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职业流行病 (2)

这天洪慧芬虽然没有遇见老同学,但老年演出团的团长热情地邀请她加入演出团,让她很高兴。她想每天早上来唱唱歌倒是件好事情,既锻炼了身体又得到身心愉悦。于是她一口答应团长说,好啊,这是件开心事,好比每天早上打太极拳。

洪慧芬很快坐到了团员们身边,她一个一个曲目往下看,有越剧、沪剧、昆剧、京剧等,真是十八般武艺样样都有。而且,演出也像正规剧]团一样,是穿上戏服化好妆的。她看得心里喜洋洋,几十年没有上舞台了,没想到老了还能义务为观众演出。

洪慧芬除了唱歌,还能唱越剧。她最拿手的是徐玉兰唱贾宝玉的唱腔。“天上掉下个林妹妹”她这么唱起来。团员们都觉得她唱得不错,只要稍加训练,就能登台表演的。于是,这天她首先买了盒徐玉兰唱腔的CD,回到家里就反复听,反复跟着唱。一天下来,她觉得很充实,再也没有了一个人呆在家里孤单的感觉了。

然而老头子出差回来觉得奇怪,怎么家里多了唱小生的戏服与戏帽。他再看看洪慧芬,觉得她气色很好,红光满面又充满自信。他说,嗨,你这是怎么啦?老头子惊讶地看着洪慧芬,洪慧芬说我又怎么啦!唱戏呗。

唱戏?到哪里去唱戏?你都这么老了还唱戏,你有毛病啊!老头子没好气地说,你当你还是十八岁?不拿镜子照照自己,亏你想得出这种事情。洪慧芬说,我就当自己十八岁又怎么样,不是有返老还童之说吗?我不像你只晓得赚钱,没有公德心,我们早上为观众演出全是免费的,我们不赚一分钱,但心里很开心。人嘛,开心就好。

什么,你是在公园里人来客往的地方穿着戏服唱戏?这太下三烂了。熟人看见了,你不觉得倒霉吗?洪慧芬说一点不倒霉,反倒觉得很光荣。老头子一听洪慧芬这么说,火气就来了。反正你明天不准去,你不要丢咱们家的脸。洪慧芬说另外事情可以听你的,这个事情我自己做主。你知道吗,我一天也不能不去的。观众等着我们演出,就像你做生意,客户来了你就急冲冲地奔着赶回公司去洽谈业务一样。

洪慧芬说得在情在理,老头子也没有办法,只好默认了。这样家里的每一个人都有了各自的事情,不过老头子要找人来家里请客吃饭,洪慧芬还是必须张罗的。洪慧芬想这样也好,家务事业两不误。

自从洪慧芬参加了业余老年演出团,家里不断传出歌声与越剧《红楼梦》贾宝玉的唱段。隔壁李妈说,洪老师你真是越活越年轻了。我也喜欢越剧,可就是不会唱。洪慧芬说,唱唱就会了。你也去参加我们的业余演出团吧!反正你呆在家里也没事干,何不去娱乐娱乐。李妈想想倒也是,儿女们都成家了,一个人也怪寂寞的,弄点事情做做心里有个寄托也好,便说我跟你去看看,不登台的,就帮你们干干杂务吧!于是第二天一早,洪慧芬出发时就在李妈的门外喊:李妈出发啦!

有了邻居之伴,洪慧芬的积极性就更高了。她陶醉在自己的戏梦里,甘愿花几千元钱买戏服道具,一点不喊冤。而且每天早上出门,捧一大包行头,回家了又带回来。渐渐地整栋楼的大人小孩,都知道她是那个每天唱越剧的老人了。有的还专门去湖边公园帮她喝彩,有的看一眼说有毛病老妖怪。

洪慧芬在湖边公园演戏的事儿,很快传到女儿金玲的耳朵里。那是报社的另一个记者,早上路过湖边公园看到金玲妈在唱戏,很惊讶地问金玲,你妈会唱越剧?金玲说,她们这个年龄的女人都会唱一点儿。记者说,何止一点儿,我看是唱得很不错呢!

金玲得知母亲在湖边公园唱戏的事儿,觉得很没脸面。在她的感觉里这种抛头露面的事情,都是那些没有什么文化的家庭妇女。而母亲怎么说也是个小学教师出身,怎么可以这样丢家里人的脸面呢?金玲的情绪有点偏激,她急冲冲地赶到家里对母亲说,妈,你都在干些什么啊!尽做一些丢人脸面的事。你不要脸,我还要脸呢!你这把年纪在街头公园唱戏,像什么样子啊!

