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刘亮

第2章 刘亮

刘景呆坐良久,直至午后太阳西斜,眼见时候已经不早了,他起身下了草坡,步入竹林,穿过曲折幽深的竹林小径,走上乡道,往家行去。

这一世他有一副好皮囊,即使大病初愈,缟素麻衣,依旧难掩风采,他今年十七岁,身高已有七尺四寸,约合一米七左右。

相貌亦称得上超群拔俗,尤其一张额头生得宽阔饱满,莹润光洁,令整个人神采奕奕,比起前世消瘦眼镜男的形象高出不少。

时下正当农忙时节,道路两旁埋首于田间劳作者极多,刘景一路行来,所见土地十有八九皆属刘氏所有,而刘景自家有田七十石。

石,乃是荆南地区旧制,即一石种子播撒之地。刘景家的田属于中田,平均每亩需用稻种三斗,十斗一石,一石稻种可播田三亩有余,七十石约合二百三十余亩,在刘氏族中属于中产之家,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那些袒露上身、犊裩裸足,形容卑微之人,多是刘氏各家的奴仆宾客;头戴斗笠、单衣穷裤,神态平和者则多是刘氏族人。

一族之中既有官宦豪家,亦有平民小户,富贵之家自然有奴仆宾客代劳,寻常之家无力蓄奴养客,只能自耕其田。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贫困户,无田无地,以族中帮佣为生计,和奴仆几乎无异。

当世耕地效率低下,大家以二牛三人进行耦犁,即用丈余横木驾于两牛颈上,一人在前牵牛、一人持按犁辕、一人负责秉耒。此法可谓时下最快捷之法,只是太过耗费人力畜力,非大家承受不起。

中家唯有退而求其次,以单牛挽犁,速度同样不慢。至于小家,由于缺少耕牛,仅靠人力翻地,农具材质不一,手段极为落后。

又行出约一刻钟,便可看见一堵厚重如同城墙的夯土坚壁拔地而起,这是刘氏坞的外墙,原本规模有限,于永寿四年(公元158年)增筑修缮而成,也就是三十七年前,当初扩建坞壁的初衷,是为了抵御日益严重的荆蛮的袭扰。

自光武中兴汉室以来,荆州长江以南汉民人口急剧增长,荆南四郡之中,长沙和零陵二郡人口曾先后突破百万之数。要知道南面的交州七郡全部加在一起也不过才二百万出头,北方凉、并二州更是只有区区几十万,不及长沙、零陵一郡之人口。

汉民开荒拓土之时,不可避免侵犯到本地土著利益,随着时间的推移,汉蛮矛盾逐渐发展到不可调和的地步。

东汉立国百余年间,汉、蛮可谓三年一小战、十年一大战,荆南四郡每一寸土地都侵染着双方勇士的鲜血。

这种对峙直到荆蛮主力武陵蛮被大汉朝廷不断讨伐、招抚、分化,日益衰败,形势才发生根本性转变,自此之后,长沙三十多年未再爆发过蛮乱。

虽已无虑荆蛮威胁,可坞壁并未失去用武之地,八年前长沙豪杰区星自称将军,率众万余人攻围城邑,剽掠乡里,声势浩大,在时之名将孙坚赴任长沙太守,平息祸乱前,很多地方皆遭到贼人洗劫,而刘氏一族能够保得周全,皆赖坞壁之功。

刘氏坞及周边合称龙丘,丘,和聚、落一样,意为众人聚集居住之地,是后世“村”的雏形。

跨入斑驳陈旧的门楼,内里世界尽收眼底,这里就是他的家,及刘氏九族共居之地。

此九族不同于后世,指的是上至高祖(曾祖、祖、父),下至玄孙(曾孙、孙、子),加上同辈,合称九族。

因为坞堡规模有限,很多族人平日居住在平乡各地和临湘城内,只有受到蛮夷贼寇致命威胁时,才会躲入坞堡避祸。

一个族群内,富贵者有之,贫穷者亦有之,宅邸形制天差地别,大家重堂高阁,富丽堂皇;小户茅茨竹庐,简陋寒酸。

很快刘景便望见了自家宅邸,他家很好辨认,大门两侧立有两棵大槐树,皆已经历百余载风雨,枝繁叶茂,冠盖如云。

由于家中之前代代有人出仕,累积不可谓不厚,他家宅邸规模放眼整个族中亦处于前列,建筑群坐北朝南,呈“日”字型,由前后两个院落,横竖六排房屋组成。

刘景行向家门,突然看到一群童子以竹为马,以布为幡,向他这边飞奔而来。

仔细一看,刘景顿时失笑,谚云:“小儿五岁曰鸠车之戏,七岁曰竹马之戏。”骑竹竿以做马是小儿间游戏,可这群童子首领却是一个半大少年。

此少年皮肤黝黑,行动敏捷,奔跑起来犹如一头豹子。他名叫刘亮,小字阿鱼,今年十四岁,和刘景家比邻而居,因为离得近,年龄也相差不远,他小时候总是跟在刘景后面玩耍,不想一别两年,这小子越活越回去,竟当起了“孩子王”。

“停!”

刘亮当先冲到刘景面前,扬臂暴喝。

“拜!”

