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6章 帝师(一)

时光荏苒,春去夏至,安陆城的天气逐渐热了起来。眨眼之间,杨承祖抵达安陆兴王府任职,已经将近一年时间。那场给安陆带来了巨大伤害的叛乱,于朝廷层面,却不过是水面微澜,并没有引起太大的反响。

虽然从局面上看,这场叛乱导致了数名朝廷命官殉职,无数百姓受难。可是从另一个角度上看,这场叛乱并没有对整个战略布局造成什么太大影响,甚至于连朝廷大军都没出动,不过是襄阳出动了一个天威营,就把叛乱勘平。

以这个朝廷的高度,大明每年发生的这种级别的民变都不知道有多少,这不过是其中之一,并不足以引起朝廷的太多重视。

至于这其中王府的奋战又或者是凤立松部反水带来的意义,都在逐层的报告中逐渐稀释,最终到达正德眼前的,也不过就是一场规模略大,为祸也略大的民变而已。杨承祖以及兴王府并没有因为这次勘乱的贡献而得到朝廷方面的嘉奖,湖广地方衙门,也没因此受到什么责罚。

不过正德基于湖广发生的这起民变,也做出了安排,一方面兴王府的护卫编制从原本的一千五百人增加到两千五百人,另一方面又将安陆卫置于兴王府的暂时指挥之下,以确保王府安全。这样一来,就造成了杨承祖这个四品王府仪卫正,却成了凤立送这个三品指挥使的上级这种局面。

不过这说来也不奇怪,大明的官比的是差遣而不是品级,一个正七品巡按,可以对这个一个四品知府发号施令指手画脚,他一个四品仪正指挥一个三品指挥使,倒也不算违和。

世子朱厚熜袭爵的事还是没有下文,据说是被一些人给拦了下来,倒不是说能破坏掉,总之能拖着就拖着。不用说也知道,这事的背后,少不了张太后以及张延龄等人的影响,也正因为此,现在王府的担子,主要还是压在了杨承祖的身上。

铁珊瑚生了个女儿,算是杨家三代的长女,柳氏喜欢的像个宝一样,把个小奶娃成天放在自己身边不放。而郝青青、李玉娥也快生了,想来杨家很快就会热闹起来,小美娥也不愁没有玩伴。

长寿郡主那边碍于身份,虽然与杨承祖打的火热,但是终究不敢怀上孩子,只能用各种方法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赵幺娘和李月娥却是急着要孩子,一直没能要上。

封神演义、精忠全传两部大部头的超长篇话本在安陆开始发行,现在连湖广一省,都已经流行起杨承祖的著作。顺带的短篇话本,也推出了十几个,其中既包括了妒夫罗赛傲,烈女杨脂等,也包括了名为福公案的探案故事。

他这些故事或猎奇,或故事曲折,销路都不错。除了写书带来的收入外,更重要的是,他在书中倡导的那种,轻视贞节,注重内心坚贞的取向。这种取向于眼下的舆论大环境可以算是离经叛道,可是对于遭受兵火荼毒的安陆来说,却是收获了最多的口诛笔伐同时,也收获了极大的销量。

那些被大户人家处理掉的女人,不过是受害人中的一小部分。另外一部分人则是有着身份家族等因素,又没自尽,只是偷偷的压下那段过往,然后努力忘掉那段过去选择坚强的活下去。这些话本的出现,于她们而言,算是一种精神上的巨大慰籍,让她们找到了精神上的支柱,因此于明面上对这种话本大加斥责,不过私下里,却悄悄的珍藏起来,看了又看。

孙家那边,倒是没有趁着过年的时候,借机提出结亲的事,孙交作为一位宦海沉浮多年的老臣,有着足够的沉着,并不急着把女儿推销出去。或者说,他有着一切尽在掌握的自信,相信在大势面前,杨承祖并没有更多的路可以走。

杨家已经搬进了王府里,不过与孙家的往来,并没有因为这种搬家而疏远。杨家现在已经在安陆购买了十余顷田地,在农业社会,土地是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只有多买田产,才能保证家业稳定,这些地产如果不是有孙家支持,也不是那么好买的。

乃至于管理佃户,以及经营铺面时,孙家也出面给了尽可能多的支持与帮助。两下里的关系,现在依旧属于亲密伙伴,在安陆的士绅阶层中,也把杨承祖看做了孙家的东床快婿看待,来往时,也多以这种态度结交。

