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1章 娄山(二)

就在郑国宝来四川的时间内,西南三省境内颇不太平,已经爆发了几场冲突。播州出兵,攻打贵州洪头、高坪、新村等屯,纵兵抢粮。只是贵州巡抚杨一魁是郑党大将,到任之后,就体会上意,知道播州之战早晚要打。一改以往巡抚,对播州的放纵妥协态度,厉兵秣马,全力备战。

以往播州也经常派兵出来劫掠杀戮汉家百姓,夺取钱粮。闹到最后,无非是说播州贫瘠不抢活不下去,这一切都是朝廷的错,而不是播州的问题。再不然,就说是当地汉人不尊重播州人的生活习惯,导致了大规模斗殴,总之错误始终都在汉官身上。播州对汉人造成的杀伤,基本没人追究。相反,若是朝廷方面对播州造成杀伤,则主事的官员就有苛待百姓,激起民变的罪名,轻则摘印,重则问罪。在这种处事原则下,也导致了大明官兵不敢打,不想打的思想。

杨一魁这次态度强硬,全力主战,部队不但要打,而且一定要打赢。只要打了胜仗,封赏不在话下。至于杀伤,也是多多亦善,出了天大的事,我来承担。有他这么个强硬人物在,下面又有锦衣卫的协助,这些明军放开了手脚,几仗打下来,互有伤亡,彼此没占到大便宜。

而后播州方面就开始聚集部众,歃血为盟,说是要为被朝廷随意杀害的族人报仇,驱逐大明官吏,恢复播州旧制。又有苗王加入盟约。率领生苗数万,前来助战,一时间播州兵威浩荡,号称聚兵二十万,大将上千员,粮草积蓄五十年所需,兵甲齐全,足以立国。杨应龙又传檄与水西安氏,永宁奢氏等其他几路土司,邀请他们共同加入自己的阵营。与大明朝大战一场。自立为王。西南三省武林,也接到这位盟主的命令,要求各派弟子就地成军,与明军抗衡。或结寨而守。或骚扰游击。破坏仓储。将来不失开国元勋之位。哪怕是个十几个人,靠打闷棍劫孤雁维持的小山头,也给了个节度使官衔。

只是由于之前郑国宝的布局。早在播州正式会盟起兵之前,就已经很难购买到食盐、铁料等补给品。西南的门派,也不可能去奉这道委任状。朝廷的军队准备也比较充分,在杨应龙刚一起兵后,三省就开始了大规模的剿匪活动,将自己省内的绿林山寨过了一次筛子,无数小山头烟消云散,不知多少江湖豪强,绿林枭雄的脑袋,成了军兵的战功。

就在这种背景下,娄山关的副将宋世臣,中军总管何恩二人秘密派了使者与曾省吾联系,同意献关投降。只求朝廷攻下播州之后,善待百姓,饶恕何、宋两姓宗族,不予杀戮。

曾省吾在四川名声在外,是有名的平叛好手,加杀人的祖宗。整个都掌蛮都已经被他杀的一个不剩,何、宋二人畏惧他的名声,主动来投,也算是预料之外的好处。

娄山关是播州的门户所在,易守难攻,乃是处天险。自杨端兵进播州以来,天下几番改朝换代,龙椅上不知换了多少皇帝,杨家却始终坐稳播州宝座,乃至蒙元铁蹄踏破天下,震慑欧洲时,杨家仍旧可以坐这草头王,还进了播国公,娄山之险,当居首功。

险要的山势,艰难的道路,加上坚固的城防,决定了这关口无法取巧,只能强攻。自下至上,十三道防线,哪一道防线,都需要用无数的血肉来填。这关口就仿佛是一头张开血盆大口的巨兽,等待着人们用血食来投喂它。不知多少精兵猛将望关兴叹,在碰的头破血流,死伤枕籍之后,黯然退兵。

这里地形复杂,大型火器难以施展,官军的各式火炮,就算是洋炮,也没什么发挥的空间。播州方面,据说是通过门路,偷运来了铜料,铸了数尊铜炮,被杨应龙封为开国大将军、镇国大将军等将军头衔,奉为神器。其中有两门铜跑,就架在娄山关上,到时候居高临下,大炮轰击,不知会凭添多少伤亡。

即使朝廷靠着人数上的优势,稳扎稳打,可以拿下这天险。也得考虑一个粮草消耗的问题,现在几路人马不下十万之数,每天都要消耗大批的粮草,外面的粮食运输十分困难,如果战争打成了长期消耗,粮草接济不上,还是难免全盘崩溃的结局。

杨应龙对于娄山关十分重视,派来自己的儿子杨朝栋坐镇,拿出和官军决一死战的态势。曾省吾等人连日开会,也一时拿不出太好的攻城破寨的办法,何恩等人的投诚,可算的雪中送炭。只是郑国宝没来,这个主谁也做不了,投诚的事,也敲定不下来。

郑国宝大喜道:“有这等事?怎么方才曾公见了我不提?”

