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启程

次日上午,牛头山大营

“卑职施琅,参见总兵大人!”一个中等身材、其貌不扬的青年半跪在地,向庞岳抱拳一礼。

见施琅这么快就出现在自己面前,庞岳不禁感叹起郑芝龙的办事效率之高。但如果他要是知道真相,恐怕当场就要笑起来。昨日,郑芝龙刚向郑彩问起施琅这个人,郑彩的眼睛便立马放出异彩,第一句话就是“怎么?大帅,你有办法把他弄走?”。

闻得此言,郑芝龙大吃一惊,他没想到施琅在郑彩心目中的印象是如此的糟糕,便问怎么回事。于是,郑彩就一五一十地告诉郑芝龙,这个施琅虽然有几分勇力,也立下过一些战功,但人品却极其糟糕,顶撞上官、和同僚吵架时家常便饭,就在前两天居然还和一位同僚动起了手,将人打得口鼻流血,现在已经被拘押起来了。郑彩本人也对施琅很是反感甚至带着一丝痛恨,因为他平时只要稍微出点差错,施琅就会当着多人的面大声地指出来,弄得他灰头灰脸。

当郑芝龙向郑彩问起施琅的时候,郑彩正在为怎么处理施琅而头疼,处理轻了,施琅不会长记性,处理重了又难免会让人感到寒心,毕竟大大小小的战功人家也立过一些。因此,一听郑芝龙说起有人想把施琅要过去,郑彩真是比升了官还开心,拍着胸脯向郑芝龙保证,施琅就算有几分蛮力,但自己手下像他这样的,没有一百,八九十个总是有的。听郑彩这么一说,郑芝龙便放心了,当即下令把施琅放出来,让他前往庞岳军中报到,于是便有了开头的一幕。

“你就是施琅?”庞岳似乎还有点不敢相信。

“回大人的话,卑职正是施琅!”施琅面无表情地答道

庞岳点了点头:“你起来吧。”

待施琅起身之后,庞岳发现施琅的面相似乎也是不讨人缘的,脸若冰霜,眉头微皱,就好像有人欠了他二百两银子没还一样。呵呵,也难怪他在军事生涯的前期一直屡遭排挤。

“我来福建没多久就听人说起过你。”庞岳说道,“少年从军,武艺过人,还多次立下战功,不简单啊!眼下,我这里也正是用人之际,所以就找平虏侯那里把你调过来了。现在我想知道,你自己可否愿意加入我赣州镇,随我前往赣州?”

“大人过奖,卑职不过是浪得虚名罢了。但大人抬爱,卑职又岂有不愿之理?”施琅面色缓和了一下,向庞岳抱拳道。

对于加入庞岳的军队,施琅倒真没什么意见,因为在原来的营伍中,他受排挤实在是受够了。并且,他或多或少听说过关于庞岳的一些事情,知道这位总兵大人原来是庐州镇的一员猛将,如今又年纪轻轻便官居高位,日后的前程更是不可限量,因此很愿意到庞岳手下来干一番事业,搏一把功名。

“好!”庞岳说道,“那你就先安顿下来,等到了赣州,我再给你重新安排职位。”

“谢大人!”施琅又是一个抱拳。

终于把施琅这个水陆两用人才整到手了!看来,在郑芝龙家那一个多时辰的冷板凳还真是没有白坐!此时的庞岳也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安排好施琅,吃过中午饭之后,庞岳又和王东日去了一趟福州城,这一次,他们是特地去向朱大典辞行的。因为明天一早他们就得按计划率军离开福州,一个前往江西、一个前往广东,而最近这段时间里朱大典确实帮过他们不少忙,如今要走了怎么也得表达一下谢意才是。

两人进城之后,来到朱大典府邸前,递上名帖。没过多久,朱大典便派人来请他们进去。

“见过朱大人!”入得会客厅,庞岳和王东日向早已等候在此的朱大典深深一揖。

“呵呵,慕远、旭之,不必多礼,你们现在可都是有爵位在身了,行如此大礼老夫可消受不起!”一身便服的朱大典爽朗地笑道,并亲自上前将二人扶起,“来,这边坐。”

落座之后,朱大典问道:“明日你二人就要前去赴任了吧?都准备得如何了?”

庞岳微笑道:“有劳朱大人挂念了。现在我们两营都已准备妥当,明日一早就可以出发。”

朱大典点了一下头:“那便好!你们到了各自的就任地之后,一定要时刻牢记忠于朝廷,守好一方之土,以报效陛下的知遇之恩!”

