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 三圣公主

杨婵,三圣母(其他称号:三圣公主、华岳三娘娘、华岳圣母)是中国古代汉族神话传说《宝莲灯》中登场的仙女。电视剧《陈浩民版封神榜》里名字叫杨莲花。电视剧《封神英雄》里的名字杨婵。三圣母是汉族民间信仰的神仙之一。在西岳华山上专门为她建造了西岳庙圣母殿,大殿内供奉着三圣母、其子刘沉香、侍女灵芝。

三圣母是汉族民间信仰的神仙之一。在西岳华山上专门为她建造了西岳庙圣母殿,大殿内供奉着三圣母、其子刘沉香、侍女灵芝。三圣母本为天上仙女,私下凡间,与凡人成亲,并生有一子。后被其兄二郎神发现,被镇压于华山之下,结局有多个版本。

《淮海锣鼓词》中,玉皇大帝的妹妹私下凡间,与杨天佑结合生下杨二郎。御妹怀上杨三妹杨玉英时被带回天庭。在天庭御妹生下三妹杨玉英。杨二郎为了救出母亲和妹妹,不远千里到玉泉山金霞洞,找玉鼎真人苦学本领。玉帝为难二郎,要他肩挑王屋和太行二山。挑着二山如把太阳能赶上,他的母亲所犯罪行都赦光。自此有了二郎"担山逐日"的传说。玉帝被逼无奈,释放杨母,将兄妹二人各自加封。杨婵即称为三圣母,被封于雪映宫中。

华岳三娘--三圣母,据悉中国古老神话传说中:五神掌管着五方,东为青帝,南为炎帝,西为白帝,北为黑帝,中为黄帝。从秦皇始,各朝帝王都十分重视华岳之神--白帝少皞,以求国泰民安,永保江山。西岳庙是为华岳之神--白帝少皞而建的,当然华山上的女神三圣母也常来此地。华岳三娘,聪明美丽,心地善良。乡亲们有了难处前来求她皆有求必应,抽签问卜无不灵验,在她的关照下,这里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百姓们十分感激她,都尊称她为"华岳三娘娘"。为了报答她的恩德,便给她在西岳庙里专门为她修了一座庙宇(即:西岳庙的圣母殿)。殿内供华山三圣母即华岳三娘及其子沉香和三圣母侍女灵芝。到此瞻仰和祈祷的青年男女络绎不绝。美丽端庄的华岳三娘,不但是世人心目中的爱情女神,而且还是人们心中的福神。五方上帝及汉族民间百姓为求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而三圣母是个有求必应的女神,是五方上帝所重视的华岳之神。因而受到黎民百姓的信仰,便在西岳华山上专门为她建造了西岳庙圣母殿,大殿内供奉着三圣母、其子沉香以及侍女灵芝。

三圣母流传到至今的传说为《宝莲灯》中沉香的母亲,因恋上凡人,与凡人通婚而触犯天条,后被二郎神镇压在华山底下的故事。

三圣母是玉皇大帝的外甥女,其兄长为二郎神杨戬。 在母亲被天界抓捕时,与二哥幸免于难。在二哥拯救母亲对抗天界之时成为了法宝-宝莲灯的持有主。 天界败于杨戬之时,天界无奈,将杨戬册封为二郎真君,杨婵册封为华山西岳庙的三圣母,享受人间香火,成为神仙后三圣母居住于华山上的雪映宫里。有一个贴身婢女名叫灵芝,也叫朝霞。 后与凡间落第书生-刘玺结为夫妻而触犯天条,后被二郎神发现,将其镇压在华山的莲花峰之下。宝莲灯平常都在三圣母的腹中,当三圣母亲念口诀的时候,便会小嘴微张将宝莲灯吐出来,用完之后,宝莲灯便会变成一道光,三圣母将这将光吞进肚子里。

