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绝笔信

米老二喝多了酒,到晚上才应付完宾客。。一直觊觎米老大的他终于翻身了,张家的宅子,米家的家业,还有万家的美人。

他一个人踉踉跄跄扶着围墙走到宅子,想起屋里一个娇滴滴的美人就在等他,心情莫名的好。

有人欢喜有人愁,送走了宾客,已经是深夜了,米家兴老爷却没有睡意。倒不是因为激动或欣喜,这个年仅四十的老爷抽了支烟,看着烟雾袅绕,他叹了口气。这个米家镇的王,很早就听到了风声,好在米家镇在灰千山脉的庇护下,并没有被波及到。而这位米家镇的王,在白日里风光无限,而夜里,人都散去了,他也脱去了衣裳,成了一个孤寂的人。

“夫人,”米家兴朝屋里喊了一声,“夫人睡下了?”

没人答话,米家兴扔掉烟头,狠狠踩灭,进了屋。屋里并没有人,甚至今天迎亲回来他就没见着他的夫人 ,只是他忙着应付里里外外的事,没理会罢了。

“噫,这屋里怎么还点着灯?”米家兴老爷瞧见米老大的屋子还亮着灯 ,他猜到了几分。他的儿子他自然知晓,跑出去躲一躲也就回来了,只是现在回来也迟了,原本属于米老大的宅子,属于他的女人都归了老二了。这也算是给他一个教训,至于以后,给他寻一门亲事,再把这老宅给他,也算是弥补了吧。

米家兴这样想着,已经到了偏房。他试探性地推了推门,果然没闩。

“夫人,怎么是你?”米家兴惊诧地看着坐在床上、双眼没神的夫人,问,“老大没回来?”

他的夫人摇摇头,手里抱着东西,却不知道是什么。

“你这手里是什么?”米家兴伸手去拿。

他的夫人死命抱着怀里弟弟东西,歇斯底里:“咱儿子没了,儿子没了,都是你这个没良心的爹,你做了一辈子亏心事,连你的儿子都不放过……”

米家兴本来进来就为诸多事苦恼伤肾,现在被他的夫人劈头盖脸一阵咆哮,忽然间怒火中烧,气急攻心,他扬起手,一个巴掌印印在她脸上。

“你打我,你打死我,你打呀!”他的夫人被打翻在床上,嘴角溢出来血迹。

米家兴下完手就后悔了,他伸手准备揩去她嘴角的血迹,却被他的夫人躲开了:“你别碰我,你这个背时挨千刀砍脑壳死的,你有本事逼死乡民,你有本事逼死儿子,你有本事逼死我啊!”

米家兴无奈地垂下手,瘫坐在椅子上,半天,才说:“夫人,我不该打你,你也莫要置气了。我没有逼死乡民,没有逼死儿子,更没有逼死你呀。”

他的夫人披头散发,咧着嘴角,把手里的东西丢在地上,轻蔑地说:“米家兴,你莫要忘了,当年你逼死张乐的事儿,你逼死刘家三口,你看看这个,是你儿子的绝笔信。”

米家兴胸膛不住地起伏,还是忍住了,他捡起地上的信笺,打开。

父亲,母亲大人:

孩儿不孝,辜负二老期望。孩儿走了,无需寻找,亦无需担忧。

曾忆昔年,吾家贫,祖父白手起家,方有今日家业之辉煌。祖父在时,常念叨,慈悲待人。然父亲大人忘之,压迫乡里,鱼肉百姓,民心不得矣。祖父在时,亦念叨,遇侯家后人躬身纳之,其言听之,其幸从之。然父亲大人未能从一而终,祸不久矣。

孩儿只一言,乱世将休,乾坤更替,望父亲大人心怀慈悲,开仓放粮,渡人渡己,可保米家基业。

不孝孩儿米文

“看完了?还说没有逼死儿子?”他的夫人见米家兴放下了信笺,依旧蔑笑着。

“儿子没死,他还活着,我们去找他。”米家兴没空理会夫人的嘲讽,尽管他平日里不怎么待见这个不成器的大儿子,但好歹那是他的长子,他把所以希望都寄托在了米老大的身上,甚至毫不犹豫让米老大当万家的女婿,而不是更得力的米老二。

