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章 豆腐掉灰里,打不得,拍不得(下)

黄克缵是福建人,朱燮元是浙江人。别看福建和浙江挨着,其实两地的官员,向来关系不咋的。黄克缵是非东林党,和东林党的关系,一向不好。朱燮元却是东林党的骨干分子。可以这么说,两人在陕西的关系,其实不算很好。当然,两人也是办实事的官员,虽然没有什么私交,但是在公事上的配合,还是比较默契的。

另外,无论是黄克缵又或者是朱燮元,都是太龘子党。两人都是拥立太子,反对福王继位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两人其实都不是很受万历皇帝的待见。黄克缵原来是兵部尚书,这次被调任三边总督,其实是降职了。同时,隐隐有将他撵出京城,以免他和其他太龘子党关系太过密切的缘故。万历皇帝的手段,还是很阴柔的。

将黄克缵迎进来会客厅以后,朱燮元再次恭敬的行礼。文官都喜欢这一套,要规规矩矩,别人才喜欢。寒暄一番以后,朱燮元试探着说道:“钟梅公,今天怎么有空到晚辈这里来?如果有什么要事,只需要派人知会一声,晚辈自然会登门的。”

黄克缵字绍夫,号钟梅,朱燮元因此称之为钟梅公。他是万历八年的进士,资格是相当的老。现存的大明朝官员,除了周嘉谟(隆庆五年)、星(万历二年)、别玮(万历五年)等少数几个人,没有人比他资格更老的。

在明朝,中进士的时间,实在是太重要了。一切的排资论辈,都是以中进士的时间来衡量的。中进士的时间越早,资格越老。哪怕你的官职很高,要是别人中进士的时间比你早,你都得规规矩矩的自称晚辈,否则,别人的唾沫星子,能喷你一脸,你自己还落个不尊重前辈的难听名声,只能是独自郁闷。

朱燮元乃是万历二十年进士,比黄克缵足足晚了十二年。当时的科举考试,是三年一大比,十二年就是三次大比的时间了。换言之,朱燮元足足比黄克缵晚了三次大比时间。在黄克缵的面前,朱燮元的确是实实在在的晚辈,毕恭毕敬是应该的。

不仅如此,朱燮元和黄克缵之间间隔的十二年,出了太多的牛人。以致他在朝廷当中,又或者是在地方上,都要经常性的自称晚辈。比如说万历十一年的叶向高、崔景荣、朱国柞、张问达、赵彦,万历十四年的陈道亨、王德完,万历十七年的朱国桢、刘一螺、沈敬阶、高攀龙、冯从吾、王纪、董汉儒等人。在这些人里面,光是首辅就有两个,内阁大学士更是有六七个之多。

黄克缵开门见山的说道:川乍岳,你想去一趟黑山营吗?”

朱燮元号恒岳,黄克缵称呼他的号,显然是比较尊重。

这让朱燮元觉得,自己面子还算不错。既然黄克缵看得起自己,他也就没有那么拘谨了。他立刻说道:“钟梅公,晚辈正准备到黑山营去。”

黄克缵微微有些惊愕,颇为诧异的说道:“听说你正准备出门,难道就是要到黑山营去?你要亲自去见徐兴夏?”

朱燮元点点头,正色说道:“是的,晚辈正要去黑山营。”

黄克缵缓缓的问道:“你此去黑山营,不知道所为何事?”

朱燮元慢慢的说道:“这个徐兴夏的手下,有六七万的军户……”

黄克缵若有所思的点点头。大家都是聪明人,朱燮元话里的意思,他自然是一下子就听出来了。朱燮元是不放心徐兴夏手下有这么多的人,想要去找徐兴夏谈谈话,看看徐兴夏的态度,到底是怎么样的。下面送上来的情报,其实非常不可信,必须实地察看才能做出决定。这样做的目的,当然是确信徐兴夏是否是可造之材。如果是,就努力加以培养。如果不是,则要想办,予以清除。

是的,大明朝的文官,对于武将,向来都是这样的。能为我所用的,就大力提拔,给予荣华富贵。如果不能为我所用的,则应该尽快剪除,以免尾大不掉,拥兵自重。为什么大明朝后期一直没有什么出色的武将?就是因为这个基本原因。一般桀骜不驯的武将,都在萌芽状态,就被铲除了,哪里有崛起的机会?

