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功高遭忌

中平六年四月十二,刘凡对外公布了汉灵帝薨的消息。顿时,举朝陷入哀痛之中。

何进夜闯皇宫,妄图加害二皇子刘协,在玄武门被诛杀。十常侍祸国殃民,祸乱朝纲,也在一夜间伏诛。这两则消息几乎在同一时间传遍朝野,举国震惊!

刘凡作为诛杀何进和十常侍的主导者,再次被世人所熟知,声名鹊起。特别是诛杀了十常侍,替天下除去一大害,天下百姓无不拍手称快。

第二天早朝,众大臣却一齐向刘凡发难,认为他此举太过火,一夜间除去了朝廷中最大的两股势力,使得大汉社稷有累卵之危。

唯有大司农张驯老脸上笑开了花,十常侍尽数伏诛,他们的财产被充入国库。大汉国库从未如此充盈过,单单是铜钱便多了数百万贯,更别说那无数的金银珠宝了。

刘凡面对朝堂上这些大臣,一脸淡定,从怀中掏出汉灵帝的密诏,舌战群儒,顿时堵住了众大臣的悠悠之口。

汉灵帝密诏中有提到,若何进带兵入宫,欲图不轨,持密诏者有权诛杀他。而诛杀十常侍虽然密诏中没说,但朝中大臣大多属于士族集团,和宦官集团势同水火,自然不会为这些宦官鸣叫不平。

“今先帝归天,朝中群龙无首,当务之急乃是扶持新君登基!”

卢植朗朗说了一句,喧闹的朝堂顿时安静下来。随后,众大臣夺走了刘凡手中的先帝密诏,互相传读,交头接耳。

司徒丁宫,司空刘弘,尚书卢植,议郎陈琳,尚书令荀彧,中军校尉袁绍,典军校尉曹操,以及一干文武大臣都要求遵照先帝遗诏,让二皇子刘协登基称帝。

何进的妹妹何皇后突然摆驾明光殿,表示不同意,认为自古立长不立幼,应当立大皇子刘辩为帝。

当着众大臣的面,刘凡丝毫不给这位美艳的皇后面子,指责她一个妇道人家应当好好在后*宫中呆着,母仪天下,而不是跑到朝堂上来参与政事。

按常理,何后确实没资格参与政事,可是自从她兄长何进当了大将军以后,她参与的政事却有不少,许多大事何进都不敢独断,都是和她商量,经得她的同意才敢实施。

何后还是第一次被人当着面指责,既委屈又伤心,可是昔日的那些亲近大臣没一个替她说话,让她体会到了什么叫世态炎凉。何后不甘心,她曾命人私下传召各大臣,但每个大臣都以朝务繁忙为由拒绝了,她才变得心灰意冷,从此闭宫不出。

很快,刘协登基之事便被提上章程,成为板上钉钉之事。

公元一八九年五月初一,在太常马日磾主持下,新帝的登基大典在未央宫宣至殿举行。

九岁的刘协穿上华丽的龙袍,戴上冕冠,祭拜过天地和汉室祖宗后,坐上了明光殿上那座黄金铸成的尊贵龙椅,正式成为大汉王朝的天子,史称汉献帝,年号暂时不变,延用中平。

由于刘协年幼,众大臣商议后决定,让抚养刘协长大的董太皇太后临朝听政。

在刘协登基期间,刘凡便赶往河内,和郭嘉他们会和。随后汉献帝便下了他登基后的第一道圣旨,命刘凡率领兴汉军班师回朝,按功受封。

初平元年五月初十,刘凡骑着神焰驹,身穿血红色战甲,外披血色战袍,身后跟着两万的兴汉大军,浩浩荡荡地开进了洛阳城。

兴汉军奉旨出征,收复河内,剿灭黑山军,立下赫赫战功。此次班师回朝,汉献帝下令满朝文武到洛阳城门迎接刘凡,给兴汉军将士最高的殊荣。

洛阳城百姓翘首以盼,夹道相迎,一路鞭炮不断,庆贺英雄们的凯旋归来。

身为洛阳城百姓,他们生活在天子脚下,生活颇为安定,都明白“宁为太平犬,不做乱世人”的道理。大汉朝廷虽然日渐衰败,但毕竟是他们的国家,他们仍然希望大汉能够重新崛起,带着他们身为大汉子民的荣耀,屹立在世界的巅峰。

如今,刘凡这个凭空冒出的少年将军让他们看到了希望。刘凡和他麾下的兴汉军短短一年时间便收复河内,剿灭了数十万的黑山军。不仅如此,刘凡还诛杀了祸国殃民的十常侍,恢复了朝纲,让他们看到了大汉重新崛起的希望。