什么时候轮到你来教训我了?你一进门就指责我,我是你妈,我有权利选择自己的生活,用不着你管。洪慧芬说着眼睛瞅一眼女儿。女儿道,你怎么不想想我们会被别人怎么看?洪慧芬听女儿这么说火气就来了,你当我是在做坏事还是在干打、砸、抢?你要知道你妈是在干有益社会的事情,你要反对你现在就给我滚。

滚,滚就滚。金玲气呼呼地说着,从母亲家飞奔着往外跑,眼泪顿时也簌簌地落下来。

金玲淌着眼泪跑回家中,丈夫余永明说你上哪儿去了?金玲说,妈不怕丢脸地在街头公园唱戏,我回去劝说,她不听还让我滚,妈是越来越不像妈了。她那么没有事情做,我们就把强强全天托给她管,免得强强在全托幼儿园受苦。余永明听了说,为这么一点事闹这么大的矛盾,犯得着吗?你妈一开始就说不带孩子,她没带你哥的孩子,不带强强也顺理成章。她不喜欢带孩子,来咱们家带一会强强,已经很不错了。你还想她给你干什么?她什么也不干,去干唱歌唱戏的行当也没什么不好,照我看你比你妈还落伍呢!

金玲被丈夫这么一说,心里越发不高兴了。她说如果你妈去街头唱戏,你会怎么样呢?别好听话说那么多。金玲说完走进卧室,门一甩,气呼呼地倒在床上。平时金玲与妈也会有口角,但妈从没有说过让她滚的话。这次确实言重了。金玲想如果妈不来电话,她就不回家去了。金玲想自己平时总是忙里偷闲,回家去看看。可在爸妈的眼里,总还是不常回家的儿子们好。金玲感到十分委屈。她想她也要自私一点,只管自己了。她今年还想凭高级记者职称呢!两个名额,十几个人争,不努力能行吗?

新闻记者这个行业,在和平年代确实很难出类拔萃。金玲想若是在战争年代就好了。她想着去当战地记者,在枪林弹雨中穿梭,把生死度之以外。这将是多么有意义的事,而现在当记者只觉得自己很平庸。她能报导的事,基本都是大众化的东西,而重要的新闻,又都是千篇一律。但工作效率并不低,一天跑几个采访点就把人累得半死。有时候为了与别家竞争,还定是要抢在最前面,以最快的速度报导。

现在的社会是强胜劣汰。竞争者是高手过招。一旦卷入一个圈内,就像流行病一样,大家都疲于奔命,谁也不愿落后。尤其是男人,社会责任心、家庭责任心,还有自身形象的虚荣心,都会激励着他们去努力、去奋斗。金玲想他们家一大家族的人,都像被卷入了这个职业流行病之中。他们中秋亦或是春节,何曾全家团圆过?连本来最空闲的母亲,也忙着去唱戏了。这真是一个既拼命又浮躁的世界啊!

金玲与嫂子颜汝萍关系倒不错。她们时常在电话上聊天。金玲把母亲唱戏的事,在电话中与颜汝萍说了。颜汝萍本来与婆婆不睦,当然站在金玲的立场上说话。不过颜汝萍在小姑面前,总是颇有分寸。她们在一起,更多的是谈孩子与服装。金玲与颜汝萍都是喜欢打扮的女人。颜汝萍有学生家长开着服装商店,金玲就常到那里去讨便宜,买最时髦的衣服。

虽然两个女人都爱打扮,但颜汝萍再打扮也是一副土模样。颜汝萍个子不高又比较胖,加上架着一副眼镜,剪着运动头,真正时髦的衣服都不适合她穿。所以她穿来穿去,总是西装套装和套裙,就像刚刚改革开放时期,那些中年妇女的打扮。金玲就不同了,她瘦瘦的,走起路来婀娜多姿。无论穿裙子还是穿裤子,都显得先锋前卫。那天她们搁下电话后,金玲急急忙忙跳上采访车采访去了。然而车子开得快,没有开多远就出了车祸。采访车压死了一对横穿马路骑电瓶车的22岁孪生姐妹(姐姐骑车妹妹坐在后座上)。采访车停下时,这对姐妹被车子拖出几米远,其场景惨不忍睹。

金玲是吓晕了,眼见着两个活生生的女孩,一下就成了车轮下的冤鬼,生命真如草芥一样。出了事的采访车以及司机被警察扣留着,金玲却换一辆出租车逃离了现场,直奔采访目的地。其实要说新闻,出了车祸的采访车本身就是一则新闻,但金玲不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这个新闻就留着别人报导了。

金玲那天采访回来,想起车轮下冤死的一对姐妹,还是毛骨悚然。虽然她们是违章骑车带人,但她们若不急着去打工上班,就不会出事情了。金玲想她们好不容易从农村来到城市,好不容易赚够了一笔钱买了辆新的电瓶车,瞬间连人带车全没了。她想要是从前,城乡不流通,那她们或许已是男人们的新媳妇,在农村养一群鸡,几头猪,或者也与男人一样在田里劳动,种着水稻和疏菜。金玲讨厌一座城市有太多的外来人口与流动人口,她觉得这是引起不安全的因素。

