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7章 杨廷和的决断

乾清宫内,已经点起了灯烛,与杨承祖想的有点出入,把他招进宫时不是下午,而是黄昏,进了宫,就直接备了晚饭。君臣两人相对而坐,嘉靖对杨承祖连连称赞

“兄长说的极是,与你想的一样,今天朝堂上,真的打成了烂仗,杨廷和的脸,都要气的发青了。那些言官、给事中,忽然杀出来支持朕,他绝对没想到这一点。随后局面就都乱了,支持他的言官出来,批评支持朕的言官,支持朕的人虽然人少,但是气势一点也不弱,立刻就回骂回去,最后闹成了一锅粥,直闹到下午大家才没了气力。朕按大哥说的,一语不发,最后只是让群臣皆议,让大家来决定。”

“第一步,可以看做成功了,如果说原来对科道互查有所抵触的话,经过这事之后,杨廷和自己也会支持科道互查。从皇陵开始,很快就会有人议论到名位问题,现在,就是需要一个聪明人出来,把这一切挑破。依臣之见,霍状元多半是会充当这个角色。”

嘉靖还没忘当初裁锦衣卫的那份折子,心里也对这个朝廷里著名的反对派颇有些无可奈何“霍韬啊,他这个人学问是有的,可是做事呢,就是太一根筋了。让他做实事是不大行,只有在这种时候,他的学问才会有点意义。朕决定,招霍韬等人,编撰大礼辩,杨廷和他们既然想要讲道理,朕就陪他们把道理讲下去。但是以往,这个道理只在内阁讲,在乾清宫讲,在朝堂上讲,这次,我们要把它放到天下,由天下人去讲。”

“陛下英明,国朝之事,向由庙堂列公一语而决,下面的人,是不知道怎么回事的。最后只知道谁输谁赢,对于这里面大家讲的什么道理,没人去关心。那些书生就可以随意说,搞来搞去,谁有理谁没理,就靠他们去说。与其这样,不如由官方修订文本,讲事情的来龙去脉说清楚,再由杨记的人,在民间传播,让下面的人也知道,事情到底是怎么回事,是非曲直,自有公断。”

不管杨廷和等人是多么优秀的官僚,受时代限制,有一些东西的认知,还是不能与杨承祖这种两世为人的相比。就像官方控制舆论,抢夺宣传阵地这些东西,明朝的官僚最多是有个模糊概念,说到重要性方面,始终认识不足,操作手段上也不及杨承祖。

他这种官方先修订一个样本,定好调子的手段,现在的人,还是想不出来的。杨廷和等人,在白天的朝会上,最多是觉得有些诡异,随后又觉得有些荒唐,认为一些年轻的言官不大像话,连局势都搞不清,就盲目的冲出来,实在是不知所谓。

但是到了这一步为止,杨廷和的观点,还只停留在一些人年少无知,一些人一味媚上全无风骨的层面,并不认为这次的朝争会发展的如何严重。

“百官共议,这其实是一件好事,君王与士人共天下,天下的事,本来就该由众臣来决定,再以天子的名义下发。万岁可以明白,大事不能自己决定,而该由群臣商议,这是个很不错的进步,证明万岁懂得了一些道理。”

书房里,杨廷和说起白天的朝议,脸上不怒不喜,显的很平淡。谈放鹤的眉头皱了皱“恩师,弟子总觉得,这里面有有些蹊跷。厂卫肆虐,朝臣里有不少人受其所制,难以维护正义。天子让群臣共议,说不定就是希望这些人附和……”

“附和也没有意义,当初张孚敬等人妄议礼仪,被逐出朝廷的事,他们应该都还没忘。他们的议,只是发出自己的声音,但是真正决定这件事走向的,还在于内阁。只要老夫几人坚持住,那些人的话,不过扰人清净,浪费纸张罢了。这次正好可以看看,有多少人妄居清流,实际上阿附权贵,为鹰犬张目,也好一并打发了。朝廷里,近几年乌烟瘴气,一些佞幸小人,窃居于朝中,也是到了该清扫清扫的时候了。那些勋贵武臣,如果不知死活的出来起哄,老夫也会让他们知道,什么叫后悔!”

杨慎在旁提醒道:“父亲,天子不久前下旨,招张孚敬、桂萼二人进京,授予官职,似乎是要起用他们。这两人共同的特点,就是都在礼议之争中,支持天子的一方,会不会是陛下要重启礼议之争?”

