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六十碗 大宋第一位省级行政长官

“王上。”在王钰进入资政殿后文武大臣们依次向他

“好好。”他频频点头回应着臣工们的问候。今天这次早朝他的心情不同以往或者用沉重以形容也不为过。因为今天早朝的议题很重要是讨论如何管理原金国旧地。北伐是成功了地盘也打下来可到目前为止北方还处在“军管”状态下。各部队的将帅军政一把抓这终究不是长久之计。如何尽快的司仪行政是当务之急。

“王欢王欢呢?”刚走到上与皇叔父摄政王赵一同坐下他就叫了起来。王欢小跑着上得殿来听候他的指示。

“你去嘱咐一下让负责记录的史官们今天特别仔细一些。不管是摄政王还是大臣们的意见一个字也不要漏议完之后本王要亲自过目。”王钰郑重的说道。历朝历代各种朝会负责修史记录的史官们都是要记录在案的这本是常例他今天着重强调不难看出对此次朝议的重视。

王欢领命而去文武百官各按官衔大小排列站好手持笏板在行过大礼之后早朝开始。王钰说出的第一句话就引起了满堂震动:“列位臣工今日早朝咱们把别的事都先放一放着重商量一下如何管理金国旧地。为了节约时间不偏离主题本王先定下一个基调。其实早在几个月以前朝廷就已经放出了风声我们现在实行的道府州县制度已经不适合实际情况了。好本王就说到这儿。大家踊跃言吧。”

这可是目前的头等大事许多大臣们早就有了准备一听这话纷纷从袖口中掏出奏章。准备上奏。

“等等本王再罗嗦一句。今天咱们实行一个免责制度。不管是任何人。表任何意见都不用承担任何责任福王。你的意见呢?”王钰自己说得客气但这句话绝对不是罗嗦。有了这个免责制度大臣们就可以放心大担的提意见不用担心触怒谁得罪谁。

赵在朝廷上一向是个看客没想到今日王钰居然主动征求他地意见。

“王上已经说得很明白了这也的确是当务之急。本王看就开始吧。”赵探过身子向王钰说道。

“好列位臣工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王钰这话一出来今天的早朝。算是正式开始了。

有趣的一幕在这个时候出现同时有四五位大臣站出班来想要上奏。后面地看到前面的同僚出来。赶紧退回去。前面的人回头一看后面有人也跟着退回去这一来一往看得上面两位摄政王哑然失笑。

“王上福王千岁臣有本要奏。”第一位出来上奏地是参知政事商仲扬他以前是三司使也就是国家最高财政长官管全国的经济财政。后来三司被撤销并入了户部他被王钰授了一个参知政事的头衔这几年来鲜有建树。此番看来是有备而来了。

值事太监取过他地奏本呈交到王钰手中他自己则在下面陈述起意见来了:“臣认为北方的土地自唐朝以后经由外族统治数百年。当地百姓的风俗习惯国家认同早已不是中华正统。如果仍旧施行大宋现在的行政制度是不合时宜的。臣建议效仿唐朝的都护府制度设立北廷都护府安东都护府选派得力官员担任都护使代表朝廷管理金国旧地。金国原来的行政划分可以延用如此一来可以尽快的稳定局势。”

王钰仔细翻阅着他地奏章看罢之后不置可否转递给赵。

“王上福王千岁臣认为商大人的意见不成熟。”此人一言满堂皆惊。本来大人们同殿为臣纵然是政见不合表面上也要保持一团和气。可这位大人一出口直接把人家批为“不成熟”火药味相当的浓。看来是“免责制度”给了他信心。

王钰一看不是别人就是老相孟昭。

“孟大人不知道你有什么高见?还望不吝赐教。”商仲扬脸色不太好看大庭广众之下被人批评不成熟换成谁面子上也过不去。

“商大人你可知道北方我军控制的领土有多大么?有我国黄河以北两个那么大这么辽阔的领土设立两个都护府去管理?权柄不嫌太大了么?自唐朝以来地方割据势力一直是中央地心腹大患。而且北方地势平坦直接冲击我大宋中枢岂能等闲视之?王上臣认为还是现行制度较好道府州县划分清楚一块一块分割下去不让女真人有死灰复燃的机会。”孟昭性子刚烈直言敢谏这早就不是什么新鲜事。可问题就是王钰地开场白早就已经说明了现行制度不合时宜要求变。可他现在居然又提老制度这不是和王钰对着干么?