其实按金玲的思路很简单,农民应该在农村把地种好。农民打工在她看来,是不务正业。大量的农民进城打工,很多农民是盲目的。他们就像得了传染病一样,一个进城去,几个,十几个,甚至一个村子的中青年人都跟着进城去了。城市越变越大,农村的土地却一块块少下去。咱们中国是个农业国,农民不种地跑到城里打工,长此以往能行吗?金玲有点忧愁。但忧愁也没有用。这是社会现象,她对此无能为力。

金玲的男朋友比女朋友多。她喜欢交异性朋友。在新闻记者中,男性多于女性。与男性聊天,她觉得视野开阔,话题总能从一个狭小的地方,一直谈到世界时事、政治金融等有关世界性的话题。但她唯独不愿与自己的丈夫余永明聊这方面的天。她觉得余永明总是要显得比她强。她说什么他总要与她抬杠,最后闹得不欢而散。

金虎生的生意,这段日子十分红火。他忙忙碌碌的,每天回到家里都感到累极了。洪慧芬虽然唱歌家务两不误,但给家里制造了不少噪音。金虎生想安安静静休息,洪慧芬却在房间里练唱。啊啊啊地,金虎生听得心生厌烦。他没好气地冲洪慧芬说,你有完没完,早上唱得不够还回家来唱,你以为你唱得好听,简直就是噪音。

第65章 透过岁月的薄纱 (1)第59章 苍茫人世 (2)第70章 顾艳的世界第31章 职业流行病 (2)第52章 去马市交易场 (5)第37章 你好,上海 (3)第51章 去马市交易场 (4)第16章 大杨村 (5)第59章 苍茫人世 (2)第52章 去马市交易场 (5)第27章 手机短信 (3)第47章 如风过耳 (6)第18章 在西篱村的日子 (1)第2章 破 碎 (1)第6章 破 碎 (5)第64章 残 缺 (2)第27章 手机短信 (3)第20章 在西篱村的日子 (3)第57章 筒子间的生活(5)第45章 如风过耳 (4)第45章 如风过耳 (4)第30章 职业流行病 (1)第52章 去马市交易场 (5)第12章 大杨村 (1)第38章 你好,上海 (4)第46章 如风过耳 (5)第12章 大杨村 (1)第60章 苍茫人世 (3)第12章 大杨村 (1)第67章 岁月如梭 (1)第59章 苍茫人世 (2)第63章 残 缺 (1)第10章 九 堡 (4)第47章 如风过耳 (6)第29章 手机短信 (5)第14章 大杨村 (3)第26章 手机短信 (2)第19章 在西篱村的日子 (2)第7章 九 堡 (1)第56章 筒子间的生活(4)第61章 失 踪 (1)第46章 如风过耳 (5)第6章 破 碎 (5)第46章 如风过耳 (5)第43章 如风过耳 (2)第71章 顾艳:从“本色”到“角色”第63章 残 缺 (1)第34章 职业流行病 (5)第1章 序第12章 大杨村 (1)第38章 你好,上海 (4)第46章 如风过耳 (5)第14章 大杨村 (3)第15章 大杨村 (4)第34章 职业流行病 (5)第12章 大杨村 (1)第57章 筒子间的生活(5)第20章 在西篱村的日子 (3)第12章 大杨村 (1)第60章 苍茫人世 (3)第21章 在西篱村的日子 (4)第52章 去马市交易场 (5)第12章 大杨村 (1)第42章 如风过耳 (1)第16章 大杨村 (5)第32章 职业流行病 (3)第39章 你好,上海 (5)第32章 职业流行病 (3)第63章 残 缺 (1)第4章 破 碎 (3)第68章 岁月如梭 (2)第61章 失 踪 (1)第9章 九 堡 (3)第64章 残 缺 (2)第43章 如风过耳 (2)第31章 职业流行病 (2)第61章 失 踪 (1)第55章 筒子间的生活(3)第54章 筒子间的生活(2)第21章 在西篱村的日子 (4)第49章 去马市交易场 (2)第16章 大杨村 (5)第11章 九 堡 (5)第9章 九 堡 (3)第60章 苍茫人世 (3)第56章 筒子间的生活(4)第56章 筒子间的生活(4)第70章 顾艳的世界第54章 筒子间的生活(2)第10章 九 堡 (4)第50章 去马市交易场 (3)第45章 如风过耳 (4)第38章 你好,上海 (4)第16章 大杨村 (5)第14章 大杨村 (3)第36章 你好,上海 (2)第14章 大杨村 (3)第6章 破 碎 (5)第49章 去马市交易场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