不过,黄克缵明白是明白了,对朱燮元的做,却不是很赞成。他的想,和朱燮元不太一样。他万历八年就中进士,曾经担任过很多官职,在很多地方都有任职,最后还出任过兵部尚书。可以这么说,他对大明朝各地的情况,是相当了解的。对于宁夏镇的情况,身为三边总督的黄克缵,又怎么会不清楚?

黄克缵对宁夏镇局势的判断,比朱燮元还要更加的悲观一些。目前的大明朝,暗流涌动,危机四伏,只要有一个处理不当,所有的危机,都会一下子爆发出来。他觉得,将徐兴夏除掉,其实只是扬汤止沸,根本没有任何的作用。就算杀了徐兴夏,也会有张兴夏、李兴夏、王兴夏出现的,根本不可能阻止大乱将生。

相反的,如果利用这个徐兴夏来做点事,比杀了他更好。这个徐兴夏,显然是有本事的。他能打仗,也能折腾。这种人,不是轻易可以对付的。刀斧手,砸杯为号,那都是演义小说里的情节。在现实中,能做到的根本不多。这个徐兴夏,绝对不是傻子啊,肯定不会轻易的上当的。万一弄不好,双方彻底决裂,事情就会很麻烦。

其实,黄克缵向来都觉得,这个徐兴夏,根本不足为患。相反的,最大的隐患,乃是宁夏镇乃至是西北四镇的全部底层军户,还有部分的民户,他们才是最大的隐患。这些人生活穷苦,饱受欺凌和压抑,内心早就憋了一肚子的气。他们都极端的仇恨朝廷。如果他们将内心的愤怒都发泄出来,整个陕西,都会在一夜之间变天。

是什么原因造成下面的军户,如此的仇恨朝廷?当然是朝廷自己造成的。拖欠钱粮暂且不说,在日常的生活中,这些军户,也饱受各级军官的欺压,几乎到了没有活路的地步。人一旦没有了活路,还有什么可怕的?当然是拿起刀子,对着自己的仇人,白刀子进红刀子出了。因此,想办改善这些人的生活,平息他们的怨气,让他们至少能吃饱穿暖,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之道。

就在去年,万历四十四年冬,宫中隆德殿遭火灾。万历皇帝一时间疑神疑鬼,不知道为什么上天要“降罪”自己,颇有诚惶诚恐的意思。黄克缵抓住时机,上疏力陈弊政,痛述二十年来,税使四出,搜刮民财,百姓为缴纳捐税,卖妻鬻儿,而宫中大兴土木,奢华挥霍,耗尽民间膏血。而守卫边疆的战士,却饿着肚子上阵,月粮积欠数百万。两相对照,危机四伏,隐患重重。

黄克缵同时陈诉由于连年灾荒,有的地方已经到了父食其子,妻食其夫的惨境,切望万历皇帝“大悔前想,一更旧辙,收罗人才,以济时艰,罢税停织(捐),与民休息,大涣居积以安边疆……”。结果奏疏上去了,一直都没有回应,估计和无数的弹劾奏疏一样,都石沉大海,根本没有踪影了。

对于万历这位皇帝,黄克缵真是说不出的感觉。虚心接受,死不悔改,这是万历皇帝对一切弹劾奏章的基本态度,从来都没有改变过。以前是这样,现在是这样,估计将来还是这样。万历皇帝是聪明人,这是绝对的。从他十岁登基,到他毫不犹豫的打倒张居正,挖坟鞭尸,都充分的显示出,这位爷是很不好伺候的。

他很少上朝,久居深宫,朝廷的什么大事,却完全瞒不过他。对朝廷的控制,他比嘉靖皇帝还要出色。在嘉靖时期,夏言、严嵩、徐阶、高拱等人,其实都将嘉靖皇帝的心思摸得很透彻。但是,对于万历皇帝,却没有几个人知道他到底在琢磨什么。出兵朝鲜,镇龘压宁夏叛乱,镇龘压播外杨应龙叛乱,他也没有丝毫的犹豫。这一切,都充分的显示出,他有成为一代英主的潜力。

