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5章 大意失荆州

“嗯,这二个消息倒是都不错的消息,看起来咱们自治区的确是块风水宝地,具有难以估量的战略价值,这样,你让地质勘探队把所有矿产画一张详细的分布图,标清楚经纬度,交给我的机要秘书沙菱来掌管,这些事情等我有空再说。”

陈天华似乎对第二个消息倒是蛮感兴趣。

不过他下的指令却是第一个的矿探,对于第二个消息只字不提,这让廖云鹏是一头雾水,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明白了总督大人。”廖云鹏赶紧允诺。

煤广自治区必须要有自己的煤炭钢铁企业,这是最核心的能源,没有任何的商量余地。

因为这里发电厂,动力电系统是所有的军用设备,工矿企事业单位所必须的,没有了电力,一切运转就会非常原始,效率低下。

昨天晚上才从上海回来,来不及清洗自己身子就休息了。

现在是盛夏季节,早上起来就接到廖云鹏神刀刀的报喜电话,现在感觉到身体粘糊糊的不舒服。

他在自己府邸大浴室冲了个澡,然后穿上丝绸凉爽的衣裤,到餐厅吃仆人们给准备的早餐。

这次上海之行,他主要是去拜见盛宣怀和李经方,他们既是长辈,又是他事业中的合作伙伴,牛头山矿业,长牛铁路等,都是他们的投资。

作为丰众企业的控股股东,陈天华需要经常性的跟他们保持联络,沟通交流。

不过,这次在盛宣怀那里,了解的情况让他很是沮丧,也只怪他这几年里忙于自治区这边事务,且忽视了那边的朝廷内部斗争。

这说来话长,都是几年前的事了。

说起盛宣怀,这个近代实业之父,大清国最大的官商,曾经是何等的辉煌。

他最拿手的就是获利,而且他还能把自己的靠山,看得特别明白,怎么做才可以把靠山找得聪明可靠呢?

