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0章 召集

第300章 召集

“大人……”

蒯祺脸色惨白的望着停放在城下的蒯越棺木,不禁倒退两步,若不是两旁亲信眼疾手快,及时将他扶住,险些摔倒地上。

他幼年失怙,从小就被蒯越养在身边,两人虽为叔侄,实与父子无异。蔡瑁曾说过蒯越身负重伤,性命堪忧,但蒯祺心里始终还抱着一丝希望,而今最后的希望彻底破灭了,一时难以自持,泪水如决堤般涌出眼眶。

“这可如何是好……”一旁的韩玄心急如焚,长吁短叹道。只要看看城墙上垂头丧气的将士就知道了,刘景送还蒯越、刘磐的尸首,不仅彰显了自己的仁义,更严重打击了己方的士气。

偏偏这是光明正大,堂堂正正的阳谋,容不得他拒绝。

韩玄本就因刘景军突然杀到,己方未及部署而方寸大乱,如今眼见蒯越、刘磐的棺椁引发临湘内外骚动,这时候便是田单复生,恐怕也很难守住临湘。

负责搬运棺椁的刘景军士卒皆是王彊精挑细选,个个嗓门奇大,声音洪亮,他们完成任务后并没有马上离开,而是站在城下,冲临湘城内高喊南下的北军已经全军覆没,鼓动临湘吏士百姓反正,驱逐北军,迎接刘景。

如果放任他们继续胡言乱语,临湘说不定就要不战而降了。蒯祺、韩玄暂时忍下悲伤、慌乱,派兵出城驱逐刘景军士卒,并将蒯越、刘磐的棺椁搬入城中。

至于蔡瑁的空棺,虽说蔡瑁肯定不会接受这份礼物,可也不好弃于城外不管,便一并收了。

棺木一经入城,蒯祺立刻脚步踉跄着冲下城墙,扑到写有蒯越名讳的棺椁上,命人打开棺盖,果然见到叔父面容安详、衣冠整齐的平躺在棺中,其喉咙有一道伤痕,已被人用线缝合,与刘景军宣称的自刎而死相吻合。

蒯祺心中哀痛的同时,亦对刘景生出一抹感激之情,需知身为敌人,刘景能够做到这一步,已是极为不易,他身为人子,若不心存感激,与禽兽何异?

不过感激归感激,这并不影响他心中对刘景的恨意,《春秋》之义:“臣不讨贼,非臣也;子不复仇,非子也。”只要有机会,他一定要为叔父报仇雪恨。

另一边,韩玄也开棺确认了刘磐的尸首,看着后者头颅齐颈而断,面多创伤,死相凄惨,心情顿时变得无比沉重。

蔡瑁站在北津城上,目不转睛地关注着远处的刘景舰队,面色阴沉得几乎快要滴出水来。

直到现在他也没能想通,为什么刘景水军会来得如此之快,竟与他们同日到达临湘,前后只相差三个时辰,这根本不符合常理。

需知荆州军可是有数万之众,即使为洪水所淹,逃入新营垒抵抗数日,也绝非不可能之事。

退一万步讲,就算荆州军将士不做抵抗,束手就擒,刘景军一个一个抓,也要抓一天吧?也就是说,双方至少有一天的时间差,可结果却是,双方仅相差三个时辰,简直令人难以置信。

“大兄……”头戴兜鍪,身披襦铠的蔡勋大步来到蔡瑁的身后,轻声说道:“刚刚赤马回报,临湘城外的敌舰只有百余艘,这说明刘景并未派来全部水军。”

蔡瑁用布满血丝的眼睛斜睨了蔡勋一眼,心道:“这还用你说?我眼睛又没瞎。”他现今麾下只有二三十条战船,仅眼前的敌舰,就已是他们的四五倍。所以,刘景有没有派来全部水军,对他们来说根本没区别。

见蔡勋犹豫着不肯退下,蔡瑁皱眉问道:“还有什么事?”

蔡勋咬牙道:“大兄,而今敌人兵临城下,临湘内外动摇,士民皆怀贰心,此诚危急之时,我等不能不早做准备。”

蔡瑁自然知道他说的意思,这也是他内心的想法。不是他贪生怕死,不想守临湘,但凡有半点希望,他也愿意一试。可惜,现在真的是毫无希望可言,继续留在临湘,只有死路一条。

蔡瑁遥望了临湘一眼,事到如今,他也顾不上韩玄、蒯祺,大家各安天命吧!他摇头叹道:“你去准备吧。”

蔡勋神情一缓,应诺退下。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转眼天色便渐渐黑了下来。

在此期间,刘景军并没有急于登陆,对临湘发动进攻。而临湘城中虽然早已是暗流汹涌,但至少表面还是一派祥和。当然,双方心里都非常清楚,这种虚假的平静维持不了多久了。

临湘昏黑空旷的南郊,不知何时,忽然出现了一道道火光,而且火光越来越多,最终连成一线,形成一条条炫目的火龙。

韩玄、蒯祺接到士卒传回的消息,第一时间赶来南侧城墙查看,二人望着城外灿烂若星的火光,目测至少也有四五千人。

韩玄、蒯祺不由面面相觑,这都是从哪里钻出来的?

