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名望

第108章 名望

“刘君……”

“刘君……”

“刘君……”

数千人擦肩接踵,层层叠叠围聚在市楼外,竞相高呼,不惟市井,便是整个临湘城郭,也都听得真真切切。

由于市井乃是四方百姓汇聚之所,影响力可以轻易辐射全郡,昔日汝南名士黄浮之子,担任汝南(监)都市掾时,“犯法当死,一郡尽为之请。”

当然这里面也有其他原因,比如其家乃是汝南大族,其父黄浮乃是汝南名士,曾在东海相任上处死中常侍徐璜侄子、下邳令徐宣,而受到世人的敬重,但监市掾的影响力亦不能忽视。

论市中影响力,别说黄浮之子,就是古往今来又有几人能与刘景相比呢?因此出现数千百姓包围市楼,不让他离开的情况,也就不足为奇了。

刘景静静站在窗前,望着楼外密密麻麻的人群,耳闻响彻四野的呼声,心绪起伏不定。

当初他为救刘亮之父,来市中质书,便敏锐的发觉到市井隐藏着巨大的潜力,人才宝货,应有尽有,在几乎所有人都反对的情况下,他毅然决然前来市井为吏。如果那时他选择门下或功曹,现在充其量在士民中享有清名,哪有机会博取如此之隆望。

长沙太守张羡和功曹桓阶为何对他忌惮如斯?甚至多有退让?在长沙,麾下(总计)舟船千丈的商贾、部曲千计的豪强不少,怎么没见他们有所忌惮?说到底,还不是忌惮他的名望。

说实话,刘景内心非常排斥主簿一职,因为监市掾属于郡中公职,本质上还是汉吏,而主簿,则完全可以称为太守之臣仆,虽说权力堪比功曹,然而有汉以来,便有“两府高士俗不为主簿”的说法。这里固然是指朝廷中央,实际上州郡更是如此。

刘景既不想当张羡的臣仆,为其拾遗补缺,干“擦屁股”的事,亦自负名望,“耻”于主簿之职,他昨天对族兄刘蟠说:“辞职归家,读书养志,以待明主”可不是玩笑之语,或者故意威胁对方,他是真的有认真考虑过。

反正他三个月后便会前往南阳新野,迎娶未婚妻邓瑗,这一去一返,最少也要四五十天时间,主簿是太守的大管家,缺席一日两日可能没事,长时间缺席肯定不行。与其那时候再辞职,不如干脆现在就辞职归家。

他之所以没这么做,是不想把关系弄得太僵,张羡刚准备任命他为主簿,他直接甩手不干了,不是等于明着和张羡作对吗?这么做对他没有任何好处。

否则以他在长沙今时今日的声望,就算变回白丁又有什么可担心的?三个月后借着迎亲的机会北上襄阳,刘表只要不是白痴,立刻就会对他百般拉拢,倚为南道主人。

不过投靠刘表并非上策,只有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才会考虑。

市井、乃至整个临湘发生的异常,自然引起了郡府的极大关注,很快张羡和桓阶就接到了下面市吏的报告,也包括五官掾刘蟠,以及即将卸任的主簿吴巨等等所有长沙郡府大吏。

郡府正堂,所有人济济一堂,鸦雀无声。在场大多数人都被刚刚得知的消息震撼得不轻,刘景仅仅用了一年时间,就获得了他们这辈子都难以企及的巨大声望,这简直让人难以置信。以后谁还敢轻易与刘景为难?都不用刘景动手,怕是长沙百姓一人一口唾沫,都能将他淹死。

张羡和桓阶不禁相视一眼,暗暗庆幸将刘景调离市井,真是一个既正确又及时的决定,若是继续留他在市井待个一两年,谁知道会发生什么事情来?……

头戴高冠、褒衣缓带的刘蟠看了看左右,开口说道:“刘仲达出为市吏不过一载,何以百姓闻其离任,怅然若失父母?孔子曰:‘天之所助者,顺也;人之所助者,信也。'依在下看来,刘仲达正是做到了这两点,才深得长沙百姓之心。”

吴巨不禁冷笑一声,在一旁借题发挥道:“刘掾君说刘仲达深得百姓之心,那他自然有束民之法,那之前为何会出现犯人被市中乱民殴打致死的事情呢?刘仲达是不是故意坐视不管?”

