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苍茫人世 (3)

那天我回到家,小米夏还在睡梦中。他很乖,通常能睡一个下午。沈医师在黄昏的时候下班回来,脸色很差,还不停地呕吐。我想她大概是怀孕了。一问,果然如此,已经两个多月了。怀孕本来是一件喜事,可沈医师心事重重。这个不该现在来的孩子,突然而至,让沈医师不知所措。她说她正犹豫着,是否要“打掉”这个孩子。我当然是不赞成“打掉”孩子的。我的理由很简单:胎儿也是一条命,是自己的亲骨肉。

我比沈医师年长六岁,沈医师从没有把我当“下人”。相反,倒是把我当成亲姐姐那样,有许多生活上的事情,她都会听从我的建议。比如这一次,沈医师很快决定把肚子里的孩子,生下来了。于是我盼望着再一次去探监,我要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刘先生。

“26710出来。”我再一次去探监时,看守很凶地冲14号牢房喊着刘先生的犯人代号。刘先生虽然没有了上一次我见到的魂飞魄散,但却是异常的沮丧和落魄。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快过年了,我们确实很希望他能回家过年。可看他的情绪,仿佛要进断头台似的,让人心里惶惶不安。

“刘先生,沈医师有喜啦!”我还是忍不住说了出来。我想以此来赢得他的些许开心。可他很冷静地说:“这个孩子来的不是时候,还是让沈医师去做个人工流产吧!”

我沉默了一会儿,说:“沈医师已决定把孩子生下来了。”

刘先生说:“既然她决定了,那就生吧!只是我不但不能尽父亲的责任,相反我还会给这个孩子带来不幸和灾难。”

我说:“刘先生你说到哪里去了。你很快就没事的,我们也很快就可回到上海去了。”

刘先生说:“我哪里还有这个奢望。我的预审已结束,只等最后的发落了。看样子凶多吉少。你要帮我好好照顾沈医师和小米夏。我真不明白,我犯了什么罪?为什么要把我打成‘右派’?而‘右派’在众人眼里已成了又臊又臭的破罐子了。我只好破罐子破摔,不再在乎自己今后的命运究竟是怎样了。我只是担心家里,牵挂着你们。牵挂是刻骨铭心的啊!”

刘先生的话,让我听了又伤心又感动。我一时无语哽咽。告别刘先生后,我走在回家的路上,心事重重。

这个春节,刘先生没有回家过年。他被判了五年徒刑,到乡下某个采石场去劳动改造了。也就是说,他要在这个采石场敲五年的石子。沈医师得知这个消息,一下泪流满面。是啊,五年的徒刑,无论对刘先生还是沈医师来说,都是太漫长了。然而再漫长,也必须熬过去。那时候我们几乎每一天,都是“熬”的。

一九五八年,大跃进的时代。沈医师在工厂里突然忙了起来。那倒并不是医务室工作特别忙,而是她要参加一些社会工作。比如:出黑板报宣传先进事迹,腆着个大肚子去参加游行,还有车间里人手不够时,她也要顶上去做一个挡车工。那时候大部分人都很积极,沈医师因为是“劳改犯”的家属,就表现得更加积极了。她想通过自己的积极努力工作,改变别人对她“劳改犯”家属的不良看法。然而她的这一想法,当然是徒劳的。在那个讲究政治的年代,“劳改犯”的家属,仿佛也没有了自己的政治生命。

有一天中午,沈医师在厂里出黑板报,突然厂里的某一个领导走过来对她说:“沈水水,你不用再出黑板报了。”

“为什么?”沈医师当时不解地问。

“因为你没有资格出黑板报了。”

沈医师马上意识到自己的“右派家属身份”,心里倏地一下矮了一节,像做错了什么似的,怯怯地说:“哦,我知道了。”

其实不出黑板报,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事。然而沈医师不是这么想的。她的心里从此有一道阴影,让她觉得在同事们面前抬不起头来。这天她回到家里呜呜地哭,哭得很伤心。我劝她别哭,她倒是越哭越厉害了。她心里苦啊!她与刘先生从美国留学回来不到两年,就沦落成这般光景。她蒙受屈辱,但又能与谁去说呢?我关心的是她肚子里的孩子。她这么伤心地哭,对胎儿没好处。

小米夏被妈妈的哭声弄醒了。他醒来的第一句话便说:“妈妈不乖,哭哭。”小米夏的话,让沈医师很快止住了哭声。这是她的儿子。她知道自从刘先生坐了牢,家里的担子和责任就全落在她肩上了。一个女人支撑一个家,本来就不容易,加上外在的政治压力,就更不容易了。

