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上扬斯克攻城战(一)

东北军区和海军陆战队在上扬斯克东南面300公里处会师,苏俄在远东地区也就只剩下上扬斯克、安巴齐克、、费兰格尔岛、杰日尼奥夫角和乔库尔达赫还有季克西跟新西伯利亚群岛,这几片区域了。

现在东北军区和海军陆战队决定先攻下上扬斯克后再兵分两路,海军陆战队继续想东挺进,而东北军区则向新西伯利亚群岛挺进。

50万的海军陆战队不可能全部来到上扬斯克,这此配合东北军区的是海军陆战队一个军75000人。

现在我库页岛一个航母作战群已经抵达了白令海科曼多尔群岛以北600公里处集结,准备对苏俄在远东的海军部队进行打击。

作为支援的第二航母作战群则在科曼多尔群岛驻扎,以备不时只需。

上扬斯克是远东地区的交通要到,也是军事重镇。

这里集结了50万苏俄的远东部队,为了能抵挡华夏军队进攻的步伐,苏俄军队在上扬斯克建造了众多的明堡,暗堡,桥头堡,在进入上扬斯克的必经路上安置了大量的反步兵和反坦克地雷。

为了能彻底的守住这片苏俄在远东地区所剩的唯一一个军事重镇,可以说苏俄军队是下了血本。

他们把后方所有的反步兵雷和反坦克地雷都拿了出来,如果这样都还守不住上扬斯克,那么在远东地区,他们也就没有必要继续坚守下去了。

由于我东北军队的战线过于广大,这此进攻上扬斯克的部队只有32万余人,加上陆战队的一个军75000人,加起来共计40万左右。

在人数上我军处于略势状态,但是我华夏军队士气高昂,士兵们气势汹汹。

这让攻击上扬斯克的指挥官张学良对彻底攻占上扬斯克满怀信心。

张学良子全国解放以后,就率队回到东北三省,后全队整编,东北成为了一个军区,其兵力达到100多万人,张学良当之无愧的成为了东北军区总司令。

这次进军苏俄东北军区的战线最广,战斗最激烈,士兵伤亡和增补也是最频繁的。

考虑到这一情况,张子国专门下达了命令,就东北军区所需的一切物资和士兵配给,将优先供应和增补。

就因为张子国对张学良的坚定支持,才让东北军区的100万大军一路上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上至张学良最高司令下至普通士兵都将用自己过硬的军事素养,战斗能力来报答统帅对他们的有力支持和关爱。

上扬斯克城外200公里处,华夏军队东北军区司令部。

张学良和大批的军官参谋们在看着上扬斯克的卫星图,图上可以清晰的看见城里的各个防御点,图上精确的标明了防御方的火力配置,以及苏俄方的指挥部所在。

这些都不是他们所关心的,他们现在关心的却是在上扬斯克城外,大面积的地雷。

这些地雷将是步兵和坦克的恶梦,对于这点司令部里,众人是相互交谈,希望能从中找到一个有效的解决办法。

现在军区里是有工兵一个团,但是这一个团要想将数十万的各式地雷一一清除,在时间上已是来不及了。

所以现在军官们正在对如何快速破雷在较劲苦想,一时间司令部里愁云满天。

就在这时,机要员快步走了过来向总司令张学良敬礼后道:“总司令,统帅部刚刚发来电报。”

接过统帅部发来的电报,张学良看了起来,看着看着他眉头飞扬,嘴角上翘。

众军官看到张学良的表情均暗自猜测:难道事情有了转机,统帅部已经有了解决大批地雷的方法?