“是!”庞岳和王东日异口同声答道。

“说起来,你们外出镇守这件事,还经历过不小的波折!”朱大典捋了捋颚下的花白胡子,“当初陛下召集内阁几位大臣议事之时,专门提到过你们两人的委任问题。陛下最开始的意思是让你们留在福州附近休整,一个月之后随他北伐。”

“啊?陛下这么快就要北伐?”庞岳眉头一紧。他隐隐约约记得,隆武帝确实是在即位后不久便决定御驾亲征的。可是,眼下是北伐的时机吗?在庞岳看来,虽然隆武帝有着强烈的进取之心,但在北伐这件事上他显然过于急躁了。目前,隆武朝初立,各项制度几乎都没有完善,兵力也过于空虚,甚至连政令都没能完全做到畅通无阻,一句话,完整的国家机器还没有建立起来。而清军攻占了江南这一赋税重地,又收编了大量明朝降军之后,已经形成了对隆武朝廷的绝对优势。在这样一种敌众我寡的情况下,隆武朝廷实在不宜大规模主动出击,而是应该潜心发展实力,整合各方力量,在军事上以防守反击战为主,积小胜为大胜,逐渐将清军的战略进攻转变为双方的战略相持,之后才是战略反攻――北伐。

“是啊!陛下虽然胸怀大志,力图恢复江山,可他终究还是操之过急了。以我朝的现状,北伐一事根本就不现实。”朱大典叹了口气,“那日,在老夫和路振飞等几位大人的极力劝说下,陛下才暂缓了北伐的计划,并改变了将你二人留在福州的决定。不过,依老夫看,陛下的心里恐怕一直装着“北伐”二字,不知道何时又会再次提起。”

这时,庞岳突然想到了黄道周,不知道他现是不是仍然像原来历史上那样力挺隆武帝的北伐计划,于是连忙问道:“朱老大人,那元辅大人又是何种态度呢?”

朱大典回忆了一下,说道:“那一次,元辅大人并没有明确表态,不过看得出来,他是支持陛下的观点的。”

庞岳的脸色凝重起来:“朱老大人,您可得好好地去劝劝陛下。如今我朝初立,应该抓住建奴主力无暇南顾这一时机加强内政、增大赋税来源、勤练精兵才是,北伐实在不应操之过急。”

朱大典微微颌首:“慕远言之有理。倘若眼下大明依旧处于弘光朝初期,那老夫是绝对支持北伐的。那时候,大明几乎拥有整个淮河以南,尚有数十万兵马,要是全力北伐倒也并非没有收复河山的可能。可现在的情形如何能与弘光朝初期相比?陛下那里,老夫会尽量去劝说。不过,若有一天他依旧执意要北伐,那老夫和其他大人也无可奈何。毕竟他是君,我等是臣。”

“朱大人不必太担心,真到了那一天,我等奉陛下之命行事就行了。”王东日说道,“身为朝廷武将,杀敌报国本就是我等之本份。”

朱大典笑了:“旭之说得也没有错,因此你们二人此次到了就任之地之后,就应该勤加练兵,做好应对之策,到时候方能有条不紊、从容应对。倘若以后有什么困难,尽管给老夫写信,只要能办得到的,老夫都会尽量去办。对了,前日老夫拨给你们的那批物资是否收到?虽然不多,但老夫暂时也只能做到这些。”

前日,当庞岳和王东日前往他省就任的诏书颁下来之后,朱大典便几乎动用了所有关系,给庞岳和王东日部各拨了二百匹战马,两千套棉甲、五百套铁甲、三千套鸳鸯战袄,作为以后的扩军之用。这点物资对于一镇营兵来说,确实不算太多,但朱大典为了筹到这批物资也已尽了全力了,甚至还放下面子请郑芝龙资助了一些。当然,朱大典之所以这么做,也有着他自己的想法:笼络住这两镇兵马,以后自己这个兵部尚书也能当得有底气一些。

但不管怎么说,见朱大典如此尽心尽力,庞岳和王东日还是满怀感激的。

“收到了,多谢朱老大人!”“有劳朱老大人费心了!”庞岳、王东日抱拳道谢。

朱大典摆摆手:“不必言谢,老夫身为兵部尚书,这些不过是分内之事而已。慕远,旭之,如今国难当头,大明的可用之兵将也不多了,已经到了你们这些后起之辈挑起重担的时候了。你们既然身受圣恩,就一定要尽心尽责,切不可辜负了陛下对你们的期望!”

