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2章 再添公主

萧旃被以人换粮的事,很快传遍了整个江南。南朝的将士,自然认为这是北朝对于南朝朝廷的羞辱,而北朝将士,上下则是欢呼鼓舞,南朝兵马缺粮食,司马藉和惠王居然把女皇都给“卖了”,这是滑天下之大稽的笑话,这说明离南朝覆灭的时间也不远了。

此时身在苏州城内的韩健,则准备了大批的粮草,准备让张行亲自护送往杭州城,交与司马藉。另一方面,苏州城也准备举行一场盛大的迎接南朝女皇“驾临”的仪式。

在没有得到杨瑞分娩的消息之前,韩健能做的事情太少了,对于金陵城,韩健要尽量拖延到年底,因为韩健要等苏廷夏的兵马与司马藉的南朝勤王兵马互相牵制住,同时也要等林詹所部在镇南整顿好东进到金陵。更主要的,韩健要从金陵城内部入手,通过收买和拉拢的方式,最好以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方式叩开金陵城的城关,韩健实在不想在金陵城这一战中消耗太多的人力和物力。

韩健对于迎接萧旃到苏州的事,做的还是比较慎重的。

首先是要对内形成统一的论调,就是以粮食把萧旃换过来,是要打击南朝勤王兵马的势力,掌握一张王牌在手中,同时为的是鼓舞军心。韩健不能告诉天下人,他把粮食从南朝手里抢过来,再“借”给南朝是为了让南朝的兵马牵制住苏廷夏的兵马,这会让军中将士所不能接受。

在迎接仪式上,韩健则没有以一个迎接帝王巡视的礼节去迎接萧旃,而是以天子迎接降将的方式去面对萧旃,把萧旃当作是战败国的君主,这主要是韩健为考虑军心的稳定。

腊月十七。迎接工作已经准备完,只要萧旃一到苏州,在韩健“验明正身”之后。张行运粮的队伍就会出发。这天中午过后,萧旃的车驾会由魏朝的骑兵队伍亲自护送过来。韩健会到苏州城的南城门外去迎接,陪同韩健迎接的还会有魏朝在苏州城的部分将领,以及文臣和谋士。

其实韩健相信以萧旃的那种对家国的情怀和抱负,她肯定愿意牺牲自己,这也是韩健提出以人换粮最基本的初衷,韩健至少要让效忠于他的将士在这件事上挑不出毛病来。对于萧旃的到来,韩健也等于是把南朝最后皇室的正统掌握在手中,韩健很清楚。以司马藉现如今跟惠王的关系,他是绝不可能再拥戴惠王为皇帝,那就算萧旃在北朝人手中,司马藉仍旧会奉萧旃为正朔,两军暂时就会形成一线,其实对于南朝勤王兵马的政治形势来说,也是好事。

萧旃牺牲了自己一个人,其实等于是成全了司马藉和拥戴她的三军将士,算是不亏的买卖。

而韩健这边,显得就会有些亏本了。不但损失了苏廷夏的六万兵马,还要借粮给敌国的兵马去牵制苏廷夏的兵马,等于是双重的损失。就算把萧旃得到手中又如何?萧旃只是一个徒有其名的女皇,司马藉无论是进兵还是行文政,都已经有了一定独立自主的权限,现在司马藉有没有萧旃在身边为他摇旗呐喊都已经无关紧要,反倒会让南朝人上下一心,把北朝也当作是仇敌一样。

怎么看,韩健以人换粮这一招棋走的都不好。

但普通的将士可不这么想,连北朝的老百姓也会觉得,南朝为了一点粮食。把女皇都给卖了,这是多么大的屈辱?女皇在手。那南朝就是北朝的,以后进不进兵也无关紧要。

腊月十七这天中午。韩健立在苏州城城南的城头之上,他身边还有些人,这些人正在跟他商讨关于南朝立嗣的问题。就在差不多一个时辰之前,从江都传来的消息,杨瑞诞下第二胎,近乎是出乎所有魏朝旧势力的意外,杨瑞的第二胎,仍旧是女儿。

韩健为了保证杨瑞分娩不受到影响,特别派了亲卫前去相护,韩健也是怕东王府他的那些姨娘在这件事上从中作梗,做出类似于“狸猫换太子”一样的事情来。但最后的结果,却正是合了东王府派系之人的心意,杨瑞没有生下儿子,这意味着,南朝皇室的正统继承人,将会从东王府体系两位皇后,文皇后顾欣儿和武皇后杨苁儿的子嗣中挑选。

而韩健的长子,也是他与杨苁儿的儿子韩曦将很有可能会被册封为太子。

“陛下,立嗣之事关乎国之稳定,如今陛下远征在外,更是需要安定人心之时……”

韩健身边所带的将领和官员,大多数都是江都体系的人,这些人基本都站在韩健那些姨娘的立场上。或者也有韩健姨娘们的授意,只要杨瑞生下女儿,就要马上在韩健面前进言立太子之事,韩健登基已经有两年,若再继续把事情拖下去,那很可能杨瑞还会有第三胎第四胎,还是会被杨瑞生下儿子来。东王府体系的人,是要彻底断了杨瑞以及她背后那些势力的念相。