张学良看完电报,抬起头来。此时的他已经没有了刚才的愁容,换之的是满脸的喜悦。

他说道:“各位同僚,统帅部发来的电报说已经知道我方面临的困境,正在将一批新式战车运送过来,以帮助我们进行扫雷工作。”

听到这一消息,众军官们也是纷纷自喜,没想到统帅这么快就想出了对策。

看到众位军官的表情,张学良心里也很激动。他心里不止一次的对张子国的支持和关爱感激不已。

每次东北军区面临敌方设置的一系列苦难而愁眉苦脸时,张子国都以最快的速度让他们脱离苦海。

张学良心里有着激动的同时也有着愧疚,每次有困难都是统帅帮助下解决的,感觉自己好像很无能。

但是又什么办法呢?自己这些大老粗们只知道打仗,别的什么也不会。

想到这里,张学良也放开了许多,心里暗自决定:既然无法再别的方面能做到什么,那么我们只有用胜仗来报答统帅的知遇之恩了。

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张学良调节了司令部的气氛,说道:“现在新式战车正在空运途中,离我们这里也就几个小时的时间,现在我命令:全军保持作战状态,随时准备进攻。

另外派遣一个师的步兵赶到机场,等新式战车运到以后,立即严密保护运送至这里,大家明白了吗?”

“是,司令”众位军官立正敬礼。

现在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各部队士兵们开始了战前准备,坦克也已经开到了预定位置。

炮兵部队,也已经将炮口对准了预定目标,司令部里,军官们正在忙碌着对卫星图片上显示的防守方防御点的变化,做进一步的纠正工作,各攻击部队以最后一次的攻击目标位准。

现在正是寒冬时节,远东地区异常寒冷。

士兵们长时间在雪地里集结待命,他们身体已经有点不听使唤了,他们开始麻木了。

虽然士兵们都穿着厚厚的冬季作战服,但是在这零下30几度的地区,穿再多衣服长时间不动,不活血的话依然让士兵们受不了。

见到这种情况,军官们开始向上级反应。

张学良了解这一情况后,下令,士兵可以在原地活动,可以使用无烟煤进行取暖,但是不可大范围的分散编队。

命令下达后,大批货运车辆将车上的煤炭卸下各部队开始领取。

冬天里气温底,风大,不容易点火,士兵们将汽油淋到煤炭上,然后向煤炭里开了一枪,在子弹击中汽油后瞬间产生了大火将煤炭燃烧。

一个班的士兵围在一起便蹦跶边伸出双手取着暖,更有的将自己的水杯取出,将单兵口粮里的速溶豆奶装上点冰雪用简易支架架着,开始了煮着热豆奶,以增加身体的热量。

士兵们喝着热豆奶,三三两两的低声欢笑,将战场上紧张和沉闷的气氛冲淡了许多。

此时的机场,刚刚到达的新式战车正在集结,在215师的护送下向着前线进发。

这种新式战车和腹带是装甲车外形没有什么区别,但是在新式战车的车尾上加装了一个16装的火箭发射器。

看着这种新式战车,军官们都在纳闷儿,这种战车怎么排雷?