秦良玉嗔道:“这事,哪能随便就说?要不是我爹恰好是这事里的中间人,我也不会知道。”

“那还犹豫什么,快请老人家来。我与他当面详谈,这事若是成了,我定要保举老爷子一个大好前程。”

“前程?那就不必了。老夫这把年纪,人老不以筋骨为能,身体不中用了,怕是不能为朝廷分忧。”秦葵到是面带微笑,神色从容,没把郑国宝的许诺当做一回事。“只是老夫不忍见黎民涂炭,百姓遭殃,也不忍见我汉家儿郎多受损失,这才在中间穿针引线,做个中人而已。只希望钦差手下留情,给何、宋两族,留条活路,老夫就感激不尽了。”

他说到此,用眼看了一下一旁的曾省吾,一切皆在不言之中。曾省吾作为个铁腕人物,在播州变乱一生时,就曾经透露过,这次要把播州连根拔起,斩草除根的意思。这位把都掌蛮杀个精光的巡抚,放出这话,播州的命运似乎已经可以预见。秦葵自是要让郑国宝发话,保下一些播州人命。但是他不知道的事,曾省吾并不是嗜杀之人,他这次发话,固然是对播州长期为非作歹,藐视王法的一种愤怒,更大程度上,则是受了郑国宝的意,不得不这么安排。郑国宝在保举他任四川巡抚后,就曾经在书信里提过,要将播州“永久无害化”处理的事,曾省吾也明白对方的意思,他说那话,只是替国舅铺路,指望郑国宝手下留情,不啻于与虎谋皮,哪有可能。

“这事啊,好说好说。只要何、宋二将真能开关投诚,我就饶了他们的宗族。播州人里,谁能主动倒戈到朝廷这边,我也既往不咎,受蒙蔽无罪,反戈一击有功。这就是我的处置方针。但是,谁要是铁了心的跟着杨应龙混,一条道跑到黑,那就别怪我心狠手辣。曾军门的主张,我是支持的,播州夷人畏威而不怀德,多年以来,屡次挑衅朝廷权威,还曾经驱逐过汉官,杀过经制官吏,更放出话来,要求播州自治,不受朝廷节制,您听听,这是人话么?这回他们更是派人在京师作乱,制造了王恭厂大爆炸,导致无数百姓遭殃,似这样的毒瘤,必须铲除。”

秦葵无奈的一摇头,“只要保住何宋两族之人,老夫也算对的起故人了。至于其他人,就只好看他们的造化。”

“播州方面的特使何在?不知几时让他们与本官见上一面,与投诚的细节,也好商议敲定。他们两族的人,怕是也不如杨朝栋的势力大,还是得官军配合才行。”

“这杨朝栋为人精细,何、宋两族的人,想要见钦差一面,却也不容易。要是万一不慎,走漏了风声,那就大大不妥了。”

曾省吾哼了一声“鸣玉翁,这个时候,就不要再绕圈子了,你到底要什么条件,才肯从中促成何宋两家归顺的事,还是趁早说出来。这里就咱们三人,保证走不了消息,这么多人马,一天要消耗多少钱粮,咱们还是能快则快,不要耽搁了。”

第186章 折服(二)第136章 欠债第54章 喜相逢(五)第172章 出走第109章 风清扬(一)第275章 忠诚第436章 勤王(六)第201章 尘埃第91章 佛道之争第83章 一箭双雕(四)第176章 瑞恩斯坦第196章 端倪第480章 灭播(五)第62章 华山之争(三)第426章 良辰美景奈何天第320章 叛徒第161章 五霸冈上第482章 灭播(七)第352章 操练第105章 庆功酒第483章 灭播(八)第317章 凰求凤第238章 援兵第151章 邀请第162章 选帅第99章 剑扫华阴(二)第216章 神医风范第478章 灭播(三)第419章 评选(四)第478章 灭播(三)第358章 捉贼第108章 摊牌第238章 援兵第19章 少林之怒第194章 同归于尽第103章 烟消云散(六)第154章 洛阳双娇第379章 并派(九)第152章 杀人名医第230章 仗义死节第262章 天魔解体第455章 娄山(六)第431章 勤王(一)第219章 安排第471章 夺关(十六)第53章 喜相逢(四)第289章 全灭第399章 福音第47章 隐患第391章 夺帅(十)第396章 摘桃第414章 表演第6章 登门拜访第394章 安排第429章 整肃(三)第240章 冰山解冻第377章 并派(七)第196章 端倪第174章 绝望第252章 梅庄四老第300章 上门第65章 侠义丐帮第186章 折服(二)第144章 雨中逃亡客第348章 审讯(二)第379章 并派(九)第461章 夺关(六)第336章 重逢(上)第157章 名医入毂第239章 四公子第23章 断人财路第66章 出师不利第226章 郑娘娘第442章 东厂(四)第304章 棋子第165章 铜钱选帅第165章 铜钱选帅第222章 收服平一指(一)第227章 朝天阕(一)第382章 夺帅(一)第317章 凰求凤第192章 约定第297章 怪梦第195章 铁匠铺第78章 谋划宁夏第8章 查路引第181章 崔少白第144章 雨中逃亡客第259章 高抬贵手第31章 栗子花香(下)第323章 收徒第429章 整肃(三)第130章 讨债第480章 灭播(五)第244章 一个不留第403章 布局(二)第22章 京师来客第305章 来人第251章 慕容世家第4章 冲冠一怒为红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