韩健在城垛之后,抬头望着远处,远远的,萧旃的车驾已经往苏州城南城这边而来,登高望远,就连旌旗也能看到,那是魏朝兵马的大旗。

韩健已经派了兵马前去接应,从目前来看,司马藉似乎并不敢在送萧旃来苏州城这件事上耍花样,连司马藉自己也没作好与北朝一战的准备。

“那你们认为,朕立了太子,后方就能安稳的了?”韩健突然问了一句。

在场有几名来进言的文官和谋臣,要说这些人进言立太子之事是没有恶意的,但有没有私心则不好说,他们本来就是东王府体系的人,若说东王府自己的世子被立为太子,将来太子登基,怎么也会感谢他们。但这些事实在太远,因为韩健本身还很年轻,在韩健年轻之时,就已经建立了文治武功。想让韩健作古,似乎是很遥远的事情,眼下他们所能得到的好处。就是东王府体系中人多他们的“回馈”,他们是在替身在江都那些千千万的士绅和官宦阶层在韩健面前进言。

但韩健的问题。没一个人敢回来。

很明白的道理,韩健在出征之前没有立太子,是在等杨瑞分娩,现在杨瑞分娩生下女儿,韩健马上就册立韩曦为太子,那江都势力和朝廷的旧势力肯定会形成矛盾和争执。立太子,会给江都以及洛阳的政治形势带来不安定的因素,并不会如这些人所进言的那样。会令国祚安稳。

韩健道:“朕出征以来,到如今仍旧未取得进展,若不能平天下,朕也无颜撤兵回江都。眼下谈立储之事为时尚早,不若等天下归于一统之时,再行商议。”

韩健已经不是第一次堵上众大臣的嘴。

从韩健登基开始,立储的问题一直纠缠不清,主要问题是旧势力和新势力在朝中的争夺。

韩健的确是可以从军队的立场上,对魏朝形成全面的统治,但主要是士子不服。

杨瑞最初的禅位。虽然看似主动,但其实也有被韩健所胁迫的意味,之后杨瑞及旧朝势力被韩松氏和宁原联手打压。已经证明韩健的新朝廷,要对旧朝的人进行清洗,像顾唯潘这些杨瑞一朝的绝对名臣选择了明哲保身,但他们心中,仍旧是支持杨氏一脉的传承,就算如今韩健登基,那也该是韩健和杨瑞的子嗣来继承国祚,如此才能保证皇室正统和正朔的传承。

而新势力就希望是顾欣儿和杨苁儿的子嗣能成为太子,如此能充分保证江都以及新势力的权力。这些人将不再是魏朝的叛逆之臣。而是新朝的开国功臣,这其中的反差。其实朝廷两股势力都很清楚。

韩健也很清楚,所以他不能妄下判断。

韩健用他的绝对权威。给杨瑞画了一张大饼,只要杨瑞能生下儿子,那韩健就立这个儿子为太子。可惜杨瑞并未争气,第二次生下女儿,这也意味着连杨瑞自己都不好意思来跟韩健要太子之位。杨瑞身为女皇,连杨氏的基业都丢了,若韩健再立小公主为太子,首先是人心不服,就算这个女儿真的有当皇帝的潜质,但长大之后,女儿终究是要嫁人的,到时候,韩健辛苦打来的江山,可能又要更换了姓氏。

“南朝的皇帝已经到了,随朕亲自下去迎接吧。”

就在城楼上有些安静的时候,韩健突然说了一句,所有人回应之后,才跟随在韩健之后,准备走下城楼。

鼓号声中,迎接仪式正式展开。

萧旃作为南朝的女皇帝,她现在也会作为人质和货物,从今天往后,她就会成为北朝人手上的一颗棋子,生死未卜,更别谈何时能归南朝。

其实对她而言,现在也属于无家可归,本来金陵城是她的家,可现在金陵城仍旧为贼逆朱同敬所占,韩健现在要做的,反倒是帮她征讨贼逆,虽然在她眼中,北朝人更是狼子野心,可能比朱同敬还要奸诈狡猾。

萧旃的车驾,在距离苏州城二里多远的护城河边停下。

苏州城南,为了这次的迎接特别预备了庞大的迎接阵仗,除了城门口迎候的六千多兵马,还有在苏州周边巡逻的将近三万兵马。韩健就是想以这样大的阵仗告诉天下人,你南朝的女皇如今也成为我的阶下囚,她的到来,仅仅是为了换取南朝军队所需要的粮食,至于给多少,那也是我自己说了算,就算不给,我失信于南朝人,你能奈我何?