更让两人心凉的还在后面,不久之后,临湘东郊、北郊也相继出现了大量的火光,唯有城西,因紧邻湘水,暂未出现异常。

“蒯掾,我们被刘景军包围了……”韩玄急得满头大汗。

蒯祺目光死死盯着城外火光下的人影,半晌摇头道:“不对,韩长沙,你且仔细看,这些人衣甲、武器班杂不一,排列也远谈不上严谨,完全就是一群乌合之众。如果我没猜错的话,他们当是临湘大姓豪族部曲,受到刘景军蛊惑,前来生事。”

韩玄并没有因此而放心,长叹道:“就算是一群乌合之众,那也有万余人,刘景军此番前来,兵亦不下万人。而你我兵力相加,也不过才三千人……”

蒯祺无言以对,其实事到如今,两人心里跟明镜一般,临湘已不可守,只是或碍于士节,或碍于责任,不得不留下。

毕竟,战败撤退和不战而逃可完全是两码事,如果一矢不发就弃城而逃,即便刘表为人宽厚,也绝不会轻易饶过他们。

“区兄不愧是长沙数一数二的豪杰,一夕之间,聚拢万众,着实令人佩服。”王彊负手站在甲板上,对登上楼船的区雄道。他脸上明明是在笑,可在摇曳的火光下,却显得格外阴森。

区雄抚髭而笑道:“我区雄哪有这样的本事,这都是借助了刘君的威名。”

蒯祺猜测一点没错,城外手持火把的人,皆是区雄召集而来的临湘大姓豪族部曲。事实上刘景舰队一入临湘境内,区雄就带着族弟区胜、妻弟宋麟及亲信,下船上岸,走陆路秘密返家。

区氏族地位于临湘以南十二里,由于区氏将自己绑在了张羡的战车上,荆州南北大战爆发后,一部分区氏族人追随张羡左右,另一部分则散居四处。

压错宝令区氏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所幸随着区雄投靠北方,区氏才算稍稍恢复一些元气。

然而正所谓“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区氏家大业大,又是武质家族,其实力在临湘众多大姓豪族中仍然首屈一指。

区雄并没有费多少口舌,就说服了族中各显支,如今刘景成为荆南之主,几乎已成定局,连区雄都能放下昔日仇怨,归顺刘景,他们就更没有顾虑了。

随后区雄开始派人联络临湘大姓豪族,如黄氏、龚氏、周氏、华氏、陈氏等,共同举事。

同时,区雄又让妻弟宋麟潜入临湘,联络城中的本族宋氏,以及朱氏、张氏、桓氏等。

宋麟自知自己名望有限,难以有效整合临湘城中各方势力,是以他连自己家也不回,径直前往临湘西北的全里。

全里乃是桓氏一族居地,宋麟此番前来,自然是找桓阶。也只有身为长沙士人领袖的桓阶,才能将临湘城中各方势力拧成一股绳,给予荆州军致命一击。

桓氏族人大部分已随桓彝南下耒阳,留下的全是老弱病残,他们对宋麟表现得极为警惕。毕竟从荆州刺史部到长沙郡府,都在通缉桓阶,任凭宋麟说破嘴,也不肯道出桓阶的下落,直到城外欢呼不断,证明宋麟所言不假,才同意带他去见桓阶。

(本章完)

第139章 于征第24章 郡府第398章 攻城(2)第137章 洞房第501章 彭虎第537章 茂才第310章 亲近第262章 水战(上)第385章 夷陵第287章 自刎第295章 召见第130章 亲迎第366章 叹服第202章 冲城(感谢盟主浮沉一念间)第235章 军市第10章 刘伯嗣第307章 谈判第380章 津乡第406章 打击第330章 封拜第92章 先贤第386章 面曹第483章 定议第462章 郊迎第139章 于征第198章 招降第116章 再见第515章 不忠第209章 攻城第435章 裴司第275章 交趾第478章 黄钟第266章 兵临第74章 变化第39章 自负第263章 水战(下)第240章 说和第425章 中箭第519章 抵达第184章 七夕第298章 归来第446章 入城第232章 负伤第221章 矢石第317章 祭祖第462章 郊迎第471章 官爵第218章 楼船第283章 洪水第479章 苍梧第356章 请婚第545章 对策第521章 倾出第384章 招揽第205章 失望第260章第320章 来投第23章 赴任第128章 甘宁第324章 膝席第65章 后续第144章 褚方第83章 预言第16章 决定第62章 拔刃第375章 返回第300章 召集第202章 冲城(感谢盟主浮沉一念间)第534章 归心第109章 难题第502章 选将第246章 名字第201章 北上 (感谢盟主浮沉一年间)第49章 医圣第160章 抢权第118章 刘表第130章 亲迎第343章 斩将第205章 失望第301章 城破第430章 落幕第28章 畅谈第465章 出使第275章 交趾第517章 古樟第161章 良法第107章 轰动第492章 名士第207章 合兵第267章 比箭第414章 托孤第25章 吏舍第533章 劝止第540章 国士第30章 陶观第83章 预言第452章 自白第84章 鱼梁洲第159章 退让第4章 赖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