王钰倒也没怎么样点头道:“今天本来也是商议大家畅所欲言不必有任何顾忌。商大人孟大人的意见本王记下了还有么?”

众臣见王上并无责备

胆子也就大了起来。一时间群臣纷纷上奏。不过大见多是些老调重弹都主张在现行体制下略作改动缺乏新意。

早朝刚开始时太阳还不见出来议了一阵不知不觉阳光已经照进宫殿大门仍旧没有一个统一地意见。文武百官争得不可开交有了免责制度连管刑罚的大理寺也出来掺一脚气氛倒是相当热烈可这么吵下去什么时候才是个头?

眼看着几个时辰过去了转眼就到晌午大臣们也争得累了个个饥肠滚滚。王钰倒也体恤大臣们。让王欢传令宫中膳房给大人们备餐午饭就在宫里垫垫了。

下午的朝议就更有意思了。跟上午明显是走两个极端。上午言的大臣们多是老臣在中央任职多年。老成持重。他们毕竟资格老年轻人不好跟老人家争。可下午一到少壮派大臣们就活跃起来了。

先是有签书枢密院事抛出“藩国论”。建议把金国旧地改为几个小国由中央派人管理这些小国的一切事件军政财权一把抓颇有些诸侯王分封的味道。

后又有尚书省地右丞提出不如效仿当年幽云十六州刚收回来那样弄个都管衙门总揽全局。

这些在老臣们看来“乳臭未干”的小子们。个个语不惊人死不休听得他们的前辈直摇头几次三番出来打断他们的言若不是王钰在上面压着恐怕还真有人会在庄严地资政殿里面动起手来。

气氛越来越激烈。王钰看着这样下去不是办法下令中途休息。让众臣冷静冷静。再继续商议。

“吴大人今天怎么没到?”趁着中途休息时间王钰叫过王欢问道。在大臣们争论不休的时候他就现。吴用今天没到。虽然这位功劳卓著的老臣已经“退居二线”不用每朝必到。可自己前天就已经让人去打过招呼了今天地议题非常重要让他无论如何也要列席。

“王上让人去问过了吴大人近来身体欠安一直卧病在床。”王欢回答道。

“唉加亮先生年纪大了又操劳这么多年是该让他歇歇。可他一不在本王就好像少了一支手啊。”王钰看着满殿的文武大臣由衷的感叹道。吴用若在断然不会有今天这样地局面他那个人总是善于抓住问题的要害提纲领的提出应对办法来。

“王上那要不要……”

“算了不要惊动他了等散了朝本王亲自到他府上去看望。”王钰摇头道。

休息一过议题重开这一回有意见要提的大臣们也说得差不多了大家伙一个个眼观鼻鼻观心默不作声跟没事儿人似的。

“这是怎么了?刚才吵得这房顶盖子都快掀翻了这会儿怎么一个个跟霜打似的?”王钰笑道。

这时在文官行列最末的一位官员小心翼翼的探出半个头来左看右看没人要出班奏事了正犹豫着要不要言就被王钰逮个正着。

“那个那是6游吧?贼头贼脑地望什么?有话就堂堂正正的出来说!”王钰一声喝犹如平地一声雷大臣们的头不约而同的向后看去。哦这就是6游啊?被王上调进中书省政事堂任判官的小子。

6游一听赶紧出班。可他一来官衔小二来资历又浅在这么多前辈上司面前多少有些紧张捧着笏板摸了半天愣是没找到自己地奏章在哪儿。

“6游你不会连奏章都没写吧?”一直没怎么说话的赵问道。

被摄政王一问6游更急了可左右两边地袖子都摸遍了也没找出折子来最后只得硬着头皮回答道:“臣臣或是忘记带了……”

此话一出文武两班中立即传出窃笑声来。今天这小子的脸可丢大了上朝连奏章也能忘记带王上怪罪下来没他的好果子吃。

“6游你是藐视朝廷还是藐视摄政王?”赵一顶接一顶地帽子向6游扣了过去。

被他这么一说6游更是急得不行连句整话也说不出来。王钰见状遂抚慰道:“你总该还记得你想奏些什么吧?不要紧今天没有任何束缚不承担任何责任慢慢想想到了再说。”

或许是他的安慰起了作用又或是真的想起来了6游略一停顿之后说道:“臣臣认为目下的大宋今非昔比。若还延用几十甚至几百年前的制度是不合时宜的。现在我国领土扩大了近一倍管理这么大一个国家必须要有所突破。”