韩健的銮驾也从城里出来,将士开始发出一阵阵的高呼。但銮驾中,根本是空的,韩健是亲自策马出来,在韩健身边,是苏州城的众多守将,这也是将士心目中的骄傲。

这些守将,是在这几年跟着韩健以及林詹等人南征北讨,为江都以及魏朝所立下汗马功劳的人,连强大的鲜卑人,最后也被魏朝所驱赶到漠北草原,连曾经割据地方的北王府、西王府和南王府,也相继为他们所灭。如今,正是要对南一战之时,南朝先把他们的女皇送过来当人质,等于是南朝开战已经认输了。

在将士心目中,只要拿下金陵城,似乎这一战就可以彻底结束,他们就可以等着封侯拜将,或者没有那么大的战功,也可以以目前的战功获得田地和封赏,一辈子衣食无忧。

韩健的策马停在了距离萧旃车驾不到五十步的地方。

萧旃所坐的是敞篷的车驾,她端坐在上面,仍旧是以一身南朝女皇的衮冕,看上去英姿不凡,韩健看到她,难免会想到曾经的女皇杨瑞,因为二人实在是很相像。都是在国家面临危难的时候挑起国家的重担,同样曾经流亡,但不同的是,杨瑞最后在韩健的努力之下,光复了洛阳城,赶走了所有魏朝的敌人,但最后杨瑞自己也承担不起韩健和东王府的崛起,将皇位拱手让给韩健。

但杨瑞是聪明的,她选择了委身给韩健,她似乎能把握到韩健的弱点。韩健虽然有文治武功,但同样最顾念的是亲情,杨瑞或者也是利用了韩健对她的感情,获得了杨氏皇族继续传承下去的机会,可惜到如今,是她自己不争气,两次生下女儿。

两个皇帝相见,在历史上是甚为少见的事情。

韩健远远望着车驾,里面的萧旃就算见到韩健,也不会有任何的屈服。因为她不是战败国的君主,不是来献降城池的,她只是被韩健“胁迫”作为换粮的货物,被迫而来,她要保持南朝君王的风度。

韩健跟萧旃见面不是一次两次了,但这次,他却不知该如何称呼萧旃。

以前,萧旃是南朝长公主,而韩健还是东王,谁知这才两年多时间,再见之时,萧旃与他相继登上皇位。再见面,肯定不能以“公主”或“陛下”相称,于礼节都不相符。

“尔朝天子,朕既来,请履行承诺,将粮食交还于我朝将士。”

萧旃的声音先出来,虽然很有威仪,但她到底是身处险境,威仪并不能作为她的护身符。(。

强烈推荐:

第773章 御驾亲征第850章 再回江都第504章 姊妹第226章 军师第907章 君王志第319章 红色的婚礼(上)第452章 双重间谍第423章 猫哭耗子第166章 世家子弟第770章 帝王身后的女人第48章 无理争三分第310章 解语花第23章 亦敌亦友第731章 争权逐利(上)第163章 君臣同心第707章 大雨将至(下)第446章 心高气傲的使节第878章 老友来信第170章 送功劳第166章 世家子弟第572章 折中用人第526章 军变(七)第263章 困难重重第687章 杀机四伏(上)第320章 红色的婚礼(下)第40章 前途未卜第829章 皇帝很忙第164章 打入敌人内部的卧底第718章 家恨第716章 攻城守备战(下)第874章 一去烽烟望五洲(六)第834章 请留第55章 一问三不知第114章 洛阳名媛第681章 软的不行来硬的第298章 军议第97章 威仪第424章 另有主谋第877章 一去烽烟望五洲(九)第738章 相思相守(上)第335章 风韵佳人第252章 月夜来访(上)第141章 曲折迂回第734章 西柳第438章 日积月累的隔阂第423章 猫哭耗子第68章 有理无理(上)第291章 婚房第149章 渔夫和大鱼(下)第333章 寻花问柳(上)第655章 携伴出宫第638章 如此美玉第626章 当街行凶第151章 真假刺杀第94章 女皇的心思(上)第438章 日积月累的隔阂第634章 战败(上)第216章 鹬蚌相争第227章 分工明确第649章 非暴力不合作第634章 战败(上)第180章 一夜(三)第718章 家恨第724章 行军途中第589章 发酵(上)第813章 酒中论国(上)第546章 大阴谋第51章 有人好筹谋第677章 选妃风波(上)第364章 重点打击第803章 落魄君王第744章 无主的女人第41章 持家贤妹第905章 征服国家,先从征服女人开始(下)第505章 同欢第409章 再见圣驾第463章 原则为何物(下)第160章 小楼绣坊第538章 饮食不调第50章 科场舞弊与杀人案(下)第316章 恩赐第713章 龙榻的主人第199章 出尘之女第621章 佳人在前(下)第696章 再婚第553章 替汝报仇(上)第538章 饮食不调第462章 原则为何物(上)第118章 另有内情第273章 长相厮守永无期第500章 最熟悉的第三者第41章 持家贤妹第825章 为臣之道(上)第105章 乱斗的节奏第51章 有人好筹谋第192章 狼和羊第191章 娇滴滴的落网之鱼第728章 阵前换帅第739章 相思相守(下)第190章 黄雀在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