关于华岳三娘的传说由来已久,早在唐•戴君孚的《广异记》中,就记载了这位神女与一位书生的恋情:有一位书生进京赶考,经过潼关西部的时候,住宿在一处小客店里。不一会儿,有一群奴仆众星捧月般簇拥着一辆华贵的彩车向客店走来,传话说公主要来投宿,让店家将客店立即用帷幕遮围,店内所有的客人马上回避。附近四五家客店的人也一阵惶恐。忙乱中书生还未来得及回避,公主的彩车声就传进了店门。公主进店后,客人们紧闭门窗不敢露面。唯有书生在一个角落里欲进不能,欲退不得。公主要梳洗打扮,命婢女查看四处是否有人,婢女说:"大概没有什么人吧!"谁知此时竟发现躲在墙角的书生。众婢女一哄而上,口骂狂徒,要行家法。公主令把书生带上,注视良久说:"此生仪表堂堂,举止文雅,绝非轻薄之辈,请不要难为他,就让他回自己房间去吧。"

公主梳洗已罢,令婢女召书生来见,言谈之中,话甚投机,便互生爱慕,只恨相见太晚。随即便要婢女侍奉书生洗浴,并更换上宽松漂亮的服装,书生更显得英俊飘逸。按公主的旨意,书生的床前挂上紫红色的罗帐,床上也铺好了锦褥绣被,床上用品极尽人间豪华。公主与书生二人就此缔结百年之好。

第二天,书生随公主来到京城,住进公主安排的怀远里府中。内外侍从多人,奴婢无数,其荣华富贵,当时没有人家能比得上的。府中的人都称书生为驸马。出入则肥马轻裘,前呼后拥,比朝廷里官高位显的三公四卿还高一等。

书生的父母还住在老家故里,公主命侍婢常去照料他们的饮食起居,并不时送去很多金银财物。书生家因得到公主的资助,也成了当时显赫的贵族。

时如流水,转瞬即逝,七年中,公主生下两男一女。忽然有一日,公主对书生说要为他另娶新妇。书生诧异,责怪公主为什么说出此种话来。公主说:"我本不是凡人,不能与君结为长久夫妻。君命中注定还有人间的婚姻,这不是你我恩爱所能代替得了的"。于是就为书生另择妻室,但二人来往依然不绝。