“少年将军刘凡,当世奇才!”人群中不知谁喊了一句。

顿时,整条街的百姓都跟着高呼起来,他们望向刘凡的眼神充满了火热,对刘凡的崇拜达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

朝中各大臣,包括以正气著称的卢植,他们本来对还刘凡颇为不屑,认为后者能收复河内,完全是凭借运气,再加上河内太守朱儁的顽强抵抗,这才侥幸剿灭了黑山军。他们可不认为这个乳臭未干的小儿,能带着区区几千人马打败那凶名赫赫的数十万黑山军。

他们跟在刘凡身边,走在洛阳城大街上,听到百姓们的狂热欢呼声。这些大臣的心咯噔一跳,再望向刘凡刚毅的侧脸,他们仿佛从那清澈的眼眸里看到了大汉的未来,但随即纷纷摇头,将这个疯狂的念头甩掉。大汉朝廷早已经走到了穷途末路,即便他们还忠于大汉,不愿去承认,但事实就是事实,不是一人之力可以改变的。

兴汉军开入城西军营后,刘凡便随着这些朝中大臣入宫面圣。

汉献帝刘协亲自来到朱雀门迎接,惊掉了一众老臣的大牙,对刘凡是又妒又恨。这份殊荣,他们可是从未有过。

明光殿中,小皇帝刘协坐在龙椅上,在他身侧的殿堂上挂着一道珠帘,他的祖奶奶董太皇太后坐在珠帘后,世称临朝听政。

大殿左右,分列着司徒丁宫,司空刘弘,尚书卢植,卫尉张温,征北将军皇甫嵩,议郎陈琳,尚书令荀彧,中军校尉袁绍,典军校尉曹操,虎贲中郎将袁术,太中大夫杨彪等一众文武大臣。

如今,在朝堂上,实权最大的便是征北将军皇甫嵩了,何进死后,他麾下的数万北军都归皇甫嵩统帅。

大殿中央,刘凡单膝跪地,双手托着一份厚厚的帛书,朗声道:“陛下,这一年来,微臣能侥幸剿灭河内黑山军,这些将士功不可没,请陛下重赏这些勇士,让天下人知道我大汉有功必赏!”

这帛书上不仅有赵云、高顺、周勇、郭嘉、张燕、于毒等人的名字,兴汉军麾下一众战士,凡是在沙场上表现神武的,名字都赫然在列,自然也包括那些在朝歌城血战中战死的一千烈士。

刘协粗略浏览了下帛书,便让一名小太监将帛书呈给了珠帘后的太皇太后。现在刘协还小,还没有擅自决定的权力,一切都是太皇太后和朝中各大臣说了算。

半晌后,珠帘后传来一道冷哼声。

“兴汉校尉好大的口气,一次要封赏这么多人,本宫可是闻所未闻!”

略显威严的年迈女音落地,帛书又从珠帘中传出,到了各大臣手里。

众大臣浏览完帛书后,纷纷色变,左首一老者出列,高声奏道:“启禀陛下,赵云、高顺、周勇、郭嘉四人,皆为大汉良民,此次立下大功,自当重赏。然张燕和于毒这二人,贱民出身,先是加入黄巾军,再是黑山军,屡屡残害我大汉子民,罪无可赦,应当立即赐死!”

这是要以出身论英雄,刘凡听了顿时勃然大怒,怒目望着说话的老者,冷冷说道:“阁下何人,敢在此大放厥词!”

老者身体孱弱,胡子发白,眼神却极为犀利,望向刘凡,朗朗道:“老朽乃司徒丁宫。”

刘凡瞪了他一眼,再次奏道:“陛下,司徒大人此言谬矣!张燕和于毒两人勇武非凡,堪称良将,他们二人愿意弃暗投明,实乃我大汉社稷之福。他们二人加入兴汉军以来,率领麾下将士斩杀黑山军不下数万。张燕更是亲手射杀了黑山军的首领张牛角,足以表明他对大汉的忠心。请陛下封赏二人,不让我兴汉军将士寒心!”

刘凡这番话还算合情合理,众大臣正互相商议着,突然听到那小皇帝刘协朗郎说道:“准了!”

众大臣顿时面面相觑,愣在原地,这小皇帝还是第一次主动决断,因此他们都不知如何是好,纷纷望向珠帘后的太皇太后。

董太皇太后有心驳斥,但她知道自己没多少年可活了,孙子迟早都要立威,况且自古君无戏言,若这时候自己当堂驳斥,难免让人觉得孙儿太过儿戏,给人留下诟病,犹豫片刻后,朗声说道:“兴汉校尉所言颇有道理,就依皇帝说的办!”

