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在的,陈实看了这么久,不是没有原因的。从第一眼开始,陈实就被这帮大学生的创意给吸引住了。
不论什么设计,开篇都是一个设计说明,这就好像是书籍的主要内容还有简介。一般人挑选书籍,首先接触到的就是书籍的封面题目,然后如果干兴趣就会把书拿在手中翻一下主要内容说明的,如果主要内容对胃口了,大家也才会有购买的欲望。
陈实还没有看具体的设计内容,看开头的设计说明就要拍手为这些创意叫好。他也不是不发表意见,而是看着开头就像接着往下看,所以才出现开头的冷场。
“怎么样啊?这个方案可行吗?”邱平问出了大家的心声。这份方案,可是包含这十几位大学生的一个多星期的心血啊。从开始的实地考察,到准备地形图,整理资料,然后汇总,想点子,把这些点子体现到图纸方案中,经过不断的修改,才有了这么一个结晶。
说实在的,这份方案包含了这些大学生全部的智慧和心血,也是他们独立完成的第一项任务,就好像是他们的孩子一样。现在十月怀胎,终于把孩子给生下来了,没有一个当父母的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得到别人的夸奖。
陈实看着这些年轻的脸,露出了笑脸,比了一个大拇指,“不错,这方案虽然还有些粗糙,不过也能按图施工了。这方案最关键的亮点就是创意。“
得到陈实的赞同,这帮还没有脱掉稚气的学生,一个个都欢呼起来,激动的语无伦次,有些男生还抱在了一起,浓浓的基友情显露无疑。
陈实没有打断他们的庆祝,他们的付出得到了肯定,他们有权利肆意的欢呼,有权利挥霍着年轻给他们带来的热血和激情,这一幕终会成为他们人生成长道路上一个无比耀眼的起点,一段难忘的经历,也是一种刻骨铭心的体验。
说了半天,还没有提到这个方案到底是怎么样的,为什么能让陈实这么欣赏。其实也不用介绍这个方案是怎么具体操作的,既然专家都说这个方案能够实现,那就肯定具有可操作性。那现在只需要说说这帮学生到底是想出了一个什么样的点子,有时候点子才是最重要的,这个世界上能做事的人很多,能想出好的办法解决事情的人,那就是人才,这样的人不多。
其实对于接待远方游客需要的房舍,学生们还是考虑了本地的特色,只是窑洞的制作虽然是没有什么难度,也便于操作,但是就是施工的周期很长,估计是等不到使用的时间了。
但是这个地方可不是只有窑洞,还有瓦房,这帮学生考虑的就是这个点子。而且学生还考虑到将来陈家庄的发展,初步了设计出了一个小型城镇的模型,而且是还照搬了一些古代的建筑点缀其中。现在只是需要先在某些风景优美的点上,建造几栋瓦房,就可以当做游客的客栈了,其余小城镇的建筑,可以在以后一步一步的完善。
陈实就是被学生的大手笔给吸引住了,试想一下,站在陈家庄的塬上,向下望去,只见在绿树丛中掩映着一片清一色的青砖瓦房,还有较为高大的祠堂、牌楼、宝塔点缀其间,景色秀丽,古风浓郁。
小镇的建成规模为140多套四合院式民居,有保存完整的城堡、暗道、风水塔、牌楼、家祠、哨楼等建筑,而且在祠堂中还要保存较为完整的族谱、村史等文字资料。这是陈实自己的打算,怎么说也是不能忘本的。
村中街道多呈“井”字、“丁”字和“十”字形格局,全部由青石铺路,整洁干净。路旁一个宅门挨着一个宅门,看上去大而坚固,修饰讲究,十分气派。这些宅门称为门楼,而且当地它还是一个总要的评判标准。它在房屋建筑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门楼修建的好坏显示出这个家庭的富有程度。所以年轻姑娘选择婆家时,往往很看重婆家门楼修得怎样。
不过如果是陈家庄统一修建的话,那就看不出好坏的差别来了。
而且当地门楼最富特色的是砖雕。这里的砖雕始建于明永乐年间(公元1403-1424年)而盛于清(公元1644-1911年)。人们习惯地称门楼雕刻为花门楼,它成为黄土高原民居中独具风格的艺术造型。砖雕花嵌装在门楼两侧砖墙上方的弯曲部分,俗称“鹅颈”的地方。鹅颈下也设置砖雕花,从上到下作垂柱状。刻花部分呈方形结构,三面外露,后面靠墙,六个角边都用砖刻的竹节边将主题框起来,好象画框一样。画的内容丰富多彩,寓意吉祥如意。
门楼上端的正中间都有一个雕刻精细的匾额。匾额镌字多的有三个字,如“更读第”、“平为福”等;少的有两个字如“耕读”、“忠厚”等。从这些匾额上可以看出院主人的身份、地位和信仰。例如“平为福”表示宅院主人认为有钱有名并不是真正的幸福,全家人平平安安、和睦舒心才是最重要的。
陈家庄当然是不可能把当地的一些古迹全部给拆了,搬回到陈家庄,但是如果说是仿制的话,那还是有可能的,这事情也是先提出来,以后解决。
进到院子里,就会发现,这里很像北京的四合院,院落十分讲究,屋脊、照墙上都有精美的砖雕。因为这些四合院的布局很近似北京的四合院,所以此种建筑物多的地方也有小北京之称。但是仔细看来,可以发现它们更多地融进了北方高原的特点,风貌古朴、典雅,文化气息浓郁。
其实这样的建筑群落也是有历史渊源的。
当地有个村落就是这种建筑群落的典型代表,这帮学生也是参考和借鉴了那个村落的建筑,才有这样的想法的。这个村子就叫做党家村。
元至顺二年(公元1331),党姓的祖先逃荒至此,凿洞而栖,租种寺庙的田地为生,这便是党家村的第一户居民。过了一百多年,祖籍山西的贾姓人来此经商,并与党姓联姻,从此就有了党家村。
党家村人不但种地,也经商,后来村民的生活越来越富裕,并出现了许多巨贾豪富。他们积累了一大笔财富以后,便开始大兴土木,仿照京城四合院的样式,并根据农村生活、生产的需要,在空间布局、建筑结构、装饰手法上取精用宏,修建住宅,逐渐形成了这一兼具城市和农村民居特色的住宅群落。
历尽600年历史的风雨烟尘,党家村的民居为什么至今仍青砖灰瓦,保存完好,而且洁净如洗呢?专家认为,党家村依塬傍水,位于狭长的沟谷之中,南北的土塬高达40米,既减弱了西北季风的侵袭,又使夏天的凉风顺沟谷吹过,是个理想的冬暖夏凉的好地方。再加上北塬红粘土与南塬的粘土都不起尘,又有泌水绕行,因而空气洁净,砖瓦不受污染,不易风化。
而这些条件,在陈家庄真好是全部具备。有了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还有专业的设计施工队伍,要重现那样的建筑群落还真不是一件难事情,如果能把这事情做好,这将会是另外一个陈家庄吸引游客的看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