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慈幼

第182章 慈幼

邓瑗为人既温柔又善良,对小民素有怜悯之心,因此听到刘景有意建立一家抚幼之所,在感到意外的同时,亦满心欢喜之情。

“若是能令境内无啼饥之童,该是多么令人称颂的功绩啊!”邓瑗一脸崇拜的看着自己的夫君,说道:“刘郎的这个想法甚好,我为什么就没有想到?”

“当然是时代的局限性了。”刘景心里一笑,很是享受妻子崇拜的眼神,又道:“这个抚幼之所,我准备取名‘慈幼居’,少君以为如何?”

“‘慈幼居’?慈幼者,爱护幼小也……”邓瑗听罢沉吟一声,眼眸晶亮地说道:“《周礼》有云:以保息六养万民:一曰慈幼、二曰养老、三曰振穷、四曰恤贫、五曰宽疾、六曰安富,是为保息六政。慈幼之名,刘郎便是取自于此吧?”

“没错。”刘景颔首道,继而感慨道:“保息六政,说来简单,行则万难,即使再过一千年、两千年,也未必能够实现。”这是《周礼》提到的理想的社会状态,只有进入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才有机会实现。

邓瑗不由一阵默然,夫君在谈话时,总是有这种莫名的感慨,她都已经渐渐习惯了。

刘景收整心情,而后道:“我准备在慈幼居中置数十乳母,以喂养诸多婴孩。只是……慈幼居内皆为妇孺,男子出入其中,怕是多有不便。”

邓瑗听得连连点头,乳母们都是有家室的人,男子出入其中,万一要是传出点什么风言风语……明明是一件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善事,最终若是反变成坏事,那就太遗憾了。

刘景神情变得无比郑重,一字一句道:“所以,少君,我希望你能替我执掌慈幼居。”

这是在一开始有了慈幼居的想法时,就已经决定的事情。邓瑗是自己的妻子,让她出面,执掌慈幼居,自然是最好不过了。

“啊?”邓瑗万万没有想到夫君竟然有意让她执掌慈幼居,花瓣一般娇嫩的小嘴微微张开,惊讶地问道:“我可以吗?”

“当然。”刘景毫不犹豫地点头道,“少君,你可是我的夫人,有谁会比你更适合执掌慈幼居呢?”

“好。”邓瑗内心骄傲而又自信,当即就点头同意了,信心满满地道:“我一定会用心经营慈幼居,让刘郎获得美名。”

刘景笑着称好,随后又与邓瑗商量起该将慈幼居建在何处。城内和郊外,各有各的好处。

首先说城内,城内人口众多,方便招聘乳母,而且就在县寺眼皮子底下,万一出了什么事,县寺能够第一时间做出反应。

缺点是城内地方有限,慈幼居一旦开设,就不单单是近百婴儿的问题了,或许用不了多久,整个酃县的孤儿都会涌入进来。

这一点,郊外优势明显,随随便便就能划出几百亩土地,修个几百间屋舍,多少人都装得下。还有一个好处,就是足够清静,可以隔绝四方纷扰。

而郊外的缺点则是乳母不好招聘,再有就是距离县寺太远了,安全方面也不够有保障。

刘景经过综合考虑后,还是决定建在郊外,不过地址他选择了湘水西岸,临蒸乡境内。

他心里已经决定,最迟秋收,便将县治搬往临蒸乡,因此慈幼居肯定不能建在酃县城郊。

这几个月,邓瑗怕是要受一些奔波之苦。

邓瑗倒并不介意,反而暗暗窃喜,她为人喜好郊游,昔日在家时,每年从正月初七“人日”开始,一直到九月九“重阳”,但凡佳节,且天气晴好,都要带着奴婢外出游玩。因此她宁愿每天外出,也不愿被困在舍中。

既然邓瑗没有意见,刘景马上着手准备设立慈幼居一事。

作为一县之君,且恩威已立,刘景的意志,就是全县的意志,在获得县寺上下一致称颂后,一切都有条不紊的推进。

土地划出来后,县寺立刻征发百姓,为慈幼居修建屋舍。这时候,没人敢触刘景霉头,提什么“五月盖房,令人头秃。”