太皇太后金口一开,众大臣哪敢说什么,纷纷应诺。

赵云、高顺和周勇分别获封神威校尉、破虏校尉和奋武校尉,郭嘉获封议郎,他们每人另获赐五大夫的爵位。张燕和于毒属于戴罪立功,两人被封为牙门将,获赐公大夫的爵位。但这些都是虚职,他们仍然在兴汉军帐下听命。

刘凡身为兴汉军统帅,不仅带领兴汉军剿灭了河内黑山军,还诛杀了带兵入宫欲图不轨的何进,以及祸乱朝纲的十常侍,功勋卓著。特官拜骠骑将军,并获赐关内侯的爵位。

不过,无论刘凡如何据理力争,那些普通士兵和死去的将士却得不到任何封赏。那些战死沙场的烈士只能领到一笔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抚恤金,这是这个时代的军制使然。

这一刻起,汉代军制需要改革的念头悄悄在刘凡心头萌生,他不能让那些战士白死,朝廷不给封赏,他自己倾家荡产也要让那些烈士的家人过上衣食无忧的日子。

兴汉军的封赏告一段落,一名面貌威严,一脸络筛胡的大臣出列,朗朗奏道:“陛下,现如今并州白波军作乱。臣奏请陛下派骠骑将军率领他麾下骁勇善战的兴汉军前往白波谷平叛!”

看到刘凡一双星目逼望了过来,他眉毛一拧,主动说道:“在下卫尉张温,骠骑将军有何指教?”

“不敢!”刘凡冷哼一声,拂袖站在一旁。

中军校尉袁绍出列,躬身奏道:“微臣附议。骠骑将军此次胜利凯旋,若携大胜之威,必能迅速剿灭白波军,此乃我大汉社稷和百姓之福!”

刘凡冷冷望向袁绍,眼中的怒火毫不掩饰,若眼神能杀人,袁绍只怕早被刘凡瞪死千百次了。

袁绍和何进合谋,害死了他麾下的一千精锐轻骑,那些人便如同刘凡的兄弟,他每想起朝歌城那一战,心中便会一痛。可以说,他和赵云的性命是那一千兄弟拼出来的,正是由于他们的四处冲击,才让他和赵云成功冲出了重围。

如今何进已死,剩下的敌人便是眼前这个假仁假义的袁绍了。

袁绍被刘凡犀利的目光一望,心底生寒,脚步站立不稳,一个酿跄差点跌倒。

司徒丁宫,司空刘弘也出列,奏道:“臣附议!”

顿时,满朝文武,除了尚书卢植和尚书令荀彧外,几乎都奏请刘凡出征并州。

这些人打的什么算盘刘凡怎会不知,他们是见自己和小皇帝亲近,最近又连立大功,怕他成为第二个何进,独掌朝中大权,这是要支走他。等他剿灭了白波军,朝中大权早已分到各家手中,便轮不到他刘凡了。

刘凡双目扫过众大臣,冷冷一笑,上前奏道:“陛下,并非微臣不愿领兵出征。只是,微臣在诛杀何进时,曾听他威胁,他已下诏让西凉军统帅董卓入京。微臣一走,一旦董卓入京,只怕他会祸乱京师!”

众人大惊,董卓的凶名他们怎会不知,此人手中掌握着数万西凉铁骑,势力雄厚,目前在河东屯兵。汉灵帝曾想夺了董卓军权,让他交出手中兵马给皇甫嵩,并升任并州牧,但被董卓拒绝了,不接受任命,此人野心可见一斑。

如此人物一旦入京,必定会掀起一阵腥风血雨。

卢植想清了其中的关键,不由惊出了一身冷汗,若真让董卓入京,以此人的手段,并非没有可能掌控朝廷,朝廷大权一旦落入这种人手里,要比落入刘凡手里坏上千百倍。

卢植能想明白其中关键,其他大臣未必想不明白。

但就在卢植要出列替刘凡说话时,司徒丁宫抢先一步,朗朗奏道:“陛下圣明,骠骑将军此言大谬。先不说董卓入京是否为实,单是骠骑将军手中的兵力便不在董卓之下,我等都无惧,又岂惧区区一个武夫?况且,即便董卓真的入京,朝中这么多大臣,又岂能让董卓胡作非为!”