这天晚饭我煲了一锅汤,里面有花生米、红枣、椰子肉、猪排、鸡脯、牛肉、鸡蛋、党参、黄芪,沈医师一样样吃过来,还没有吃饭就先饱了。我很高兴地发现,她喝过汤后气色不错,心情也好了不少。她对我笑嘻嘻地说:“你看我这肚子是生女儿还是儿子?”我脱口而出:“是个女儿吧!”我说“女儿”,她就笑了。平时她下班回家,总是很勤快地为肚子里的宝宝编织毛衣,那毛衣的颜色全是红的。

大概又过去了一个星期,沈医师很沮丧地对我说:“我现在是一名正式的挡车女工,厂领导已不再让我呆在医务室里了。”

“那谁来当医生呢?”

“不知道。领导说已另有安排。”

“这简直是不公平。一个留美回来的医学博士,怎么就去做一个挡车女工?”

“这年头就是这样的。”

沈医师自从做了专职挡车女工后,每天回家都喊累。这也难怪,一个大肚子孕妇,让她整天站着工作十几个小时,确实难以支撑。沈医师是咬紧牙关撑过来的。有一天她告诉我,她连续工作了十二个小时,喝开水时错喝了机油,整个人难受极了。这就是大跃进年代的工作状况。

如果不是“右派”家庭,没有政治压力和精神负担,那么大多数人在大跃进年代都是干劲十足,充满青春活力的。尽管又忙又累,但心里是舒畅的。我们的邻居王先生,他们夫妻俩都在医院里做医生,他们白天工作很忙,晚上回来却是乐嗬嗬的。他们的门窗里不是飘出来欢乐的笑声,便是西方古典名曲悠扬的旋律。这让沈医师很羡慕,还有什么比夫妻团聚恩爱更好的呢?!

沈医师的肚子越来越大了。即将临产的她,身边没有丈夫、没有父母。她凄楚的样子,按她自己的说法就是小寡妇的模样。

杭州五月中旬的天气,已经很热了。沈医师由于大着肚子站着做挡车工,大腿和小腿上的静脉全部曲张。那一条条像蚯蚓一样湛蓝的静脉,凹凸在皮肤的表层,让她觉得从此不能穿裙子了。于是她用绸料,做一条很宽松的孕妇裤。然后在一个厂休日,与我和小米夏去乡下采石场,看望正在劳动改造的刘先生。那是我们第一次去采石场,坐了几个钟头的长途汽车,又走了很长一段田野路,才总算到了采石场。采石场很大,我们找到刘先生的住宿时,全副武装的公安人员,很凶地把我们阻挡在门外,要我们出示证件。小米夏被他那副凶狠的样子,吓得哇哇大哭。于是我哄着小米夏,沈医师便从皮包里掏出来户口簿和工作证。等到验证结束,这个全副武装的公安人员把我拦在大门外,其原因是户口簿上没有我的名字。

我不能进去见刘先生,感到非常遗憾。我望着沈医师领着小米夏远去的背影,心里想刘先生见到即将临盆的沈医师和他的宝贝儿子,就是心里有千万个冤屈,一定也会高兴和激动的。然而事实与我的想象完全两样。刘先生一见到沈医师,就责怪她这么长时间不来看他,不给他信,也不给他寄钱,他都成了一个被社会遗弃、被亲人遗弃的孤儿了。刘先生的抱怨有他自己的道理。他不向妻子抱怨,那么向谁去抱怨呢?

当然,沈医师是受委屈的。她,一个女人,怀着身孕不仅要上班,还要承担“右派”家庭的政治压力。她带着小米夏,又热又累地跑那么远来看刘先生,本来就是一片心意,却遭到了刘先生的抱怨,她的眼泪便哗哗地流淌下来了。一家人好不容易有片刻的团聚,却是在抱怨和哭泣中度过了宝贵的时间。等到看守宣布会面结束时,他们却来不及说些具体的事情。

那天我们走在回家的路上,小米夏问妈妈:“爸爸为什么不回家?妈妈为什么哭哭?”沈医师一时竟回答不上来。那个年代被孩子问住了的事,多半都与政治有关。

那年夏天,西湖的荷花开得特别茂盛。沈医师在一个晴朗的下午,在离西湖不远的一家医院里,产下了女儿米鲁。米鲁第一声响亮的啼哭,仿佛向这个世界宣告:“我来了。”她的到来,的确使家里热闹了不少。人们只要走进院子里,便能听到她的哭声。她是一个很会哭的婴儿,这让沈医师日夜不得安宁。沈医师常常烦恼地说:“哭哭哭,家里都给你哭穷了。”

