十六章 尽人事第二百零六章 泰山之战五第十八章 丧家之犬第二百三十章 吴下阿蒙第二百六十九章 大闹洞房第二百八十七章 的卢马第一百二十八章 好消息坏消息第二百六十七章 得人心第一百四十二章 亡国太子第二十三章 淮南刘晔第二十章 人才济济第一百五十一章 宛陵之战第六十七章 攻其不备第一百六十四章 神亭小将第六十四章 折损过半第九十九章 温侯陨落第八十八章 明汉将军第二百一十六章 尽人事第三十五章 抉择抉择第十七章 蕲阳三战第一百七十七章 第三只手第一百一十五章 男扮女装第一百八十九章 文丑之败第三十二章 暗箭难防第十二章 细阳会盟第九十七章 吕布之女第三百二十九章 中领军第三百零四章 许攸献策第十九章 初主淮南第一百九十四章 主攻佯攻第七十八章 三国第一义士第三百二十章 楚国老兵第七十一章 重演历史?第二百九十三章 秦风无衣第五十五章 吕布之死第一百四十八章 后果很严重第五十九章 于禁变节?第三百零七章 巡视六郡第十三章 唯有死战第二百六十七章 得人心第六十八章 攻其不备第二百三十九章 邾城之战第一百零五章 泾县双雄第二百五十一章 西陵大战第一百五十四章 意外的战果第一百零八章 铁骑vs狼骑第二百一十章 许都事变第二百九十五章 两线作战第三百二十六章 灃水之战(五)第二百三十二章 张纮归来第二百五十五章 孙氏虎门第三百零七章 巡视六郡第四十九章 右手刺客第八十六章 无名侍卫第四十四章 死亡冲锋楔子第二百三十六章 文谄武蔽第十三章 唯有死战第一百六十八章 误会解除第四十三章 惨烈攻城第一百三十三章 腥风血雨第七十三章 淮南之春第一百四十九章 将卑鄙进行到底第一百四十六章 临阵倒戈第二百九十二章 阴差阳错第四十八章 此心微凉第一百一十七章 浩荡粮船第二十二章 宛城小将第二百四十八章 作案累累第一百零三章 虎步天下第二百八十三章 传业授道第一百四十七章 顾陆两姓第三百六十五章第一百九十一章 犯蠢了第一百零八章 铁骑vs狼骑第三百整章 李异事败第六十九章 霸道vs仁道第一百七十二章 挟持人质第二百九十二章 阴差阳错第三百一十八章第一百七十七章 第三只手第一百九十章 彭城相会第十五章 蕲阳一战第一百五十一章 宛陵之战第二百九十九章 囊中之物第一百五十一章 宛陵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