罗县县令是千石高官、百里之宰,长沙北部都尉是比两千石高官,手握兵权,他如今身兼两职,可谓是整个长沙除了张羡外,权力最大的人之一。主簿虽然执掌中枢,说穿了不过是张羡的大管家,又哪里比得上如今独霸一方。在他眼里,刘景、刘蟠之流已经不足为虑。

“足下可有证据?”刘蟠面色铁青道:“若是没有,便是妄言,足下怎敢当着府君与众僚的面,轻易宣之于口?”

没等吴巨再开口,张羡先出声道:“吴卿不可妄言。”

吴巨冲着刘蟠重重一哼,终是没有再与他争执。

“一介武夫,也敢狂勃!”刘蟠瞪着双眼,心里骂道。

桓阶微笑说道:“昔颜子十八,天下归仁;子奇稚齿,化阿有声。刘仲达年仅十八,治理市井却成果斐然,远超前人,其‘铜斗铁尺’之法,乃百世之良法也。继续留他在市井,未免大材小用,是以在下才建议府君任其为主簿,一展胸中才能。”

子奇相传是春秋时齐国人,十六岁治理阿县,而阿县大治。颜子即颜回,更不用多介绍,其乃孔子最为得意的弟子,孔门七十二贤之首。两人都被后世视为少年才俊的典范,桓阶拿刘景比作二人,可谓是最高的赞誉。

张羡点头道:“刘仲达良才美玉也,仆自然要委以重任。日后有伯绪和刘仲达辅佐,仆可以无忧矣。”

成绩眼见没人再出声,请示道:“府君,而今闭市在即,刘君被围在市楼一时恐难脱身,是不是要派人将他解救出来?”

张羡颔首道:“成掾,此事就交给你了。”

“诺。”这本就是成绩的心意,他向张羡一拜,而后缓缓退出郡府正堂。

(本章完)

第346章 青绶第469章 重法第104章 军法第303章 复仇第208章 斩杀第515章 不忠第301章 城破第67章 掌权第483章 定议第115章 纳彩第342章 陷阵第420章 评价第349章 玺书第368章 江东第383章 李严第45章 弩第474章 柤中第215章 南下第2章 刘亮第283章 洪水第386章 面曹第217章 床弩第383章 李严第533章 劝止第445章 荐才第92章 先贤第158章 上架感言!第516章 夜取第450章 官学第482章 预言第337章 同符第189章 噩耗第544章 葛周第411章 不义第388章 突破第539章 所求第416章 畅谈第325章 泉陵第460章 赵戬第98章 高利贷第16章 决定第255章 后续第66章 徙边第136章 婚宴第147章 衡山第69章 胸襟(三千字)第4章 赖慈第51章 区雄第442章 破局第486章 主力第178章 来接第164章 动手第31章 蔡升第367章 跛马第104章 军法第85章 囚徒第170章 斩首第435章 裴司第497章 来投第122章 赠文第54章 邓攸第327章 西鄂第492章 名士第497章 来投第79章 命案第352章 尊卑第401章 城塌第421章 三英第264章 突袭第168章 募兵第140章 二年第349章 玺书第238章 求援第280章 投靠第9章 躬耕养客第506章 桃李第399章 攻城(3)第95章 别部司马第157章 仁和第116章 再见第254章 突围第293章 奇策第411章 不义第268章 填堑第232章 负伤第407章 烽火第501章 彭虎第40章 悲歌第357章 邓芝第470章 策论第229章 鸣金第257章 争执第381章 江陵第359章 八月第277章 急报第383章 李严第124章 宴会第411章 不义第459章 焚桥第332章 徐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