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诊病

婆子领着个四十来岁,中等个,精瘦干练,留着三缕胡子,眼睛极为明亮的大夫进了院子,来到西厢门口,婆子禀报道:

“郑嬷嬷,太医来了。”

小叶掀起象眼格厚棉布帘子,郑嬷嬷微微曲膝,引着大夫进了屋,婆子跟在大夫后面,一起陪着进了里间。

里间炕前已经挂上了细棉布帘子,小蕊垂手侍立着,见大夫进来,隔着帘子低声禀报了李青,李青从帘子里伸了只手出来,小菊取了只丝帕盖在手上,大夫垂着眼帘,小心谨慎的低头在炕前的凳子上坐了,伸出三根指头隔着丝帕子诊起脉来,片刻,大夫极客气的请李青换了只手,又诊了片刻,郑嬷嬷在旁有些焦急的问道:

“刘太医,我们姑娘这是?”

婆子在旁边,带着些骄傲的神情笑着解释道:

“郑嬷嬷,这是太医院周医正,刘太医有些不便,周医正听说是我们府里有人生了病,就亲自赶过来了。”

郑嬷嬷忙曲膝谢道:

“烦劳周医正了,不知我家姑娘这病?”

周医正忙摆手,连声客气道:

“不敢说烦劳,从小姐这脉象上看,是亏损太过,又受了风寒,如今已经成了小伤寒之症,我开个方子,小姐先认真吃上几天,其实小姐这病,最需静养,药倒在其次,饮食上要以细软清淡为上,只是这小伤寒,最易过人,府里还需小心些侍候着。”

旁边的婆子悄悄往后退了两步,郑嬷嬷眼风扫过,嘴角微微往下扯了扯,只当没看见,笑着对周医正说道:

“周医正请到外间写方子吧。”

婆子忙笑道:

“二奶奶交待过了,周医正诊完了脉,得赶紧将病情禀了二奶奶知道,二奶奶可是极挂念着青姑娘的身子呢,周医正还是随我到外面花厅,再开方子吧。”

郑嬷嬷眼底闪过丝不屑,这方子只随他开去,药总归是要送进来煎的,周医正陪着笑对郑嬷嬷说道:

“小姐这伤寒,倒不甚严重,只是身体亏损太过,这病还是要以静养为主,只要安心养上半个月,饮食上再仔细妥当些,吃上几帖药,也就能痊愈了。”

郑嬷嬷忙曲膝谢过,婆子带着周医正出了门,往前面花厅去了。

小叶和小蕊已经挂起了帘子,李青正半躺在炕上,垂着眼帘,仔细的听着外面的动静,这周医正的方子虽然还没看到,但交待的这些,倒也正对症,只是,为什么要说她这是小伤寒呢?小伤寒是要过人的,韩地又很怕这伤寒之症,他这样一说,只怕直到春节,她都可以清清静静的窝在这西厢房里,养一养身子了,这周医正诊的病,过于贴心了些。

她答应嫁进王府,却不愿意和那个平王府有什么关系,甚至,王府里有些什么人、发生过什么事,她也不愿意去关心,更不想费心去打听什么,她只盼着大婚之后,能够赶快搬到平王给她的那个逸梅庄去,好好的让这身体,让心休息下来,让自己舒适下来,那些个女人间的宠辱长短之争,这府与那府的恩怨利益,甚至这世间无数的风云变幻,与她有什么关系?这一世,她不过是个过客罢了,和木莲一样的过客。

李青有些茫然的出着神,郑嬷嬷进了里间,心疼的看着李青,悄悄挥挥手,小叶和小蕊会意,轻手轻脚的退到了外间。

郑嬷嬷倒了杯水,捧到炕前,笑着说道:

“姑娘!喝口水润润喉吧,这伤寒也有伤寒的好处,姑娘正好养养身子,这一阵子不停的赶路,姑娘累坏了。”

李青回过神来,接过杯子,捧在手里,仰着笑脸,冲郑嬷嬷眨了眨眼睛,郑嬷嬷弯下了腰,李青伏在她耳边低低的说道,

“嬷嬷,我是觉得这周医正是个真正的好大夫,不但能诊病,还能诊出病人的心思呢!”

郑嬷嬷撑不住笑出了声,顺势坐在了炕沿上,把李青散落在外的一缕头发抿了进去,仔细的看了看李青,低低的说道:

“姑娘还是要放宽心,好好将养一阵子,身子要好起来才行!那两个丫头,我问了问,那个叫小蕊的,是二奶奶陪房朱贵的女儿,还有个姐姐,叫桃叶,现是二奶奶房里的二等丫头,那个叫小叶的,是文府外管事罗显明的女儿,那罗显明原是文二爷的小厮。这两个原来都是二奶奶屋里的三等丫头。”

李青点点头,二奶奶要送人给她,自然是要送自己的人,郑嬷嬷贴着李青的耳边,低声继续说道:

“姑娘,要不,我明天出趟府,到凌云茶楼去找丁一要些燕窝来,或是让连庆去买些来也行,就在这屋子里用银铫子每天炖了给姑娘吃,可好?”