新妇家人发现新郎官常出门数日不归,就派人悄悄跟踪他,终于知道书生经常出入于一处破废的宅院,他们怀疑书生被鬼魂所迷惑,故意劝酒灌醉他,请来精通法术的人画了符篆,藏在书生衣服的各个角落。书生回到公主家,公主令家人把书生拒之门外。书生自然不了解其中情由,只有倚在门外唉声叹气,惆怅满怀。这时,公主走出来面带愠色指责书生说:"你本来一贫如洗,是我抬举你成了贵人,我有哪一处对不住你?谁知今天你有了新妇,就忘恩负义,用符篆来镇压我。"书生这才发现衣服内藏有符篆,满腹冤枉,溢于言表。公主说:"我也知道这不是你的过错,但这件事情已经发生,便说明你我情缘已尽。我们谁也无法挽回。"说完,便唤出儿女与书生诀别。书生非常伤悲,哽咽不止。公主令家人打点行装,准备立即起程离开这里。书生问公主姓名住址,公主说:"我是华山神的三女儿。"说罢使出门飘然而去。原文:近代有士人应举之京。途此关西。宿于旅舍小房中。俄有贵人奴仆数人。公主来宿。以幕围店。及他店四五所。人初惶遽,未得移徙。须臾。公主车声大至,悉下。店中人便拒户寝。不敢出。公主与户前澡浴。令索房内。婢云。不宜有人。既而见某。群婢大骂。公主令呼出。熟视之曰。此书生颇开人意。不宜挫辱。第令入房。浴毕召之。言甚会意。使侍婢洗濯。舒以丽服。乃施绛帐。铺锦茵。及他寝玩之具。极世奢侈。为礼之好。明日相与还京。公主宅在怀远里。内外奴婢数百人。荣华盛贵。当时莫比。家人呼某为驸马。出入器服车马。不殊王公。某有父母。在其故宅。公主令婢诣宅起居。送钱亿贯。他物称是。某家因资。郁为贵。如是七岁。生二子一女。公主忽言。欲为之娶妇。某甚愕。怪有此语。主云。我本非人。不合久为君妇。君亦当业有婚 。知非恩爱之替也。其后亦更别婚。而往来不绝。婚家以其一往辄数日不还。使人侯之。见某恒入废宅。恐为鬼神所魅。他日。饮之致醉。乃命术士书符。施衣服中。及期形体皆遍。某后复适公主家。令家人出止之。不令入。其初不了其故。倚门惆怅。公主寻出门下。大相责让云。君素贫士。我相抬举。今为贵人。此已于君不簿。何故使妇家书符相间。以我不能为杀君也。某视其身。方知有符。求谢甚至。公主云。吾亦谅君此情。然符命已行。 势不得住。悉呼儿女。令与父诀。某涕泣哽咽。公主命左右促装。即日出城。某问其居。兼求名氏。公主云。我华岳第三女也。言毕诀去。出门不见。华山的西峰顶上,有一块十余丈长的巨石齐茬茬被截成三节。巨石旁边插着一把7尺高、300多斤重的月牙铁斧。相传,这就是当年沉香劈山救母的地方。巨石叫"斧劈石",铁斧叫"开山斧"。要知道故事的根底,还记得从王母娘娘的蟠桃盛会说起,那年玉皇大帝的小女儿三圣母和殿前金童前来拜寿。期间,他俩互相笑了一笑。**的蟠桃会,怎容得这种淡薄行为,众仙议论纷纷。玉帝知道之后,大发雷霆,把三圣母贬到西岳庙去了,金童却打下凡间。金童满怀烦恼,托生在一个姓刘的家中,起名刘玺,字彦昌。刘家十分喜爱彦昌,每天教他攻读诗文,20多岁的时候他便中了秀才。那年,皇上开科,刘玺上京赶考,路过华阴,闻听三圣母十分灵验,遂进庙求签,问问路程。他望着三圣母秀丽、端庄的塑像,不觉肃然起敬,便恭恭敬敬地摇签筒。事不凑巧,适逢三圣母外出赴宴,看门童子不敢贸然赐签。他虔诚地抽出第一支,还是空签。焦虑、惶恐使他抽第三签时,把签筒摇了又摇簸了又簸,久久不敢去取。最后一支签落在地上,不看则可,一看使他的满腹希望顿时化为云烟,全身瘫软。原来,还是一支白板空签。刘玺定了定神看了三圣母的塑像,提笔在墙上写道:

刘玺提笔气满腔, 怒怨圣母三娘娘。

连抽三签无灵验,枉受香烟在此方。写罢扬长而去。

三圣母赴宴毕,脚踏祥支,高高兴兴地回到宫里,看门童子侍奉之后,将刚才的事情经过说了一遍。她看了看墙上题诗,又羞又恼,不由得大骂道:"胆大的狂生,竟敢如此,不给他一点教训,怎知我的厉害!"于是她唤来风伯、雨师,兴起雷电交加的狂风暴雨。刘玺正在赶路,忽然狂风大作,乌云四起,雷鸣电闪,大雨倾盆。一软弱的书生,怎经得住风吹雨浇?他踉踉跄跄,挣扎前行,终因雨大路滑,精力不支,倒卧在泥水之中。这时,三圣母透过云层,看见刘玺相貌堂堂、一表人才,便产生了爱慕之心,马上收了雷雨,点化一座"仙庄",与刘玺结为夫妻。一天,玉帝的外甥二郎神杨戬,闲聊无事来到炼丹炉,老君送了些桃子给他。他来到西峰北面,边吃桃,边扔核。桃核恰好打在齐天大圣悟空的头上。悟空心想:这是谁来欺侮我老孙?仔细一瞧,是一个又小又粘的桃核。于是,他一只手遮眼向上望去:嗬!杨戬那小子正在贪婪地吃桃呢!他气冲冲地喊道:"咳!为何用桃核伤人?"杨戬听到喊声,朝下一看,原来瞪着一双红眼的孙悟空,还是大发脾气。他满不在乎地嘲笑道:"唔!我当是哪路大仙,口气不小!你这个猴子,被唐僧除了名,不安分守已地呆在花果山,来到这里做甚?别说一个桃核打着你,就是十个桃核砸了你又有何妨?"说罢哈哈大笑。

孙悟空听了这番话,气得搔头抓耳,大声喊道:"好神气呀,真不嫌丢人!"

