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工业发力,商业银行的建立!

第73章 工业发力,商业银行的建立!

长途跋涉之后,所有的粮食终于被运输到了潮州城,从潮州城开始向下分发。

这就结束了吗?

当然还没有!

粮食已经运输到潮州城了,那么应当由谁来主持粮食的分发?

到底怎么样才能够确保真正的公平公正,怎么样才能确保在这个分发粮食的过程当中,有人能够不中饱私囊,能够全心全意并且高效率的完成这些事情?

会不会在中途出现什么意外情况?

人数一旦变多,管理起来的难度就会大大增加,效率也会同时降低。

在这个时候,他是真正考验大玄动员能力的时候。

在后世的华夏,能够在短短一个月之内将全国的物资全部调动起来,但现在的大玄肯定是不行的。

若不是李长安这两个月以来大刀阔斧的进行改革,大胆的任用官员,恐怕现在燕境被敌军攻陷之后,朝廷也只能眼睁睁的看着他被攻陷,却什么事情也做不了。

虽然说大玄的组织动员能力没有办法和后世相比,但至少在皇城,和皇城周围的城市以及西凉,肯定会全力的配合起来。

意思就是民间商人一天能够生产一百多块香皂,但是皇家制造局一天可以生产十万块香皂!

据张守正说,在密州城也有不少。

他相信工业化才刚刚开始,制造厂的崛起也才刚刚开始,尽管现在每一处制造厂已经养了一万名员工,但生产依旧吃力,跟不上销售需求的增长。

这样一来,国库就自然而然的富裕了。

这个时代不是没有过银钞,但奈何国家没有相关制度的管控,导致钞票贬值的厉害,这个现代化的雏形便被扼杀在了摇篮里。

为什么?

因为薄利多销一定要有一个基础条件,那就是产能强大!

比如在南方,已经有几十个富商开始做香皂的生意,尤其以江南最多。

所以在这之前,他要做的就是招纳人才、广设学堂!

金融和实业是分不开的,李长安想的是要通过实业的发展,来加速金融的发展速度,从而在大玄内部将钞票给推行下去。

就在这一个月之间,在大玄诞生了一大批贩卖这种新商品的商人。

张守正现在在哪里?

而且不仅收到了张守正的奏折,还收到了一品巡抚赵旭的奏折。

你卖二两银子一块,那么成本是五百文,利润就是一千五百文,尽管是卖出去一百个,赚到手的也不过是一百五十两银子。

农户确确实实是交了五十斤的粮食,那么说五十斤的粮食运到皇城的国库内,是不是还能剩下五十斤呢?

答案肯定是否定的。

这样不仅可以达到产量暴增,而且材料的成本也降低下来,虽然说售价变低了,但是成本也少,而且销量更高。

其次,如果李长安要在大玄内推动工业革命,能势必要先推动商业革命,进行国家的原始资金积累。

只有当国家能够调整全国经济的时候,大玄的商业结构才算是彻底构建完毕,才能够真正的发挥工业革命的效果。

二,是因为这个时代的技术不成熟,银钞的仿造成本极低,从根本上限制了钞票无法大规模试用。

当然不是!

因为钞票方便运输,无论怎么折损,该是一百元的,运到国库内还是一百元。

无论在什么时候,只有开放才是真正的大道!

李长安的心里早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

现在的民间,已经有相当一部分人意识到了这种新商品恐怖的利润,所以大家都加入进来了。

所以明面上,农户今年应该交五十斤粮食,但实际上要交七十斤甚至八十斤,因为中间有进一半的折损都是要由他们来承担的。

十二月三十日,大雪纷飞。

每一个正在售卖这种特产的商人名字,都被张守正和赵旭记载到了奏折当中。

谁的奏折?写了些什么?

江南省总督闫耀祖,十分委婉的表达了希望朝廷能够关闭制造厂,停止制造香皂和卫生室等商品,因为那是在与民争利。

毕竟这牵扯到各个党派之间的利益。

关停制造厂一事,闫耀祖也仅仅是提了一下,并没有再敢多说。

他给张守政和赵旭分别回信,让他们在江南和明州两地好好调查。

毕竟陛下没有回复他们的奏折,而且这事关着大玄的利益,谁都不敢主动触这个眉头。

但是皇家只卖一两银子一个,因为制造局有一块完整的产业链,包括原材料的运输和采集,工厂的流水线都是十分完备的。

这叫做什么?

这就是产业链完善所带来的成本优势!

什么才叫真正的发展工业?

二,朝廷应该将银钞作为唯一的流通货币。

用不上几年的时间,大玄的所有老百姓都可以用上香皂,用上卫生纸,这种日用品随着工业化的发展,以后只能会变得越来越便宜。

三,一定要提高钞票的制作技术和制作成本。

但是李长安现在本就花钱如流水,要是真的把生意都开放出去,岂不是在作死?

如果李长安真的脑子一抽,把大玄制造厂给关掉,把香皂和卫生纸这些日常用品全部交给民间商人去生产贩卖,那么其中受益的人是谁?

是江南那些官商勾结的大臣!

