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0章 革新科举(五)

“臣,礼部侍郎萧玄武,有本上奏圣上,今,科举弊端已现,朝野纷争颇多,实于社稷不利,臣心忧之,特思一法,以息争端,……,如上以闻”

萧玄武到底是探花郎,一本折子写将出来,当真是花团锦簇一般,虽说大体上的章程都是按着弘晴的意思来写的,可经其一润色,立马斐然无比,只是篇幅依旧不小,可怜李德全扯着嗓子宣得个满头大汗,足足花了一炷半香的时间,才算是将整本折子全都宣读了一遍。⊥,

“不错的创意,朕看洛山所拟的章程相当之不错,若能施行到位,天下英才当可尽为我朝堂所用也,众爱卿对此章程若有甚补益处,且就畅所欲言好了,朕听着呢。”

弘晴显然对这份章程有着强烈的好感,这一张口便不吝溢美之词,口中说着让众朝臣们畅所欲言,可前提却是摆在那儿了——必须对章程有所补益,换而言之么,就是在告诫诸般臣工们,反对的意见就不要提了,否则的话,后果自负!

死寂,一派的死寂,此无他,这么份章程就详尽程度来说,已然极为的完备,赞同革新的官员们一时间也找不出甚可补充的地儿,至于反对的官员们么,也不是没有,实际上,不少守旧的官员对这等大规模革新是断然不赞成的,问题是弘晴都已表过态了,这节骨眼上冒头,显然得冒偌大之风险,因此失宠还是小事,就怕弘晴惦记在心中,回头找个岔子,往死里收拾了去,那后果可当真不是好耍的,为身家性命着想,还是先等着看别人出头才是上策,于是乎,偌大的广场上自也就这么一派的死气沉沉,数百朝臣尽皆三缄其口。

“启奏陛下,臣有话要说。”

不怕死的人自然是有的,这不,就在群臣们还在观望不已之际,却见弘历已是大步从中央银行队列里行了出来,大步抢到了御前,一头跪倒在地,高声地请示了一句道。

“历弟有甚要说的且就直言好了。”

尽管早就料到四爷那头必然会跳出来搅事,可却没想到率先出头的人居然会是弘历,眉头不自觉地便是微微一皱,不过么,倒是不曾给弘历脸色看,仅仅只是声线淡然地准了其之所请。

“谢陛下宽仁,臣先前听萧侍郎之奏本,宛若见天花乱坠,心潮澎湃,情难自已,真恨不得即刻投身其间,为我大清社稷之教化大业尽心尽力,可冷静下来一想,臣又觉得不对了,教化天下,当以圣人之道为先,取士也应是德才兼备者为优,而萧侍郎所言之数、化、物,皆技也,小道耳,与圣人大道实相悖也,以此取士,岂不可笑哉?”

弘历本以为弘晴就算勉强准其开口,也必然会是冷脸相向,可却没想到弘晴居然会是这等满不在乎的态度,自不免微有些诧异,只是城府深,倒也不曾带到脸上来,但见其先是恭谨地谢了恩,而后方才畅畅而谈了一番,先扬后抑地指出了萧玄武的本章中最核心之“缺陷”所在。

“萧爱卿,历弟可是对尔之所奏提出了质疑,尔对此可有甚要解释的么?”

弘历这等质疑之言不可谓不尖刻,按着儒家主流思想来说,也确实是一针见血地点出了革新章程中的最要命问题之所在,不过么,弘晴却并未勃然动怒,更不曾加以置评,而是一派风轻云淡状地便将问题丢给了萧玄武,缘由么,很简单,一者是出于对萧玄武的信任,二来么,也是要给萧玄武一个好生表演的机会,此无他,萧玄武能力是够了,可资历说来尚浅,要想担纲科举革新一事,确实差了老大一截,唯有在朝议时表现出过人的才华,方才不致于在主持革新大局时遭下头人等之轻忽,从此意义上来说,一向被誉为宗室最优秀子弟之一的弘历无疑便是块最好的垫脚石来着。

“好叫陛下得知,微臣曾在地方上历练过,也有幸主持过童试与乡试,不敢言见识多广,可对读死书、死读书者,却还是曾遇到过不少,此等样人,对经义往往不求甚解,偏偏又自以为掌握了真理,每每于大庭广众之下炫耀不已,殊不知此等行为就有若那猴子爬树,爬得越高,其红臀就愈加显露在世人面前,何其可笑哉。”

