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婚宴

第136章 婚宴

盛饰丽装、艳如春华的邓瑗与继母张氏见面,双手奉上一个锦盒,里面摆放着数件精致的玉饰,口中道:“妾与阿姑第一次见面,特备薄礼,聊表心意。”

张氏头上戴的琉璃簪、玳瑁钗皆是南海珍宝,倒也没有太过欣喜,道:“少君你有心了。”

邓瑗赠送的自非凡物,道:“阿姑,这几件饰品,皆由蓝田玉制作而成,希望阿姑喜欢。”

蓝田玉出产自长安蓝田山,乃是当之无愧的天下第一玉,秦传国玺,便是以蓝田水苍玉为之。汉高祖则用蓝田玉加工成鸠杖,赐于德高望重的耄耋老臣。

监奴郑当曾私下说过,张氏性情严酷,贪财吝啬,外间风评很差,并不是一个贤惠的人。父亲邓攸对她的印象也不好,就连刘景,也曾隐晦的提醒过她。

邓瑗聪明过人,知道自己嫁入刘家,要想生活安宁,势必要与张氏打好关系。针对张氏贪财的特点,她毫无犹豫拿出自己珍爱的首饰,作为礼物送给张氏。

一听是蓝田玉,继母张氏不禁倒吸一口冷气,着实被邓瑗的“诚意”震撼到了,瞠目结舌地道:“少君,这、这就是传说中的蓝田美玉吗?”

“是。”邓瑗轻轻颔首道。

张氏言不由衷地道:“少君何必送我这么贵重的礼物。”

蓝田美玉产量有限,大部分都被王公权贵瓜分,颇为罕见。张氏久闻其名,她做梦也没想到自己有一天也能获得蓝田美玉。

其实张氏头上戴的饰品皆为翡翠、琉璃等南海珍宝,价值未必就比蓝田玉低,不过蓝田玉毕竟享有“天下第一玉”之名,能够极大满足张氏的虚荣心。

张氏把玩着几件玉饰,简直爱不释手,越看邓瑗越是顺眼,心道果然不愧是南阳邓氏之女,就是与普通人家不一样,不仅知书达礼,而且出手豪阔,她对邓瑗这个儿媳,实在是太满意了。

“阿姑喜欢就好。”接着邓瑗美目一转,望向清丽秀媚、我见犹怜的赖慈,说道:“刘郎之前与妾通信,屡屡谈到嫂子,称赞嫂子温柔慈惠,世间少有。”

赖慈笑着摇头道:“仲达之言太夸张了。”她见邓瑗虽出自天下间一等一的豪门南阳邓氏,却毫无骄矜之色,言行举止,恭顺有礼,心里对她甚有好感。

赖慈摸了摸儿子刘群的头,说道:“虎头,这就是你叔父的妻子,还不快拜见叔母。”

“虎头拜见叔母。”刘群十分听话的叩拜,之后瞪着一双圆溜溜的大眼睛,盯着邓瑗猛看。

“虎头,你为什么一直看着我?”邓瑗故意逗他道,她自己也有两个侄儿,可惜他们年纪幼小,还不会说话,难以交流。

刘群如实答道:“好看。”

邓瑗险些笑出声,心道他不愧是刘景的侄儿,他们叔侄嘴巴一样甜,就像抹了蜜一样。

邓瑗与继母张氏、嫂子赖慈在堂中聊天,外面则一片吵嚷。

邓瑗带来的嫁妆源源不断运入刘家,刘景居住的西厢数间屋舍不久便被塞满了。不得已,张氏的北室、赖慈的东厢都利用上了,才堪堪装下所有嫁妆。

邓氏装遣之盛,令张氏几有头晕目眩之感,看邓瑗的眼神都变了。

…………

蔡邕《独断》载:“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

崔寔《四民月令》载:“冬至之间……其进酒尊长,及修刺贺君、师、耆老,如正月。”

