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求字

第32章 求字

蔡升乃是一位纵任意气、不受约束的游侠,之前虽然对刘景表现出了足够的尊重,但更多是出于对刘景文化、道德方面的佩服,和他本人无关。

两人完全是生活在两个不同世界的人,纵然有所交集,也不可能成为朋友。

然而经过一番接触,蔡升发现刘景不单是一位谦恭仁厚的君子,更是一位有鸿鹄之志、英雄之气的大丈夫。

这样的发现,立刻粉碎了横在两人之间的无形阻碍。

蔡升开始相信,他和“德行刘君”可以成为朋友,这是他之前想都没想过的事情。

蔡升好奇问道:“看刘君穿着,如今当是给事郡县,不知在何处任职?”

“就在市中。”刘景说道。“日后蔡兄若有事,可直接来市楼找我。”

“啊?”蔡升心里有着和其他人一样的疑问:“刘君出身高门,又有名声,为何要来市中任职?“

刘景微笑道:“如果不来市中,又怎能有机会认识两位呢。”

蔡升闻言颇为受用,而陶观就有些受宠若惊了,诚惶诚恐道:“刘君言重了,小人一个贩饼之人,哪里当得刘君另眼相看。”

“足下不必妄自菲薄,”刘景摇头道,“《淮南子》有云:‘智过万人者谓之英、千人者谓之俊、百人者谓之豪、十人者谓之杰。’足下通文明义,智慧过人,可谓百中无一,足可称之为‘豪’。”

“……”陶观闻言双眼一热,险些落下泪来。若不是碍于双方身份上的巨大差距,他都想把对方引为知己了。

这世上终于有人不在意他的外表,发现了他的内在,这是蔡升都没有做到的事!

不可否认蔡升对他很好,但蔡升始终将他视为弱者加以照顾,却看不到他过人的地方。

蔡升看看刘景,又看看陶观,心里忍不住胡思乱想:“矮奴是豪的话,那我是什么?英?俊?豪?总不能是杰吧……?”

想着想着,蔡升猛地醒悟过来,刚才路过此地,见到矮奴落泪,他气冲冲跑过来为好友出头,全然忘了此行目的。

他之前答应为人解决一桩事,如今却迟迟不至,对方此时怕是要等急了。

这可是事关自己的名声,由不得他不急,赶紧和两人道别。

刘景本想和蔡升多聊一会,不过对方既然有要事在身,那就算了,再说市井嘈杂,并非谈话的好地方。

约定改日登门拜会,蔡升便急匆匆走了。

望着蔡升三步并作两步飞快离去,刘景不禁出言赞道:“自古以来,那些真正的侠义之士无不秉持‘人以义来,我以身许,褰裳赴急,不避寒暑。’这是史书都称赞有加的行为,蔡宏超就是这样的人啊。”

陶观在边上说道:“蔡君虽然性格略显莽撞,任气好斗,却从不恃强凌弱,反而喜欢义助弱小,为他们抵挡来自豪强、游侠、恶少年的欺辱,市中如小人一般受过他恩惠的人比比皆是。”

“这也是我愿意和他结交的原因,欺强而不凌弱,信义当先,快意恩仇,蔡宏超活得如此潇洒自在,真是令人羡慕。”刘景抚掌而笑道。“出来买饼许久,该是回去的时候了,足下再见。”

“刘君慢走。”陶观恭恭敬敬行了一礼,目送刘景远去,头脑一片空白,直到买饼的客人连连催促,他才回过神来。

刘景迈着步子不紧不慢地穿梭在市井之间,今日与蔡升结识,完全是意外之喜。

似蔡升这等人,承平之世必然是朝廷主要的打击目标,轻则徒边,重则处死,难以善终。

然而方今大乱之世,此辈不仅不会受到打压,反而会成为各方争相拉拢的对象。

刘景日后若想有所作为,身边当然少不了像他这样的人。

刚回到市楼,他立刻被黄秋叫入室中畅聊,后者今天倒是没有酣睡,但也是一副醉醺醺的模样,说话舌头直打结。

他的生活中好像缺了什么都可以,唯独不能缺少美酒,纵然前途尽被酒水所毁,依旧无法令他迷途知返。

真是一个可悲的人。

应付完黄秋,刘景又到市楼各处兜兜转转,一天就这么过去了。

傍晚回到吏舍,他前往同第桓彝家中做客,这一次谈话两人没有再像昨天那样早早结束,一直聊了一个多时辰。

所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他晚上居然梦到了诸葛亮。

梦中,他和诸葛亮携手攀登一座巍峨屹立的高山,经历重重险阻,最终成功登顶。这个梦是他内心最真实的写照,高山即事业,他希望诸葛亮能够和他一起,共同开创一番事业。

似乎连老天都被他感动,翌日一大早,诸葛亮就独自来访。

刘景喜不自胜,心道千盼万盼,可算把诸葛亮盼来了。

“孔明,从前我听到人们说:‘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心里总是不以为然,认为此辈太过矫作,可是今日我才知道错矣。你我不过分别两日,可在我心里,却好像过去了很久一样。”

