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3章 定首辅(一)

大明朝开国时原先是设有中书省,中书省的最高负责人就是丞相,后来朱元璋为了铲除李善长等淮右功臣集团,废除了丞相制度,其根本目的是为了防止相权过大之后会威胁到皇权。

到了永乐皇帝上台,繁重的政务,事无巨细,皇帝吃不消了,又弄出一个内阁制度,这个内阁设学士数人,品级不过五品,主要是给皇帝处理政务配备的秘书或者助理,为皇帝提供建议的。

这样皇帝处理政务就轻松多了,大大的方便。

但是内阁的权力很快就慢慢壮大,到了仁宣朝,内阁已然成为朝廷权力中枢,也成了文官集团掌控这个国家权力的机构。

郭怒的建议分明是想让内阁重新变回它当初诞生之时的职能,只提供政策建议。

这一下文官们的眼神看郭怒立刻变得锐利起来,完全就跟阶级仇人差不多。

孟岩也捏了一把汗,老丈人这是自己把自己推到火上烤了。

但是,还有人比文官集团还要紧张,那就是宦官集团,如果让郭怒的建议最终得逞。

那么宦官想要达到干涉朝政,甚至左右朝政的目的就会彻底化为泡影!

内阁和内廷表面上是对立的,可不论是内阁还是内廷,离开了对方都玩不转。

这就是跟明朝皇帝设计的内阁“票拟”跟司礼监代行“批红”的制度有关了。

当然,就现在这个时候。内阁职权还不如中后期那么大,但是内阁的权重在仁宣朝得到加强,到了正统朝,因为皇帝年幼,太后辅政,内阁的重要性便凸显了出来。

太后在政务上又倚重三杨,三杨又是内阁成员,这就让内阁首辅成为实质上的宰相。

首辅的权势日重,六部尚书的权势自然也就下降了,不过这个时候。首辅的位置还不如中后期那么威权大。

但首辅已经是实质上的宰相。许多职权和职能已经完全跟宰相的职权重合了。

原先内阁大学士,秩不过五品,而且都是秘书性质,即便是才能出众。没有资历。也无法号令百官。

自三杨担任宰辅。他们又是大学士,又是六部的尚书,资历、学识威望都有了。这内阁首辅自然成了百官之首,实际上的宰相了。

这宰相之位对文官来说,吸引力可是致命的,能够做到宰相,那是文臣最高的等级,还有比宰相更大的文官吗?

这大殿上的文官,有一个算一个,谁不想坐上那个位置?

皇帝图自己轻松,弄出一个内阁票拟制度,但又怕内阁权势过大,到时候连皇帝也得服从内阁,所以,又弄出一个司礼监”披红”的制度来。

让内臣来牵制外臣,这倒是个不错的招儿,可惜,内臣都是些阉人,大多数没文化,人没有文化就已经很可怕了,这太监要是没了文化,那就更可怕了!

这些人没了前途,又没了做男人的乐趣,加上失去自由,性格自然变得跟正常人有些差异。

让这些人掌握朝政大权,无意是一种儿戏的行为。

老朱家是比较相信血统的,老子英雄,儿子也是好汉,这阉人虽然有缺点,可是优点也很突出呀,听话,顺从,而且不会造反。

太监造反,就是当了皇帝,这江山还能传下去吗?

所以,这些人可以放心的用,不识字的,宫里开识字班,找人叫他们识字,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就不要学了,只要学习如何效忠皇帝就行了。

权力跟金钱是密不可分的,这太监忽然有了权力,他们对金钱的欲望就释放开来。

而且有些人在这方面是极度贪婪和自私,就比如王振自己,在这之前,有人看着,管着,他还不敢太过放肆,可等到他把三杨中的二杨搞掉之后,在等到宫中那位压着他的张老太后去世,就变得不可一世起来了。

张老太后去世不过三年,他就疯狂的敛财,大兴土木修建府邸和家庙。

他一个太监哪来这么多钱,还不是收受贿赂和搜刮民脂民膏得来的?