“你知晓老大去哪了吗?你知晓老大为何要逃婚吗?你知晓儿子内心的想法吗?”他的夫人不屑地问。

“那难不成就不管老大了?你以为我就真是一个丧尽天良的人?那是你的儿子,也是我米家兴的儿子,我也是个人,我也有感情。”米家兴本来心头就压了许多事,好不容易歇息,本想得到夫人的理解和慰藉,却不防被奚落一番,他再也控制不住自己心头的苦闷,一口气吐了出来。

这位米家镇有史以来最杰出的王,到底也只是一个丈夫,一个父亲,一个中年人哪

!

“你也还知道你是老大的爹,你管过他?你关心过他?你只会强迫他做你觉得该做的事,你只会一昧地把他变成像你这种生性凉薄的人。你有今天,就是活该。”听到米家兴的倾述,他的夫人不但没有劝慰,反而继续指责他。

米家兴没有抱怨,没有辩解,也没有打她。此时的他,陷入了沉思。

二十几年前他爹米国泰去世,他到陈家订了一副整棵梧桐做的棺材,厚葬了老人。米国泰当了米家镇第一位主宰,却没过上过一天好日子,依旧和普通乡民一样劳作,只是酒瘾得到满足。临终前,才四十出头的他说话已经含糊不清,每日只能吃些流食。他把一切事由交代给了米家兴,终于与世长辞了。米家兴就是那时候开始当上了米家镇的王,也开始了他辉煌的一生。

二十余年前他娶了唐家闺女,也娶回来了酿酒秘方,经过勾兑,让仙人酿一时间名躁黔水县,米家也迎来了盛世。

接下来,他有了三个孩子。这位声名鹊起的米老爷给列祖列宗烧香磕头,叩谢先人荫佑。米家兴特地从唐家请来了教书先生,下定决心把三个孩子教育成人上人。

十年前,他把张乐赶出了宅子, 腾出来空当,为自己两个儿子将来成家立业奠基。

几年前,侯阴阳造访米家,没几年又全家丧死,未能留一个活口。米家兴一开始还对待侯阴阳一家鞍前马后,越往后总觉得这种神棍不过是江湖骗子,连自己人都保不了还如何能算他人命运?而他米家兴,才是米家镇的王,才是主宰别人命运的王。倒是他的堂弟对这阴阳之道入了迷,每日正经事也不干,嘴里念叨着:“风雨飘摇难自渡,哪有余力把人济。”

一年前他嫁了女儿,现在想起还有几分悔意。那五橡树的陈家,极少参与米家镇和干溪镇的事务,只经营着自己的一份家业说不上有多么起色,但也从未被风雨殃及。

而就在今天,他多了个儿媳妇,却少了个儿子。此刻他手里拿着老大的绝笔信,忽然琢磨起夫人的话来,除了必要的家庭教育,他似乎少有和儿子交谈。老大是个什么样的人呢?老二又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他在脑海里勾画老大的模样,最后竟然和他死去的爹重合了。老大和死去的爹多么相似,甚至是一个模子印出来的。浓而黑的眉,如松林;高且挺的鼻梁,如山峦;最好看的是一对眼,左眼是星辰,深邃而不深沉,右眼是酒坛,平淡却不平庸。

米家起家时日短,甚至他米家兴也没有收到多少教育,他把全部希望都寄托给了两个儿子。老大倒是坐的住,也学得很好;老二却不是一个安分的人,时常偷溜出去玩耍。而近两年,他试着让两个儿子打理一些产业,好让他俩早日替他分担一些。老二倒是表现出了极大的耐性和出色的能力; 老大却心不在此,和几个狐朋狗友每日喝酒打诨。