那就是制造共同利益,藏起私利。

他深谙这世界上只有利益才是永恒的。

李鸿章逝世之后,袁世凯接任了其全部职位,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权倾中外。

而盛宣怀因此失去了一位很重要的靠山,义父兼恩师。

袁世凯坐上了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这个重要职位,是又喜又忧。

喜的是他手握重权,而且是兵权,北洋大臣下辖北洋新军。

忧的是他没有可靠的财政支撑。

大清国国库空虚,仅有的一年税银除了庚子赔款,朝廷运转费用都不够,那里有钱养新军。

但凡新军,那都是各地自筹资金渠道。

众观天下,鄂军有张之洞的富裕的湖广地方财政,两江自强军则同样富庶的江苏,安徽地方财政支撑。

浙江新军那更是特别,完全是民商独支,陈天华庞大的经济实体来支撑。

反观数量最多的北洋军,则显得捉襟见肘。

李鸿章以前的北洋体系,以前是依靠盛宣怀。

袁世凯如法炮制,他当然瞄上了盛宣怀手上的二个最大的摇钱树,轮船招商局和电报总局。

光绪二十九年,盛宣怀父亲去世,按大清律法,他须丁忧二十七个月,其间要辞去一切官职。

为此,他先辞去了工部左侍郎官职。

但袁世凯并不罢休,他醉翁之意不在酒,通过内阁总理大臣荣禄,要求盛宣怀一并辞去电报总局和轮船招商局总督办之职。

经过一段时间思考,盛宣怀认为自己的小势力,肯定比不过袁世凯的北洋系。

既然这样,想让自己保持即得利益,唯一的方式就是跟袁世凯合作,等于抓住一个新的靠山。

他的想法倒是很聪明,明面上,电报总局和轮船招商局让北洋系占领,私下里他要保留常务董事,总会办的权力。

于是,盛宣怀向袁世凯热情地发出邀请,他请袁中堂可以来南方参观,先考察一下,然后再商议交割事宜。

光绪三十年初春,袁世凯先回了趟老家河南信阳,然后去了武昌,拜会了湖广总督张之洞,完了沿长江又去了江宁,拜会了两江总督端方。

最后,他才到了上海,去跟盛宣怀见面,讨论电、轮二局的交割事宜。

谈判的最终结果是,盛宣怀提出了‘船宜商办,电宜官办’的基本方针。

他的意思是将电报总局和轮船招商局分成二个,而挣钱最多的轮船招商局,他一定要商办,他拥有重要股份,当然要受他控制。

轮船招商局是官督民办的股份制公司,光绪元年在上海洋泾浜路成立,主要从事客运和漕运,后来发展到地产。

经过三十年的发展,眼下的轮船招商局除了国内业务,还开拓国际业务。

总局设在上海,而分局在青岛,烟台,汉口,天津,福州,广州,香港,横滨,神户,吕宋等地。

表面上,盛宣怀他将占股不少的电报总局送了出去,由北洋系坐收渔利,算是人情。

袁世凯老奸巨猾,他在上海时不露声色,口头上表示同意,跟盛宣怀称兄道弟一番。

不久,袁世凯派出了他的心腹杨士琦为总督办,徐润为会办接管了轮船招商局,而他自己则兼任邮电大臣,把电报总局收回‘国有’。

权力交出去二年之后,也就是光绪三十二年初,许多股东纷纷向盛宣怀反映,说轮船招商局里的管理人员都改换门庭,股东们的权力得不到保障,他逐找杨士琦评理。

不久,袁世凯请下了上谕,说电报总局和轮船招商局都应该是官办,驳回商办提议,不承认原有民间商股,并派出王存善为稽查官,对招商局进行全面调查,收回国有。

至此,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系,以朝廷名义完全侵呑了电报总局和轮船招商局的所有资产。

这个结果让陈天华心里终于明白,这三年来北洋新军的不断扩军和装备更新,实际都得益于这两个局的资金支持。

他心里非常懊恼,得到这个确切内幕时已经晚矣,盛宣怀也很懊悔,当初就轻信了袁世凯这个奸诈小人。

从陈天华的内心世界里,他并不希望袁世凯的北洋系强大起来,因为他们是后面二十年,国内军阀混战的祸根。

大意失荆州啊。

第644章 翻箱倒柜第160章 路遇检查站第937章 李品璋的不世野心第333章 夜袭槐坎镇第812章 扫墓,大战前的放松第672章 羽毛丰满的三姑爷第878章 改变点策略第668章 东瀛少女第520章 骑射较量第760章 巡察大冶铁山第798章 叶涵被捕第922章 罗二虎的左路军第149章 合作模式第570章 鄱阳湖,康郎山港口第968章 被保护的大熊猫第488章 老师,请指点迷津第539章 夜半货轮第455章 初战告捷第673章 翁婿对话第398章 心里只想复仇第834章 一箭双雕第488章 老师,请指点迷津第375章 招募医教人才第575章 混合舰队被打残第271章 仗义疏财的义兄第597章 火力侦察第794章 审讯第822章 换帅如换刀第355章 基础设施建设第392章 激战第421章 当刮目相看第844章 单挑对决第370章 阿婆面馆第367章 逛芜湖租界第742章 特遣团占领海陵第761章 红袖故人第586章 恩威并施第693章 只有权利永恒第073章 只要他一只手第813章 汉口三道桥第205章 功德圆满第565章 血狼号炮船第851章 无孔不入的军调司第341章 镇压恶霸地痞第074章 筹划石灰窑场第264章 拱宸桥,运河东岸码头第965章 暗杀行动之细节第972章 险象环生第926章 直隶州作战计划第557章 被围攻第411章 长了国人志气第280章 长牛铁路第893章 小明荃坠落台阶第653章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第761章 红袖故人第756章 李府惊恐第079章 保长大人突访第658章 紧急处置第781章 突访红磡公馆第805章 武英殿议事第119章 鸡窝里站着凤凰第874章 包围小陈岛第469章 金库里的诱惑第843章 最后之战第613章 生擒二当家莫赞蒂第324章 一石激起千层浪第309章 沉着应战第612章 搜寻帮主陆文虎第235章 西子湖畔小岛第195章 时运亨通第566章 击沉水匪炮舰第656章 他精神崩溃了第788章 军品发布酒会第066章 旧相好第764章 怦然心动第212章 天赐良机,一锅端第208章 出口气再说第613章 生擒二当家莫赞蒂第533章 官场凛然第117章 回归双栖乡第211章 带兵包围第856章 姑苏城防第056章 除夕第730章 大功告成第255章 敢枉议国政第819章 各方势力搏弈第952章 入城仪式第641章 准备夜探史宅第076章 语重心长第149章 合作模式第890章 元帅夫人突访新城第123章 械斗第849章 算计第022章 商议第081章 上杭州府船坊第931章 攻城得用重炮轰第387章 阴差阳错你误判第899章 年关的福开森公馆第809章 成立武汉军政府第946章 北军骑兵被凿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