"我丢什么?请讲。""别装糊涂啦,你家出了丑事,还问别人!"

"猴子,你把话说清楚,开口伤人,小心你的猴头!"

"嘿嘿,不说就清楚,说了更明白,你听着:'天上三圣母,配了凡间人,如今身怀孕,羞煞众家神。'嘿嘿!嘻嘻!嘿嘿嘿"!

杨戬听罢,气得满脸涨红,吼道:"满口胡道,不要血口喷人。"

谁胡道,哪位神仙不知道。"

杨戬羞愧难当,不好再辩,提起他的三尖两刃刀,急匆匆地向西岳庙奔去。

三圣母见哥哥的来势猛,急忙施礼问安,端茶让坐,杨戬劈头便问孙悟空所讲之事。三圣母怎敢承认?这时杨戬拿出闪闪发光、寒气逼人的宝刀,让三圣母照刀上口吹一气。三圣母吓得魂不附体,颤嗦嗦地吹一下。杨戬一看果然怀孕,大骂三圣母不顾羞耻,私配凡人,违犯天条,有失仙体。马上把她压在华山西峰顶上的一块大石头下面。

刘彦昌和三圣母结为夫妇,百日之后,上京考取了进士,做了洛州知县。可怜的三圣母在那块石头下,受尽各种苦难,生下一个男孩起名沉香。她怕二郎神伤害沉香,包好婴儿写好血书,交给丫环灵芝,让她送往洛州。沉香长到十几岁时,在南学读书。一天秦国舅的二子秦官保,讥笑沉香没有亲娘,是个私生子孙,沉香大怒,失手打死了秦官保,跑回家去,向父亲说了闯祸的根源,刘彦昌只得讲出真实情况。沉香听后,决心到华山救出母亲,便匆匆地逃出洛阳。那日,吕洞宾正在蒲团上闭目静坐,忽觉心中翻腾,屈指一算,沉香要来华山救母。心想这是一桩义事,我定要助他一举成功。吕祖便亲身前往山下等候。沉香到山下,见了一位道长,急忙施礼:

"请问道长,这山可是华山?""问华山做什么?"

"拯救母亲。""你母何人,现在哪里?"

"我母玉帝女儿三圣母,被舅舅杨戬压在山上的一块石头底下,故到此来救。 "

在原故事中,华岳三娘子的哥哥二郎神没有出场,那个书生连个名字也没有,但有了她与书生相爱并生了儿女的情节。

华岳三娘有其高贵的血统和地位,在神话传说中二郎神杨戬被说成是玉皇大帝的外甥,华岳三娘自然是玉皇大帝的外甥女了;她被封为华山女神即华山三圣母,能敢于爱人间的一个平常的书生,这在封建时代是个很了不起的壮举,因此深受群众的喜爱。于是,华岳三娘的故事不断被后世编入说唱文学和戏剧中,在汉族民间广为流传。由于人们不断完善,华岳三娘的故事越来越丰富、曲折、感人,华岳三娘也成为汉族民间有影响的一位神女。

秦安县位于天水市区北部,全县总面积1601平方公里,人口491478人,大小村庄1629个(据1989年底统计资料)。境内除有名的大地湾遗址外,尚发现有古文化遗址90余处。由于这里盛传是伏羲出生的地方,又是女娲生于斯、长于斯、葬于斯的地方,所以有「羲里娲乡」、「两皇故里」的美誉。圣母宫的院门上方,悬挂着一方匾额,上面写着「娲乡神母」。大门内外两侧,都贴有楹联。其中一幅是

羲皇望健儿无志焉能追白日

娲乡尊神母有才自可补苍天

宫内正殿的大门两旁,也挂着楹联,其中一副注明是清光绪34年信士弟子等敬献,是这里十分有名的、曾任清代礼学馆顾问官、 福建道监察御史的安维峻「薰沐敬题」的,联曰:娲皇本是前身有术补天封号伫颁双凤阙。秦邑况当故里及时雨我灵湫遥指九龙山。

