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青龙湾

青龙湾曾经是我万家的田地,后来万家没落成了王家的私宅。这是都是老历史上了,王善人当年在这里开设学堂,算是揭开了青龙湾新的历史。

从那以后,青龙湾就成了干溪镇的学堂。从最开始的王家宅邸,到后来的楼房,再到现在的五层楼学校,青龙湾小学一直是干溪镇最高也是最大的建筑。就算是世道再动荡,这里也是一方净土,让干溪镇的孩子在这里接受着教育。

我就是在这里接受了人生的教育,从学前班到六年级;我就是在这里度过了七年时光,从五岁到十二岁。

还没到上学年纪的时候,我就接受了人生的启蒙,是由我的大爷传授的。他在竹林里,教育我们这些后辈,从我的父亲那辈到我这辈,两代人;从最大的大伯到最小的我,十四人(大伯万经国、二伯万经论、大姑万经研、父亲万经平、早夭的万经安、二姑万经婵、夭折的万经勋、四叔万经书、大哥万世焱、大姐万世淼、二哥万世诺、二姐万青青、万世川、我)。在我小时候大爷已经退休了,他对我们这些后辈的教育无关知识,而是家族文化、人生理念和礼仪教养。

如今大爷已过世三个年头,他对我的教育我还记忆犹新,不敢忘却。我记得他生前的竹林授课,也记得他临终时候最后的启蒙,更记得他最为推崇的竹林哲学。

等我五岁,就开始跟着哥哥姐姐一起去去青龙湾小学。在那里,我将学到书本上的知识。

二伯子承父业,继续在青龙湾小学任教。如今已经当上了教导主任,是对他勤勤恳恳的工作的肯定。大爷对二伯是比较满意的,但却不是最赞赏的后辈。他最赞赏的是四叔,想不到却比他先去一步。

二伯兢兢业业在青龙湾这方土地上教书育人,连续几年获得黔水县优秀教师,是应得的。就在今年,他参加优秀教师评选的时候,作为学生代表,我也去了。别的老师都站在台上口若悬河,侃侃而谈,当真是满肚子墨水。轮到二伯了,他从容不迫上台。

“我是农民的儿子,我也是个农民,”正当我摸不准二伯葫芦里卖的什么药的时候,他继续说,“经验谈不上,我只知道教育学生就要像农民栽秧育苗一样,一心一意扑在上面,不能耽误,也不能有所偏倚。我还小的时候,跟着父亲去种树,他对我说,种树的时候,从小不育,长大是弯木。我把这句话当做了我工作的箴言,对孩子的教育,也是遵守这一准则。”

二伯也已经在青龙湾小学任教了将近二十年,如今他的学生,大的已经抱儿子了。我曾问过二伯,会当老师到什么时候。等我拿不起粉笔的时候 ,他说。

二伯是位老师,理论上和农人是有天壤之别的,但他向来以农民自居,自己也侍弄几亩地。他的左腿有些跛,一到下雨天关节就痛。现在放了假,二伯却闲不下来。马上就是农忙时节了,地里的活不少。平日里全凭二伯娘一个人张罗,也是难为她了。

青龙湾小学送走了我们这一届,又将迎来新的一届。这是一种有序的传承,或许以后我们中的某些人就会回到青龙湾,在那里教书育人,就像我的二伯从青龙湾走出来,又走回去。

记得在毕业典礼上,一向话不多的二伯讲了一个小时,台下没有一个人不满,不少女同学还哭了。

二伯坐在台上,就是山水美人表演的舞台,他用温情的眼神看着我们,看了许久才开口:“孩子们,我站在这里,认真看了你们每一个人,想要记住你们每一个人的脸。算上你们这一届,我已经送走了十七届孩子,也迎来了十七届孩子。你们是从青龙湾走出去的人,是从我们手里走出去的人,是从干溪镇走出去的人,将来你们要是有成就了,也是老师最大的欣慰。当然,我也相信你们会有成就的。六、七年了,我看着你们从小孩长成现在的半大孩子,你们每一次成长,都让我感到了值得……我的文化水平有限,只能教你们到这里了,今后,你们要到更远的地方去学习、生活,老师祝你们都能够像龙一样腾飞,而不是像蛇一样躲在阴暗处。好了,我的话有点多,你们能够坐下听完,没有一个人抱怨,让我感到很高兴。”二伯说到后面,声音已经有些哽咽。

“万老师,我舍不得你,你是最好的老师。”王子茜平日里有些调皮,这会儿哭得像个孩子(其实本来也是孩子),她离开座位,扑到二伯的怀里。好些个女孩子也泣不成声,抱着二伯哭成一团。

“万世川,你哭了。”我看着坐在身边的万世川说。

“你不也是一样。”万世川揩了一把泪。

一直在青龙湾小学呆了六年,要是让我说起它的好,一时间我也说不上来;要说对它的感情,我也说不上是爱或是恨,还是其他。可到了离开的时候,我却越来越依赖它,越来越感受到它的好。它的好,并不表露出来,只有在里面待过,才能感受到。我对它的感情,我对它是爱、是恨,还是其他?我说不出来,我只知道在离别之际,我哭了。

我在这里读了七年书,早上来,下午回去,从不间断。它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有我留下的痕迹。这可不是我吹嘘,我翻过围墙,爬过柳树,在地上玩过弹珠,在墙根折过小花,我自然熟悉青龙湾小学的一草一木,它们也熟悉我,只是它们大概对我也没有好的印象吧。

八月就要结束了,马上就该开学了,青龙湾小学也该迎来新一届学生,像我当年一样,背着书包、穿戴整齐,踏进校园。在这里,他们将学到人生的课程,既有知识,也有书本上学不到的。

