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 天高三尺

郑国宝看看刘一儒那单薄的身躯,脸上的皱纹与老人斑,也知他说的是实话。若非他自己恋栈不去,按他这体格,就应该上一道病休的折子,告老还乡了。想必是刘系内部,还有许多问题没能彻底解决,他现在想要卸担子也卸不下来,只好继续扛旗。

他对于这刘家父子没什么好印象,可是老虎不吃伏食。既然刘一儒已经摆明立场,刘系严守中立,他也就没有立场去穷追猛打。“刘老爷子说话畅亮,我爱听。至于得罪人的事,我也实话实说,我不在乎。内帑空虚,国用不足,于我而言,远比什么得罪人要紧。张江陵不敢碰商税,不代表我不敢碰。我又不是文臣,不在乎什么乡党情义,也不在乎什么同年之情。我只为天家效力,为朝廷分忧。能为朝廷搞到钱,得罪人,我不在乎。老爷子,您是江南官场上一面大旗,我不拿您下刀,我该拿谁下刀?您不带头交税,别人有样学样,我这税还怎么收?”

刘一儒见对方铁了心,也知劝下去枉费唇舌。按他的为人,是很想和郑国宝周旋一番,分个上下高低的。可是如今他的身体状况,已经不允许他再结这么个仇人了。自己的儿子撑不住场面,刘系的人马需要逐渐安置,以便将来能最大程度保住自己的利益。这种安置,又可能和其他几系的人发生冲突。现在可不是和权贵开战的时候,左右交税不是自己一家交。大家都要交的,也不是单纯从自己身上下手。

可是那些商户既然投献在自己名下,现在自己要交商税,这事还是不大好张嘴啊。郑国宝看出他为难,倒也十分体贴。“刘翁要是觉得不好下场,不如干脆来个撒手闭眼,不闻不问。日久天长,那些商户自己交了税金,就与您老人家没什么关系了,您说是不是这个道理?”

等到刘一儒回到家中。将会面之事说明。早已经换好了衣服,香汤沐浴,将昨夜的痕迹一扫而光的刘勘之大喜道:“那狗贼竟然如此说法?这是天要亡贼,使其自取死路!昔日张江陵做不成的事。他居然还敢去碰。这回正要看他如何粉身碎骨。”

刘一儒道:“你也不要太过得意。时也势也,张江陵做不成,未必他便做不成。单说这矿税监。如今不已经是蔓延各省,糜烂国朝?当年张江陵,也想不到,能有这一手段。如今我们的第一要务是安顿好自家人马,那些税款终归是小问题,且由商家与他自己去周旋吧,老夫不管了。不过这一番试探,也算弄明白了他的来意,这贼子果然是来江南刮地皮的,也没什么别的意图,这整饬盐法,也多半是要盐商孝敬。你回头跟扬州那边说一声,让他们做好准备,免得到时候慌了手脚。”

刘一儒亲往钦差行辕,无功而返的消息,在南京官场上迅速传开。刘系在江南官场上不是最大的一个系统,但也不是最小的一个系统。这些商人的事,又不算什么大事,刘系大佬亲至,也没能保出几个投献于门下的商贾。这事一来给南京官场增加了谈资,二来,也让这些人意识到,郑国宝对于商税和常例的事,看来是要动真格的。

这些人对于收商税这事,自然是充满了抵触情绪。或者说,这些人对于收税这事,不拘农商,都充满了抵触情绪。以至于在另一个位面的明朝崇祯时期,靠着南方人在朝堂上人多势众的优势,将三饷提编加到北方头上,对南方要求减税。乃至浙江一年上解茶税仅纹银十二两,又不顾实际情况,将各种税收加到了北方头上,最终导致民变四起,流民打进了京师。

不过现在,他们不是为了收税和郑国宝起正面冲突的时候。刘系大佬刘一儒老迈年高,怕是行将就木,这个时候刘系的安置问题,空缺位置的角逐问题,以及一系列的交易与谈判,才是当下的重点。与之相比,区区的商税、常例,都是小问题,暂时可以不去考虑。

更有扬州盐商派在南京的眼线快速回报,国舅这次来,确实是带了个存钱的匣子和捞钱的耙子,不过也仅仅是要刮地皮,应该不至于有太大的动作。

在这种背景下,那些商人发现,自己的靠山,并没有在第一时间来救援自己,相反倒是不闻不问的态度,任凭锦衣卫把自己这些人关在行辕里不放。这些锦衣倒也不动粗,只是例行询问,问完了之后,就把人一关。每日三餐,不离窝头、咸菜。

那些富商,多是一饭之费,可达千金的豪奢人物,这种粗砺饮食如何下的了口?想要吃好的,倒也简单。锦衣卫待客周到,保证让各位员外宾至如归。各种菜色,全都能提供,前提是要付钱。

