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巡视

第245章 巡视

“恭喜仲达,喜得佳儿……”刘宗四方脸上充满了羡慕之色,他今年二十有七,成亲已有近十载,期间亦广纳妾室,可这么多年来,就是没人能为他生下一个儿子,女儿倒是生了三个。

刘宗祝贺的同时,送上一个锦盒,里面装着一件玉璋。《诗经》有云:“乃生男子,载寝之床。载衣之裳,载弄之璋。”

璋,圭璋,即一种名贵的玉器,西周时臣子朝见王侯时,需执此为礼。使男婴玩璋,自然是希望他长大后能够出仕为官。后世因袭,刘宗作为刘旗的长辈,送他美玉,蕴含着美好的祝福。

“哈哈……这小子倒是让从兄破费了。”刘景直笑得合不拢嘴,两世为人,他终于做父亲了,被这种巨大的幸福感包围,虽然已经一天一夜未眠,却是精神百倍,一点也不觉疲倦。

“恭喜从兄……”刘亮身家远远比不上刘宗,送不起玉璋,只能送一块玉璧聊表心意。

刘景笑着说道:“子明,你今年也十八岁了,我就是在你这个年纪结婚的,你也该考虑一下自己的婚姻大事了。”

刘亮闻言不由苦笑道:“从兄你还不知道我的心意吗,阿父、阿母不同意,我有什么办法?”他从小就喜欢邓瑗的婢女阿喜,想要娶她为妻,这件事刘景、邓瑗都知道,并且乐见其成。

但此事却遭到了刘亮父母的反对,如果刘亮依然是过去那个随父捕鱼贩鱼,毫无前途的毛头小子,他们对儿媳妇自然不会有什么要求。然而刘亮早已今非昔比,得到刘景看重,未来前途不可限量,刘父刘母对儿媳妇不可避免有了更高的要求,他们认为只有大族嫡女,才配得上儿子。

刘景摇了摇头,他虽然有十足把握说服刘亮父母,可这么做不过是以恩、以势压人,他不愿做这等强人所难的事,所以,此事还是需要刘亮自己来解决。当然了,如果再过几年,刘亮的心意仍然如此坚定,刘景会出面为他说服其父母,成全两人。

“恭喜刘君……”马周、王彊、韩广等人齐齐贺道。

而蔡升、刘修二人,几天前就被刘景分别派往醴陵,昭陵、连道,估计现在仍在路上。刘祝则仍旧如以前一样驻扎衡山乡。

王彊早已成婚多年,有儿有女,马周也在去年结婚了,他娶的是钟水乡乡啬夫黄符的妹妹,其妻黄氏近期亦有了身孕。

众人之中,唯有韩广孑然一身,当年他跟随杨定战败于南阳,妻妾及一女皆被刘表军所没,如今就连是生是死都不知道。

刘景对此早有注意,因此他准备近期在龙丘刘氏的显支中,为他挑选一位知书达理的良妻。

韩广身长八尺,姿容英伟,才能超群,更曾官至建武将军,倒也配得上龙丘刘氏女。

“恭喜仲达……”身姿英拔,容貌俊美,宛若妇人一般的刘瑍大袖飘飘,徐步而至。他带来的礼物是五株小榆树,汉代送新生小儿的礼物,除了玉器外,还有送“落地树”的风俗。

从小儿初生之日起栽种,等到他长大后将要结婚时,小树已经变成大树。榆树可以做车轱辘,一树能做三副,一副值绢三匹,寻常之家便以此为聘礼。

刘景不觉失笑,他的儿子会沦落到伐树做毂,以为聘礼吗?说实话送礼的人数以百计,然而送树的,刘瑍还是第一个。他送树的原因,大概率是又没钱了。

不过刘景并没有嫌弃刘瑍送的礼物,等到刘旗长大,他可以指着五株大榆树对儿子说:“此乃为父救命恩人刘文朗所赠。”想想还挺有意义。

刘景随后又分别接受了刘氏族人和县寺众吏的祝贺,日中之时,官舍内外,人群逐渐散去。小儿初生,不宜大肆庆贺,直到小儿满月,才可设宴邀请宾客,庆“满月”礼,之后还有“满期”,即周岁,行“抓周”礼。

…………

次日,休息一夜的刘景来不及多多陪伴儿子,便按照原定计划,率众前往东部的茶陵、攸县、容陵、安城四县。

去往东部四县之路,大致分为水陆两种,水路是顺着湘水北上至衡山乡,经由湘水支流涞水溯流东下。陆路则是直接向东横穿山区。然而不管是走水路,抑或陆路,都要经过桂阳郡的阴山县,这是桂阳郡最北端的治县。