而我,也该去米家镇上初中了,我期待了许久。能够离开干溪镇,是我期待已久的事儿,我终于可以不用艳羡大一点的孩子坐着客车,前往米家镇了。

我的教育,无非来自三种。一是大爷、二伯他们对我的家族文化、人生理念和礼仪教养;二是在青龙湾小学学到的书本上的知识;三是从我听到的故事里自行领悟。诚然,大爷、二伯传授的理念我并没有完全领会,但我知晓这是长辈对后辈的教导,不敢怠慢,记在了心头,慢慢领悟;在青龙湾小学读书的日子也并不用心,成绩算不上好,实在是辜负了家里人的期望和老师的教导;我听了许多故事,却没有领会其中内涵,反而用烂俗的笔触写下来,当做炫耀的资本。

这里着重提一下故事。我是一个不上进的孩子,却喜欢听故事,家族恩怨、爱恨情仇、妖魔鬼怪,反正是故事,我都听。在学习上并没有表现出耐性和天赋的我,在这里却有了十足的耐性和让人刮目相看的天赋。凡事听到的故事,我都可以记得一清二。家里对我也管得不算太严,这样我就有了足够的时间听故事,这也是我觉得快活的事儿。

大多数时候我不讨人喜欢,因为我性子顽劣。不过在特殊时候,比如儿童节,比如闲玩的时候,我就有了足够的底气展现我的才华了——我有数不尽的故事,讲个三天三夜也讲不完。我曾代表青龙湾小学,到黔水县参加了小学生讲故事大赛,得了第二名。当然,第二我是不服气的,因为我自信我的演技和我的故事足够到位,只是口音带着干溪镇的乡音而已。我觉得肯定是那个第一有关系才得的第一,我怎么会在讲故事上落下乘?

青龙湾小学背靠干溪镇街道,西边是一片田野,东边是白虎山,前面就是黑洞河。这块地本是干溪镇风水最好的地方,当年万家坐大的时候,这块地给万家提供了满仓的粮食。王家艳羡这块地已久,终于从式微的万家手里夺了过去,在这里大兴土木,修建属于王家的私宅。白老虎过世后,在王善人的扶持下,这里开始办起了学堂,一办就是近百年。

别的孩子应该不会知晓这些历史,他们只知道这里是学校,在这里读书识字。而我作为一个历史的旁观者,却知晓许多,这段历史我并没有透露出来,我只想用烂俗的笔写出来,好让我在干溪镇留名。我是多么自私的一个人,难怪他们都讨厌我。

不管怎么说,我是青龙湾小学走出去的学生,就像二伯所说,我丢了人,是丢青龙湾小学的人,是丢万家的人,是丢干溪镇的人;我成了名,是青龙湾小学教育了我,是万家生了我,是干溪镇养了我。

这是梦开始的地方,这是梦起航的地方,这也是我的小学——黔水县干溪镇青龙湾小学。

第八章,新的篇章第二十七章,五橡树第七十二章,扛把子(二)第七十五章,画里姑娘(二)第二十八章,香火供奉第三十章,灰千印象第三十九章,米记茶馆第十一章,陈桩第三十四章,平静的干溪镇第四十八章,风雨廊桥印象第六十六章,当年春桃换杜鹃第五十六章,生死菩萨第二章,米家镇的王第六十三章,清明时节添新坟第三十八章,少年梦第十五章,万家的悲哀第十一章,陈桩第一章,干溪镇第八十二章,上天路(五)第十二章,阴差阳错第五十九章,中秋(五)第七十章,奈何情深()二第十七章,第八张椅子第十四章,茶美人第六十四章,杜老二第六十一章,中秋(七)第四章,家族的牺牲品第三十五章,诗和远方第二章,家族的荣耀第六十五章,第一娼妓第二章,米家镇的王第六十六章,中秋(十二)第四十四章,青龙湾第六十四章,中秋(十)第六十七章,斗殴第一章,干溪镇第三十五章,竹林哲学第十八章,王家有女初长成第四十三章,最后的干溪镇第十九章,米二妮第十七章,第八张椅子第八十二章,上天路(五)第二十八章,一起走过的路第四十八章,风雨廊桥印象第六十二章,万公子第二十四章,曼珠沙华(七)第三十章,灰千印象第三章,侯阴阳第五十八章,中秋(四)第二十八章,一起走过的路第六十二章,中秋(八)第二章,米家镇的王第四十一章,美人何必醉第三十章,水井湾第八章,新的篇章第四章,万木逢春第二十二章,三生桥第四章,万木逢春第一章,干溪镇第六十二章,万公子第十二章,阴差阳错第八十二章,上天路(五)第六章,鳏夫第五十七章,罗一手第五章,逃婚第二十一章,迟来的大伯第五十九章,中秋(五)第三十六章,牧羊小子第六十四章,中秋(十)第七十三章,没落家族第四十三章,最后的干溪镇第五十八章,中秋(四)第六十三章,中秋(九)第五十六章,中秋(二)第二十九章,干溪印象第二十四章,曼珠沙华(七)第十一章,美人醉第三章,第三茶美人第七十一章,扛把子(一)第二章,米家镇的王第四十八章,米小姐出阁第一章,干溪镇第七十六章,画里姑娘(三)第六十四章,杜老二第三章,侯阴阳第二十二章,三生桥第一章,干溪镇第七十一章,扛把子(一)第二十八章,一起走过的路第二十五章,曼珠沙华(八)第九章,竹子与海棠第一章,干溪镇第二十五章,录取通知书第四十九章,美人花第七十四章,画里姑娘(一)第六十五章,第一娼妓第八十七章,命运枷锁第二十五章,曼珠沙华(八)第七十章,山水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