张学良心里也是疑惑连连,他命令让战车开始排雷,此次空运过来的共有30辆新式排雷战车,进行一字排开,间隔30米。

按照排雷战车的工作区域张学良下达了命令。

很快排雷战车到达了雷区前500米处,在排雷车后面就是我坦克部队和步兵。

排雷车停止后,军官们纷纷用着自己的望远镜观望着。

轰一声响,一枚火箭从排雷车火箭发射器里飞了出去,军官们这时看到,在火箭后面挂着一条带子,带子脱离了火箭筒迅速扩张,变成了一个长200米,宽50米的爆破索。

在爆破索落向地面以后,在爆破索的覆盖范围内,不断传来地雷的爆炸声,这一区域的地雷算是情理完成了。

看到这样一个效果,军官们送了口气,这样子排雷的确是快了很多。

接下来的排雷工作进展顺利,30俩排雷车将各自的排雷区域进行了地毯式覆盖,攻击部队前进的道路上已经没有一枚地雷在危害着他们的安全了。

对这一结果,华夏军队官兵们很高兴,但是苏俄官兵们就彻底无语了。

他们没有想到华夏军队这么快就想出并制造了这种排雷方法和排雷车。

乌云在苏俄军队的上空久久徘徊,苏俄军队有了一种绝望的感觉。

炮兵开始了首轮的式射,在空中负责观察的飞机发回了击中目标的消息。

随之,炮兵开始了覆盖式炮击,各式重炮开始了对目标的摧残。

同时我坦克部队开始进发,由于有着优越的火控系统,坦克在边行驶边开炮,给予了上扬斯克外围阵地上苏俄部队与沉重打击。

各个火力点在120MM的炮弹下被粉碎,苏俄的炮兵冒着被弹雨给予外围阵地以掩护。

但是他们没能支持多久,在发射了两轮的炮击过后,他们遭受了华夏跑群的猛烈报复。

在外围阵地上,苏俄部队没有了己方炮兵的支持,他们抵挡的很吃力,在解放军的进攻下是摇摇欲坠。

二个小时,先头部队拿下了苏俄的一线防御阵地,坦克群现在暂时的充当了固定炮台的。

越来越多的士兵进入了一线阵地,后续部队还在继续前进着。

先头部队是东北军区356团,团长李国荣命令道:“火箭筒给我将坦克无法射击到的火力点和暗堡给我端了。”

作为团长,身先士卒冲锋在第一线,这一行为让356团的官兵很是感动,但是这个团长也是一个很不称职的团长。

他没有想到,如果他有什么不测,356团将面临怎样的困境。

他这种将才让上级对他是又爱又恨,有很多次都狠狠的批评了他,甚至降级处理。

但是只要一打仗,让仍然是冲锋在第一线,这一行为让他的参谋长除了摇头就是加强他身边的警卫。

尖锐的声音响起,一枚火箭以小幅度快速的向着苏俄一暗堡飞去。

随着轰一声响,暗堡被击中,里面的苏俄士兵不是被炸死就是被坍塌下来的石块压死。

第6章 剿匪(三)第26章 抗日战争第64章 阻击手对决第69章 科伦坡终结第56章 上扬斯克大捷第44章 海战第23章 解放战争(二)第30章 香港、澳门回归了第42章 清剿内乱(四)第6章 剿匪(三)第17章 组建海军第66章 挺进(二)第21章 科技大跨越第61章 特种部队第14章 势如破竹(三)第62章 攻占安拉阿巴德第43章 双线出兵第31章 一见钟情第20章 震惊了!(二)第5章 剿匪(二)第1章 外星科技第11章 清剿四川军阀(三)第51章 两国友谊长存(二)第64章 阻击手对决第40章 清剿内乱(二)第24章 解放战争(三)第38章 东南亚战局第51章 两国友谊长存(二)第5章 剿匪(二)第20章 震惊了!(二)第4章 剿匪第51章 两国友谊长存(二)第8章 大开发第67章 挺进(三)第23章 解放战争(二)第14章 势如破竹(三)第66章 挺进(二)第17章 组建海军第16章 成立西南政府第25章 收复东北第23章 解放战争(二)第3章 发展(二)第42章 清剿内乱(四)第66章 挺进(二)第19章 震惊了!(一)第36章 天才机器人(二)第51章 两国友谊长存(二)第17章 组建海军第64章 阻击手对决第15章 征战广西第4章 剿匪第15章 征战广西第46章 万象战役(一)第70章 外星人的妥协第37章 天才机器人(三)第25章 收复东北第27章 抗日战争(二)第21章 科技大跨越第24章 解放战争(三)第3章 发展(二)第57章 成果研讨会第17章 组建海军第68章 挺进(四)第25章 收复东北第25章 收复东北第8章 大开发第25章 收复东北第64章 阻击手对决第11章 清剿四川军阀(三)第26章 抗日战争第22章 解放战争(一)第43章 双线出兵第34章 战前准备第4章 剿匪第22章 解放战争(一)第57章 成果研讨会第59章 温馨和睦第67章 挺进(三)第56章 上扬斯克大捷第60章 印度安拉阿巴德第28章 抗日战争(三)第53章 对苏俄的空战(二)第56章 上扬斯克大捷第61章 特种部队第23章 解放战争(二)第53章 对苏俄的空战(二)第28章 抗日战争(三)第48章 万象战役(三)第26章 抗日战争第28章 抗日战争(三)第65章 挺进(一)第65章 挺进(一)第64章 阻击手对决第26章 抗日战争第17章 组建海军第4章 剿匪第45章 海军陆战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