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章 张津

第276章 张津

当年朱符强赋于民,黄鱼一枚,收稻一斛,加之交州盛产明珠、大贝、流离、翡翠、玳瑁、犀、象之珍,朱符在交趾任上短短几年间,就收敛了惊人的财富。

是以,朱符平日听事起居的刺史部及官舍,修建得极为豪华,屋宇无虑百间,连甍接栋,檐宇相承。内舍则合堂瓦殿,飞檐鸱尾,青琐丹墀,榱题桷椽。

现在这些都便宜了张津。

此时,头戴绛色帕巾,身着纱织长袍的张津就坐在官舍堂下,其年约四十余岁,身量中等,脸容清瘦,一部胡须长至上胸。

他是南阳郡人,曾入大将军何进幕府,与袁绍等人结谋,策划诛杀宦官,匡扶天下。可惜最后因为董卓突然率兵入京,令他们所有的努力都付之东流。

而这也是社稷动摇,天下大乱的开始,张津至今想来,仍是感到万分遗憾。

只是让他没想到的是,当年并肩作战,亲密无间的袁绍、曹操,如今竟然反目成仇,兵戎相见。不过以两人今时今日的地位,都没有丝毫退让的余地。

中原一地,岂容二虎?

张津身在万里之外,逍遥自在,本无意插手二人的纷争。但曹操对他有恩,当年若非得到其首肯,他哪有机会成为一州之主。加上曹操外以王命,内以重利,令张津难以拒绝。

连日来,张津召集诸将,储备粮秣,万事俱备,只待吉时启程。而这个吉时,是他经过反复占卜定下的,就在明日。

张津不仅好《易经》、占卜,更好《道德经》,尤其是道人张道陵注释的《老子五千文》及《太平洞极经》。后二者已经是道书了,虽被道人云以“宝书”,可在儒士眼中,无异于歪门邪道,被斥以“邪俗之流”。尤其是中平年间张角兄弟打着道家的旗号,掀起的黄巾之乱后,更是加重了儒士对道家的恶感。

张津学道多年,以前在中原时,身居京师内外,身边皆为儒士,因此不得不有所克制,不敢轻易表露出来。不过来到交趾后,他就无需再藏着掖着了。

从前巴蜀之地百姓信奉原始巫教,这些妖邪之辈为聚众敛财,大修淫祀,无恶不作。道人张道陵入蜀后,传以天书宝经,使得蜀地百姓不再为妖邪侵害。

交州之地,山川长远,习俗不齐,言语同异,民如禽兽,这里的汉蛮也多信奉巫教,比之巴蜀之地,有过之而无不及。

张津认为汉家经学太过深奥,莫说山野蛮夷了,就是居住在城市中的汉人也未必听得懂。而道书入门门槛就低多了,并且也更能得到无知的汉蛮百姓接受,所以张津为了更好的教化百姓,开始在交州内传播道经,为此不惜修改朝廷既定的法律。

他的这个做法受到了士燮及避乱交州的北方名士的强烈反对,认为他对道经太过痴迷,以致达到忘记儒家圣贤言训的地步,这未免也太荒唐了。

张津不以为然,依然故我,而今天下大乱,海内纷扰,他在交趾,可谓一方诸侯,他决定了的事情,没有人能强迫他改变。

张津舒缓而优雅地点燃案边的熏炉,袅袅烟雾从熏炉中飞出,霎时间,满屋生香。

“咚……”

张津双手抚上身前的古琴,一曲悠扬的《聂政刺韩王曲》顺着手指缓缓流出,壮丽而又激昂的曲调在屋舍梁间环绕。

《聂政刺韩王曲》顾名思义,讲的是战国时聂政为报杀父之仇,刺死韩王,然后自杀的悲壮故事。它还有另一个更为人津津乐道的名字——《广陵散》。

《聂政刺韩王曲》乃是奇曲,天下会弹者寥寥无几,当初为了得到这首世间罕见的琴曲,他用家中珍贵的藏书才换来,代价不可为不惊人。不过对于喜好弹琴的他来说,并不觉吃亏。

一曲弹罢,张津面上露出满足之意,《聂政刺韩王曲》是一首大型琴曲,要想完整弹下来颇为不易,而且期间他没有出现半点失误,这就非常难得了。

这时,一名头戴青巾的仆人来到门外,小声道:“使君,士府君和诸将都到正堂了。”