问过几位组织过会的会头和管事的老先生,我们也被告知:秦安是女娲娘娘的故乡;三娘娘本是娲皇转世,所以本领特别大。看来,「三圣母是女娲转世」的观念,在这里不仅流传已久,而且是上、下阶层人士都认同的。这里关于三圣母灵验的传闻很多。虽然也有人知道女娲补天、造人的神话故事,但总的来看,人们对女娲的信仰远不及对三圣母的尊崇礼祀。可见女娲在一些地方汉族民间信仰中的至尊地位,也会为后来的神灵 (如三圣母、观音之类)分庭抗礼甚至可能被完全取代。不过,由于女娲的影响究竟更为久远,她的显赫功绩早已深入人心,所以人们也常将一些后起的神灵与女娲攀结上各种亲缘、等级、世代等的关系,借以标明他们身世的不凡与神力的广大。

有一年,王母娘娘寿诞,大摆蟠桃会,天上的各路神仙都来赴宴、拜寿。玉皇大帝的孙女儿三圣母和殿前的金童也来了。拜寿期间,他俩由于以前认识,就客气地互相笑了一下。可是,那是等级森严的天庭呀,**的蟠桃会,怎容得这种轻薄行为?众仙议论纷纷。玉帝知道后,大发雷霆,把三圣母贬到了人间。

人们都亲切地称三圣母为三娘娘。她聪明美丽,心地善良,华美曲丽,雍容大方。天旱,她招风唤雨,遇涝,她旋力非除,乡亲们有了难处前来求她皆有求必应,抽签问卜无不灵验。在她的关照下,这里风和雨顺,五谷丰登。百姓们十分感激,都尊称她为华岳山娘娘。百姓们为了报答她的恩德,便合计给她修一座庙宇。消息一传出。各方工匠都自告奋勇前来修庙。然而谁也拿不出个旋工图案来,大家正在发愁之际,忽觉天昏地暗,寒风呼呼,大雪纷飞,就在此刻,不知何处跑出一只玉兔,在雪地上玩耍,大家纷纷前来捉拿这只玉兔,可也奇怪,那兔子忽然不见了。而在它跑过的地却留下了一幅清晰的宫殿的图样。于是,工匠就按此图修建了雄伟的庙宇。起名华岳庙。修三圣母雕像在西岳庙内的雪映宫,从此百姓求签问卜,异常灵验,所以宫内一年四季香火甚隆。

有年春天,一位姓刘名玺字彦昌的举子进京赶考,路过华阴。听说西岳庙里的三娘娘慈怀普度,非常灵验,就恭敬地走进庙来,在雪映宫的香案前,他办了一些香表,理容整衣,诚惶诚恐地上了一柱香,叩了三个头。殿内香雾绕绕,三圣母的雕像盘坐在供台上,端庄秀丽,栩栩如生,他不觉肃然起敬,然而不巧的是刘玺连抽三签都是空签。想到十载寒窗苦读,九载的心灵煎熬,前程未卜,功名无望,不由悲从心生,便把一腔怨恨信口吟成一首打油诗,题在雪映宫的墙壁上。诗是这样写得:刘玺提笔怒满腔,只怨圣母三娘娘,安居神龛心如铁,枉受香火在一方。题罢,刘玺好像是出了一口气,就拂了拂衣袖上的尘土,昂首挺胸,扬长而去。三圣母驾着祥云回到宫中,听看门的侍童将刚才发生的事情诉说一遍,又看了墙上的题诗,又羞又恼。随身丫环灵芝更是义愤填膺,忙安慰三圣母说:公主且莫生气,想那狂生去了没有多远,我一定给他点颜色看看,为公主报这侮谩之仇。于是主仆二人驾起云头,唤来风伯雨师雷公电母,命令他们即刻作法。

