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杨之好

潘杨之好

皎皎窗中月。照我室南端。清商应秋至。溽暑随节阑。凛凛凉风升。始觉夏衾单。岂曰无重纩。谁与同岁寒。岁寒无与同。朗月何胧胧。展转盻枕席。长簟竟床空。床空委清尘。室虚来悲风。独无李氏灵。髣髴覩尔容。抚衿长叹息。不觉涕沾胸。沾胸安能已。悲怀从中起。寝兴目存形。遗音犹在耳。上惭东门吴。下愧蒙庄子。赋诗欲言志。此志难具纪。命也可奈何。长戚自令鄙。

曜灵运天机。四节代迁逝。凄凄朝露凝。烈烈夕风厉。奈何悼淑俪。仪容永潜翳。念此如昨日。谁知已卒岁。改服从朝政。哀心寄私制。茵帱张故房。朔望临尔祭。尔祭讵几时。朔望忽复尽。衾裳一毁撤。千载不复引。亹亹朞月周。戚戚弥相愍。悲怀感物来。泣涕应情陨。驾言陟东阜。望坟思纡轸。徘徊墟墓间。欲去复不忍。徘徊不忍去。徙倚步踟蹰。落叶委埏侧。枯荄带坟隅。孤魂独茕茕。安知灵与无。投心遵朝命。挥涕强就车。谁谓帝宫远。路极悲有余。

(第一首的大意是睹物思人:空屋之中再也见不到你的笑脸,墙壁上却仍留存有你的书法手迹挂在原处等。第二首的大意是哀痛欲绝:我抚摸着你的衣服长长地叹息,不知不觉,泪就流到了胸口。但流到了胸口也抑制不住,我的悲伤又从中而生。第三首的大意是依依不舍:自己犹如孤魂徘徊在杨研独坟前不忍离去,距离的远近只视乎心里的悲伤程度。)

‘悼亡诗三首’流传于世时,洛阳城有女子读到竟有哭至晕死过去的。

此番人生变故,不说命运不公,苍天不平,却也是死生无情,人生无常。京中友人知他们夫妻情重,难舍难忘,因此常常来府日夜作陪,刘琨是潘岳弟子,一路陪同潘岳将师母送回中牟安葬,暂搬至潘府安慰。左思常于园中奏琴,做清心冶性之音,王衍、乐广、陆机陆云等人常来一坐便是一天,逐渐见潘岳能够起床活动,吃睡如常,方才放心。

潘岳至孝,有母亲在世需要奉养,不能自弃。也只有打起精神,仍是照常伺奉母亲。一日穿衣时,手执衣带结不成,情催神伤,便忘了其他事,只到书房写下‘哀杨氏悼文’,见到书房里未完成的窗户剪纸,更加悲从心来,眼中含泪。其时,窗花又名‘翠贴’,均用绿色纸张或绢帛所剪,但此番所见只觉那剪纸颜色有异,并非平常所见绿色。一时滴泪于‘哀杨氏悼文’方见自己滴下殷红血泪。正自悲哀不尽,忽见杨研身影俏生生立于案侧,不由心下一喜,道:“研妹妹,原来你没有死?”杨研泣道:“感君深情,不忍分离,我与檀哥哥同心,因此魂魄前来相依。”潘岳大喜,伸手相携,忽见眼前成空,杨研身影消失不见,方知原来竟是自己幻觉。情之深重,令人叹息,只想:不知研妹妹若是泉下有知,可真会感岳深情,魂魄相依?

又另取过纸,写下

《杨氏七哀诗》

漼如叶落树。邈若雨绝天。雨绝有归云。叶落何时连。山气冒冈岭。长风鼓松柏。堂虚闻鸟声。室暗如日夕。昼愁奄逮昏。夜思忽终昔。展转独悲穷。泣下沾枕席。人居天地间。飘若远行客。先后讵能几。谁能弊金石。

贾南风赐了潘岳一个九龙玉壶,给他盛泪。潘岳因身上衣服是杨研手缝,不肯沾了红泪污了衣服,又取出帕子,亦是杨研所绣,亦不愿污,泪水滴入玉壶,一壶俱是血泪。贾南风又从全国精挑细选了才貌双全的一百个美女,送到潘府让潘岳挑选,被潘岳辞退送回。

其时,像潘岳这样的官宦名仕身边没有女子服侍,甘作鳏夫,算是独立特行,不合时宜。丧妻后,自然常有求亲保媒的登门拜访,来潘府说亲,只是都被他令人打发了走了,他再未续娶,妾室也未纳,而且数十年来,潘府中长大嫁出的丫环婢女也都是清白之身,这是十分罕有的。潘岳一生只娶一妻,伉俪绝配,又在妻子死后真情流露,潘、杨二人之间的脉脉深情到了令常人难以理喻的地步,在其时,或者说不管在哪个朝代都是罕见稀有。也许这也是历代女子把潘岳作为梦中**的标准,成为‘天下第一美男子’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又有‘潘杨之好’之说,此典专指二人同心,一生与共。夫妻情深,白头偕老。只是,世上一代代夫妻无数,能称得上‘潘杨之好’的恐怕并不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