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南下

“殿下,朱大人和苏大人说得对!您也是太祖后裔,皇室贵胄,如今大明遭此大难,您应该担负起这个重任才是!”唐王府邸,庞岳诚恳地向朱聿键说道。

方才,朱大典见庞岳和王东日表明了态度,便领他们来到了唐王府邸面见唐王。在那里,苏观生等官员已经明确地向朱聿键表明了拥立的态度,但朱聿键却迟迟没有表态,既没有接受也没有反对。

“若殿下不嫌弃,卑职也愿追随殿下!”王东日的语气里也尽是诚恳。

朱聿键并没有立即开口,而是走了几步,来到了庞岳和朱聿键面前,静静地盯着两人的脸,良久,才面带微笑地道说:“刚才劝本王监国的只是些文官。而如今,你们两个武将也参与进来了。庞岳,本王没有猜错的话,你是在张游击之前拿定主意的吧。”

“回殿下,没错!”庞岳毫不犹豫地答道。

“你倒是够坦诚的。不过,本王想知道,你究竟是为了什么?如果你只是为了自己的荣华富贵,那此事就无需再提了。本王虽为远藩,但也不想成为你加官晋爵的垫脚石。”朱聿键的脸上依然挂着淡淡的笑容,语气也很是平淡,不过眼睛里却已是锋芒毕‘露’。

庞岳已经猜到,朱聿键这话多半不是仅仅在问他,而是在问这屋中的所有人,只不过,可能是因为文官要好面子一些,朱聿键才选择了自己这个武将发问。

“回殿下,卑职不敢!”庞岳一脸平静地答道,“卑职身为大明武将,深受朝廷厚恩,不敢有丝毫忤逆之心。卑职所做的一切,皆因卑职不忍看见大明江山就此沉沦,华夏子民挣扎于异族的铁蹄之下,除此之外,不敢有其他杂念!若有二心,甘遭天谴!卑职窃以为,殿下虽为远藩,但德才兼备、勇于担当,且‘胸’怀进取之心,若殿下肯肩负起监国重任,届时我大明君臣上下一心,必有‘荡’平建奴,廓清寰宇的一日!”

“庞参将所言甚是!如今国难当头,万民身陷水火之中!老臣还请唐王殿下肩负起监国重任,以拯天下苍生!”朱大典对着朱聿键长揖到底,神情‘激’动。

“臣等绝无二心,只是恳请殿下担负监国重任,以拯大明江山!”苏观生等其他官员也纷纷劝道。

朱聿键还是没有说话,只是默默地走到了窗户前,凝视着天上的白云。他,又何尝不想掌握朝政呢?他自幼便历遭磨难,由于祖父只喜欢其叔父而厌恶其父亲,因此他自降生开始便倍遭歧视,12岁时更是和和父亲一道被祖父无端囚禁于王府承奉司内,一关就是多年,险些被活活饿死。从那时起,他便咬牙立志,学一身致用的本领为自己和父亲争口气,在囚禁中借着佛灯日夜苦读。后来,他的父亲被叔父毒死,在右参政陈奇瑜的极力坚持下,祖父才勉强立他为世孙。继承王位之后,他本以为可以好好地施展一番身手实现报国之志,但残酷的现实无情地击碎了他的梦想,他因‘私’自募兵北上勤王而被崇祯皇帝贬为庶人并再次遭到囚禁。弘光皇帝即位之后大赦天下,他才得以恢复自由之身和王爵,但却被强制指派迁往广西平乐府就藩。经历过如此多的变故之后,朱聿键也渐渐地心灰意冷了,但在夜深人静之时,那种报国无‘门’且屡遭误解的痛苦却经常折磨得他辗转反侧、难以入眠。如今,登上权力最高峰、掌握朝政的机会就摆在眼前,他又怎么会无动于衷?