只可惜,万历皇帝太懒惰了。他的怠政,的确让黄克缵很失望。作为一个皇帝,甚至连补充官员都懒得进行,这简直是荒唐。没有足够的官员,如何有效的管理这个国家?任命官员,需要多少的时间?连这么一丁点儿的时间都不肯抽出来,还做什么皇帝?而在太子的问题土,万历皇帝又摇摆不定,也让很多人感觉失望。

当然,为人臣子,腹诽皇帝,那是很不应该的。饱读圣贤书的三边总督大人,绝对没有诅咒万历皇帝的意思。可是,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黄克缵还是会有一丝丝的幻想,幻想有所改观。要是万历皇帝能够振作起来,那该多好啊!如果他不振作的话,大明朝的局势,只会越来越糟糕,指不定什么时候,就真的要爆发大规模的骚乱了。

沉吟片刻以后,黄克缵问道:“你的意思是怎么样?”

朱燮元挺直身躯,毫不犹豫的说道:“调。”

黄克缵轻描淡写的说道:“内?外?”

朱燮元说道:“先内,再外。”

黄克缵默默的点点头。

两人的对话,颇有点打哑谜的样子。如果不知道底细的人,听了两人的话,肯定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其实,两人的意思都很简单。调,就是将徐兴夏从目前的职位上调走,不能让他继续呆在镇朔堡千户的位置上了。至于调到哪里,调任什么新的职务,以后再说。当务之急,是要将他和底层的军户,首先隔离开来

内,就是在宁夏镇内部调动。外,则是从宁夏镇调到其他地方。朱燮元的意思,是先让徐兴夏在宁夏镇内部调动,然后再调动到宁夏镇外面。陕西三边总督下辖,总共有四个军镇,将一个小小的代千户,从宁夏镇抽调出去,放到其他任何一个军镇,都是没有问题的。只要调到一个合适的地方,徐兴夏就没有办继续折腾了。

这是最温柔,最不动声色,成本最低的处置方式。只要徐兴夏接受调动,他的命运就注定了。在以后的日子里,他如果不是被调到一个根本见不到人的地方去终老,就是处在其他人的严密监视之下,被软禁起来,小命随时掌握在别人的手里。甚至,如果有必要,他还会被秘密的处理掉。这个年头,死一两个千户,简直是太正常了。何况,还是一个小小的代理千户。

当然,这也是最危险的处置办。徐兴夏不是笨蛋。只要接到调令,只要离开黑山营,他就能察觉到其中的猫腻。如果他顺从的接受调令还好,如果不肯接受调令,只怕会真的逼反了他。有消息说,徐兴夏身边的人,都在有意无意的煽动他起来造反,这可是非常危险的信号啊!如果宁夏镇真的爆发军队混乱,他们必须做好完全之策。

黄克缵漫不经意的说道:“万一徐兴夏不接受调令呢?”

朱燮元有条不紊的说道:“让李国臻调令。”

黄克缵点点头,表示自己明白了。这是要李国臻去唱黑脸,三边总督则唱白脸。如果徐兴夏真的不肯接受调令,造成尴尬局面,甚至是发生武力对峙,三边总督还可以出面,稍微缓解一下,然后暗中调集兵力,对他进行围追堵截。

当然,最好的办,就是从现在开始,就暗中调集兵力,为评定叛乱做准备。

只不过,每每想到徐兴夏的战斗力,三边总督大人就有点头痛。别人可是一口气能消灭四千鞑龘子骑兵的主,他得调动多少的兵马,才能将他遏制住?这仗一打起来,后果就严重了。万一将徐兴夏逼急了,真的举起造反的大旗,估计西北四镇,都要全部糜烂。

万历皇帝可是个守财奴,死死的盯着自己的钱袋子,一旦打起仗来,要动用到内帑,他不发飙才怪。他不会追究谁的责任,只会先砍他们两个的脑袋。因此,逼反徐兴夏,真的不是上策。但是,放任徐兴夏这样肆无忌惮的发展,拥兵自重,尾大不掉,也的确不行。唉,走一步看一步吧,顾不得那么多了。

年初五,求订阅!