萧玄武很少在朝议上发表见解,可并不意味着他词锋不利,只不过是平日里低调罢了,真到了要见真章之际,当真是骂人不带一个脏字,尽管不曾指名道姓,可一番话下来,愣是将弘历比成了爬树的猴子,当即便惹得弘晴不禁莞尔一笑,下头不少官员们也尽皆忍俊不住,只是早先哄乱时曾被弘晴呵斥过,这当口上虽是笑意盈胸,却是怎么也不敢笑出声来,只能是辛苦无比地强憋着,不少人的脸色瞬间便被憋得个通红如血,至于弘历么,倒是没甚特别失态的表现,可眼神里的怒火却是怎么也掩饰不住的。

“萧侍郎当真好辩才,只是如此避重就轻怕不是朝议应有之态度罢?还请萧侍郎正面回答本贝勒先前所提之疑问。”

尽管被萧玄武气得个胸口发闷不已,可弘历却还是硬生生地强忍了下来,并未反唇相讥,而是面无表情地死揪住了核心问题不放,逼着萧玄武作出个合理的解释。

“历贝勒问得好,那下官就斗胆反问一句也罢,不知历贝勒可知君子六艺否?又可知何为格物致知么?”

萧玄武慢条斯理地侧了下头,满脸淡定地看了弘历一眼,从容不迫地便连连反问了起来。

“萧侍郎莫要偷换概念,无论六艺与格物,皆手段耳,非道也,何为道哉,圣人语录之精髓也,舍精髓而求末,实本末倒置耳。”

弘历乃是学贯古今之人,对经义自是颇有心得,只一听萧玄武的问法,便已明了了萧玄武的用心之所在,自是不愿被萧玄武牵着鼻子走,毫不示弱地便展开了反击,始终紧扣着圣人教诲不放,不给萧玄武以丝毫可趁之机。

“历贝勒此言差矣,我辈读书人最忌不求甚解,倘若曲解经义,自娱也就罢了,不过是自误耳,可若以之治政,却恐荼毒天下,实大害矣,圣人既传道,又不轻六艺,更有格物致知之教诲,何也,实践出真知耳,死读书、读死书者,皆酸儒之辈也,岂可大用哉?今,授之以数、化、物诸多科目,根本之目的就在传之以格物之道,养其动手之能,于格物中明道,此方是传圣人大道应有之规范,何来本末倒置之说。”

萧玄武毕竟是探花出身,又曾在地方上历练多年,无论是胸中才学还是实践能力,明显都比弘历要强上了不止一筹,此际引经据典地反驳起弘历的话来,自非难事,但见其畅畅而谈间,便已将弘历早先的质疑批驳得个一无是处。

“萧爱卿此言大善,朕深受启迪也。”

在弘历站出来之际,弘晴看似淡定从容,其实心中还是不免为萧玄武捏上一把冷汗的,此无他,概因弘晴对弘历之能实是太了解了些,当年为了击败此子,弘晴可是没少花心思,胜是胜了,却绝对谈不上轻松,而今,见萧玄武从容淡定地便将弘历驳得个面红耳赤不已,心中大爽之余,自是不吝好言夸奖其一番。

“陛下,臣以为萧侍郎所言正理也,此方是教化天下应有之道。”

弘晴这么一下了定论,身为弘晴最得用之心腹大臣,沈河自是不敢怠慢了去,赶忙便从工部队列里抢了出来,率先表明了坚决支持萧玄武的态度。

“陛下,老臣也以为萧侍郎所言切中时弊,当是可行之策。”

“陛下,老臣附议!”

“陛下,臣亦附议!”

……

沈河这么一表态,早先便曾受过弘晴之密令的马齐等人自是不敢怠慢了去,纷纷站出来响应上了一番,一见及此,众朝臣们又岂敢落后了去,呼啦啦地一下子便站出了两百余人,纷纷开口表态不已,至于那些没动的朝臣不是不想动,而是前头的位置都被抢先者给占满了,腿慢的也就只剩下干着急的份儿了。

“嗯,众爱卿之意,朕已尽知,此事便如此定了,科举革新之事宜便交由萧爱卿牵头负责,各部务必全力配合,不得有误!”

