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洪水过后的反思_气象与降雨

气象与降雨

1998年的主汛期,长江流域降雨频繁、强度大、覆盖范围广、持续时间长,松花江流域雨季提前,降雨量明显偏多。气候异常的主要因素是:

——厄尔尼诺事件(即赤道东太平洋附近水温异常升高现象)。1997年5月,发生了20世纪以来最强的厄尔尼诺事件,当年年底达到盛期,到1998年6月基本结束。统计资料分析表明,每次厄尔尼诺事件发生的第二年,中国夏季多出现南北两条多雨带,一条位于长江及其以南地区,另一条位于北方地区。这次异常偏强的厄尔尼诺事件,是造成1998年我国夏季长江流域多雨的主要原因之一。

——高原积雪偏多。根据气候规律分析,冬春欧亚和青藏高原地区积雪偏多时,东亚季风一般要推迟,夏季季风偏弱,主要雨带位置偏南,长江流域多雨。1997年冬季,青藏高原积雪异常偏多,是影响1998年夏季长江及江南地区降雨偏多的一个重要因素。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以下简称副高)异常。副高是影响我国降雨带位置和强度的重要因素。1998年6~8月,副高异常强大,脊线位置持续维持偏南、偏西,并且呈稳定的东北——西南走向。这一现象是近40年来罕见的。6月中下旬,副高位置尚属正

常,降雨带主要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6月底至7月上旬,副高短暂北抬;从7月中旬开始,副高反常地突然南退,位置异常偏南偏西,并持续稳定了一个多月,使长江上中游地区一直处于西南气流与冷空气交汇处,暴雨天气频繁出现,导致长江上中游洪峰迭起,中下游江湖水位不断攀升。

——亚洲中纬度环流异常,阻塞高压活动频繁。 1998年6~8月,在亚洲中高纬度的乌拉尔山、贝加尔湖西侧和鄂霍茨克海三个地区多次出现阻塞高压形势,尤其是鄂霍茨克海阻塞高压稳定少动,亚洲西风带经向环流占绝对优势,促使西伯利亚的冷空气频繁南下影响我国。这是长江流域持续多雨的冷空气条件。

1998年6~8月长江流域平均降雨量为670毫米,比往年同期平均值多183毫米,偏多37.5%,仅比1954年同期少36毫米,为20世纪第二位。汛期,长江流域的雨带出现明显的南北拉锯及上下游摆动现象,大致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6月12~27日,江南北部和华南西部出现了入汛以来第一次大范围持续性强降雨过程,总降雨量达250~500毫米。其中江西北部、湖南北部、安徽南部、浙江西南部、福建北部、广西东北部降雨量达600~900毫米,比常年同期偏

多0.9至2倍。

第二阶段为6月28日至7月20日,降雨主要集中在长江上游、汉江上游和淮河上游,降雨强度较第一阶段稍弱。

第三阶段为7月21~31日,降雨主要集中在江南北部和长江中游地区,雨量一般为90~300毫米,其中湖南西北部和南部、湖北东南部、江西北部等地降雨量达300~550毫米,局部超过800毫米,比常年同期偏多1~5倍。

第四阶段为8月1~27日,降雨主要在长江上游、清江、澧水、汉江流域,其中嘉陵江、三峡区间和清江、汉江流域的降雨量比常年同期偏多0.7至2倍。

松花江上游的嫩江流域,6月上旬至下旬出现持续性降雨过程,部分地区降了暴雨。7月上旬降雨仍然偏多,下旬又出现持续性强降雨过程。8月上中旬再次出现强降雨过程,大部分地区出现了大暴雨,局部地区半个月的雨量接近常年全年的雨量。嫩江流域6~8月平均降雨量577毫米,比多年同期平均值多255毫米,偏多79.2%。松花江干流地区6~8月平均降雨量492毫米,比多年同期平均值多103毫米,偏多26.5%。

由于1998年气候异常,汛期降雨量明显偏多,才造成了长江、松花江等流域的特大洪水。

(本章完)