司空刘弘也出列,逼望着刘凡,冷哼一声,道:“莫非兴汉校尉觉得,凭你一人之力便能压住董卓。而我等满朝文武都只能任那董卓欺负?”

刘弘这话一说出来,那些本来还想替刘凡说话的大臣顿时心底一凉。此时,他们若再替刘凡说话,岂不是证明自己无能?别人都会认为他们是惧怕董卓,才被迫妥协,让刘凡留在京师。

这个时代,面子和气节可是比其他任何东西都重要。

卢植虽然心中不安,却也不好再说什么了。

刘凡环视了眼众大臣,见他们一个个神色不安,明显是惧怕董卓,却又强作镇定,不由哈哈大笑,随即面色一冷,指着他们喝道:“你们为了所谓的名节,能任由可能导致朝廷覆灭的危机出现,凭什么享受大汉俸禄?一旦董卓入京,只怕你们哭都来不及!”

“放肆!”司徒丁宫和司空刘弘以及一众被刘凡说中心事的大臣,纷纷怒喝。

“呵呵……”刘凡冷笑,朝龙椅上的刘协拱手行了一礼,道:“微臣这就回去准备,三日后便前往并州平叛,各位大臣好自为之!”

说完,刘凡看也不看满朝文武,拂袖离去,高大的背影透着一股说不出的悲壮。

小皇帝刘协还是第一次看到刘凡发这么大的火,他从龙椅上站起,张嘴想要喊住刘凡,却听珠帘后传来一道威严的声音:“散朝!”

底下众臣逐渐散去,但对刘凡的争论却从未停止。

“此人简直目无法纪!”一个大臣说道。

“哼,他敢在朝堂上如此放肆,简直没将陛下和太皇太后放在眼里……”另一个大臣这样说道。

“哎,但愿他说错了,若真让董卓入京,这个烂摊子,谁能收拾……”一个颇有见识的老臣朝天一叹,摇头离去。

人群中,曹操遥望着刘凡远去的背影,喃喃道:“此人不愧为许先生口中的世之奇才,我不及他!”

第65章 宿敌第90章 破匈奴第111章 关羽显神威第144章 粥台风波第149章 刁蛮小尚香第14章 送你归西第16章 智斗张飞第16章 智斗张飞第100章 墨家巨子第105章 诛王允第150章 便宜女徒弟第145章 甄宓的心思第118章 春晓第19章 兵痴高顺第57章 灵帝托孤第3章 拜第一个师父第17章 桃花园结义第58章 血溅玄武门第7章 黄巾之乱第29章 揽月楼,收周勇第11章 黄巾势危第77章 喜讯第52章 震慑羯族第127章 临行第120章 戏志才第160章 金城水战(上)第60章 四象勋章第93章 锦马超月旦评美人榜说明附图第70章 荒淫的董卓第114章 刘备的心机第41章 香儿发威第27章 保命第41章 香儿发威第111章 关羽显神威第72章 长公主月旦评美人榜说明附图第60章 四象勋章第136章 将军府保卫战第14章 送你归西第122章 桥上恶霸第98章 虽远必诛!第150章 便宜女徒弟第64章 吕布之勇第97章 联姻第8章 攻陷巨鹿第88章 长蛇谷灭匈奴第46章 邙山谷收张燕第8章 攻陷巨鹿第109章 驱狼吞虎第52章 震慑羯族第147章 周瑜第65章 宿敌第67章 破绽菊花第68章 董卓入京第112章 三英战吕布第76章 议和第108章 枪王殒命第151章 左慈献策第82章 匈奴人的阴谋第16章 智斗张飞第20章 比嚣张第18章 入京风波第143章 甄宓的消息第127章 临行第143章 甄宓的消息第151章 左慈献策第145章 甄宓的心思第155章 江东二乔第26章 下狱第139章 雷霆手段第40章 发兵河内第135章 将军府之危第126章 男儿的担当第88章 长蛇谷灭匈奴第140章 拿下貂蝉第84章 扬眉吐气第102章 冲冠为红颜第9章 搏杀周涛第110章 刘备会盟第138章 力拔山兮第80章 乱势渐成第82章 匈奴人的阴谋第88章 长蛇谷灭匈奴第145章 甄宓的心思第18章 入京风波第37章 许劭兄弟第107章 邹家小姐第50章 北上草原第96章 诛李肃第132章 洞底春暖第107章 邹家小姐第110章 刘备会盟第82章 匈奴人的阴谋第104章 权臣末路第129章 字义归心第79章 洞房之夜第145章 甄宓的心思第114章 刘备的心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