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1章 初议复套

8万 网 | | | |

宋楠从怀中掏出一叠纸张来,躬身放在正德膝上,正德道:“这是什么?”

宋楠道:“兵工厂建立一年来所有花销的明细出入以及总账,请皇上御览。

正德愕然道:“你给朕看这个作甚?”

“皇上不是说臣发国难之财么?臣便让皇上瞧瞧为了这座兵工厂臣花费了多少银子,里里外外,从人工到物资,方方面面的投资,臣已经投入了五百多万两银子。臣从建立此厂之处,宗旨便是研发武备火器,装备大明军队,让我大明军队无敌于天下,从未想过从中牟利。这些银子是臣集资而来的,皇上听外界传言臣开发白纸坊赚了多少多少银子的事,但皇上可知道,这些银子可不是我一个人所有,臣只是里边的小股东而已,分到手也不过几十万两罢了。臣说服他们讲银子投入兵工厂中,本就是件冒险的事情,皇上不准制造火器的事情臣都没敢跟他们说,只要一说出来,恐怕臣的门前天天要围着大批要债的债主了。”

正德愣道:“居然还有这样的事?”

宋楠道:“皇上可派人去查,臣可一句假话也没说。您想想,臣要为了赚钱,为何不去开发地产,做其他生意;哪一项不比搞什么火器兵工厂安稳赚钱?为何来趟这浑水?还不是因为臣的一片拳拳报国之心么?臣就担心有一天我大明军队不是他国的敌手。兵者,国之大事。故而从武备上入手,乃是最为快捷提高实力的办法,皇上焉能误会我这一片苦心。”

正德被宋楠这一番话说的颇为感动,没想到宋楠竟然如此忠心,比其他任何人都关心大明社稷的存亡,自己还说他发国难财,这也太伤他心了。

“皇上若觉得臣是发国难财,朝廷可以不采购,臣也可以不用这些火器,皇上要臣去西北,臣遵命便是,但是胜败之数臣不敢保证,步了徐光祚的后尘,皇上可不要怪我,臣不是无能,而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正德摆手道:“说这些作甚?朕只是随口开个玩笑罢了,准了你便是。三百万两银子,户部要闹翻天了。”

宋楠哼了一声道:“三百万两就算多么?在这之后,我还需要采购三百万两的火器随军呢。”

正德吓了一跳,叫道:“你还要?两百门还不够?”

宋楠道:“赶走西北的十几万鞑子或许够了,但要想一劳永逸,那还需大批的火器。”

正德愕然道:“一劳永逸?”

宋楠道:“臣所提的第二个条件便是这件事,须得皇上定下方略。臣认为,我们跟鞑子这么无限制的对持下去不知何时才是个头;臣这断时间,不仅是关注战事,还细细思量了为何我大明边陲总是难以长治久安的原因,在咨询了不少有识之士之后,臣综合自己的判断得出了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因。”

“什么原因?”正德极为感兴趣。

“河套既失,边镇难安。一切的缘由都在于河套地区的丢失,臣此次请皇上下旨,驱逐鞑子之后,准许臣率兵收复河套,将鞑子赶回狼山、阴山、大青山以北的荒原上去,让他们失去河套水草肥美之地,从此再无力恢复生气,无力进犯我大明边陲。”

正德脑子里一片浆糊,他压根不明白宋楠说的什么河套问题是怎么一回事,他也不懂这些战略上的大局观,但他从宋楠的神态和口气中听出宋楠说的是一件大事,一件极大的大事。宋楠的意思好像是说,不仅要驱逐走入侵西北的鞑靼人,还要将他们赶的更远,赶到天边去,永远不要烦自己。

所谓河套地区,通俗来说,是指黄河几字湾流经的大片流域,黄河充沛的水资源在这里塑造了一个北方的鱼米之地;从贺兰山到大同宣府以北的大片区域,水草肥美,物产丰富,是块膏腴之地。

大明朝建国之初,在河套地区的防御是以大宁、东胜、开平三卫连成一线,形成一个防御体系;正值小冰川时代的来临,北方气候严寒,冰雪难消,孤悬于外的大宁东胜两卫无法屯田自足,朝廷的物资也难以运抵补给,不久后,大宁东胜两卫便宣布撤销。剩下开平一卫独木难支,终于在宣德五年宣布撤销,所属全部百姓随之内迁安置在河北山西凤阳府一带。

而永乐大帝起兵之时,借用了原属宁王的蒙古军队协助,后来永乐登基之时,便索性将原来大宁卫的地盘送给了蒙古人。

表面看起来,永乐帝当年放弃大宁东胜卫的做法无可厚非,因为防线的遥远漫长,补给的困难,防御的诸般难处,以及寒冷的天气,都似乎预示着收缩防线到长城以内防守乃是上佳之策。但其实,收缩防线便预示着放弃长城以北的大片地域,蒙古各部落纷纷往南迁移,最后整个河套地区尽数被蒙古人所占据;而这里充沛的水资源,丰富的物产,也让占据此处的蒙古人乐不思蜀,这里几乎成了蒙古人的大本营。