趁热打铁的事儿,弘晴向来乐意干得很,这一见如此多朝臣出列力挺萧玄武,自是不会有甚犹豫可言,当机立断地便下了最后的决断,压根儿就没给四爷等人留下再次发难之余地。

“陛下圣明,臣等遵旨!”

弘晴的金口既开,这当口上,甭管心中的真实想法如何,都只能是恭谨称颂上一番了事,谁若是敢在此际冒头,那绝对是自寻死路无疑。

“嗯。”

尽管诸般臣工们都已是恭谨领了旨意,可弘晴却并未因此而松懈下来,根本不给反对者留下半点的空隙,颔首示意了一下之后,便即起了身,缓步便行进了乾清门中。

“散朝!”

弘晴这么一走,朝议自然也就告了个终了,侍候在台阶上的李德全紧赶着高呼了一嗓子,领着一众宫女太监们也就此走了人。

第1085章 意料之中的阻力(一)第388章 轩然大波(二)第636章 老十四的小算盘(一)第1060章 抚平八旗(三)第41章 到中流击水(三)第355章 晴天霹雳(三)第587章 和为贵(二)第136章 天安门前的请愿第956章 步步领先(二)第29章 国公府奇遇(二)第640章 突如其来的口谕第426章 天心莫测(一)第6章 身处漩涡第921章 五道沟会战(三)第33章 潮平浪不止(三)第797章 决胜时刻(二)第21章 不欢而散(上)第165章 我其实很好说话的第533章 承诺如金(二)第264章 第二百六十四密议(一)第92章 以退谋进(二)第661章 老爷子的考验(一)第538章 危机时分第83章 顺水推舟第1034章 潮起潮落(三)第48章 麻烦来了(一)第414章 这就斗上了(一)第464章 激战大阪湾(二)第285章 收网(二)第840章 各出妙手(一)第918章 前哨战第132章 收服戴梓(二)第598章 值与不值(五)第912章 以强硬对强硬(一)第182章 分赃协定(三)第319章 八旗联席会议(二)第356章 都在感慨(一)第939章 铁骑突出刀枪鸣(二)第844章 各出妙手(五)第764章 投鼠忌器(二)第126章 先礼后兵(四)第110章 从细微处着手(二)第750章 太极推手(一)第199章 不安的夜第405章 竹篮子打水一场空(二)第764章 投鼠忌器(二)第249章 联手挖坑(一)第497章 得胜归第654章 老十二的野望(二)第202章 以彼之矛攻彼之盾(三)第1052章 沸反盈天(二)第933章 酣战格登山(二)第115章 都在算计着(一)第833章 穷极思变(二)第791章 必须的隐忍第1118章 揭幕战(一)第248章 新春大礼第265章 第二百六十五密议(二)第758章 打到你服(二)第184章 溃口合拢第28章 国公府奇遇(一)第115章 都在算计着(一)第547章 巍巍太行(三)第608章 等你,直到天荒地老第1133章 关门行动(一)第265章 第二百六十五密议(二)第835章 穷极思变(四)第1056章 沸反盈天(六)第677章 阴谋进行时(一)第745章 温达的嘱托(一)第678章 阴谋进行时(二)第942章 诚德帝的小心思(二)第124章 先礼后兵(二)第861章 折中之协议(三)第828章 隐忧重重(二)第1117章 揭幕战(二)第701章 谋定而动(二)第520章 张良计与过墙梯(一)第985章 一边倒的朝议(三)第55章 大胜而归第670章 倒霉催的赵凤诏(一)第479章 遭遇战(二)第329章 蓄势待发(一)第1018章 各方博弈(五)第584章 反守为攻(三)第203章 以彼之矛攻彼之盾(四)第1093章 不老实就敲打(一)第785章 贡院里的较量(三)第56章 宴无好宴第563章 一石激起千层浪(五)第305章 第一次碰撞(二)第120章 连捎带打第147章 上阵父子兵(一)第343章 接连废黜(五)第335章 惊变骤起(一)第361章 一朝权在手(二)第742章 王掞搅风云(一)第245章 城下之盟(三)第123章 先礼后兵(一)第380章 层层剥皮(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