应该说小米鲁的来临,并没有让沈医师在精神上感到快乐。相反,她觉得肩上的担子和压力,越来越重。因为那年春末,沈医师把二楼租出去的房子,统统被国家拿走了。也就是说,家里少了一笔租金收入,日子就过得相当拮据。我们靠沈医师微薄的工资生活着,再也没有了从前在上海时的奢华。甚至已经接近贫穷,连每一分钱都要计算着花。

刘先生在采石场劳动改造,需要家里给他寄一些钱,买日用品。然而体力活,容易让人饥饿。刘先生把买日用品的钱,大部分买了糕饼和零食。不够了,他就写信来向家里要钱。这就成了沈医师的一个沉重负担。好几次她想向上海的公公要钱,可是儿媳向公公要钱,开不了口。况且那时候,老爷的钱一部分冻结在银行里,另一部分被大少爷偷去赌博输光了。老爷自己也过着十分清贫的日子。

小米鲁一满月,沈医师就上班去了。那70多元一月的薪水,成了全家的命脉。沈医师从中还要付给我每月15元钱的工资。我不要,她却是要硬塞给我的。于是我就把它存到银行里,有时就用沈医师的名义,寄给刘先生。说实在,我是放心不下刘先生的。在我心里,从来没有觉得他有什么罪。他寄回来的信,有时沈医师也给我看。我能看信,全靠刘先生当年作为小少爷的时候,教我认的字。

刘先生的信,大多都是一些像日记一样的东西。除了问一些家里的情况,其他全在谈他劳改农场的事。比如他说:“连日阴晴不定,间有小雨。采石场的劳动及其繁重,晚间累极。遇上站岗,倒是能逃避一天的劳动。”又比如:“那天在采石场工地,就地开了一个暴露思想会。我把我的思想笔记读了一遍,并且发了言。大致可以过去。我已经学会了唾面自干,笑魇迎人的一套。这是我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出来的气质。所以那天批斗一二十人,我不是对象。之于暴露思想,我的态度十分积极。我谈了‘右倾问题’,‘认罪与架子’,‘觉悟不高和分化孤立’等等问题。”我虽读不太懂刘先生的信,但我知道了他的一些情况,心里就放心一些。

自然灾难那年,小米鲁才2岁。她长得又瘦又小,一不舒服就拼命哭。那时候物质匮乏,小米鲁没有牛奶喝,我们一日三餐都喝稀粥,到了晚上就肚子饿。也许是营养不良,小米鲁患了严重的缺铁性贫血,住进了医院。一个月、两个月过去了,小米鲁的病仍然不见好转,医生说:“她体质弱,好起来的希望不大。”沈医师也有这个感觉,心里自然是比谁都着急。

我与沈医师轮流在医院里陪小米鲁,结果我们两个人都病倒了。小米鲁一个人住在医院里,大概有半个来月,她在无人陪伴的情况下,奇迹般地好起来了。这让我们很兴奋也很惊讶。我们惊讶小米鲁的生命力,竟然是如此强大。

那年小米鲁2岁,还没有见过爸爸。我们在她的小床上贴着刘先生的照片,告诉她叫爸爸,然而她就是不叫。可怜这孩子长到5岁时,才第一次见爸爸。那已经是1963年4月的某一天了,那天我正领着小米鲁在街上看汽车,刘先生手拿一个包裹,穿着一条黑裤,一件宽大的深蓝中山装,脸色苍白,胡子拉渣,一副阴森森的面孔冲我喊:“罗莉,罗莉。”

我呆住了,结结巴巴地说:“你,你是小少爷?”

“是啊,我是小少爷。”刘先生说着笑了起来。

我也笑了起来。我急忙拉过小米鲁说:“快,叫爸爸!这是你爸爸!”

小米鲁怯怯的躲到我身后,我把她抱了起来,又说:“叫爸爸,这是你爸爸!”

小米鲁望着这个陌生人,想了想说:“他是照片上的爸爸!”

