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5章 内附

第305章 内附

“若兴兵不是以礼义为根本,即使能够得逞一时,也绝难长久。刘表不顾国家危难,只顾个人私利,妄自兴兵荆南,失败是迟早的事。”刘景笑着摇头道,“不过话说回来,若没有这场大洪水,北军亦不致败得如此之快。”

单日䃅道:“‘天之所助者,顺也;人之所助者,信也。履信思顺,自天佑之,吉无不利也。’这场大洪水,如同天罚一般,将北军一扫而空,这不正说明刘君乃是上天所佑之人吗。”

看到单日䃅在自己面前引经据典,刘景心里颇觉有趣,他麾下众将,有单日䃅这个文化水平的,估计一只手都凑不出。

“如今北军尽没,临湘业已收复,将北军残余彻底逐出长沙,只剩下时间的问题。”刘景感慨道:“长江以南,皆入我囊中,总算能稍稍施展拳脚了。”

单日䃅道:“刘君心怀大志,昔日势小,不足以伸张,如今据有荆南,自当展志雄飞。”

刘景微微颔首,问道:“翁叔,你日后有什么打算?”

单日䃅自然知道刘景话中的意思,以前荆南局势不明,刘景势力也比较弱小,单日䃅即便想要带领衡山部众归附,刘景也没能力接收。因此一直以来,单日䃅算是一个较为独立的势力。

现在就不一样了,刘景据有荆南,几乎成为定局,其势力横跨数郡,地方千里,户口百万,毫无疑问已是一方诸侯了。

而单日䃅,从他改名字就可以看出,他乃是一个有雄心抱负的人,在衡山称王称霸实非他所愿,效仿金日䃅,以蛮夷之身,立不世之功,才是他的理想。

刘景,就是他的汉武帝,因此单日䃅毫不犹豫地回道:“我这条命乃是刘君所救,我能有今日的成就,也皆是拜刘君所赐。如刘君不弃,我愿率数万衡山部民,归于刘君麾下,为刘君冲锋陷阵,平讨不服。”

“哈哈……”刘景大笑着说道:“这正是我求之不得的事啊。”

东汉以来,长江以南诸郡人口,相比于西汉时期,简直堪称“爆炸式”增长,少者人口连翻两三倍,多者翻了七八倍不止,一方面是汉民的自然繁衍,另一方面,则是与本朝执行的“徽外蛮夷内附”政策有关。

远者不提,就以近几十年为例:

顺帝时期,荆南的武陵郡太守李进上书,认为蛮夷归顺汉朝已久,可比汉人,应增其租赋,朝中天子及百官议者都认为可行,只有虞诩认为贸然增加税赋,必会导致蛮夷怨叛。天子不听虞诩劝告,结果岭南蛮夷果然杀吏反叛,大乱持续长达数年之久。

桓帝时期,扬州丹阳郡宣城县长抗徐,将森林远薮中“椎髻鸟语”之人大量移徙至县城附近,编户齐民,后来担任长沙太守时,同样招诱大量荆蛮内附。

灵帝时期,交州郁林郡太守谷永,以恩信招降十数万乌浒蛮人,并在郁林郡西部一口气设立七个县,来安置他们。

长沙、零陵二郡顺帝时人口曾一度突破百万之数,然而零陵郡汉民只占总数不到四成。长沙郡稍多一些,也只是过半而已。

匆匆六十年过去,大汉帝国持续不断衰败,直至彻底失去对长江以南诸郡的控制力,长沙、零陵郡内曾经内附的荆蛮多已散去,而今在籍者不能有数万。

乱世之中,人口最珍贵,人口越多,能够征到的赋税就越多,能够招募的兵力也就越多。

当汉民人口短时间内无法大量增加时,吸引蛮夷内附,对统治者来说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蛮夷贡献的赋税虽远远少于汉民,可他们却是优质的兵员。