第179章 南瓜没有了,吃花生米吧第690章 绝对不要怀疑国人的山寨能力第493章 老子还懂得微积分呢……第225章 难道又有阴谋第302章 百般挑衅,百般欺凌!第305章 火器,才是白衣军最致命的武器第461章 遥远的广州府居然有人来(下)第863章 猛攻马赛和土伦!第214章 有可能被当做是替罪羊……第726章 朝鲜人的使者疯掉了第528章 莫日根想到了好办法第423章 秋风扫落叶!全军集结!第295章 鞑子,到底在玩什么花样?第21章 送你两个字:活该!第506章 左光斗,录事参军第730章 辽西枪声紧(下)第115章 东厂和锦衣卫两个庞然大物第461章 遥远的广州府居然有人来(下)第151章 欠揍不是?行,揍你丫的!第530章 “狗头!再来!”“好咧!”第535章 叔叔可忍,婶婶不可忍啊!第524章 京察,刀光剑影,你死我活第665章 徐老魔的淫威第321章 豆腐掉灰里,打不得,拍不得(下)第114章 看谁最先暴露自己的真实身份吧!第85章 这是赤裸裸的克扣!第784章 这个仇,我一定要想办法报回来!第299章 “我要做总兵官!”第614章 危急时刻,只有求救于白衣军第774章 特种部队的雏形第91章 越来越多的变态人第290章 锦衣卫就是东厂,东厂就是锦衣卫第427章 我,败得起,你,败不起 !第208章 宁夏镇要起风……第560章 什么?就这样打光了?第53章 自己动手种菜,丰衣足食第826章 你来我往,争锋相对第561章 有点绝望了第793章 阿布杜拉提甫投降了第180章 三成的伤亡率第138章 两位公子双双落入鞑子的魔掌第669章 太阳从西边出来了?第273章 痛苦的角色转换第570章 他,是不是已经忘记我的存在了?第424章 杀了徐兴夏,连升三级!第107章 皇后娘娘晚上会做什么呢?第103章 想要火中取栗,却又怕烫着第494章 朝廷的驸马爷第413章 蒙古骑兵来了多少?三万!第2章 铁背弓,黑羽箭第335章 安然回到镇远关第557章 再给莫日根一刀!第603章 要命的高原反应第800章 打对方一个措手不及第848章 腹背受敌的西班牙海军第195章 我要给她回信第194章 火枪队,偏厢车第15章 鞑靼骑兵来了!第294章 鞑子估计是嗑药了……第348章 徐老魔?好大的名头!第414章 蚍蜉摇大树,不自量力啊!第297章 大战,拉开帷幕第164章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第281章 总算是披上了锦衣卫的虎皮第95章 这就叫打蛇随棍上第213章 你要是不想干,我来干第660章 辽东果然出事了!第251章 四战之地,四战之军!第826章 你来我往,争锋相对第276章 生产形势,十分喜人第595章 大同镇被吓坏了第500章 你敢怀疑我的箭术?第688章 海军,是关键中的关键第731章 汉军旗的组成第28章 又有鞑子杀来!第409章 在死神的注视下,“礼送出境”第26章 徐家,从此要飞黄腾达了第392章 端了海勒金部落的老巢第34章 忍不住要仰天长啸第607章 张献忠!李自成!第702章 不想死的话,就放下武器投降!第708章 终于轮到我毛文龙发飙了!第369章 宁夏镇军队频繁调动第133章 咱们来个威镇堡世界杯吧!第290章 锦衣卫就是东厂,东厂就是锦衣卫第93章 在背后悄悄的吃些干醋第252章 继续努力,天下无敌!第818章 白衣军海军出现在马尼拉!第570章 他,是不是已经忘记我的存在了?第844章 英国人顾不得规矩了第91章 越来越多的变态人第805章 祈祷,一般都是好的不灵坏的灵第542章 真是情何以堪啊!第266章 一网打尽,抓到一条大鱼第263章 鞑靼人要夜战!要步战!第486章 不和谐的谈判(1)第737章 “你们都是混蛋,全部都是混蛋!”第773章 和她的距离,就差那么一点点第447章 左手枪杆子,右手米袋子,腰间钱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