“大抵就是如此了,献陵规格,若按藩王考核,已经可以算做逾越。但是按照帝陵来看,确实有些寒酸,天子要求重修献陵,就是想把它修成一座帝王陵墓。同时修缮王府,也是以行宫为标准,就是想把自己谱系正过来,让大家觉得他登基是名正言顺,不是继承孝庙香火。我看这朝廷,怕是又要有一番乱子了。升庵,你之前在东南打过倭寇,做庶政还是可以的,眼下杨记在东南难边搞风搞雨,又把手伸到了盐政那边。为父有些担心,他们将来不知道会把事情做到哪一步,又怕他们惹出什么大的乱子,将来为父就算想收拾这个乱局也会很困难。眼下南直隶出缺,为父想让你到那边,替为父盯一下杨记,不要让他们做的太过。”

他是当世名流,又位高权重,一般来说,想要吩咐什么事,直接下命令就可以。可是杨慎这个才子性情不及,父亲的威严,或是首辅的权威,对他都是没有什么用的。杨廷和刚刚说到这,杨慎已经摇起了头

“父亲,您的意思孩儿明白,但是孩儿是不会走的。我是您的儿子,老百姓都说上阵父子兵,现在要跟皇帝打仗,做儿子的,没有先走这个道理。我留下来,或许帮不上什么忙,但是总归,孩儿在京师里还是有一些文友,可以仗义执言,捍卫正道。我也明白父亲的苦衷,但是孔曰成仁,孟曰取义,父亲您教了我这么多年,难道希望您的儿子,是一个临阵脱逃,趋炎附势的软骨头?陛下与士人共天下,这句话纵然您实现了,将来也要有人传递下去,若是孩儿都要逃,将来,您又指望谁来牺牲呢?”

杨廷和被问的哑口无言,片刻之后,面上露出笑意“升庵,你生的好一张利口,放鹤你看,朝内有人说老夫霸道,可是你见过霸道之人,被自己的儿子当面指责么?”

房中几人会心一笑,有关调任的事,就没人再提,杨慎回到房中时,也并未对妻子提到父亲的安排。固然礼议之争将起,但是大义在自己手中,他根本就没想过会输。而在书房的杨廷和,也在与谈放鹤商议良久之后,无奈的叹了口气,将这个南直隶外放的名额,给了自己的次子杨惇,随后就以全无牵挂的态度,准备迎接天子的挑战。

第502章 重遇至尊·天下无主(十六)第100章 白莲初现(四)第871章 攻心第133章 玉凤生瑕第693章 三件礼物(下)第136章 拜码头第807章 谢家跌倒,杨记吃饱第328章 走马上任(二)第648章 杨慎登门(下)第816章 谈判(一)第941章 算帐(二)第43章 阵亡第117章 嘉印为仲连第613章 大闹兵部(下)第689章 上元之会(三)第579章 旧时恩·今日难(二)第502章 重遇至尊·天下无主(十六)第930章 永淳公主(二)第523章 龙起安陆(四)第485章 红颜一怒·江湖缟素(十五)第849章 离心(上)第265章 护凤(三)第210章 局中局(十二)第65章 明查暗访(二)第558章 摊牌第879章 心战(二)第166章 谁主沉浮(二)第784章 试探第20章 公事公办第345章 讨饷(十五)第949章 驸马与文会(二)第168章 谁主沉浮(四)第35章 威风(五)第244章 图穷匕见(四)第622章 庙算第517章 群龙夺位·江山谁属(七)第293章 恶虎(五)第907章 万家生佛·千夫所指(下)第324章 初抵安陆(六)第990章 翻脸(上)第493章 重遇至尊·天下无主(七)第712章 打压大内第1074章 兰芳(一)第679章 状元投效第782章 安内第318章 女儿情(五)第498章 重遇至尊·天下无主(十二)第741章 内阁之怒(下)第92章 火龙烧仓(四)第432章 最后一搏(九)第20章 公事公办第341章 讨饷(十一)第469章 帝师(四)第694章 赶尽杀绝第79章 抄家第366章 祸根(四)第32章 威风(二)第433章 最后一搏(十)第116章 血债血偿第455章 寻宝记(四)第481章 红颜一怒·江湖缟素(十一)第178章 夺龙记(七)第333章 讨饷(三)第581章 旧时恩·今日难(四)第776章 引蛇(二)第228章 义薄云天(五)第146章 代价(三)第一五十五章 我是你的眼第645章 以力降人第934章 意外第227章 义薄云天(四)第974章 关注(下)第429章 最后一搏(六)第696章 比武(中)第324章 初抵安陆(六)第12章 结拜第285章 远大前程(三)第703章 曹小婉(下)第125章 怒潮(一)第152章 鸿门宴(二)第882章 易主第30章 争田(四)第31章 威风(一)第771章 来自异国的敌意(上)八十二章 坏消息第1000章 荒唐的奏折第140章 酒席扬威(三)第958章 我要做皇后(上)第742章 种根第730章 恢复秩序(下)第797章 情定(下)第381章 血雨(三)第153章 鸿门宴(三)第963章 科道互查(三)第376章 手段(九)第14章 不相负第800章 永寿建功(中)第320章 初抵安陆(二)第103章 以身相许第678章 收拢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