如果在国家内推行纸币,那么商品交易中的诸多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那么中途运损的这一部分粮食,应该由谁来承担呢?

答案是由老百姓来承担。

这才是发展工业!

当然,现在大玄只是有着一个工业化的雏形,目前做的这些远远不够。

一天之后,江南那边又传来了一封奏折。

最后如果一旦在国内推行了纸币,那么李长安所掌管的国家商业银行,就可以通过印刷钞票来调整经济,在宏观层面来引导整个国家的动向。

银钞的印刷和发放,事关着整个大玄的根基,必须要建立起相关的货币监管部门。

最重要的是,它不可再生,这已经限制了商品的流动速率。

在李长安看来,要想在这个时代将钞票这种便携货币推行下去,必须要具备几点条件:

一,朝廷要有着足够的白银储备量,唯有这样,才能够增强民众们的信心,增强市场的信心。

而一方获益,另一方必然受损!

毕竟政治是零和游戏,根本没有共赢的可能性。

商业的本质其实就是做买卖,而做买卖就需要用到钱。

实在是有意思啊。

先不用说什么导弹、蒸汽机,按照大玄如今的生产力来看,只要李长安能把前一世的珍妮纺纱机研究出来,那么大玄单靠着卖棉布,就能够赚得盆满钵满,傲视群雄!

而大玄制造局的存在,可以减弱朝廷在这方面的压力。

李长安刚和曹柏杨商议完伐木堡的规划蓝图,就收到了张守正的奏折。

在密州。

虽然张守政忠心为国,但思路毕竟还是狭隘的。

无论是从哪个角度讲,好处都太多了!

看完这些奏折,李长安心中不由得感慨。

除此之外,工人们吃喝拉撒住的费用都是朝廷提供,一年大概还有消耗二十万两白银。

虽然制造厂的开支不小,但是他们为大玄所带来的利润,绝对对得起这份工资!

仅仅两个月的时间过去,大玄制造厂的总利润就已经达到了二百万两银子!

将这些数据看完,李长安满意的点了点头。

为什么这么说?

尤其是在江南,这里的商业是非常发达的,虽然在大玄当中,商人的地位非常低,但南方的商业氛围确实无比浓厚。

现在流通货币是白银,但是白银很沉,无论是运输还是携带都十分的不方便,而且很不安全。

再说,现在李长安本身就面临着巨大的财务压力,大玄每一处的开支都是巨大无比。

什么叫做与民争利?

这些人分明是看到了这其中巨大的利益,想要全部独吞,不想让朝廷来和他们抢肉吃!

如果你真的回了他们的奏折,那么在这件事上就根本扯不清了,会有越来越多的大臣可能参与进来。

之所以导致这个局面,原因有两点。

李长安决定事不宜迟,即刻开始发展大玄的科技!

无论是从哪个角度讲,这五十斤粮食被运到皇城之后,是必定有折损的,说不定到达国库之内只剩下二三十斤了。

无论是放眼目前,还是长久来看,属于大玄的国家企业都是必须存在的。

那么为什么一定要用钞票呢?

只有将以上这三点才能做到了,钞票制度才能够在大玄推广下去。

张首张的这些想法确实有道理,但绝对不是一个长久之计,更不是一个立志发展的国家应该做的。

而李长安是什么态度呢?

当然是要做!

而且还要鼓励商人们做商业!

国家开始出现了商业的发达浪潮。

就连这大玄朝的南方商人,也一个比一个厉害。

但要想发展科技,光凭着李长安一人的力量,那绝对是痴人说梦。

他担心国内的商人把钱都赚走了,导致大玄的国库空虚,不如像私盐那样,把民间全部禁掉,一切商业都由朝廷来做。

所以仅仅从政治的角度来出发,李长安根本就不可能让这种事情发生。

工业就是一种可以规模化的,可以标准化的,可以进行直接复制的。

但是大玄朝的民间商人们到底能不能实现薄利多销呢?

当然不能。

如果将上交粮食变成上交钞票,那么就不会存在这个问题了。

甚至还有人开始做玻璃,开始有人做卫生纸,做香水的生意。

看完了这些奏折之后,李长安将他们全部留了下来,根本没有回复这些奏折。

居然这么快的就抓住了商机。

张守章在奏折里建议,应当禁止这些民间商人做特产类的生意。

而这些快消品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薄利多销!