在朱大典等人充满期待的目光中,朱聿键慢慢地来回踱起了步,没有人知道此刻他的心中所想。终于,在朱大典准备再次开口请求的时候,朱聿键缓缓地站住了。

长舒了一口气之后,朱聿键对着众人说道:“多谢诸位对本王的信任。诸位赤胆忠心、心忧国事,那本王也就不应再袖手旁观。”

听到这里,众人心中都是一阵狂喜。

但朱聿键的话还没有说完:“不过,既然潞王已准备降清,那这杭州城自然是不能再待下去了。依本王看,我等还是先离开杭州,等安顿下来再讨论监国事宜吧。”

既然朱聿键已经默认了出任监国,那具体时间倒不是什么大问题。一想到这里,众人皆满怀喜悦,纷纷地向朱聿键行礼:“殿下明鉴!”“殿下英明!”……

从唐王府邸出来之后,庞岳和王东日便急急忙忙地回城北大营调动兵马,以护送朱聿键南下。

方才,朱聿键委婉地接受了担任监国的请求之后,便开始和大家讨论下一步的去向。大大出乎庞岳意料的时候,朱大典、苏观生等人居然异口同声地请唐王前往福州,朱聿键本人对此也深表赞同。本来,庞岳想趁汉‘奸’海盗王的弟弟郑鸿逵还没出现的时候,让朱聿键前往江西或者湖广,以摆脱郑家的控制。但看到朱聿键和朱大典等人是如此意见一致,庞岳也就没有表达自己的不同看法,毕竟,将来的隆武帝要离开福建,办法多得是,也不急于这一时。

回大营的路上,见王东日在一言不发地沉思,庞岳不禁问道:“旭之兄,想什么呢?”

王东日干笑一声:“还是慕远兄弟有魄力啊!参与这种大事的时候连眼皮都不眨一下,老哥我是自愧不如啊!”

庞岳笑道:“哈哈哈……有魄力也好无魄力也罢,总之,旭之兄,以后你我兄弟二人可就都是定策功臣了!”

“可我为何总觉得心里边没底啊?”王东日的语气中透着几分担心。

“那旭之兄觉得唐王这个人怎么样?”

“我也说不太清楚。”王东日摇了摇头,“不过我觉得唐王这人有气度、有涵养,一看就知道不是一般人。”

“这就对了!旭之兄,相信我的决定,没错的!现在我们只需干好手头的事,其余的无需去想!”庞岳郑重其事地说道。

“嗯,慕远老弟说的是,我们还是快些赶回大营吧!别让唐王和朱大人等太久!”

“好!哈哈哈……”

下午,庞岳和王东日集合兵马赶到了东‘门’,朱大典和唐王一行已经在那里等候。双方汇合之后便开始向南而去。

出城之后,庞岳心中不由得产生了强烈的愧疚感。虽然自己之前口口声声说要抗击建奴、保护百姓,但如今建奴还没来,自己却要先弃城而逃,说出去实在是令人耻笑。自己以前一直看不起那些逃跑将军,但眼下自己的行为与他们相比又有多大区别呢?唉!可自己又能有什么办法?眼下自己实力实在太弱,手下这点人马怕是给建奴塞牙缝都不够。

还是先保全有用之身,日后再报仇雪恨吧!杭州,我庞岳一定会再回来的,一定回回来洗刷我这次留下的耻辱!看了看身后的杭州城,庞岳在心中恨恨地说道。

不料,队伍向南才走了几里,便见前方尘土飞扬,另一支军队从侧面包抄过来挡住了他们的去路。

“这是哪支军队?想干什么?”庞岳顿时一阵警惕,下令做好了战斗准备。

不一会儿,前方的探马便来回报:前方的那支军队也是明军,主将是靖虏伯郑鸿逵,刚才长江前线败回。他们声称自己绝无恶意,想问问飞虎营和振威营将往何处,也好结伴同行。

郑鸿逵?他终于出现了!庞岳在请示过朱聿键之后,便把让探马把己方兵马将往何处以及唐王也在军中的消息告知过去。

过了不多时,便见得几骑从郑鸿逵军中飞驰而出,直奔飞虎营而来。

“来者何人!”位于飞虎营队列最前方的马队千总石有亮大喝道。

领头的一个三十岁出头的汉子勒住马首,一脸和气地说道:“我乃大明江防总兵,靖虏伯郑鸿逵,听说唐王在此,前来参见!劳烦通报一声!”

没等石有亮作答,庞岳便赶了过来,在马上向郑鸿逵抱拳一礼:“原来是靖虏伯!庐州镇参将庞岳在此有礼了!”

郑鸿逵的官阶虽然比庞岳要高,但他为人忠厚,再加上此次与清军一战,自身实力已经大损,手下只剩下了两千疲卒,而他见庞岳手下数千大军依然军容整肃,自然不敢有半点轻视之心。因此,郑鸿逵也向庞岳抱拳笑道:“庞参将!幸会,幸会!听说庞参将要护送唐王前去福州,在下斗胆想与贵军同行,一同护送唐王前往,如何?在下就是闽省人士,这一路上的地形实在是熟悉不过了!”