李青笑着摇摇头,轻声说道:

“这瞒不过人的,要是让这府里的人知道了,立时就要生出无数的风波来,只怕,连这…府里也要搅了进来,我们就得成了众矢之的,那就凶险了,现如今,我一个孤女,带着个奶娘,孤苦伶仃的寄居在这西厢房,没人放在眼里,才最安全。”

李青拉过郑嬷嬷的手,在她手心里写了个“平”字,郑嬷嬷会意的点点头,肃容道:

“姑娘说得极是,是嬷嬷想偏了,这个时候,姑娘还是这样低低的静养着才是最好。”

李青笑着点着头,放松了身子靠到了大靠枕上,郑嬷嬷从小在宫里长大,又在厉府呆了几十年,有些事,只要稍稍点一点,立时就能明白关窍所在,跟她说话,最是省心,还有秋月和琉璃,这会儿,要是她们两个也在,自己就能放下心,睡上几个安稳觉了,李青有些想念起两人来。

两人正说话间,只听见门外传来春俏带着些怒气的高声抱怨:

“这府里原是有着规矩的!既生了病,就该依着规矩搬到安生堂去静养着!现如今,竟让我们姑娘搬出去躲着,这是什么道理!?”

一个婆子的声音时隐时现,却听不清楚说了什么,郑嬷嬷眉梢高高挑起,“呼”的站了起来,李青伸手拉住了郑嬷嬷,带着些冷笑说道:

“嬷嬷要干什么去?不管说什么,也是她搬出去不是?!再说,”

李青压低了声音,嘿嘿冷笑着继续说道:

“以后有她陪礼道歉的时候,这会儿,嬷嬷出去和她说话,也失了身份。外面不是……有人嘛。”

郑嬷嬷又是气又是笑的看着李青,摇了摇头,重又在炕沿上坐下来,李青侧耳听着外间的动静,半晌,眼里的冷意越来越浓,转过头看着郑嬷嬷,示意她叫了小叶和小蕊进来,郑嬷嬷点点头,起身到外间,叫了小叶和小蕊进来,李青半躺在床上,微微笑着问道:

“刚才春俏说的话,你们都听到了?“

小叶和小蕊对视了一眼,曲膝应道:

“回姑娘话,听到了。“

“那个安生堂,是个什么地方?”

小叶看了小蕊一眼,示意她先说,小蕊上前半步,解释道:

“府里如果有丫头仆妇生了病,又没有老子娘家里可以回的,就送到安生堂养着。”

李青眼睛眯了起来,看着小叶和小蕊半晌,才声音淡淡的吩咐道:

“你们两个先下去歇着吧。”

郑嬷嬷转过头,面色也沉了下来,李青看着外面,这两个丫头,不是太笨,就是根本没有伏侍她的打算,叹了口气道:

“嬷嬷以后还是多费些心吧。”

第二天,刚过未时,文氏就坐车到了文府,文府上下一片忙乱,大奶奶和二奶奶一起恭敬的接了文氏进了陈姨奶奶的院子,陈姨奶奶几乎接出了院门,文氏忙上前扶着陈姨奶奶,笑着嗔怪道:

“姨娘也真是的,这数九寒天里,怎么能这样站到院子里来?要是冻着了,可怎么好?”

陈姨奶奶满眼笑意的看着文氏,任由她扶着,一起进了正屋东厢,文氏和陈姨奶奶在炕上坐了,丫头们流水般送了茶水点心上来,文氏眼光有些清冷的看了看热情张罗着的二奶奶,脸上带着端庄的笑容吩咐道:

“二奶奶是大忙人,就不用在这里陪着了,我也没有别的事,不过想和姨娘说说话罢了。”

二奶奶眼里闪过丝恨意,陪着满脸的笑容告辞道:

“那我就不打扰姑奶奶和姨娘了。”

文氏也不正眼看她,端庄中带着十分的傲气,只微微点点头,二奶奶曲膝福了一福,退了出去。

第324章 变数第94章 不同第184章 待客(中)第161章 谋划(上)第245章 一门好亲第47章 班底第16章 秋夕节(中)第49章 生杀第82章 灯会前夜第24章 暴雨第36章 文府(上)第50章 老和尚的打算第225章 取之有道第286章 丁一第155章 年少第192章 祭陵(上)第226章 伎俩(上)第240章 常理之外第234章 晋身(下)第270章 春第113章 食物第271章 痴第113章 食物第187章 责罚(下)第63章 酒不醉人人自醉(上)第269章 启程第19章 谁算计谁(中)第80章 路途第314章 厚爱第71章 采邑(下)第246章 怜与恨第189章 避灾(下)第71章 采邑(下)第324章 变数第57章 搬家第50章 老和尚的打算第18章 谁算计谁(上)第231章 附骥(下)第133章 人与心第186章 待客(下)第152章 茶会第160章 做媒(中)第41章 陈姨奶奶的建议第75章 到底谁占了便宜第20章 谁算计谁(下)第281章 远见第62章 讨债要有原则第124章 惊吓第15章 秋夕节(上)第320章 雷霆雨露第293章 隐忧第177章 谨慎与放纵第269章 启程第7章 各有打算第184章 待客(中)第230章 局(下)第281章 远见第44章 定亲(上)第29章 卖身契(下)第285章 聪明误第328章 考绩第54章 一群孩子第56章 回门礼第281章 远见第152章 茶会第323章 慈悲第96章 计划与消息第42章 桃红、银红与大红第70章 采邑(上)第96章 计划与消息第65章 酒醒后的麻烦事第295章 果与量第269章 启程第160章 安内(下)第281章 远见第294章 祸起第28章 卖身契(上)第288章 猜不透的心思第180章 元宵第170章 应子(上)第223章 智然师太(上)第173章 其其格和苏泰第32章 逃啊逃啊(下)第287章 古树老藤第298章 死与生第296章 悟第239章 两枝花第328章 考绩第196章 喜事(上)第120章 请安第1章 初见父母第130章 补偿第112章 远虑第232章 晋身(上)第148章 情人第52章 成亲(中)第1章 初见父母第188章 避灾(上)第169章 厚德居的热闹第331章 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