目前制造厂已经在五座城池设置了工厂,除了之前生产售卖的香皂、卫生纸和玻璃之外,吕工又制造出了洗发水和牙膏等,这些商品全部都已经投入到了生产当中。

所以李长安根本就不担心,毕竟有着皇家的支持,大玄制造局的产业链只会变得越来越完善。

虽然说提议关闭制造厂的奏折已经没有了,但李长安心里有预感,在这件事当中,某些人一定不会善罢甘休。

一,是朝廷没有储备金制度,而且对于银钞一事简直是乱来,没有任何的管控,朝廷印刷无度,而银钞又关乎着商业的命脉,怎么能是想印就印的。

虽然大玄现在连一本关于商法的法律都没有,但是在促进国家发展的角度来说,一定要鼓励商业。

否则,一旦钞票的数量超过一定限制,其数额超过了物品的实际购买价值,到了那个时候,钞票必然会贬值,而一旦钞票开始大幅度的贬值,那么必然会是人人唾弃,推行钞票的想法自然也就是不攻而破了。

而且不仅仅江南省总督闫耀祖上奏了这份奏折,还有十几名地方官员也在自己的奏折当中提到了此事。

尤其是在李长安登基之后,对商业苛以重税,但这不仅没有打击商人们从商的兴趣,反倒是让他们觉得国家开始重视商业,加大赋税是在抬高他们的身价。

毕竟在这种生产力地下的时代,只有科技的进步,才能使一个国家真正的发达起来!

例如某农户今年交粮食税五十斤,县衙门派差役去乡下收回五十斤粮食,这些都没有问题,但是接下来的操作就有很多谜点了。

目前五座制造厂内,各个分厂的人员已经达到了一万人,每人的月俸禄是二两银子,五座工厂加一起每个月开出的封路就是十万两,一年就是一百二十万两。

人们开始将这种新产品称为大玄特产。

赵旭呢?

在江南!

在这两个人的奏折当中,说了关于关于南方的各种事情。

首先,现在大玄的税收大部分是用粮食上缴,将粮食作为税物。

大概在三十年前,一两银钞能够兑换一两的银子,但是到了后来,一百两银钞才能兑换一两银子。

无论是香皂还是卫生纸,这些都是民用的快消品。

在皇城传来的奏折当中,李长安得知了这两个多月以来,大玄制造厂的利润。

用这种纸币对大玄有什么好处呢?

在过去的这近一个月时间内,李长安将这一切都写进了一本厚厚的书,变成了一本简单的《货币经济学》。

而直到今日,这本书终于算是完成了。

他向门外挥手,叫来了一名锦衣卫,将手中的这本书和一封奏折交给了他,认真的吩咐道:“朕命你现在率领一只小队,昼夜奔袭至皇城,务必将此书和奏折交给张丞相,不得有半分失误!”

“属下遵命!”

(本章完)

第250章 橡胶木(下)第73章 工业发力,商业银行的建立!第65章 人头传遍各大部落!第9章 精盐制作成功!第155章 皇上的怒火第26章 朕正欲死战,尔等何故先降!第43章 大玄万岁!第122章 皇上的野心第150章 学生之内的内斗第261章 木船火攻(中)第263章 攻入浔州首都(上)第25章 登基后的第一次早朝第3章 太子不傻了?第120章 对郑姚政的处理方法第91章 陛下圣明!第41章 大玄主动出击!第30章 作死的魏成三第102章 全体问责!第133章 北方省份的改革之路(下)第134章 学生的游行第175章 宜春院内第223章 被夹在中间的周大人第257章 浔州战场(上)第129章 皇上的想法第224章 海战(上)第114章 大学生也能当官第150章 学生之内的内斗第255章 对浔州的开战计划第249章 橡胶木(上)第60章 开启第二战场!第189章 战前的准备第68章 摆开队伍,硬碰硬!第1章 洁妃受辱,百人旁观!第69章 空心方阵的威力!第82章 这不关你的事?第111章 关于报纸的法案第265章 李长安的发现第181章 嚣张的周公子第50章 败军之将的待遇第183章 刘语嫣中榜第89章 他是皇上?第6章 太傅拜请出宫!第187章 邳州战败!第92章 颐莲堂闹事第56章 杀知县!第12章 郑知府要耍无赖?第5章 大玄圣君!第206章 投降的部落第102章 全体问责!第127章 国子监案子的后续第123章 要账第228章 暗流涌动(上)第258章 浔州战场(中)第202章 卷土重来(上)第177章 李长安的驭人之术第20章 群龙无首第257章 浔州战场(上)第218章 矿山案件第203章 卷土重来(下)第214章 李长安的态度第62章 部落之间第77章 杯酒释兵权第63章 遭遇战!第216章 厚脸皮第6章 太傅拜请出宫!第226章 海战(下)第184章 皇都的想法第113章 臣愿一头撞死在大殿上!第197章 正面对决(下)第131章 赵大人发病了!第77章 杯酒释兵权第88章 缉拿回府!第156章 钱树明卸任第163章第260章 木船火攻(上)第25章 登基后的第一次早朝第197章 正面对决(下)第35章 国防委员会成立,敲钟震虎!第258章 浔州战场(中)第174章 偶遇县长第63章 遭遇战!第135章 围堵衙门第236章 又有间谍?第114章 大学生也能当官第220章 郑从谷的心思第249章 橡胶木(上)第37章 纸巾和玻璃!第37章 纸巾和玻璃!第109章 狗咬狗第9章 精盐制作成功!第73章 工业发力,商业银行的建立!第59章 全歼噶尔博!第215章 还有人挖矿?第156章 钱树明卸任第71章 朝廷发粮食了!第266章 蠡县赵家(上)第25章 登基后的第一次早朝第67章 火枪营的威力!第136章 皇上的脾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