庞岳笑道:“有靖虏伯与我军同行,那自然是再好不过了!不过,具体如何,在下还得先请示唐王才行!这样吧,靖虏伯与在下一同前去面见唐王如何?”

郑鸿逵微笑着点点头:“好!那就劳烦庞参将带路吧!”

等郑鸿逵来到朱聿键面前说明了自己的请求之后,朱聿键很快便同意了并褒奖了郑鸿逵几句。在朱聿键看来,自己正要去福州建国,福建的实权人物郑芝龙的弟弟主动前来引路,那自然是再好不过了!眼下还没到福建的他自然还不会体会到郑家兄弟日后的飞扬跋扈。

会合了郑芝龙部之后,护送唐王朱聿键的兵马达到了近七千人,一众大军浩浩‘荡’‘荡’向着福建方向而去。

此时的庞岳,看着远方的景物,眼神中充满了期待,同时也在默默的感叹:来到这个时代一个多月了,但自己似乎什么都没改变,庐州镇的覆灭、弘光被擒、黄得功战死、朱常淓降清,建奴不费吹灰占领江浙……一切都和原来的历史一样。由于实力太弱,自己居然只能是一个可怜的旁观者!此去福建,唐王即将即位,自己一定要借着这个机会努力发展实力,尽自己最大的力量去改变华夏民族的悲惨结局!一定!

军旗飘舞,战马嘶鸣,一支对建奴满怀仇恨的军队,就此踏上一条全新的征途……

第一卷山河破碎完

第142章 直白第34章 君臣相谈第8章 定局第91章 丰城(二)第1章 面圣第75章 一计不成又生一计第12章 扩军、练兵第45章 奇兵(二)第63章 变局第19章 方案第76章 遭遇第34章 庞大帅攻城在即,尚老贼转忧为喜第36章 诱敌第76章 连夜行军第62章 肆虐的排枪第42章 十万火急催南返,战与不战两难间第95章 严惩第56章 迎驾?劫驾?第76章 卑劣的建奴第144章 波折第16章 暗流涌动第22章 熟人来访第84章 衡山血战(五)第4章 大军开拔第78章 局势恶化第106章 岌岌可危第77章 清虏意第31章 破局Ⅱ第2章 请战第71章 总督的恼怒第47章 忆昔鹰扬能百胜,每思方略冠三军第44章 遭变故湖广镇一触即溃,获良机尚可喜志在必得第40章 大胜之后第56章 金督一举惊天下,庞帅躬身下两广第84章 破城(二)第63章 弯弓射雕显神通第50章 火炮与佩剑第22章 首战第53章 绝不留情第22章 欣欣向荣(下)第95章 渔村第49章 湖广镇慷慨让城,忠贞营紧急蹉商第97章 突击第52章 我自闲庭信步第59章 兵临城下第12章 这是一个机会!第118章 广州(四)第42章 势如破竹谁能挡?第6章 突袭(一)第1章 面圣第26章 奉诏出征第68章 图赖的反应第57章 大战将至第53章 练新军陈刘挂帅,编降卒王郑为将第101章 新的任务(下)第14章 岳州(一)第92章 无可奈何花落去第67章 城下再战第121章 进攻第11章 洞庭第3章 军情第133章 善后第44章 大战前夜第56章 金督一举惊天下,庞帅躬身下两广第117章 广州(三)第76章 遭遇第66章 逆袭第61章 首炮打响第94章 顽抗者死第29章 不教胡马度阴山第108章 前所未见的明军第54章 三顺王出动第9章 时刻已到第7章 暴风雨的前奏第30章 前哨战(一)第79章 战幕第139章 何处第105章 青史第118章 广州(四)第28章 烽火狼烟(下)第1章 福州第32章 前哨战(三)第1章 十年第50章 火炮与佩剑第42章 势如破竹谁能挡?第1章 福州第103章 逢生第12章 芜湖血战(一)第125章 入城第80章 衡山血战(一)第29章 不教胡马度阴山第7章 突袭(二)第83章 奴帅折箭第58章 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抿恩仇第112章 前夜第5章 故地第144章 波折第41章 多铎第92章 南昌第33章 武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