矫诏封官这种事情他都敢干的出来,还有什么是他不敢干的,内阁在杨溥手上,对王振虽然有监督的权力,六科也有封驳的权力,可是,谁来出头呢?

杨溥是看到二杨一个病死来一个被迫辞职,自己若是硬要跟王振对抗,怕是也没好下场,因此就装作看不见,任由王振胡来。

王振擅权,并且最终酿成“土木堡”之祸,这跟杨溥这个内阁首辅纵容是分不开的。

当然,也不能把所有责任都推到杨溥身上,杨溥只是明哲保身,他看得出来皇帝对王振的信任,内廷中又无人能制衡王振,孙后跟王振的关系又十分亲密,钱皇后虽然位尊,可上面还有一个孙太后,她本人性子又敦厚,恪守后宫不可干政的祖训,这才让王振在内廷迅速做大,以至于皇亲贵胄都纷纷巴结,称之为“翁父”。

王振也知道,自己的权力来自于皇帝的信任,哪一天皇帝不信任他了,那他就可能跌向深渊。

而要保住自己的权势不会失去,首先就是要继续巩固皇帝对他的信任,这一点他是驾轻就熟,毕竟他自幼就服侍皇帝,皇帝的秉性和性情他是一清二楚。

只要是顺着皇帝的心思,他就不担心会失宠。

这第二做起来就有些危险了,大明律上有规定,内宦不得结交外臣,一旦发现,轻则杖毙,重则凌迟处死。

但是在司礼监的位置上,他又不等不跟外臣交往,内阁大学士是接触最多,也是交情最深的一批人。

但是内阁大学士的人选不是他王振和司礼监说了算的,按照规矩,内阁大学士选拔有三个途径,第一,皇帝特简拔,一般情况下,第二就是六科推荐名单,交由皇帝圈定,最后一个就是百官推荐。

但是有一条,入阁之人非翰林不可,这是内各大学士的一道最硬的门槛儿。

你要是没做过翰林,对不起了,就算你做到尚书、侍郎都别想入阁。

这是因为内阁当初跟翰林院是一体的,到了正统六年,翰林院才跟内阁正式分家,各自成为一个独立的机构。

所以,这才有了非翰林不入阁这条不成文,却又被忠实执行的规矩。

这条不成文的规矩有时候就连皇帝都不能打破。

王振也想在内阁安插进自己的人,这可以更容易的了解到内阁的动向,还可以控制内阁,为其所用。

内外勾结,就能将皇帝彻底的蒙蔽其中,到时候,无论是操纵朝政,还是打击异己,都将是非常有利的。

内阁执掌“票拟”之权,只有跟司礼监掌握的“批红”之权结合起来,才能掌控朝政。

内阁人数一般是五六个,就像现在内阁一共是六个人,除了辞职的杨溥之外,剩下的五个人当中,都在朝中各部担任要职,所以说,做到内阁首辅,那已经就是宰相了。

郭怒的提议,得到皇帝的认可,大臣们也都暗中思量,这个变化究竟会给朝政和自己带来怎样的影响。

当然,在没有实施之前,这一切都存在变数,即便是想反对,也得先找一个理由再说吧。

而且郭怒的提议这也是一个变相的增加留在朝堂之上的年限,对一些人还是有好处的。

如果按照郭怒的提议,这杨溥还可以留在朝堂之上,手中的权力不如以前,但是皇帝刚刚加封他为太师,这可是位列文臣之首,地位不降反升。

这对新的内阁首辅来说,并不是一个好消息,如果杨溥根本不干涉内阁的运作,那倒相安无事,如果杨溥插手内阁事务,这就让新内阁首辅坐蜡了。

孟岩也在思考这个建议的得失,很显然,郭怒和胡濙等人商议过,杨溥就这么退休,对朝廷来说并不见得是一件好事,王振在朝中党羽众多,如果让他把自己的人推进内阁,那就有很大的麻烦,所以,还不如让杨溥来一个退而不退,帮助新的内阁首辅控制住局面,然后再功成身退。