比如三十两一个的肘子、五十两一条的鱼,这都不叫事。反正各位员外家里金山银海,还在乎这点小钱么?若是嫌闷的慌,也方便的很。各行院里抓来的姑娘,就关在不远处,只要肯付钱,就能把人领来,让你们温存一晚。

这些富商人关在行辕里,钱如流水般花出去不说,还耽误了自己的买卖。连过几天,他们就渐渐明白,这回自己的靠山,怕是有点靠不住。内中有几个乖觉的,找了看押自己的锦衣,小声托付“几位麻烦再跟钦差那说个话,小的愿意将这几年欠的常例银子双倍奉上。”

第一个交了常例银子,并答应补交五年商税,以后绝不偷税漏税的商人被放了出去。钦差还免费赠送从洗澡到酒席的服务,算是做好售后。其他人看出了苗头,也都纷纷同意交税补税,更保证,以后不等锦衣大爷上门,自己就把常例拿到千户所去。

雷声远看着这些富商家里送来的金银,两眼都有些发直。这南京的富商,谁惹的起啊?往常自己上门,都没有好脸色可看,国舅一来,这些孙子就服了。还是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啊。他一边命人抬银子,一边小心提醒道:“国舅,现在咱这还关着那些穷酸呢,怎么个处置法?这些人在地面上,还有些才名,总关着,怕也不合适吧?”

郑国宝闻言,一拍脑门“诶?还有这帮孙子呢?坏了坏了,这些天光惦记钱的事了,把这帮玩意忘一干净。干脆已经这样了,回头仔细审审,多关几天再说。”

郑国宝没成为皇亲国戚以前,也曾是文人中的一员。深知这些人的能量不小,没事摆摆破靴阵,骂骂官府,甚至敢揪打县太爷的长随。只要他们凑够了数量,就能闹你个天翻地覆,晕头转向。

好在这回的事太大,魔教这种高压线,谁碰谁死。这时候如果谁提出摆破靴阵,就等于是主动给锦衣卫去凑材料,因此这些才子被关在行辕里,只有其家人到处托人情疏通,而没有人敢提出来闹事。

至于那秦淮河两边的清楼,自从那晚查抄之后,也都晓得厉害,连续多日不敢开门营业。尤其又有锦衣缇骑,往来巡逻,说是要访查那日魔教余孽,也吓的寻芳客,不敢来此找乐子。

任厨子这人,后来还是任盈盈给郑国宝做了介绍。他本是魔教里一个堂主,武功也还硬扎,只是没有靠山,在教内属于四邻不靠,无人赏识提拔,位置始终不尴不尬。

第31章 栗子花香(下)第174章 绝望第479章 灭播(四)第380章 并派(十)第94章 传剑(二)第260章 声东击西第141章 重生(三)第481章 灭播(六)第71章 被调系了第415章 佳话第182章 拿下第329章 一抓第387章 夺帅(六)完本感言第398章 仙丹第380章 并派(十)第388章 夺帅(七)第88章 思过崖第311章 上京(二)第122章 唇枪舌剑第132章 摧枯拉朽(二)第381章 并派(十一)第180章 圣姑之争第412章 十强(下)第190章 合作分成第375章 并派(五)第383章 夺帅(二)第295章 观礼(下)第334章 露馅第162章 选帅第333章 讨魔第340章 翻脸第247章 天高三尺第408章 火并第86章 一箭双雕(七)第483章 灭播(八)第346章 人气第77章 丰收第180章 圣姑之争第362章 弑师第118章 剑圣顾问第345章 不低头第430章 整肃(四)第217章 不给钱就砸第344章 一击第109章 风清扬(一)第397章 女直第266章 宝藏第81章 一箭双雕(二)第45章 夜战新野第174章 绝望第92章 义伸援手第481章 灭播(六)第339章 交锋第14章 刘府攻防第423章 盟主(四)第27章 午夜追击第31章 栗子花香(下)第261章 血战第6章 登门拜访第41章 镇嵩之谋(上)第215章 重见故人第54章 喜相逢(五)第119章 一本万利第145章 荒野庙中人第397章 女直第305章 来人第369章 召集第162章 选帅第412章 十强(下)第101章 剑扫华阴(四)第二百四十二 歪打正着第291章 预提盐引第193章 僧产佛田第164章 特使到来第6章 登门拜访第199章 趟将末日(一)第293章 观礼(上)第309章 闻香教第299章 盐务第208章 长枪阵与铁骑兵第341章 船长第472章 夺关(十七)第470章 夺关(十五)第427章 整肃(一)第307章 投诚(一)第253章 旧恨第79章 我与将军解战袍第54章 喜相逢(五)第2章 设计报冤屈第160章 金山寺第9章 初斗嵩山派第481章 灭播(六)第119章 一本万利第166章 比武夺魁第192章 约定第437章 勤王(七)第221章 我等你第323章 收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