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4.第244章 242【一点微光】

第244章 242【一点微光】

年关将近,北燕东阳路境内却感受不到一丝一毫的喜庆氛围。

随着涌泉、谷熟、青田和通山这四座连接南北的要塞落入淮州军手里,对方已经完全掌握战场的主动权,哪怕只是引而不发屯兵驻守,也能让燕军防线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汝阴城这段时间出现大量乡绅富户出逃的情况,他们无一例外是携家带口往河洛城而去,因为谁也无法保证燕军可以挡住淮州军前进的脚步。

一旦淮州军兵临城下,届时谁都走不了。

李守振自然不能坐视这种情况出现,少数富户出城对于城防的影响不大,可默许和纵容这种行为会对城内的民心造成毁灭性的打击。

从六天前开始,汝阴城便宣告戒严,若没有大将军府的条子,谁也无法随意出城。

这只是让李守振头疼的事件之一,而且还是相对不重要的情况。

“今日可有最新的军情急报送来?”

日上三竿之时,李守振刚刚走进议事厅便迫不及待地询问,他的双眼满是血丝,显然这段时间都睡得不踏实。

一众幕僚纷纷摇头,其中一位名叫凌秀山的中年男子说道:“回大将军,目前边境上暂时还能维持先前的境况。淮州军虽然有所动作,但基本上都是小规模出动,并未将战线往北推进。”

李守振走到沙盘旁边,看着其实早已烂熟于心的边境局势,仿佛这样能让他稍稍安心一些。

淮州军在攻占谷熟之后,已经占据东阳路的南大门,无论是往北进逼汝阴、往西攻取宁陵还是往东继续扩大占据的地盘,理论上都没有太大的阻碍。

然而对方在取得先期的巨大优势之后,忽然主动放缓进度,呈现出小富即安的姿态,这在李守振看来显然太过反常。

“现在南齐淮州军的布置是什么状况?”

李守振转头望向一名三十余岁的男子,其人名叫严绪,乃是察事厅在东阳路的负责人。

王师道返回河洛之后,便由严绪统领察事厅在此地的密探,为军方提供情报支持。

李守振手里当然也有一套斥候系统,但此刻他不希望漏过任何有用的情报。

严绪沉稳地回道:“禀大将军,近段时间察事厅的兄弟和南齐织经司以及淮州军的斥候多有交手,对方实力很强,我们没有占到多少便宜。根据眼下收集到的信息判断,淮州镇北军驻扎在通山城,来安军驻扎在谷熟城,这两支军队是淮州军当中最强的精锐主力。除此之外,我们在谷熟城附近发现广陵军和泰兴军的旗号,他们以谷熟城为核心,逐步侵袭周边区域。”

李守振微微颔首,这和他掌握的情报大致相同,严绪此人不论能力高低,至少是一个肯说实话的官员。

他凝望着沙盘上的标识,又问道:“如今淮州军是萧望之亲自坐镇指挥?”

严绪答道:“我们的人冒死抵近探查,发现淮州军的帅旗设在涌泉关内,但是并不能确定萧望之就在此地。大将军,淮州各部主将性情骄纵,除了萧望之没人能镇住他们,所以萧望之肯定要亲自坐镇指挥。”

“你的分析也有道理。”

李守振自嘲一笑,旋即正色道:“其实我真正想问的是,陆沉和他的锐士营现在何处?”

严绪摇头道:“回大将军,我们目前还不清楚,只能确认锐士营最后一次出现是在宛亭之战,此后便没有在前线出现过。”

听他提起宛亭之战,李守振心里猛然涌起一股剧烈的烦躁,如果成维民率领的一万五千兵马没有损失,眼下他何至于如此提心吊胆,然而这是他自己做出的决定,怪不到任何人身上。

便在这时,一名书吏快步走进议事厅,急促地禀道:“大将军,京城信使来了!”

李守振双眼一亮,连忙点头道:“带他进来!”

片刻过后,一名三旬左右的男子来到近前,微微躬身道:“启禀李大将军,庞枢密命小人前来传信,景朝女鲁欢将军率领的一万援兵将会在雷泽附近驻扎,暂时不会直接赶来汝阴城。”

“你说什么?!”

李守振面色遽然一变,旁边的幕僚和属官们不由得担忧地望着他。

来人神情略显尴尬,垂首道:“大将军请息怒,这是枢密大人和永平郡主商议之后确认的方略,而且得到了陛下的同意。”

李守振直接无视他后面那句话,天子在燕国朝堂上可以使用的权柄几乎人尽皆知,关键在于这是庆聿怀瑾和庞师古共同的看法,意味着他根本无力改变,更何况女鲁欢压根不会听从他的建议。

然而援兵不至,汝阴城失守的风险便会大大增加。

信使又道:“庞枢密又说,大将军可以将驻守在封丘一带的守军撤回来,填补南边兵力空虚的防线。”

李守振的表情稍稍和缓,东阳路在封丘北线的守军有两万人,本意是扼守各处交通要道防止宝台山里的七星军南下袭扰。这支兵马如果调来汝阴,倒是的确可以解决他的燃眉之急,但又引出一个新的隐患。

“北军南撤之后,谁来防备宝台山里的匪军?”