但是,这心选出来的人要有一定掌控能力才行,若是扶不起的阿斗那就惨了。

郭怒也没有敢多说,他是武官,干涉内阁事务,这是官场中的大忌,点到为止就可以了,何况还得看皇帝的意思。

“对于首辅的人选,阁老,你有何建议?”朱祁镇也没有直接就接受郭怒的建议,给杨溥什么任命,而是询问他有关下一任内阁首辅人选的建议。

“皇上,老臣既然已经退下了,这朝廷上事情就不便多嘴了。”杨溥当起了缩头乌龟,他无论推荐谁,那没有被他推荐的人都会在心里恨他。

他都退休了,不在其位不谋其政,那也是说的过去的。

“老滑头!”

在场的朝臣当中估计有不少人都会在心里这么腹诽一声,但是没哪个敢当面说出来。

杨溥在朝也有四十余载,历经四朝,威望很高,只是三杨中二杨去后,才变得有些软弱起来。

这说起来也不能怪他,他还能在朝中多年,想全身而退,这也是人之常情。

朱祁镇嘴角也微微露出一丝不满,不过这已经不重要了,这个人已经老朽了,不重要了。

如果他真的推荐一个人,于自己心中的人选不符,这岂不是让他这个皇帝为难?

这么一想,这老头也没那么不识时务。(……)

第366章 凶器“秋水”第230章 白素心冤案第11章 孟宪遗物第272章 对话白素心第142章 我要阉了孙链第152章 脱胎换骨第11章 孟宪遗物第750章 藏在身边的人第346章 孟岩升官了第461章 定首辅(九)第73章 松鹤楼密谈第638章 一把火第373章 翁婿夜谈第346章 孟岩升官了第539章 人被扣了(一)第594章 洞房第528章 入狱流程新规第727章 朝廷要在大同兴大狱第372章 搞死曹钦第519章 故意示弱第698章 吃饭是要付钱的第136章 快刀斩乱麻第162章 郭指挥使第345章 开棺验尸第328章 守株待兔(一)第126章 孟记煤球行第278章 一个蠢贼第420章 崔天鸣第596章 同住一个屋檐下第676章 孟屠夫的手段第441章 接收曹宅第591章 皇帝来了第400章 又多一个第121章 孟百户第165章 抓哲理木第683章 紫荆关第634章 落梅行动终结(二)第369章 白少卿探监第182章 给皇后瞧病(一)第604章 汤陈氏自首(一)第213章 太监十喜第293章 紫色的绸裤(一)第482章 考核(一)第155章 曾经的兄弟第198章 拔暗钉,割烂疮第581章 白素心坦白第383章 墙倒众人推第30章 证据到手第651章 谁是黄雀?第555章 虎妞第470章 权力者的游戏第385章 哥只是个传说第136章 快刀斩乱麻第220章 金满堂第716章 抓得好第403章 太后饿晕过去了第336章 张瑄vs李铎第130章 闻小雨的算盘第191章 一遭病倒第727章 朝廷要在大同兴大狱第196章 大明朝的官儿没有一个不腹黑的第424章 叹为观止第660章 官场屠夫名不虚传第642章 机关算尽第670章 石彪之死(三)第125章 孟大哥,你可真鸡贼第310章 审讯是一种艺术第318章 有人要劫狱第281章 蒯鲁班第465章 不记名投票第144章 太后懿旨,救人第736章 幕后黑手孙家第435章 孟岩求字第553章 喜宁装病第318章 有人要劫狱第246章 李雄欲辞官第388章 完颜小白的背景第70章 陆总旗第184章 皇后之症第105章 有旨意第749章 孟大人,您够狠!第182章 给皇后瞧病(一)第630章 轻薄事件第720章 我的人留下第98章 箭在弦上第259章 招兵买马(三)第666章 印刷选票第204章 入选内廷采买第201章 锦衣卫试点改革第453章 定首辅(一)第579章 母子见面第312章 私奔第538章 变换身份第669章 石彪之死(二)第636章 落梅行动终结(四)第58章 我的地盘我做主(一)第600章 大被同眠?第316章 白焦氏过堂第444章 纠察大队招募第13章 对话郭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