然而,弊端还不在于这么一处,由于放弃河套地区,导致了蒙古鞑子可以直接和大明朝的几大边镇对峙,等于洞开了北方的防御纵深,在门口养了一群狼。固然大门坚固,防御严密,但狼总归是狼,他们总归要择人而噬。

正统十四年夏,蒙古狼露出了獠牙,蒙古大汗也先挥军兵分数路东进南下,东面攻击的是大明控制的辽东,而南边攻击的是甘肃、大同、宣府一线。之所以能这么快便攻击到大同宣府这些边陲重镇,便是因为河套控制在鞑子手中,他们并不需要越过狼山阴山大青山远奔而来,而是装个身便将屠刀砍向大明的大门。

在后来,众所周知的土木堡之败,大明元气大伤,与其说土木堡之变是王振这个太监的责任,还不如说,追本溯源,当年大明放弃大宁东胜开平三卫,失去对河套的控制,便是为后来的败局埋下了祸根。

自此之后,大明边镇永无宁日,每一年在九边重镇发生的大小战役不下千起,大明朝也被迫花费巨大精力防御九边重镇,被折腾的筋疲力尽。

在辽东一带,设立的奴儿干都司其实已经名存实亡,大明失去了对东北辽东的控制,在九边以北,鞑子肆虐于河套及漠北,大明朝自长城一线往北都已经失去了开国之初的控制力。

宋楠今天所说的便是关于河套的得失问题,宋楠原本并不太懂大局上的布局,但这几年,宋楠读的书多了,见得人多了,每每和一些有见识的人谈论时事,不免涉及这些话题。一来二去,引发了宋楠对于这些故去之事的思考。这次鞑子大举来犯,勾起了宋楠对于此事的思索,宋楠这才提及了此事。

但其实,复套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也不是正德点了头便成了,打败鞑子夺取河套是一回事,真正能复套成功那是另外一回事,能否守住河套,在黄河以北建立稳固的防守体系,这才是关键所在。而这一切,将要花费的钱银数不胜数,将要付出的代价也将大到咂舌;河套地区已经被鞑子视为核心地区,也是战略要地,岂是一个说复便复的事情。

但无论如何,宋楠要提出来,宋楠并未估算这件事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朝廷会做出什么样的反应,宋楠的出发点只有一个,大明朝想要建设成为强国,想要长治久安,就不能允许有人在卧榻边捣乱。辛辛苦苦休养生息了数年的时间,朝庭好不容易缓过气来,鞑子一场入侵之战,又将耗费掉所有的积累,长此以往如何能强国富民?

既如此,不如一了百了解决这个问题,长痛不如短痛,只有彻底解决北方的毒瘤,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

第74章 财路第635章 穷追不舍第388章 谋定而后动第225章 刘瑾的第一次进攻第369章 包藏祸心第553章 夜行第649章 弱点第592章 掏心掏肺一席谈第762章 遂愿第112章 少年第112章 少年第570章 格局变动第87章 援兵第1章 大梦五百年(上)第384章 约法三章第772章 英雄末路第142章 现身第227章 夜闯尚书府第618章 我不懂你的世界第170章 了结第659章 隐秘的目的第687章 看星星的男子第541章 最后的疯狂(续)第861章 京城大搏杀(四)第25章 两个倒霉蛋第80章 打杀第80章 打杀第249章 遇险第813章 撕咬第810章 吃里扒外第26章 一对应声虫第323章 惨烈的后院之火(上)第529章 再上西楼第82章 飞机第70章 劲爆第320章 婚前纳妾第149章 妥协第328章 忽然成了香饽饽第322章 悲剧的新婚之夜第561章 香山别院第703章 胜负难断第441章 兵部之争第717章 穷凶极恶第549章 以功换命第315章 渔利第259章 雨夜惊魂第65章 挑衅第396章 微山湖上静悄悄第654章 蹁跹水上舞第145章 巢穴第371章 遁去第856章 这人间,太精彩第645章 东窗事发第782章 正德的决定第310章 荒坟草庐第828章 此一时彼一时第539章 倒戈第295章 该来的总是要来的第115章 周旋第508章 捉奸拿双第148章 招摇第131章 换命第393章 摧枯拉朽第570章 格局变动第82章 飞机第395章 恨不生为钻地鼠第388章 谋定而后动第652章 秦淮轶事第八六十四章 机关算尽太聪明第658章 正事第437章 交易第363章 蹊跷事第704章 进攻方向的判断第658章 正事第814章 老狐第2章 大梦五百年(下)第578章 大计第316章 大佬之威第97章 暗椿第772章 英雄末路第409章 披风贵如命第865章 好勇斗狠之辈第240章 醒悟第20章 锦衣方大同第867章 真正的遗诏第270章 生存危机第148章 招摇第197章 大势之趋第745章 暂时休战第499章 上元之夜(中)第134章 露陷第432章 国公府利益高于一切第25章 两个倒霉蛋第175章 躺枪第373章 东未成西难就第713章 义士第453章 相见第495章 爆发第96章 稳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