“大将军请勿担心,枢密院会解决这个问题。”

信使没有细说,或者他也不知道具体内情,因此只能这样含糊地应承。

不过李守振这次没有仓皇失态,他忽然间意识到这应该是庆聿怀瑾的谋划,景军主力肯定有解决七星军的准备。

一念及此,他微微颔首道:“辛苦你了,且去歇息罢。”

“是,大将军。”

信使退下之后,李守振看向凌秀山说道:“伱立刻代我草拟一份军令,命伍新章率两万兵马即刻南下,先来汝阴城然后等待下一步的安排。” 凌秀山略显迟疑地说道:“大将军,两万兵马全部南下?”

李守振道:“是,既然这是庞枢密的建议,那我们就不用担心北边山里的匪军。”

凌秀山躬身应下。

李守振又看向严绪道:“委屈察事厅的兄弟们再辛苦一些,我需要淮州军在边境上的具体布置,越详细越好,尤其是萧望之和陆沉这两个人的情报。严老弟,我知道你们察事厅在南边有一些级别不低的暗子,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不会动用,但是现在已经到了万分危急的时刻,不能再拖延下去了。”

严绪面露难色,缓缓道:“大将军,此事关系重大,下官实难做主,必须要王大人批准才行,而且得有一个必要的理由。”

李守振轻声一叹,幽幽道:“王侍正和庞枢密远在京城,不清楚边境上的情况,纵然有情报可以审阅,依然不如我在这里感受得真切。眼下最大的问题是,我们不知道淮州军的谋算,难道你不觉得如今边境战场处于诡异的沉默?”

严绪微微一怔,神情也渐渐严肃起来。

李守振继续说道:“我且问你,淮州军攻下谷熟之后,下一步打算怎么做?是西取宁陵还是北上汝阴?他们什么都没做,只是在谷熟城周边区域打转,难道你不觉得这里藏着极大的阴谋?换做你是淮州军主帅,你会在先期势如破竹的情况下主动停下来?你总不能告诉我,这是萧望之准备让士卒们过一个喜庆的年节再动手。”

严绪恍然,随即正色道:“下官立刻请示王大人。”

“有劳了。”

李守振神色疲惫地走到帅位边坐下,单手撑着下颚,缓缓叹了口气。

他有一种预感,南边那些人正在钩织一个影响到燕国上千里边境防线安危的大局,然而他眼前是一片迷雾,更遑论找到破局之道。

这让他无比惶恐,却又无可奈何。

在李守振冥思苦想的时候,汝阴城北城区域的某座宅子里,安静的暗室里正在进行一场隐秘的对话。

靠南面坐着一位三十多岁其貌不扬的男子,他语调谦和地说道:“温都监,方才我已经为你分析过东阳路如今的境况,不知你有何看法?”

他对面的男子年纪稍长,虽然身着常服却能看出几分戎马气质,正是如今挂着一个虚职被排除在东阳路武将体系之外的温希光。

宝台山剿匪之战,温希光因为援救轻敌冒进的先锋前军,被陆沉带着七星军伏击得手,成为第一个被俘的燕军中级将领。这份遭遇自然很憋屈,然而和后续其他人的下场相比,提前退出战场的温希光反倒因祸得福。

虽说他被李守振褫夺了军权,可至少保住了性命,而且没有太大的损失。

温希光望着对面的三旬男子,打量着对方走在大街上几乎无人在意的普通面容,不急不缓地问道:“如果我没有猜错的话,你在织经司中应该地位不低?”

三旬男子微笑道:“温都监高看我了,织经司内部藏龙卧虎,我只是被迫潜藏在东阳路的无名小卒。”

温希光摇头道:“你如今是大将军府的属官,虽然不是李守振的亲信,但也能接触到不少机密,这样的身份注定你不是织经司的无名小卒。”

男子名叫冯孝文,如温希光所言在大将军府做事,这当然是一个假名字,没人知道他的真实身份。

即便是在织经司淮州衙门,也只有苏云青和陆沉知晓他的存在,而且只知道他的代号叫做灰鹞。

去年张君嗣率领东阳路大军进逼淮州来安防线之前,便是他将东阳路的重要情报送回南齐,供秦正和萧望之做出正确的判断。

冯孝文道:“像我们这种人最好还是做一个无名小卒。”

温希光沉默片刻,好奇地说道:“其实我更不明白你为何会出现在我面前,难道你就不担心我让人将你抓起来,送到李守振跟前邀功?”

冯孝文神情淡然,不慌不忙地说道:“陆都尉说过,温都监不是那种人。再者,想要取信于你,我总得亲自走一趟,自然应该承担一些危险。”

“陆都尉是指陆沉?”