冬至在汉代是敬老的节日,近年来,更是发展出向长辈敬献袜履的习俗。

冬至一大清早,刘景就携带纹履、袜若拜访龙丘刘氏族长刘邕及族中长辈。

由于今天是他的大喜日子,匆匆拜访完族中长辈,他便立刻开始忙碌起自己的婚事来。

随着时间一点一滴的流逝,刘氏坞变得热闹起来,尤其到了午后,人们从四面八方汇集而来,车乘无虑数百辆,将刘景家门口堵得水泄不通,一时间牛哞马嘶,人声鼎沸,异常喧嚣。

毫不夸张的说,临湘但凡有些名望的家族,都派人来了,即便是与刘景素有恩怨的区氏、吴氏也不例外,皆遣人赶来祝贺。

长沙郡府大吏,功曹桓阶、中部督邮李永、左贼曹掾成绩,乃至诸曹吏,贺者超过两百人。

据桓阶说,不出意外的话,太守张羡也会亲自前来祝贺。

果不其然,黄昏前张羡车驾由西而来,抵达刘氏坞,同行的还有其子、临湘令张怿。张氏父子俱至,可谓给足了刘景面子。

黄昏之际,在嘉宾的欢声笑语下,盛大的钟鼓五乐中,刘景牵着邓瑗的手,缓缓步入礼堂。

汉代婚礼脱胎于《仪礼·士昏礼》,又不乏自己的特色,主要环节有拜祖、合卺、结发……

“合卺”之礼类似于后世的交杯酒,新郎、新娘同享食物,而后二人各执一瓢,以酒漱口。

“结发”则是剪下彼此一绺头发,绾在一起,表示同心,前汉苏武曾有诗云:“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即是指此。

礼毕之后,刘景和邓瑗出门谢客,两人首先来到张羡、张怿父子席前,敬酒拜谢。

张羡笑着说道:“仆久在荆南,十余载不曾还乡,却也多有耳闻邓侍中之女有国色,今日一见,果然不假。娶得如此佳人,不枉仲达数月往返奔波之苦。”

邓瑗举止详妍,声如黄莺:“不敢当明府君夸赞。”

张羡又半开玩笑的道:“仲达你如今得偿所愿,积压在主簿室的文牍却已是堆积如山,主簿室所有人都盼你能早日归来。”

刘景道:“府君之言,真是令下吏惭愧万分,无地自容。”

张羡笑道:“在你新婚之际这么说,或许大煞风景,奈何郡府缺你不得,仆亦缺你不得。”

刘景瞥了身旁的邓瑗一眼,道:“下吏会尽快返回郡府。”

张羡没有久留,和刘景、邓瑗喝了一杯酒便离开了。

张羡一走,气氛顿时活跃起来,不久之后就有人借着酒劲大喊道:“刘君,与新妇相拥。”

此言一落,引起一片附和。

刘景闻言不由脸色一沉。

仲长统多年后在其著作《昌言》中说道:“今嫁娶之会,棰杖以督之戏谑,酒醴以趣之情欲,宜淫泆于广众之中,显阴私于族亲之间,污风诡俗,生淫长奸,莫此之甚,不可不断者也。”

当世风俗,宾客会趁着新郎、新娘饮酒兴奋之际,唆使他们当众做一些亲昵的动作,甚至在族亲中公开自己的隐私。

若不是碍于刘景的名声和邓瑗的家世,宾客们就不会仅仅只是唆使“相拥”那么简单了。

汉末之际,婚礼上的歪风邪气已经是相当严重,据说灵帝在世时,京师宾婚嘉会,皆作《魁橡》,酒酣之后,续以挽歌。

《魁檬》,乃是丧家之乐。挽歌,更是写给死者的歌。

可谓国之将亡,必有妖孽!

(本章完)

第345章 骑兵第312章 心意391.第391章 大败第126章 六礼第174章 灭族第479章 苍梧第269章 地突第327章 西鄂第244章 生子第362章 临冲第67章 掌权第454章 委蛇第33章 示众第152章 改名第427章 身当第407章 烽火第514章 后事第280章 投靠第157章 仁和第115章 纳彩第358章 战略第258章第77章 赤骥第188章 三年第334章 洗兵第188章 三年第155章 拜访第147章 衡山第387章 夏口第325章 泉陵第115章 纳彩第325章 泉陵第420章 评价第249章 闻讯第82章 围攻第275章 交趾第199章 撤离第287章 自刎第179章 到来第545章 对策第277章 急报第101章 招抚第138章 征辟第125章 新野第107章 轰动第46章 马周第432章 献计 (2)第384章 招揽第387章 夏口第482章 预言第505章 周凤第182章 慈幼第474章 柤中第230章 败走第394章 夜袭第248章 心绞第183章 吏治第517章 古樟第48章 取字第100章 大船第438章 劝降第123章 赴宴第500章 败慈第265章 再胜第406章 打击第411章 不义第40章 悲歌第331章 倚仗第33章 示众第314章 贤妻第489章 太史慈第98章 高利贷第106章 调离第29章 承诺第96章 建安第320章 来投第480章 买马第545章 对策第150章 开战第95章 别部司马第180章 回乡第161章 良法第370章 同州第384章 招揽第351章 班底第418章 预备第24章 郡府第380章 津乡第52章 归家第364章 使者第490章 尽出第214章 定计第477章 要求第410章 中箭第472章 失策第151章 全歼第266章 兵临第226章 死第283章 洪水第475章 妹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