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仁和

第157章 仁和

刘景早在赴任前,就已经存了招揽褚方的心思,只是褚方毕竟不是寻常的闾里游侠,而是一位得到过孙坚认可的“将才”。

与荆南霸主张羡相比,刘景毫无优势可言,怎么做才能拉拢到褚方?为此他费了不知多少心思,唯一的可行办法,便是以乡情动之,结果真的成功说服了褚方,这绝对是一个意外之喜。

褚方、严肃,二者一内一外,相信就算酃县是一座真正的铜墙铁壁,也会被撕开口子。

经过一番接触、交谈,刘景发现褚方并非是只知打杀的武夫,虽然谈不上多有文化,但说话词可答意,也有条理,颇为难得。

想想也正常,褚家并非酃县大姓,他能够有今天的地位和威望,完全是靠自己亲手打拼出来的,这绝非一介武夫所能做到。

刘景有意试探道:“我初来乍到,而酃县纷乱,不知该从何处着手,子平可有以教我?”

褚方没有急于回答,而是挥手示意堂中侯立在侧的僮仆退下,待房门合拢,堂中仅剩下刘景、刘亮、马周、于征四人。

褚方这才开口说道:“酃县内有豪彊,外有贼蛮,内外不宁,明廷欲治酃县,绝非易事。”

见刘景笑而不语,褚方不再绕弯子,直言道:“外害先且不论,酃县之内害,在县寺、在龚氏,明廷若能诛灭龚氏,内则无忧矣。只是龚氏乃酃县大姓,其兄弟五人,并为县吏,执掌内外,想要除掉龚氏,谈何容易。”

刘景眼神明澈,微笑道:“刘(焉)君郎赴益州、刘(表)景升来荆州,无不以诛杀豪强、宗贼,建立威刑,震慑一境。龚氏若有罪,杀之可也。”

褚方颇为意外的看了刘景一眼,这哪像是一县之主说的话,恐怕就连张羡,都没有这样的气度。这也是褚方始终有些看不上张羡的原因,他的格局太小了。

褚方叹道:“龚氏所犯之罪,就算倾尽湘江之水,亦难洗刷。”

“哦?子平可否为我一一道来?”

…………

次日一早,刘景正式以酃县县长的身份,连同县丞严肃,在县寺正堂召开朝会,县中属吏百余人,悉数到场,无一缺席。

褚方黑冠黑袍,带刀持芴,昂然侍立于刘景身侧,其脸容严肃,目光如炬,见者无不悚然。

虽然县中众吏大多已提前得知褚方接受刘景邀请,出为主簿的消息,可见到其人,众吏心里仍然掩饰不住惊讶。

要知道,褚方以前可是当过别部司马,率领近千部曲,纵横荆南三郡的人物,如果不是因为其母遭逢变故,瘫痪在床,莫说小小的酃县,就是长沙、荆南,也困不住他。

张羡这些年频频派人厚给财货,极尽殷勤笼络,不就是想着有朝一日,让他能为己所用吗。

按照常理来说,褚方投奔张羡才是最佳之选,以他的才能威望,过往战绩,不愁不受重用,可他偏偏没有这么做,而是选择服事县廷,担任百石小吏。

众吏望向安坐于君位的刘景,眼神中隐隐带上一抹敬畏之色。

没办法,褚方在酃县的影响力实在是太大了,刘景一来就轻易折服了褚方,毫不夸张的说,从此以后,再没有人能动摇他的县君之位,就算是龚氏也不行。

“以后县寺怕是要热闹了。”众吏一边瞥向龚英、龚浮、龚武兄弟,一边暗暗想道。

褚方与龚氏素来不睦,这是酃县人尽皆知的事情,刘景没道理不知道,这种情况下他仍然执意请褚方出山,目的就有些耐人寻味了。

至少,刘景有借褚方平衡龚氏之意,显然是对龚氏在县中一家独大有所不满。

相比于二兄龚英、三兄龚浮,龚武明显更沉不住气,脸色铁青一片,双目几乎喷出火来。不过他虽然性格略显冲动,却不傻,并未做出什么出格的事情。

百余名县吏在功曹龚英、主簿褚方、廷掾谷瑁的带领下,分别拜见刘景、严肃。

待众人礼毕归位,刘景缓缓挺直身体,开口说道:“县令长皆掌治民,显善劝义,禁奸罚恶,理讼平贼,恤民时务,秋冬集课,上计于郡国,百里之间,无所不管,乃国之重臣,是以昔日明帝有言:‘县令长者,出宰百里,苟非其人,则民受其殃。’