众童子奔跑中闻刘亮号令如闻军令,齐齐止步,退往一旁,道次迎拜。

刘景见童子们排列森严,面容肃穆,心里不禁对刘亮有些改观,顽童贪玩好动,要将他们调教得令行禁止可绝非一件易事。

刘亮并未立刻上前同刘景寒暄,而是大步走向其中一名童子,呵斥他站列不齐,以胯下竹竿杖其屁股。

被打童子仅瘪了瘪嘴,既不呼痛也不哭闹,余童皆目不斜视,噤若寒蝉。

历史上陶谦、夏侯称就在少年时代显露出了这样的才能,后者早卒,而陶谦终有所成,谁敢断言,眼前少年就一定不行呢?

刘景在一旁看得啧啧称奇,开口夸道:“行伍之严,也不过如此,阿鱼真是好本事,来日必定可以做个统兵万人的将军。”

听到邻家族兄夸奖,刘亮内心止不住的暗喜,面上却不露声色,虎着脸解散部曲。

等到诸童一哄而散,他才一改严肃之貌,脸上挂满笑容,紧紧握住刘景双手,关心地问道:“从兄,你这是从何处归来?莫非身体已经彻底好了?”

两人早就出了五服,却依旧互称从兄弟,世间风俗大体如此。

刘亮手心湿黏,与之相握,很不舒服,不过刘景却没有挣脱,说道:“在床榻上躺了十几天,如今总算痊愈,身体都有些僵了,出门随意走走。”

“皇天保佑!祖宗有灵!”刘亮想起当日情景,至今仍然心有余悸,说道:“从兄你不知道,当日你被大伙抬回,面无血色,怎么呼唤都不见醒来,模样当真吓人,我还以为从兄再也醒不过来了,呃——”

意识到自己说错话了,刘亮匆忙止住话语,手足无措地僵在原地。

“无妨。别说你,连我自己都觉得这次性命难保,能活下来真是万分侥幸。”

刘景不以为忤,又仔细端详刘亮一番,笑着说道:“两年不见,阿鱼身量大涨,眉眼亦开,好像变了一个人,为兄都快认不出你了。”

“从兄变化更大。”刘亮心中很是羡慕刘景修长挺拔的身姿,在男子平均体高不足七尺的荆南之地,刘景七尺四寸的身材绝对算得上高挑了,要是日后他也能长成这般高大,怕是做梦都会笑醒。

随后刘亮一脸担忧地道:“从兄,你生病时我没去探望你,你会不会怪我?”

旋而迫不及待的解释道:“这并不是我的本意,是阿母怕我染病,不许我登门。”

“阿鱼有这份心意就足够了,为兄岂会见怪。”刘景无所谓的摆了摆手,这是人之常情,他能理解。他生病时,连家人都对他避而远之,更别说邻居了。

刘亮梗着脖子道:“阿母乱操心,我身体壮如牛犊,怎会轻易生病。”

刘景哪会不知少年逞强之心,笑而不言。

“对了,从兄,襄阳城繁华吗?有临湘城繁华吗?”刘亮忍不住好奇问道。

十几里外的长沙郡治临湘是他这辈子去过的唯一城市,很想知道襄阳是什么模样。

刘景搜肠刮肚一番,正准备说给他听,隔壁一栋“一宇二内”房舍行出一名妇人,她布衣椎髻,满面沧桑,倚门呼喊刘亮回家,看她一脸紧张的模样,简直是把刘景当作洪水猛兽一样。

刘亮觉得阿母让他在族兄面前丢人了,一时间脸涨得通红,匆忙与刘景作别:“阿母唤我回家,我该走了,从兄日后有事尽可呼我。”

“好,你我改日再详聊。”刘景目送刘亮落荒而逃,笑着摇了摇头。

(本章完)

第60章 跋扈第467章 射策(中)第39章 自负第237章 监九县第233章 圊溷第164章 动手第102章 刘修第468章 射策(下)第72章 偷长第36章 刘瑍第15章 救命恩人第411章 不义第34章 志向第378章 策反第484章 丹阳第242章 三爵第447章 高义第227章 火攻第346章 青绶第439章 文聘第324章 膝席第334章 洗兵第219章 开战第51章 区雄第446章 入城第477章 要求第330章 封拜第318章 放归第369章 出使第508章 南昌第127章 襦铠第421章 三英第147章 衡山第86章 醉乡居第402章 噩梦第458章 斩羽第480章 买马第503章 饿虎第74章 变化第441章 大骂第155章 拜访第472章 失策第86章 醉乡居第365章 刘备第351章 班底第100章 大船第266章 兵临第459章 焚桥第515章 不忠第22章 交谈第38章 诸葛玄第542章 出兵第314章 贤妻第34章 志向第479章 苍梧第160章 抢权第311章 吐血第486章 主力第109章 难题第456章 房陵第224章 溃败第195章 韩广第199章 撤离第153章 龚氏第281章 面见第372章 召见第225章 勇悍第480章 买马第199章 撤离第439章 文聘第89章 桃板第139章 于征第10章 刘伯嗣第291章 召见第424章 入阵第504章 进兵第30章 陶观第392章 落幕第247章 病逝第319章 还礼第201章 北上 (感谢盟主浮沉一年间)第515章 不忠第383章 李严第180章 回乡第502章 选将第37章 邀请第248章 心绞第36章 刘瑍第113章 启程第120章 茂才第544章 葛周第339章 出战第101章 招抚第254章 突围第542章 出兵第161章 良法第16章 决定第261章第145章 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