“说重点。”王钰适时的提醒道。

“是王上。自秦始皇以来郡县制度一直被延用。中原地区分划分为若干个郡州县。后世虽有所改变但大体上与秦代没有本质上的不同。但到了魏晋时期中央为了方便管理地方上的军事大事有了一种临时性的机构。叫作‘行台’。它不常设但在有效期内行台地长官往往可以管理十几个甚至数十个郡县内的

务。”

“这种制度。有利于中央朝廷直接控制地方。我朝立国以来也有过类似的制度也就是现在实行的‘道’。但我国地‘道’。往往应用于军事方面而且界限不明确。臣认为以大宋目前的领土范围可以借鉴魏晋时期的‘行台’制度。把全国划分为若干个大地行政区域把一些小的州县合并节约成本便于管理。也有利于裁撤冗员为国家节约开支……”

王钰越听越吃惊。他自己就曾经考虑过“行省制度”原以为这是元朝蒙古人的创没想到在中国魏晋时期就有过雏形了。

“有具体地施行措施么?”听得兴起王钰赶紧问道。

“回王上魏晋时期的行台制度。只是临时性的所以我们没有先例可寻。只能自己一步步的摸索改革……”

6游的言还没有结束就已经有人站出来反对了。

“荒谬!一个什么行台。要管理几十个州县?还要常设?最高长官还要掌握辖区内的军政大权?6大人我问你如果有人怀有异心掌握这么大的权柄那唐朝以来的地方割据现象是否会重现?到时候地方对抗中央政令不通占山为王朝廷怎么办?”

“不错坚持军政分开是我朝地铁律决不能开这个口子!6大人年轻人血气方刚锐意进取这没有错。但你的建议将陷社稷于危难之中你是何居心?”

眼看着批判6游的方向越来越背离初衷快演变成*人身攻击了王钰出来压制。

“哎列位臣工休要动怒。本王早就说过今天一切免责任何人表任何意见都不予追究。6大人这个方案虽然不完善但也不是没有道理。世上哪有十全十美而且自古就有的制度?一步步来嘛。”

此时德高望重的尚同良出班奏道:“王上臣对6大人地建议持保留态度。且不说他的建议是对是错这么大一个国家如此贸然改革万一引动乱那就是牵一而动全身不得不防。”

他地话代表了朝中许多大臣的意见。一时间出班声援他的大臣络绎不绝。

“本王看可以这样嘛不管好坏总要试上一试。怕麻烦就不改革了?怕噎着还不吃饭了?你们地担心本王理解咱们可以拿出一块地方试一试好咱们全国推广不好咱们悬崖勒马也不至于牵一动全身是吧?内地已经长治久安不好乱动金国旧地刚刚收复可以试试破而后立嘛。本王的意见就是这些列位臣工议议是否可行。”

王钰的意见等于是定下了今后议论的基调群臣中纵然有反对者但想到只是拿出一部分地区作实验也就不好开口了。反正拿金国旧地开刀乱也就乱了本来现在也没有稳定下来嘛。

当下大臣们议论之后形成了统一意见。原则上同意在原金国旧地设立这样一个大的行政区域检验新制度。至于细则还要从长计议千万急不得必须要拿出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案来。而且军政必须分开行政长官和军事长官决不能是同一个人军政必须互不干涉。

在随后长达一个多月的讨论中大宋中央机构逐渐达成共识。在王钰的授意下一批大臣提出了这样一个方案。

因为大宋管理内政的最高机构是中书省。那么新的地方行政机构应该是代表中央机构管理地方的为了突显这个机构是中央直接委派直接对中央负责所以这个机构的全称应该是“行中书省”行字是行使施行执行的意思。也就是说代表中央朝廷到地方上行使“中书省”的权力简称“行省”或“省”。

省的最高长官应为文职因为他是行使中书省的权力按理讲应该是正一品大员。但为了彰显中央的权威降半级为从一品称为“督察使”。行省长官以下设立一系列与六部相对应的行政部门协助督察使管理一省之内的各种事务。

省下只划分府县两级特别重要的县由省直接管辖。这样就形成县府省中央四级行政区域有了明确有从属关系。督察使任期为四年原则上不连任若有特殊情况至多连任一期。督察使必须要有在地方和中央任职的双重履历方可担任。并且对年龄也有限制五十五岁以下三十岁以上者方可担任省级行政长官。