百姓虽然有些忌讳,但也没有抱怨什么,今年刘景以囚徒修缮堤坝,并没有征调百姓,因此大家都很领他的恩情。

再说,刘景开设慈幼居,乃是世间难得的善政,受惠的也是酃县,此事注定要传遍长沙、荆州,为世人称颂,他们能够出一份力,心里同样也很愉快。

在全县齐心协力下,没过多久,慈幼居就大体盖好了。

刘景为了展现自己对慈幼居的重视,还特意举行了一个挂牌仪式。当日,他携带妻子邓瑗,连同县寺众吏,齐至慈幼居。

不单临蒸乡本地人都赶来看热闹,酃县各地百姓闻讯,亦争相渡过湘水,前来围观,现场无虑数千之众,观者如堵,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邓瑗还是第一次随同刘景,出现在大众面前,因此略显紧张,尤其是,她感到现场所有人,仿佛都将目光聚焦到她的身上。

这并非是邓瑗的错觉,她确实已经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

由于她即将执掌慈幼居,认为穿戴不宜奢侈,免得引发争议,因此她今天只戴了一支蓝田玉簪,衣袍也换成了相对素雅的颜色。

然而即便衣饰已经如此“低调”,可她本身就有绝世之貌,就是麻衣椎髻,也难掩美丽。

何况,她身高足有七尺三寸,毫不夸张的说,这个身高已经超过了现场大部分男子。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她乃是县君刘景的夫人,如此种种,她想不引人注意都难。

刘景亦感到身旁妻子略显紧绷的身体,扭头冲她微微一笑,温语道:“少君,不必紧张。”

“嗯。”邓瑗轻轻道。

既然是挂牌仪式,刘景自然做了牌匾,在全场数千人的瞩目下,他亲手揭开了覆盖上面的红布,露出“慈幼居”三字,其字体端庄厚重,如同宫宇殿堂。

当牌匾被挂在慈幼居的门梁之上,严肃忍不住感叹道:“世间善政,莫若抚育孤幼,明廷设立慈幼居,天下无以过之。”

(本章完)

第6章 葛生第341章 冲锋第168章 募兵第301章 城破第66章 徙边第413章 潘濬第528章 恶气第420章 评价第28章 畅谈第458章 斩羽第207章 合兵第344章 中箭第139章 于征第130章 亲迎第422章 出阵第159章 退让第471章 官爵第496章 铁壁第306章 遣使第374章 围攻第96章 建安第478章 黄钟第34章 志向第80章 蹲守(感谢堂主卿尘)第214章 定计第106章 调离第62章 拔刃第269章 地突第479章 苍梧第454章 委蛇第375章 返回第285章 败逃第171章 结束第416章 畅谈第302章 富贵还乡第137章 洞房第539章 所求第182章 慈幼第112章 担忧第355章 立春第72章 偷长第123章 赴宴第47章 冲突 (三千字)第155章 拜访第520章 厚礼第18章 刘蟠第85章 囚徒第220章 拍击第449章 隐户第481章 团圆第19章 桓阶第161章 良法第477章 要求第290章 可惜第43章 荆蛮第303章 复仇第487章 盛匡第408章 试探第479章 苍梧第253章 战死第244章 生子第431章 献计第238章 求援第19章 桓阶第55章 邓瑗第459章 焚桥第81章 必须死第428章 突围第107章 轰动第265章 再胜第248章 心绞第542章 出兵第119章 内忧第147章 衡山第388章 突破第502章 选将第448章 下马威第481章 团圆第91章 壁画第161章 良法第151章 全歼第200章 兵临第105章 八阵第52章 归家第184章 七夕第380章 津乡第314章 贤妻第308章 遗愿第331章 倚仗第1章 重生第214章 定计第46章 马周第232章 负伤第478章 黄钟第179章 到来第283章 洪水第314章 贤妻第458章 斩羽第96章 建安第193章 耒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