本廷昔年北上求学,周游各地,屡闻地方令长,以杀害不辜为威风,聚敛整办为贤能;以治己安民为劣弱,奉法循理为不治。髡钳之戮,生于睚眦;覆尸之祸,成于喜怒。视民如寇仇,税之如豺虎。心中常常感叹如此衣冠禽兽充任地方令长,此国家之失,百姓之害也。

承蒙府君信任,拔擢于幕府,委任以县君,本廷心中不胜惶恐,惟愿做出一番成绩,使县中政化清平,百姓安居乐业,如此方不负府君对本廷的期许。

不过欲治酃县,非本廷一人之功,还需诸君鼎力相助。”

“诺。”众吏齐齐下拜。

刘景又道:“所谓‘律设刑法,礼顺人情’,为政之道,无过二者。孔子曰:‘导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导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为政者,在德不在刑,此我心也。”

这段话的意思是:以政令来管理,以刑法来约束,百姓虽不敢犯罪,但不以犯罪为耻;以道德来引导,以礼法来约束,百姓不仅遵纪守法,而且引以为荣。

刘景作为一个现代人,内心当然不信这套,不过他已经决定让严肃走上前台“唱白脸”,自己则隐于幕后“唱红脸”,这就需要向外界营造出一个“性格仁和,以礼治县”的形象。

刘景此言一出,效果极佳,不仅众吏暗松一口气,就连龚氏兄弟,也都稍稍放下戒备。

刘景的话之所以没有引人怀疑,是因为他的做法符合他一贯的形象,他当年以“躬耕养客”、“质书救邻”扬名长沙,自然应是一个“仁和”的人。

明天上架,请大家多多支持

(本章完)

第214章 定计第148章 警鼓第481章 团圆第14章 市井第475章 妹夫第345章 骑兵第7章 剑术书法第371章 慰问第475章 妹夫第516章 夜取第328章 许都第204章 曲辕第144章 褚方第314章 贤妻第320章 来投第166章 崩溃第378章 策反第342章 陷阵第121章 王粲第172章 出兵第374章 围攻第125章 新野第154章 县舍第478章 黄钟第130章 亲迎第24章 郡府第313章 隆中第295章 召见第484章 丹阳第191章 计议第410章 中箭第223章 习珍第278章 射中第336章 区景第72章 偷长第36章 刘瑍第179章 到来第90章 朝会第455章 投降第180章 回乡第304章 北上第135章 归来第314章 贤妻第404章 赴死第375章 返回第268章 填堑第92章 先贤第182章 慈幼第163章 解土第64章 擒获第142章 计划第350章 归来第422章 出阵第32章 求字第336章 区景第188章 三年第482章 预言第228章 斩首第511章 开战第88章 腊月第401章 城塌第82章 围攻第306章 遣使第378章 策反第269章 地突第458章 斩羽第434章 伏击第159章 退让第514章 后事第431章 献计第537章 茂才第146章 剧县 (感谢长老 儒者人之所需)第320章 来投第387章 夏口第122章 赠文第205章 失望第384章 招揽第155章 拜访第526章 薄行第136章 婚宴第18章 刘蟠第155章 拜访第246章 名字第374章 围攻第493章 猝遇第177章 施恩第85章 囚徒第243章 学官第341章 冲锋第374章 围攻第265章 再胜第540章 国士第200章 兵临第182章 慈幼第535章 人望第218章 楼船第167章 收获第476章 冬至第519章 抵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