刘彦昌正在赶路。晴朗的天空突然间阴云密布,狂风大作,电闪雷鸣,暴雨如注,就是平常人也会踉踉跄跄、站立不住的,何况是手无缚鸡之力的一介书生?还没有等他想出个所以然来,就被淋成了落汤鸡。可怜他没挣扎几步,就跌倒在泥泞中。三圣母怨恨已扫,心中大快,一边令四位仙师收去云雨,一边站在云头向下仔细一望,这才发现倒在地上的竟是一位眉清目秀、弱不禁风的白面书生。只见他蓝衫上沾满泥水,书箱一旁倾翻,文房四宝散落一地。一看就是一位赴京赶考的举子。一想到这场风雨说不定会断送这位书生的前程,一丝怜悯、几分爱慕油然而生。她与侍女灵芝把昏迷不醒的书生搀进了茅屋,煎药熬汤,沏茶煮饭,照料得十分周到。她见书生衣衫单薄,就把自己披的红纱盖在他的身上。朦胧中,书生觉得浑身温暖,醒来一看,美丽的三圣母就在眼前,他真是又惊又喜。

人们看出了三圣母和书生的心意,就又说又笑地把他们拥到一起,摆酒祝贺,为他们举行了婚礼。人常说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可惜这段故事很快传到天庭,玉帝恼羞成怒,立即派二郎神杨戬去捉拿三圣母。三圣母见哥哥来势很凶,急忙施礼问安,端茶让座。杨戬劈头就问是否婚配凡人刘玺之事。三圣母怎么敢承认?这时,杨戬拿出闪闪发光、寒气逼人的宝刀,要求三圣母在宝刀上吹一口气,三圣母吓的颤巍巍地吹了一看。杨戬一看,果然怀孕了,大骂三圣母不知羞耻,私配凡人,违犯天条,有失仙仪,罪责难赦。三圣母却表示,宁可除仙籍名,也要与书生两情相伴。二朗神恼羞成怒,命令天兵们拥上来要把书生抓走,三圣母连忙上前阻拦。二郎神斥责她犯了大罪。命令天兵把三圣母也一起抓起来。紧急之中,三圣母急忙拿出她的宝物宝莲灯。宝莲灯金光四射,把天兵们照得东倒西歪,一个个丢盔弃甲地溜走了。后来,三圣母生下一个男孩儿,他们夫妇二人真是高兴极了。好心的霹雳大仙得知消息后前来探望,还给孩子起了个名字叫沉香。仙女们和山里的梅花鹿、小白兔、喜鹊和小猴子也来祝贺。汉族民间传说,西岳庙是为华山上的女神三圣母而建的。她聪明美丽,心地善良。天旱,她招风唤雨,遇涝,她施力排除,乡亲们有了难处前来求她皆有求必应,抽签问卜无不灵验,在她的关照下,这里风和雨顺,五谷丰登。百姓们十分感激她,都尊称她为"华岳山娘娘"。百姓们为了报答她的恩德,便合计给她修一座庙宇。消息一传出,各方工匠都自告奋勇前来修庙。然而谁也拿不出个施工图案来,大家正在发愁之际,忽觉天昏地暗,寒风呼啸,大雪纷飞。就在此刻,不知何处跑出一只兔子,在雪地上玩耍,大家纷纷前来捉拿这只兔子,可也奇怪,那兔子忽然不见了。而在它跑过的地方却留下一幅清晰的宫殿图样。于是,工匠就按此图修建了雄伟的庙宇,起名"华岳庙"。

某年,皇帝开科取士,天下学子纷纷赴京赶考。其中有个刘玺,他路经华岳庙时,天色已暗,本想继续赶路,得知庙里的三圣母十分灵验,便有心求签问问前程。他备办了一些香表,理容整衣进了庙门。殿内香雾绕绕,三圣母盘坐在供台上,端庄秀丽,栩栩如生,他不觉肃然起敬,烧香祷拜。然后十分虔诚地抽签,然而一连三签都是白板空签,没有分晓,他不由心头火起,一气之下,提笔在墙上题诗讥讽三圣母。

其实,刘秀才一进庙门,三圣母就知他因何而来。她见刘玺年少英俊,风流潇洒,便一见钟情,动了凡心,但又不敢违反天规。左思右想她还拿不定主意,直到秀才恼怒题诗而去。她才着急,心想自己虽为神仙,却受天庭许多束缚,若是嫁了凡人,岂不自由幸福?哪怕粉身碎骨也值得。于是她施神法,布雷雨,使得这秀才头顶倾盆雨,脚踩泥泞路。之后她收了风雨,点化了一座仙庄,刘玺去投宿时,三圣母即现身相迎,盛情款待,这一仙一凡就这样结为了美满夫妻。