张津闻言,神色从容的起身,来到门外乘车前往正堂。

士燮和诸将都在堂外等候,士燮今年已经六十余岁了,比张津还要年长十余岁,然而他并不显老态,身材健壮,面容严毅,和中原的士大夫没什么两样。

相比于头戴绛色帕巾,毫无威仪的张津,士燮头戴介帻,上面冠以二梁进贤冠,身着黑色官袍,站在人群之间如鹤立鸡群。

在场人里,文官自然是以士燮为首,而武臣则以区景为首,他是长沙豪族区氏子弟,是区雄、区胜的族兄。

他家中祖辈世代在交州为武官,他十余岁就跟随父亲来到交州,经过十余年的拼搏,他如今在交趾之地颇有威名,深得汉蛮敬服。现官居厉锋校尉一职,手下拥有上千汉蛮精兵。

张津堪称一方名士,在朝野内外混迹多年,心智手腕都不缺,他靠着士燮坐稳刺史之位,随后为了怕被士燮架空,很快便拉拢了区景等将。

他有朝廷大义,有正式名分,更有任命之权,是以可以在士燮、区景等人之间左右逢源。

“使君……”见张津下车,士燮、区景等人齐齐拜道。

张津上前搀扶士燮,后者不仅是交州最大的地头蛇,还是一位有才学的长者,自然要给予足够的尊重,同时冲区景等将颔首道:“诸君免礼。”

张津拉着士燮的手,一边向堂中走去,一边说道:“孤率军北上后,交州就交给足下了。”

士燮面有忧色道:“使君,刘荆州席卷荆南,已成定局,我交州地广人稀,蛮夷众多,远不及荆州富庶强盛。使君手中兵力,不过万余人,仅荆州军十一而已,不可力敌。”

张津不以为然道:“足下何以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孤乃是奉王命讨不臣,一入零、桂,必得士民支持,届时孤据零、桂以抗之,刘景升能奈我何?”

(本章完)

第424章 入阵第369章 出使第209章 攻城第359章 八月第236章 看清第459章 焚桥第293章 奇策第54章 邓攸第78章 晒书第422章 出阵第56章 谢良 (三千字)第247章 病逝第153章 龚氏第197章 喜事第520章 厚礼第233章 圊溷第45章 弩第268章 填堑第204章 曲辕第478章 黄钟第385章 夷陵第80章 蹲守(感谢堂主卿尘)第367章 跛马第231章 劝降第433章 坚韧第459章 焚桥第445章 荐才第524章 马尾第174章 灭族第459章 焚桥第399章 攻城(3)第298章 归来第323章 为寿第447章 高义第276章 张津第369章 出使第464章 上书第176章 亲耕第98章 高利贷第48章 取字第139章 于征第69章 胸襟(三千字)第380章 津乡第226章 死第249章 闻讯第278章 射中第32章 求字第246章 名字第206章 逃亡第88章 腊月第90章 朝会第165章 猛将第319章 还礼第501章 彭虎第90章 朝会第289章 倒戈第469章 重法第92章 先贤第509章 设计第366章 叹服第133章 邓芝第526章 薄行第54章 邓攸第230章 败走第1章 重生第277章 急报第388章 突破第396章 怒吼第76章 新左史第53章 道歉第339章 出战第267章 比箭第217章 床弩第120章 茂才第315章 甘宁第123章 赴宴第117章 清茶第263章 水战(下)第426章 拔箭第179章 到来第92章 先贤第360章 献计第521章 倾出第322章 马鞍第166章 崩溃第350章 归来第327章 西鄂第207章 合兵第164章 动手第481章 团圆第459章 焚桥第55章 邓瑗第534章 归心第61章 鞭笞第352章 尊卑第41章 吟诗第38章 诸葛玄第440章 匕见第416章 畅谈第296章 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