“一日三秋”之语出自《诗经·王风·采葛》,“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诸葛亮自然读过,只是他总觉得刘景表现得有些过于热情,心道他对谁都是这么热情么?

刘景拉着诸葛亮入座,关心地问道:“令叔父病情是否有所好转?”

诸葛亮面上露出笑容,点头道:“叔父大人病情与前几日相比有明显好转,已经可以下榻用餐。”

“令叔父吉人自有天相。”刘景言不由衷地道。心里却恨不得诸葛玄在床榻躺上个一年半载才好。

诸葛亮颔首表示感谢,接着挺直身体,郑重揖道:“在下曾于市中书肆观看刘兄手书,在下虽然鄙薄,亦能看出刘兄之字严整雄伟,如冠裳佩玉,就好像看到君子一般为之心折。”

诸葛亮顿了一下,继续说道:“因此今日在下厚着脸皮,想向刘兄讨一份字帖,以便日日摹写专研,希冀能在书法一道上有几分增进。”

“别人索要,哪怕一份字帖我也未必愿意,孔明开口,就算十贴百贴我也毫不心疼。”这可是难得刷好感的机会,刘景怎会轻易放过。

从穿越到现在,他几乎每天都会练字,存下来的文稿少说也有三四十,不满意的作品早就被他毁去了,留下的都是精品中的精品。

这些字帖固然是他的心血,可送给诸葛亮他只会由衷高兴,它们存在的意义,就是为刘景创造价值,而诸葛亮价值无量。

“太多了,只要一帖即可。”诸葛亮急忙摆了摆手,对刘景的热情有了更深的体会。

“不知孔明可曾知道,我精通两种书法,一者笔势厚重,字体端庄,如同字中之楷模,一者笔法奇骏,非正非草,乃是正书之捷径,二者可以说不分高下,各有千秋。难道孔明要从二者之中选择其一吗?”刘景以手撑膝,似笑非笑地问道。

“这个……”诸葛亮一脸踌躇。

刘景面上故作不悦道:“几张字帖,于我而言不过是举手之劳,孔明,你就不要再和我客气了。”

诸葛亮拜谢道:“那就恭敬不如从命了。”

(本章完)

第291章 召见第53章 道歉第128章 甘宁第384章 招揽第66章 徙边第482章 预言第322章 马鞍第325章 泉陵第384章 招揽第409章 诈降第482章 预言第67章 掌权第419章 猛将第353章第185章 许愿第331章 倚仗第471章 官爵第130章 亲迎第406章 打击第297章 除孝第94章 族宴(感谢盟主七月流风帝)第239章 严法第295章 召见第129章 双戟第422章 出阵第349章 玺书第107章 轰动第117章 清茶第154章 县舍第402章 噩梦第362章 临冲第167章 收获第221章 矢石第455章 投降第113章 启程第498章 城破第329章 康伯 (感谢盟主北极熊2018)第74章 变化第238章 求援第51章 区雄第268章 填堑第150章 开战第117章 清茶第225章 勇悍第169章 奔袭第531章 放归第146章 剧县 (感谢长老 儒者人之所需)第372章 召见第326章 相遇第9章 躬耕养客第65章 后续第67章 掌权第200章 兵临第530章 仁义第322章 马鞍第514章 后事第186章 八月第70章 摊牌第166章 崩溃第187章 袍铠第496章 铁壁第498章 城破第367章 跛马第468章 射策(下)第332章 徐庶第280章 投靠第185章 许愿第39章 自负第434章 伏击第132章 同席第98章 高利贷第211章 计划第26章 市楼第226章 死第360章 献计第398章 攻城(2)第69章 胸襟(三千字)第414章 托孤第128章 甘宁第335章 十哲第359章 八月第348章 南下第153章 龚氏第293章 奇策第251章 入主第425章 中箭第344章 中箭第197章 喜事第426章 拔箭第465章 出使第16章 决定第197章 喜事第364章 使者第521章 倾出第305章 内附第274章 攻城(下)第100章 大船第148章 警鼓第363章 揽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