现今,游览西岳庙的人们,仍可看刘玺当年抽过的签筒和三圣母的塑像。

西岳庙,在华山之下,最早建于汉武帝时,后经历代修葺,规模日渐庞大,建筑极为宏伟,它占地186亩,四周高墙相围,墙内外双砖包砌,经千年风雨仍极牢固,过了金城门,便来到庙中最主要建筑灏灵殿前,大殿给人的第一个感受是恢宏气魄。它是七间歇山顶,坐落在一个大月台上,其建筑风格与周围景色也十分协调。

大殿的四周,有不少古柏巨槐,望之郁郁葱葱,有诗云,"老柏寒飕飕,清词昼寂寂。开门华山北,岚烟沉西夕"。描写了西岳庙肃穆清幽的环境。

第五十四章 鸿均道祖第二十七章 先天至宝第三十七章 拉尼亚凯亚超星系团第八十六章 陆压道君(仙君)第五十二章 河图洛书第四十二章 东皇太一第二十二章 涡状结构第四十二章 东皇太一第三十四章 河外星系第十六章 护盾盔甲第八十四章 三圣公主第二十九章 五片莲叶第四十五章 九天玄女第七十五章 精卫填海第八十五章 孔雀大明王第二十章 凯卜庭宇宙第八十七章 人祖盘古第八十四章 三圣公主第十六章 护盾盔甲第一百一十一章 神话外篇第九十章 九头人皇第八十九章 地皇执政第六十四章 金乌家族第六十章 全球古地理演化三第四十二章 东皇太一第八十九章 地皇执政第八十九章 地皇执政第四十八章 龙汉初劫第十八章 神人之境第四十四章 王母娘娘第九十二章 燧人取火第一百一十三章 洛神宓妃第一百二十章 火神祝融第三十八章 麦哲伦星系第七十五章 精卫填海第四十五章 九天玄女第三十八章 麦哲伦星系第九十四章 燧人弇兹第三十四章 河外星系第九十二章 燧人取火第四十二章 东皇太一第四十五章 九天玄女第八十五章 孔雀大明王第一百二十三章 后羿射日第九十章 九头人皇第七十四章 巫山神女第十五章 十八般兵器第四十九章 佛道之争第三十七章 拉尼亚凯亚超星系团第九十二章 燧人取火第四十八章 龙汉初劫第一百一十六章 十二祖巫第六十一章 全球古地理演化四第七十七章 月光娘娘第九十四章 燧人弇兹第一百一十三章 洛神宓妃第四十二章 东皇太一第二十二章 涡状结构第一百一十一章 神话外篇第八十八章 传承天皇第八十九章 地皇执政第四十九章 佛道之争第九十二章 燧人取火第一百零六章 上古神器第四十六章 巫妖大战第六十一章 全球古地理演化四第七十一章 女娲娘娘第四十五章 九天玄女第一百二十二章 水火不容第六十一章 全球古地理演化四第六十三章 太真皇妃第六十九章 天皇燧人第一百一十六章 十二祖巫第四十二章 东皇太一第八十八章 传承天皇第二十三章 密度波理论第三十七章 拉尼亚凯亚超星系团第四十五章 九天玄女第一百一十六章 十二祖巫第十二章 天道四九第八十九章 地皇执政第三十章 一条大鱼第五十九章 全球古地理二第三十七章 拉尼亚凯亚超星系团第三十七章 拉尼亚凯亚超星系团第九十一章 有巢迁徙第八十四章 三圣公主第五十二章 河图洛书第八十五章 孔雀大明王第六十五章 修真等级第十八章 神人之境第三十八章 麦哲伦星系第六十三章 太真皇妃第六十三章 太真皇妃第二十七章 先天至宝第四十四章 王母娘娘第十八章 神人之境第五十八章 全球古地理演化一第二十七章 先天至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