在汉代,荆南地区的路况差到极点,刘景几乎没有多做考虑,就决定走水路,刘亮、马周、韩广三人率部随他一同前往。

刘景率领兵船过境,阴山县长不仅不敢有怨言,反而送来牛、酒,慰劳刘景军将士。

刘景并没有为难对方,设宴邀其共饮,尽欢而散。

出了阴山县,涞水南岸为容陵,北岸为攸县,继续往东,则为茶陵。

茶陵长文春亲率三县吏民,迎刘景于三县之交,涞水河畔。

刘景在甲士的拱卫下登岸,其高冠革履,身着官袍,脸容肃穆,极有威仪,他大步行至三县吏民面前,目光扫过,人人如遭电击,皆低眉垂手,不敢放肆。

文春年约五旬,身量中等,脸容稍长,身上带着一股儒雅之气,长约一尺的胡须已大半变白,不过却并无明显老态之相。

“在下茶陵长文春,拜见足下……”文春率先向刘景长揖下拜,随后三县吏民皆伏拜于地。

刘景吓了一跳,急忙一把托住文春两臂,不令他下拜,口中说道:“文君这是做什么?文君之拜,在下受不起,若是传扬出去,世人必笑在下目中无人。”

文春就此作罢,抚须而笑道:“足下德才兼备,冠于荆州,乃我荆南之翘楚,我闻之久矣,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刘景微笑道:“文君盛赞了,不敢当。”

两人虽然是第一次见面,却并非第一次打交道,早在去年的时候,刘景境内涌入大批逃难的流民,加上麾下兵力暴增,仓中粮食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减少,为此曾派人向东部四县求助,文春当时援助了他两万斛粮谷。

说实话,两万斛粮谷绝对不算多,但刘景十分领文春的情。因为当时他尚未打通刘巴的关系,所以这两万斛粮谷,算是解了他的燃眉之急。

刘景接着示意三县吏民起身,说道:“如今府君受困于临湘,郡府之命,难以传达各县,是以命我兼摄长沙南部九县。”

“愿尊刘君之命。”三县吏民长揖再拜道。

刘景又道:“茶陵、容陵、攸县三县在文君的带领下,甚有成效,我不会插手三县政事。只是我闻三县境内,多有贼寇、荆蛮滋扰,为保护三县百姓安宁,我会在这里驻扎一支营兵。”

三县吏民闻言暗暗松一口气,脸上止不住的喜悦。刘景不但承诺不插手政事,还派兵保护他们,这是他们最希望看到的结果。

刘景有自己的考虑,文春既然有能力管理三县,那就让他管理好了,他想要的东西,完全可以通过文春获得,没必要亲自跳出来,这会牵扯他的精力,而且,也未必能够做得比文春更好。

刘景在文春的陪伴下,在容陵、攸县二县走马观花一番,唯有茶陵,令他稍稍驻足。原因很简单,茶陵在三县之中最富足、也最安定,最重要的是,其境内出产铁矿。虽然汉庭不曾在这里设置铁官,铁产量也颇为可观。更何况,只要刘景肯投入人力物力,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使铁矿、冶坊的铁产量成倍增长。

在茶陵驻留一天,次日,刘景率军出茶陵县境,向着东北方向的安城县而去。

如果说茶陵还有一些平原地带,那么安城县,四面都是山区。唯一值得一提的是,县境内有一条泸水,乃豫章郡赣水之支流。赣水之于豫章,便如同湘水之于长沙。正是靠着它,豫章郡一度养活了高达一百六十余万人口,是江南屈指可数的大郡。

根据从文春那里得到的情报,安城县的长吏去年被县中大姓潘盛驱逐出境,目前潘盛聚民两千家,占据了安城县城。

刘景率领数千将士走了两百余里的山路,终于来到安城城下,潘盛见到刘景的大军,并没有据城而守,十分知趣的出城请降。

刘景心里亦长舒一口气,如果潘盛打定主意死守,绝对会令他头痛无比。毕竟强行攻打安城,必定会付出极大的伤亡,最关键的是,打下后收益有限。可就此退走,又会有损他的威名,甚至可能导致茶陵、攸县、容陵三县出现不稳,可谓进退两难。

潘盛未尝没有这样的心思,然而他认为这样做成功的把握不大,一旦失败,或有身死族灭的危险,因此只能放弃冒险。

他去年之所以能够赶走安城长吏,是因为他们为政无方,不得县中士民心意。

而刘景则不然,他有着极高的名声与威望,即使安城士民居住山区,亦有耳闻,士民皆不愿与其为敌。可以说,刘景尚未到达,安城已降大半。这样的形势下,光靠潘盛自己,根本无法对抗刘景,更有被人背后捅刀的危险,除了投降,潘盛别无选择。

“小人潘盛,拜见刘君……”潘盛率安城吏民在城下拜见刘景。

刘景眉头微微皱起,这是一个不稳定因素,最直接的办法,莫过于将其杀死,兼并其众,不过对方主动出降,杀之恐人心不服。

刘景犹豫了一下,终究是没有对潘盛痛下杀手,上前将他扶起。

潘盛起身时,额头全是汗。

刘景含笑问道:“足下额头大汗淋漓,莫非很热不成?”