这样一规定下来朝廷里够资格担任大宋第一任省级行政长官的人可就不多了。而且还要有双重任职履历并且要有很强的能力能独挡一面。

挑来挑去最后王钰现了一个人。这个人在地方上担任过知府又在京城担任过府尹还被流放过岭南现任吏部尚书年龄也刚好在五十五岁这个坎以下就是李纲。

第九十八碗 伴君如伴虎第两百九十七碗 恭王初登场 一手绝艺惊四座第140碗 大开杀戒第130碗 寻找岳飞第两百三十五碗 铁腕镇压第125碗 柴进堂打进汴京第两百六十八碗 耶律南仙弹压叛乱第一百五十九碗 全国一心 支援前线第三百碗 王钰向这个时代所有人告别第一百六十二碗 射雕英雄第一百五十四碗 警告蔡太后第一百九十四碗 赵出云身怀六甲第一百八十二碗 将星闪耀第一百五十四碗 警告蔡太后第两百七十章 开始倒赵第一百八十六碗 犒赏三军第十七碗 惊闻林冲有难第两百五十五碗 林渊枪挑金兀术第两百二十碗 百年国耻 一朝得雪 韩毅威武 攻破上京第一百七十七碗 蒙古骑兵第两百五十碗 艰苦卓绝的追击战第两百五十九碗 契丹人翻脸抢城第两百九十一碗 杀敌报国第130碗 寻找岳飞第九十九碗 世间奇女子第一百零二章 清除异己第两百七十章 开始倒赵第两百五十一碗 狂风呼啸 黄沙漫天 宋金两军 决战大漠第三百一十三碗 举荐王轼出战第六碗 真个郎情妾意第两百六十七碗 让蒙古人见识什么叫南府军第一百六十四碗 小梁王横扫越南第三十一碗 奉诏组建国队第两百八十六碗 蒙古军队群体失踪第八十四碗 史上最年轻兵部尚书第一百一十一碗 变法图强第两百五十二碗 完颜亮星夜逃亡第七十一碗 传授官场之道第两百八十一碗 王钰称帝第一百九十八碗 禁宫秘谋第一百五十七碗 巾帼不让须眉——梁红玉第三百零九碗 王轼权知吏部事 朱武醉酒授机宜第两百五十五碗 林渊枪挑金兀术第134碗 岳飞枪桃宗泽第八碗 金环三宝之一第一百零七碗 造反?回京?第二十四碗 开国侯柴进堂第四十四碗 最野蛮的比赛第一百八十七碗 蒙古向大宋称第两百一十八碗 国殇—古来征战几人还第两百四十三碗 神机军师朱武第两百八十三碗 蒙古人给大燕帝国的礼第十七碗 惊闻林冲有难第114碗 皇帝赐婚第三碗 李师师的澡盆第两百零三碗 五千汉军回归大宋第一百八十碗 人不轻狂妄少年第一百八十七碗 蒙古向大宋称第三百二十一碗 斗智斗勇 姜还是老的辣第两百零一碗 丑细阳定奇计第138碗 秀才遇到兵第两百七十六碗 王钰表态 善待赵家第二十六碗 又见出云郡主第六十一碗 刀光剑影照亮前程第三百碗 王钰向这个时代所有人告别第八十三碗 小王安石?第一百八十三碗 师从赵匡胤第一百六十三碗 血战居庸关第三百一十一碗 阻裁军力挽狂澜 比武艺邂逅娇娘第125碗 柴进堂打进汴京第两百四十七碗 以退为进 集权一身第九十一碗 兵临城下第四十三碗 宋辽国战开始第两百四十碗 金国存亡 在此一举第117碗 金兵南下第两百四十九碗 西北大漠 辽军忽现第八十六碗 朝廷风云突变第八十九碗 第一次亲密接触第两百四十六碗 林冲屠杀十万降卒第三百零七碗 铁木真入京朝拜 大司马教导威王第两百一十八碗 国殇—古来征战几人还第一百五十碗 称臣 纳贡 裁军 遣太子为质第两百九十二碗 两面夹击 敌酋被俘第132碗 大军南下第三百一十七碗 天策上将 总统全国军队第一百七十七碗 蒙古骑兵第两百九十碗 草原大战 赤龙之吼第一百八十三碗 师从赵匡胤第四十一碗 俘获佳人芳心第八十四碗 史上最年轻兵部尚书第两百九十三碗 林冲封王第一六十五碗第九碗 淫荡的高衙内第一碗 蝉联倒数第一第一六十五碗第两百八十一碗 王钰称帝第七十二碗 梁山贼寇进京第七十九碗 梁山牌蒙汗药第两百零七碗 林冲回师救援第一百五十五碗 传说中的蒙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