第一章 洪水来了_不周山之触第四章 八方支援_大灾无大疫第五章 亲历——抗洪英模事迹报告_做抗洪抢险的钢铁长城——张景荣第一章 洪水来了_认识中国的洪灾第二章 决战共工_荆江保卫战第三章 英模壮歌_普通人的抗洪故事第五章 亲历——抗洪英模事迹报告_当抗击洪水的“护堤石”——陈申桃第五章 亲历——抗洪英模事迹报告_越是危险越向前——王占成第二章 决战共工_为了这片黑土地第一章 洪水来了_军队全力出战第五章 亲历——抗洪英模事迹报告_越是危险越向前——王占成第四章 八方支援_和平年代的考验第二章 决战共工_科尔沁草原保卫战第四章 八方支援_为秋季按时开学保驾护航第二章 决战共工_洞庭湖防御战第五章 亲历——抗洪英模事迹报告_让黄继光旗帜在大堤上飘扬——姚恒斌第六章 洪水过后的反思_气象与降雨第四章 八方支援_和平年代的考验第二章 决战共工_科尔沁草原保卫战第五章 亲历——抗洪英模事迹报告_当抗击洪水的“护堤石”——陈申桃第四章 八方支援_为秋季按时开学保驾护航第三章 英模壮歌_洪水中的救星——李长志第一章 洪水来了_国家决策第一章 洪水来了_不周山之触第五章 亲历——抗洪英模事迹报告_做抗洪抢险的钢铁长城——张景荣第三章 英模壮歌_普通人的抗洪故事第二章 决战共工_荆江保卫战第三章 英模壮歌_洪水中的救星——李长志第五章 亲历——抗洪英模事迹报告_我是人民的苏木达(乡长)——包石头第三章 英模壮歌_抗洪勇士——李向群第四章 八方支援_为秋季按时开学保驾护航第三章 英模壮歌_巾帼抗洪的故事第二章 决战共工_科尔沁草原保卫战第一章 洪水来了_军队全力出战第四章 八方支援_血脉相连第四章 八方支援_和平年代的考验第三章 英模壮歌_钢铁战士——吴良珠第五章 亲历——抗洪英模事迹报告_越是危险越向前——王占成第二章 决战共工_荆江保卫战第五章 亲历——抗洪英模事迹报告_我是人民的苏木达(乡长)——包石头第二章 决战共工_为了这片黑土地第五章 亲历——抗洪英模事迹报告_用科技的力量驯服洪水——董光琳第二章 决战共工_科尔沁草原保卫战第六章 洪水过后的反思_九八抗洪精神第一章 洪水来了_军队全力出战第四章 八方支援_情满大江第三章 英模壮歌_抗洪勇士——李向群第四章 八方支援_血脉相连第六章 洪水过后的反思_回望戊寅之水第五章 亲历——抗洪英模事迹报告_做抗洪抢险的钢铁长城——张景荣第五章 亲历——抗洪英模事迹报告_让黄继光旗帜在大堤上飘扬——姚恒斌第四章 八方支援_和平年代的考验第三章 英模壮歌_“抗洪英雄”——高建成第二章 决战共工_为了这片黑土地第三章 英模壮歌_巾帼抗洪的故事第六章 洪水过后的反思_九八抗洪精神第二章 决战共工_九江大决战第五章 亲历——抗洪英模事迹报告_做抗洪抢险的钢铁长城——张景荣第三章 英模壮歌_巾帼抗洪的故事第四章 八方支援_和平年代的考验第六章 洪水过后的反思_九八抗洪精神第四章 八方支援_血脉相连第四章 八方支援_情满大江第二章 决战共工_科尔沁草原保卫战第三章 英模壮歌_洪水中的救星——李长志第三章 英模壮歌_“抗洪英雄”——高建成第六章 洪水过后的反思_回望戊寅之水第三章 英模壮歌_巾帼抗洪的故事第二章 决战共工_为了这片黑土地第三章 英模壮歌_巾帼抗洪的故事第二章 决战共工_九江大决战第二章 决战共工_荆江保卫战第二章 决战共工_荆江保卫战第三章 英模壮歌_洪水中的救星——李长志第六章 洪水过后的反思_回望戊寅之水第三章 英模壮歌_巾帼抗洪的故事第五章 亲历——抗洪英模事迹报告_我是人民的苏木达(乡长)——包石头第五章 亲历——抗洪英模事迹报告_做抗洪抢险的钢铁长城——张景荣第四章 八方支援_为秋季按时开学保驾护航第四章 八方支援_和平年代的考验第四章 八方支援_为秋季按时开学保驾护航第二章 决战共工_九江大决战第四章 八方支援_为秋季按时开学保驾护航第一章 洪水来了_不周山之触第四章 八方支援_血脉相连第五章 亲历——抗洪英模事迹报告_让黄继光旗帜在大堤上飘扬——姚恒斌第三章 英模壮歌_巾帼抗洪的故事第三章 英模壮歌_普通人的抗洪故事第一章 洪水来了_国家决策第二章 决战共工_科尔沁草原保卫战第三章 英模壮歌_洪水中的救星——李长志第一章 洪水来了_军队全力出战第三章 英模壮歌_巾帼抗洪的故事第一章 洪水来了_认识中国的洪灾第六章 洪水过后的反思_气象与降雨第一章 洪水来了_军队全力出战第一章 洪水来了_认识中国的洪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