刘先生一把从我怀里抱过女儿,他激动得眼泪都出来了。我们回到家里,沈医师还没有下班,小米夏在饭桌上做功课。他见到我领着刘先生进来,没有马上认出是自己的爸爸,便冲着我们嚷:“出去,出去。”

我们当然没有出去。

这一天,刘先生在经过五年劳改之后,一家人真正团圆了。晚上我做了丰盛的菜肴,沈医师接到刘先生的电话后,马上请假回家了。饭桌上,刘先生和沈医师都让我坐“上皇头”(也就是正中央的意思)。刘先生说:“一家人能团圆首先要感谢你为这个家做出的贡献,也要感谢沈医师与我同甘苦共患难。”刘先生说得很真诚。沈医师接着说:“谁让我是‘右派’的妻子呢!做妻子的不这样,还算什么妻子呢?”

我没有坐“上皇头”。我20年前是刘家思鑫堂的一个丫头,20年后我依然记得老爷太太对我的恩典。这些年我是刘先生家的女佣,今后我也仍然是刘先生家的女佣。做刘先生家的女佣,我已经很满足了。他们教会了我看世界的本领。

我,一个乡下女佣,能对自己之外的世界了解那么多,懂得那么多,全在于来到思鑫堂来到刘先生的家。确切些说,是他们创造了我,创造了一个乡下女拥对外部世界的认识与支撑。

2003年10月16日

载《长城》2003年6期

第3章 破 碎 (2)第62章 失 踪 (2)第65章 透过岁月的薄纱 (1)第19章 在西篱村的日子 (2)第42章 如风过耳 (1)第66章 透过岁月的薄纱 (2)第8章 九 堡 (2)第45章 如风过耳 (4)第3章 破 碎 (2)第31章 职业流行病 (2)第44章 如风过耳 (3)第67章 岁月如梭 (1)第23章 在西篱村的日子 (6)第40章 你好,上海 (6)第35章 你好,上海 (1)第34章 职业流行病 (5)第47章 如风过耳 (6)第71章 顾艳:从“本色”到“角色”第5章 破 碎 (4)第21章 在西篱村的日子 (4)第32章 职业流行病 (3)第31章 职业流行病 (2)第15章 大杨村 (4)第9章 九 堡 (3)第69章 牧羊女兵第71章 顾艳:从“本色”到“角色”第54章 筒子间的生活(2)第32章 职业流行病 (3)第44章 如风过耳 (3)第47章 如风过耳 (6)第32章 职业流行病 (3)第46章 如风过耳 (5)第61章 失 踪 (1)第70章 顾艳的世界第14章 大杨村 (3)第42章 如风过耳 (1)第21章 在西篱村的日子 (4)第33章 职业流行病 (4)第25章 手机短信 (1)第21章 在西篱村的日子 (4)第5章 破 碎 (4)第18章 在西篱村的日子 (1)第46章 如风过耳 (5)第59章 苍茫人世 (2)第44章 如风过耳 (3)第64章 残 缺 (2)第43章 如风过耳 (2)第46章 如风过耳 (5)第66章 透过岁月的薄纱 (2)第61章 失 踪 (1)第69章 牧羊女兵第56章 筒子间的生活(4)第7章 九 堡 (1)第28章 手机短信 (4)第58章 苍茫人世 (1)第7章 九 堡 (1)第12章 大杨村 (1)第58章 苍茫人世 (1)第46章 如风过耳 (5)第59章 苍茫人世 (2)第67章 岁月如梭 (1)第57章 筒子间的生活(5)第9章 九 堡 (3)第40章 你好,上海 (6)第25章 手机短信 (1)第36章 你好,上海 (2)第70章 顾艳的世界第55章 筒子间的生活(3)第43章 如风过耳 (2)第37章 你好,上海 (3)第68章 岁月如梭 (2)第12章 大杨村 (1)第39章 你好,上海 (5)第70章 顾艳的世界第1章 序第24章 在西篱村的日子 (7)第42章 如风过耳 (1)第42章 如风过耳 (1)第12章 大杨村 (1)第19章 在西篱村的日子 (2)第29章 手机短信 (5)第48章 去马市交易场 (1)第44章 如风过耳 (3)第36章 你好,上海 (2)第31章 职业流行病 (2)第18章 在西篱村的日子 (1)第37章 你好,上海 (3)第54章 筒子间的生活(2)第7章 九 堡 (1)第61章 失 踪 (1)第58章 苍茫人世 (1)第55章 筒子间的生活(3)第48章 去马市交易场 (1)第71章 顾艳:从“本色”到“角色”第6章 破 碎 (5)第7章 九 堡 (1)第22章 在西篱村的日子 (5)第39章 你好,上海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