见朱大典神情肃穆,庞岳不禁暗自感叹,这位朱大人虽然有点贪财的毛病,但在国家大事、民族大义上还是不含糊的,在原来的历史上宁肯举家**也绝不降清,就这一点比那些满口忠义道德最后却甘心剃发当“遗民”的东林君子强得多。

“朱老大人的教诲,我等将时刻铭记于心!”庞岳郑重地点下了自己的头。

次日,隆武元年七月初三清晨,牛头山大营

校场上,飞虎营和振威营官兵已经全部披挂整齐、列队完毕,各种辎重也已经装上了大车。今日,他们就将离开福州,分别跟随各自的上官前往江西、广东。

“倒酒!”庞岳手中拿着一个大碗,朝身后的靳勇吩咐道。

待靳勇抱起酒坛子将酒碗倒满之后,庞岳朝面前的王东日举起了碗:“旭之兄,今日你我兄弟二人就要分开了。我也不说太多,一切尽在酒中,我先干为敬!”说完一仰头将碗中的酒喝干,并倒转碗口。由于昨天晚上两营的军官已经聚在一起喝过正式的告别酒,因此庞岳也没有再多说。

这时,王东日也端起了酒碗。此刻,他心中早已是感慨万千:就在三个月之前,自己还只是一名游击将军,如今却已经官至总兵并受封伯爵,说起来还真是让人有点不敢相信!不过,他也知道,如果没有庞岳这个“引路人”,自己绝不可能获取拥立之功、连升数级。因此,对庞岳,他是满怀感激之情的。

也是一仰头将碗中酒喝干之后,王东日郑重地说道:“慕远兄弟的大恩,我无以回报。太客气的话我也不大会说,但我王东日可以在此保证,以后只要慕远兄弟一声召唤,哪怕远隔千山万水,我也会赶去相助!”

“旭之兄言重了!你我都是为国效力而已!”庞岳说完,朝王东日一个抱拳,“时候不早了,我们就在此别过吧!旭之兄多保重!”

“慕远兄弟多保重!”王东日也回了一礼。

两营人马缓缓开出大营,彼此熟识的将士纷纷挥手告别。这一刻,几乎所有人的心头都不可避免地涌上了一丝离别的哀伤。毕竟从五月底撤出荻港开始,大家在一起相处了两个多月了,一路上一起杀敌、一起跨过各种难关,差不多已经不分你我。现在这一分别,不知道要到什么时候才能再次相见,不知道还能不能再次相见。

“王哥!多保重!下回相见时,我再来听你讲戚家军的故事!”振威营的一个伍长瞅见飞虎营队列中的王樟堂之后,用力地挥手大喊。

“小六子,你也多保重!下次再一起喝酒!”王樟堂听到之后,也大声地向那个伍长挥手告别道。

随着两营开始踏上两条不同的道路,告别声更是愈演愈烈。虽然军中有行军时不得交头接耳、不得喧哗的规定,但庞岳和王东日此刻似乎都忘了这一条军规,对将士们的举动丝毫不加约束。

赣州,我来了!庞岳看着浩浩荡荡向前开进的大军,在心中默念道。半空中,有着“赣州镇总兵官庞”字样的大旗正迎风飘扬。

第10章 以身作则第128章 横财第5章 新任总兵第77章 士气第1章 宝庆第7章 练兵之初第37章 中计第138章 意外第49章 短兵相接(一)第74章 南去第21章 荣誉和勋章第111章 儆尤第77章 士气第100章 新的任务(上)第120章 方阵第17章 进攻九龙山第128章 横财第69章 野战医院第11章 洞庭第46章 初次交锋第32章 局势突变第90章 人心第18章 鹰犬第28章 原来是他!第43章 沈公献计探虚实,尚王决意破庞岳第80章 衡山血战(一)第16章 正规化第3章 向郑芝龙要人?第37章 中计第6章 昆明(下)第34章 君臣相谈第121章 进攻第10章 以身作则第113章 揭幕第130章 打算第42章 十万火急催南返,战与不战两难间第63章 弯弓射雕显神通第16章 正规化第77章 清虏意第91章 丰城(二)第73章 兵临(二)第29章 飞速发展第73章 神秘来客第71章 总督的恼怒第19章 大获全胜第30章 重逢第123章 号角第61章 香港第74章 围城(一)第25章 军情处第7章 突袭(二)第26章 奉诏出征第139章 何处第16章 岳州(三)第135章 举措第48章 湖广总督何腾蛟第88章 忠贞营第70章 孔有德献计第63章 坠落的绿旗第14章 功名非吾愿第87章 主仆第86章 尽没第19章 新的征途第22章 欣欣向荣(下)第101章 大同第81章 退敌第70章 赤裸裸的挑衅第15章 撤退第89章 安排第82章 清军援兵第4章 谜底第127章 陷阵第25章 荆州第31章 得遇人才第28章 烽火狼烟(下)第77章 清虏意第87章 天无绝人之路第65章 浴血拼杀亦枉然第21章 欣欣向荣(上)第85章 天子被困第145章 上门第109章 一战而溃第43章 我军必胜!第105章 青史第98章 敌援第72章 兵临(一)第16章 暗流涌动第73章 城头血战(二)第90章 北返第2章 岂因祸福避趋之第78章 危机浮现第6章 训练计划第71章 黑云压城第80章 出人意料的一击第15章 撤退第86章 摧枯拉朽第43章 汹汹而至第49章 短兵相接(一)第127章 陷阵第19章 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