潘盛一边擦汗,一边道:“是,今年天气有些反常,三月就这么热……”

刘景笑了笑,问道:“安城这里,豫章流贼多吗?”

“多,”潘盛点头回道:“豫章这几年战火连连,山中,泸水,到处都是豫章流贼。安城本就耕地有限,各地百姓时常遭到豫章流贼的滋扰,无奈之下,不得不弃置田地,躲入城中。之前的安城长吏就是因为面对贼人畏惧不前,毫无作为,才被愤怒的安城百姓驱逐出境。”

刘景听得失笑,安城长吏明明是被他赶走的,怎么到了他的嘴里,却变成了百姓赶走的?不过他也没有揭穿潘盛,后者到底不是一个丧心病狂的人,如果去年他胆敢杀害安城长吏,今日刘景绝对不会放过他。

刘景又问了潘盛几件事,便率军进驻安城,彻底接管城防。

安城人寡地少,资源有限,不值得刘景投入太多的精力,他仅仅待了一天,便准备离开。

而马周则被留了下来,他的主要任务是,对内,监管安城一县政事,对外,抵挡东面的豫章流贼,保护安城,乃至茶陵、攸县、容陵三县不受滋扰。

马周过去在钟水、平阳二乡时,就表现出了独当一面的能力,而钟水、平阳二乡,名为乡,实则与一县无异,二者任何一个规模都不下于安城,将安城交给马周,刘景自然是一百个放心。

临去之前,刘景拉着马周,说道:“子谨,你若发现潘盛有异动,可立刻出手杀之,不必向我禀报。”

马周挑了挑杂乱无章的眉毛,自信满满道:“刘君且放心,像潘盛这样的乡野土豪,我见多了,也杀过不止一个,只要有我在,他绝对翻不起波浪。”

刘景最后拍了拍马周的肩膀,率众离去。

再度经过一番长途跋涉,横穿崎岖的山区,刘景回到茶陵,这一次,他留下的是刘亮。

刘景怕他年轻气盛,不知高低,特别叮嘱道:“你只管负责清剿境内贼寇、荆蛮,政事一切由文县长掌管,你不得插手。如果让我听说你敢对三县政事胡乱指手画脚,我立刻将你召回酃县,并剥夺你的兵权。”

刘亮干笑道:“从兄还不知道我吗,我从小一读经书就头疼,怎么可能对政事感兴趣。”

刘景闻言顿时哭笑不得,也懒得再和他多废话,登上停靠在涞水的船舰,返回酃县。

(本章完)

第63章 突袭第341章 冲锋第462章 郊迎第70章 摊牌第536章 邀请第266章 兵临第76章 新左史第281章 面见第523章 南下第28章 畅谈第429章 逆转第132章 同席第224章 溃败第414章 托孤第363章 揽才第429章 逆转第339章 出战第350章 归来第325章 泉陵第404章 赴死第369章 出使第515章 不忠第211章 计划第429章 逆转第123章 赴宴第262章 水战(上)第182章 慈幼第402章 噩梦第243章 学官第62章 拔刃第370章 同州第497章 来投第131章 嫁妆第239章 严法第319章 还礼第380章 津乡第423章 战死第388章 突破第462章 郊迎第279章 连雨第147章 衡山第205章 失望第395章 悲凉第490章 尽出第318章 放归第7章 剑术书法第257章 争执第312章 心意第487章 盛匡第528章 恶气第491章 徐宗第446章 入城第118章 刘表第83章 预言第463章 三郡第303章 复仇第32章 求字第405章 防疫第511章 开战第155章 拜访第195章 韩广第306章 遣使第448章 下马威第365章 刘备第246章 名字第1章 重生第473章 回归第246章 名字第4章 赖慈第404章 赴死第508章 南昌第534章 归心第422章 出阵第64章 擒获第258章第492章 名士第27章 皓月第234章 耀功第366章 叹服第494章 战临第119章 内忧第407章 烽火第307章 谈判第473章 回归第295章 召见第157章 仁和第248章 心绞第488章 柴桑第514章 后事第480章 买马第311章 吐血第279章 连雨第448章 下马威第74章 变化第470章 策论第543章 刺孙第150章 开战第314章 贤妻第325章 泉陵第63章 突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