三国之中,魏国骑兵部队大量使用乌桓人、匈奴人。蜀汉军中也有数以万计的南中夷人、青羌。东吴就更不用说了,山越是其兵力主要来源,没有之一。

刘景早有利用单日䃅收编衡山荆蛮的打算,当年他不计代价全力资助单日䃅回衡山报仇,未尝没有这个原因,多年的布局,到了今天终于获得了回报。

刘景心里非常看重单日䃅,这与两人深厚的私交无关,后者心慕华夏,汉化极深,并且有着强烈的上进之心,日后刘景有意让他率领“熟蛮”,征讨山谷之间,不肯宾服的“生蛮”。

刘景命人取来荆南地形城邑图,铺陈于书案上,手指在长沙西部画了一个大大的圈,对单日䃅道:“这里乃是长沙郡西部,范围北及益阳,南达昭陵,东起临湘,西至(武陵郡)辰阳,方圆数百里土地,山谷河流众多,蛮夷质野不驯,凶恶异常,素来不与中国相通。我准备拜你为长沙西部都尉,治理此地。”

单日䃅眉头不觉皱起,长沙西部都尉是比两千石武官,他一介荆蛮,能够担任此职,不难看出刘景对他的信重。

.ttκд n .¢○ 可问题是,长沙西部这块地方,可谓是穷山恶水,不比衡山强多少,正待开口,便听刘景又道:“当然,要想治理此地,绝非易事,策略不宜太过激进,必须要稳扎稳打。”

刘景又指向临湘以西,湘水支流沩水北岸的一座城邑,介绍道:“此地是临湘治下宁乡,和临湘仅百里之遥,过去有民两千余户,几乎相当于一县。你和你的部众,先暂时驻扎在这里。”

单日䃅一听驻地离刘景所在的临湘,只有百里距离,心里顿时松了一口气,他还真有些怕刘景将他打发到荒郊野岭。

“刘君考虑得如此周到,我还有什么可担心的?今日回去后便召集诸寨子民,准备迁徙。”

刘景颔首道:“你这边若是准备好了,遣人来临湘通知我即可,到时我派船来接你们。”

单日䃅点头称是。

刘景在衡山乡住了一夜,翌日一早,便再度启程出发北上。

而就在同一时间,交州牧张津,七月初率兵从交趾出发,经过一个多月的艰苦跋涉,终于进入荆州零陵郡地界。

(本章完)

第134章 流泪第315章 甘宁第159章 退让第437章 薨第52章 归家第167章 收获第426章 拔箭第498章 城破第368章 江东第146章 剧县 (感谢长老 儒者人之所需)第542章 出兵第27章 皓月第344章 中箭第480章 买马第420章 评价第348章 南下第462章 郊迎第428章 突围第461章 守节第235章 军市第179章 到来第388章 突破第274章 攻城(下)第429章 逆转第465章 出使第273章 攻城(上)第241章 蒋琬第512章 伏兵第64章 擒获第443章 韩暨第201章 北上 (感谢盟主浮沉一年间)第63章 突袭第418章 预备第348章 南下第449章 隐户第25章 吏舍第442章 破局第203章 魄力第74章 变化第238章 求援第2章 刘亮第392章 落幕第534章 归心第412章 刺史第75章 百石第304章 北上第382章 西进第165章 猛将第201章 北上 (感谢盟主浮沉一年间)第316章 禁酒第353章第214章 定计第502章 选将第450章 官学第79章 命案第434章 伏击第27章 皓月第417章 柤中第294章 轻松第525章 刘晔第518章 海昏第280章 投靠第528章 恶气第110章 主簿第93章 墓祭第131章 嫁妆第251章 入主第33章 示众第223章 习珍第266章 兵临第322章 马鞍第136章 婚宴第466章 射策(上)第393章 破城第378章 策反第43章 荆蛮第441章 大骂第484章 丹阳第296章 捷报第53章 道歉第274章 攻城(下)第287章 自刎第182章 慈幼第409章 诈降第530章 仁义第446章 入城第261章第56章 谢良 (三千字)第247章 病逝第102章 刘修第248章 心绞第356章 请婚第47章 冲突 (三千字)第522章 变故第15章 救命恩人第317章 祭祖第45章 弩第51章 区雄第414章 托孤第250章 说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