他原本以为,老大只是还小,等娶了亲,自然也就懂得了他的不易,也会懂事了。谁知道,这个性子温良的老大竟然会逃婚,还留下绝笔信。

想到这些,米家兴再也忍不住了,这个米家镇的王趴在书案上嚎啕大哭:“天呐,我这是造了什么孽,为什么要这样对我。”

他的夫人显然气已经消了,再怎么说,到底是二十来年的夫妻,她终于舍得安慰米家兴了。她劝道:“老爷,说不定老大只是一时赌气,过几日就回来了。”

米家兴没有听进去他夫人的话。此时他不再是叱咤风云的米家镇的王,他只是一个失去孩子的可怜的父亲。

他忽然想起什么,忙说:“夫人,是我错了,我不该违背我爹的意志,我要仁慈待人,我不能当劣绅,老大说得对。”

米家镇的历史,到这也快到头了,最后的一幕是:

“众位乡民,我米家兴在这里给众位赔个不是,这些年来我也没有好好体谅你们的难处,被猪油蒙蔽了心,”米家兴老爷拱手对着全镇乡民说,“从今往后,吃不上饭的尽管来我家挑米,穿不上衣的尽管来我家拿衣。两个粮仓,任由你们挑米;三十个裁缝,给你们缝衣……”

第二十六章,彼岸花第二十七章,五橡树第三十八章,山水美人(三)第七十三章,月考之后第七十二章,婚约第三十五章,竹林哲学第三十六章,山水美人(一)第七十九章,上天路(二)第八十二章,上天路(五)第七十三章,没落家族第二十六章,彼岸花第五十九章,第一美人第七十五章,风雨廊桥第七十七章,仁济堂第七十一章,米镇第十六章,第一届干溪美人第十九章,曼珠沙华(二)第八十七章,命运枷锁第六十八章,送别第七十一章,米镇第三十二章,篾匠第三十三章,九十九道弯第十一章,美人醉第十章,恶与善第四十二章,一片枫叶第四十三章,最后的干溪镇第五十一章,地仙第四十三章,最后的干溪镇第七十四章,葬酒第三十九章,米记茶馆第三十一章,青桩第四十一章,乡下人第三十章,水井湾第七十四章,画里姑娘(一)第七十六章,稻草人第二十章,曼珠沙华(三)第六十三章,清明时节添新坟第九章,竹子与海棠第二章,家族的荣耀第三章,第三茶美人第四十五章,米家镇印象第十一章,陈桩第四章,万木逢春第六十七章,命运的枷锁第六十九章,奈何情深(一)第三十章,水井湾第十六章,第一届干溪美人第十章,恶与善第二十七章,向来缘浅第十五章,老张头第二十七章,五橡树第四十六章,班会第七十三章,没落家族第七十七章,唐龙王的怒火第七十九章,上天路(二)第六十一章,中秋(七)第十二章,米记的燕子第六十五章,第一娼妓第七十七章,唐龙王的怒火第三十一章,青桩第三十四章,平静的干溪镇第七十四章,画里姑娘(一)第六十七章,斗殴第五十八章,唐念之母第七十四章,画里姑娘(一)第七十七章,唐龙王的怒火第八十四章,二妮的守望(二)第十五章,老张头第七十五章,画里姑娘(二)第二十三章,仙人洞第七十九章,上天路(二)第四十五章,瘦竹竿的身世第七十九章,上天路(二)第七十章,奈何情深()二第三十七章,山水美人(二)第十五章,老张头第四十二章,杨枫第九章,花蛇传说第六十八章,龙老爷第十六章,信天游第二十三章,曼珠沙华(六)第八十二章,上天路(五)第四十三章,情人弯第五十章,为爱博弈第五十九章,第一美人第十七章,恨天低第七十章,奈何情深()二第七十二章,扛把子(二)第十一章,陈桩第十一章,美人醉第六十四章,中秋(十)第五十章,矛盾(二)第八十二章,上天路(五)第二十八章,一起走过的路第九章,花蛇传说第二章,家族的荣耀第四十五章,瘦竹竿的身世第七十二章,扛把子(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