孙雪娘依旧经常来来拜望柳氏,说一些话,放一些礼物,相处的十分得体。既可以看做是晚辈拜见长辈,也可以看作未来儿媳来拜见婆母,其中分寸恰倒好处,谁也说不出什么。

杨承祖的文名越来越响亮,不知是多少安陆名门闺秀的梦里人,她身上的压力自然也越来越大,不过作为孙交的女儿,她自信有把握应付这种局面,这一仗的赢家注定是自己。

时令已接近端午,仪卫所衙门内,杨承祖穿着官服,手中拿着塘报,正在念叨着战争的最新进展。而旁听的,除了仪卫司的一众军官外,还多了一个身体单薄的年轻人:蒋大郎。

经过王府保卫战之后,他不再对杨承祖隐瞒身份,直接承认了自己就是兴王世子。杨承祖表演了一番不胜惶恐的戏码,对方也表现出了足够的雍容与大度,接下来就是君臣尽欢,大家依旧保持着这种来往。

按着世子的要求,希望在其他人面前继续保持蒋大郎的身份,不想被区别对待。自己想和杨仪正做兄弟,而不只是做君臣,杨承祖的表现,也确实是把他当做了陆炳的兄弟,也就是自己的兄弟。除了应有的尊敬外,并没有过度的恭维。

这种尺度拿捏让朱厚熜心内颇为受用,觉得这个大臣是自己靠着人格魅力笼络而来,与自己的身份无关。

眼下江南第一等的大事,就是对宁王作战的战局,像是这种塘报,是杨承祖从知州衙门拿过来的。分析战局,大家揣摩战争走向,对下一步的战争进行猜测已经成了王府中人的乐趣之一。

今天看着他手中的塘报,朱厚熜关切的问道:“杨兄,如今战局如何?是否就像你之前说的那样,官军不日就会克复全境,一战成功了?”

第777章 引蛇(三)第727章 哭泣之城(四)第1086章 兰残第756章 请借人头一用(上)第701章 上元游(下)第443章 刺(五)第409章 定心(七)第355章 一拳开(七)第383章 乱起(二)第983章 金风玉露(三)第452章 寻宝记(一)第123章 清理门户第358章 成名(一)第56章 讨银(二)第150章 初到荆紫关第372章 手段(五)第882章 易主第75章 退婚(上)第861章 酒会第808章 书院第386章 乱起(五)第891章 冤魂索命(四)第309章 血夜(十五)第606章 关说(下)第485章 红颜一怒·江湖缟素(十五)第324章 初抵安陆(六)第641章 君臣对(上)第1005章 大争将起(下)第208章 局中局(十)第633章 巨毒之种(下)第504章 重遇至尊·天下无主(十八)第419章 冲冠一怒(五)第1007章 杨廷和的决断第395章 攻与防(五)第306章 血夜(十二)第331章 讨饷(一)第977章 得偿夙愿第1070章 弄巧成拙第599章 乌合之众(一)第535章 功高计毒(三)第857章 屯门(上)第447章 刺(九)第806章 米王之亡(下)第398章 攻与防(八)第995章 金山银海(一)第390章 乱起(九)第237章 急风骤雨(六)第835章 接风(三)第1096章 杀父用子(下)第882章 易主第73章 合纵(上)第136章 拜码头第220章 了局(七)第569章 联手(三)第505章 重遇至尊·天下无主(十九)第1092章 我花发时百花杀(中)第168章 谁主沉浮(四)第575章 无形绞索(一)第427章 最后一搏(四)第54章 争妻(四)第856章 出发第987章 巫蛊(上)第611章 深坑金钩(三)第729章 恢复秩序(上)第858章 屯门(下)第581章 旧时恩·今日难(四)第84章 周王府(二)第854章 且待风来(下)第95章 运作第652章 片纸退兵(下)第473章 红颜一怒·江湖缟素(三)第83章 周王府(一)第692章 三件礼物(中)第407章 定心(五)第142章 苦差与杀机(下)第1076章 往事随风第441章 刺(三)第809章 深水区第768章 梅污玉碎(三)第879章 心战(二)第190章 暗访(七)第27章 争田(一)第1032章 桃李春风一杯酒第329章 走马上任(三)第326章 故人第406章 定心(四)第113章 夜战(二)第396章 攻与防(六)第223章 高升第81章 一家哭与一路哭(下)第626章 失手第136章 拜码头第431章 最后一搏(八)第2章 出手第970章 堂会(二)第967章 捉鬼(上)第737章 撑腰(下)第887章 搅局(下)第158章 心动(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