“是他。”

温希光不由得想起当初在宝台山里的经历,那夜他和陆沉之间的长谈,再看向眼前将生死置之度外的冯孝文,他轻声感叹道:“我终于明白淮州军为何能连战连捷,因为有萧大都督、陆都尉和阁下这样的人存在,这场战事的胜负早已注定。”

冯孝文面带微笑地望着他,说道:“其实我已经暗中观察温都监很长时间,你和李守振那种铁了心给景朝当狗的人不同。从本心而论,你依然认为自己是齐人,所以我才决定按照陆都尉的安排亲自来见你。”

温希光何尝不知道这一点,从他对两边主帅的称呼便可窥一斑。

想到这儿,他不禁摇头笑了笑,又问道:“这段时间我待在家中,虽然不清楚战事的具体情形,但也大概感觉到萧大都督和陆都尉不是谋一地,而是谋全局之胜负。冯兄弟,我不会打探他们的详细安排,但你至少要让我明白,你们需要我做什么?”

“理当如此。”

冯孝文点点头,继而郑重地说道:“陆都尉让我转告温都监,他深知你在燕军之中人脉广阔,这也是李守振只是夺你军权但没有更进一步的原因。当初在宝台山里,陆都尉对你说过,将来或有并肩作战之时。如今时机逐渐成熟,他希望你可以联络一批可靠的人手,在我朝大军兵临城下之时,协助我军以最小的代价拿下汝阴城!”

不知为何,明明已经过了容易冲动的年纪,温希光却感觉到体内沉寂已久的热血有沸腾的迹象。

“当初我没有选择的权利,因为一家老小都在别人的视线之内,纵然我可以不顾自己的性命,但我委实无法做到让一大家子跟着我送死。如今既然你们肯给我这样一个机会,我若是再不知珍惜,岂不是世上最愚蠢的人?”

温希光语调平缓,却透出几分慨然之意,继续说道:“请你转告南边,温某不求高官厚禄,愿为淮州军收复故土尽一份绵薄之力!”

冯孝文心中触动,举起茶盏道:“多谢!”

两人将温热的茶水饮下,彼此的目光中尽显壮怀激烈。

第291章 289【与君携手】第32章 032【苏云青的馈赠】第507章 505【嗅觉】第399章 397【人生百年】第420章 418【洪波涌起】第42章 042【林暗草惊风】第284章 282【各显神通】第406章 404【烈火焚世】第381章 379【诛心之火】270.第270章 268【孤高比云月】第398章 396【铤而走险】第60章 060【洪流之下】237.第237章 235【隐忧】第494章 492【大风起兮】第455章 453【几许风流人物】第10章 010【序曲】第477章 475【托付】第556章 554【朝天阙】(一)第428章 426【浮云遮望眼】第316章 314【但愿四海平】第501章 499【巍巍乎】第522章 520【序幕】184.第184章 183【掌权】第424章 422【最长的一夜】第513章 511【百花缭乱】第345章 343【建王之秘】136.第136章 135【天家】第505章 503【重剑无锋】154.第154章 153【北方有佳人】第500章 498【帝王之道】236.第236章 234【晓看天色暮看云】第383章 381【开端】第543章 541【大风起兮云飞扬】(十二)第58章 058【风卷人间】第419章 417【秋风萧瑟】第542章 540【大风起兮云飞扬】(十一)201.第201章 200【怜子如何不丈夫】第391章 389【老去凭谁说】第350章 348【天下皆难】第271章 269【亲射虎】198.第198章 197【回马枪】第471章 469【卷峭寒万里】249.第249章 247【击而破之】第323章 321【风骨】84.第84章 083【一个皇帝的死亡】第455章 453【几许风流人物】第518章 516【江山如故】120.第120章 119【不屑为伍】200.第200章 199【孤注一掷】第326章 324【酬卿之功】253.第253章 251【马作的卢飞快】第465章 463【残阳如血】185.第185章 184【郡主之心】177.第177章 176【人间酒】第450章 448【谋全局者】第59章 059【请君入瓮】第494章 492【大风起兮】109.第109章 108【大破贼】第38章 038【烽火照淮州】第553章 551【安得猛士守四方】(十)224.第224章 222【轻云出岫】第412章 410【青山悠悠】第29章 029【隔岸相望】109.第109章 108【大破贼】120.第120章 119【不屑为伍】第530章 528【于无声处】123.第123章 122【千金买马骨】185.第185章 184【郡主之心】第162章 161【其心必异】第395章 393【龙共虎】第468章 466【不悔】第23章 023【风雨如晦】第82章 081【谈笑过残年】第301章 299【天崩】85.第85章 084【君臣社稷】250.第250章 248【铁壁】(为盟主寒烟暮雨醉第545章 543【安得猛士守四方】(二)第344章 342【寡人之疾】229.第229章 227【赤胆压天寒】275.第275章 273【一语惊醒梦中人】第14章 014【困兽之斗】第285章 283【第三条路】88.第88章 087【都督府来了个年轻人】第389章 387【血光初现】第519章 517【一路向北】第18章 018【意如何】第40章 040【谋算】第467章 465【心战】第418章 416【射天狼】65.第65章 065【匣里金刀血未干】第292章 290【回首】(为盟主就是来看看呀加第516章 514【气吞山河】130.第130章 129【如此君臣】第44章 044【破局之道】第82章 081【谈笑过残年】第280章 278【入彀】第416章 414【世事如棋】第545章 543【安得猛士守四方】(二)第391章 389【老去凭谁说】172.第172章 171【人固有一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