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1章 班底

第351章 班底

官渡之战乃三国三大战役之一,是决定曹、袁谁为北方霸主的关键性战役,刘景作为熟知三国历史的人,自然早已知晓结果,因此面上并未流露出惊讶之色,仍是泰然自若,气定神闲。

刘瑍对刘景的识量与城府深感佩服,要知道,曹操、袁绍乃是当今天下最强大的两个诸侯,曹操据有兖、豫、青、徐四州,及司隶、荆州、扬州部分地盘,袁绍据有冀、幽、青、并四州,两人地盘加在一起,天下十分有其七。他们之间的胜者,桓、文之业可期,甚至席卷天下,鼎定山河也未可知。

正因如此,听闻曹操、袁绍二人分出胜负,包括刘瑍在内,众人无不形于颜色,难以自持。

而刘景却不为所动,单凭这份定力,天下便少有人能及。

刘景笑道:“河北乃世祖龙兴之地,成业之基,袁本初据而有之,遂西定黑山,东平齐、鲁,北灭公孙,广有四州,兵多粮足,胡骑千群,大有兼并天下之志;曹孟德起于徒步之中,兴于危难之际,用兵之能,当世无双。自迎天子于洛阳,即官于许都,西屠李傕、南戮袁术,东禽吕布,一统中原后,乃欲加威信于四海。两人皆为当世人杰,实力旗鼓相当,谁胜都不意外。”

刘景顿了一下又道:“不过正所谓‘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袁本初根基雄厚,又素有人望,河北士民皆受其恩德,纵然丧师十万,亦不致灭亡。曹孟德想要夺取河北,实非易事,两人势必还会有一番龙争虎斗。”

刘瑍俊美的脸庞难掩惊愕,他虽未亲临前线,但在许都亦能看出许多问题,比如曹操兵力匮乏,粮食短缺,又比如各地叛乱不断,遥应袁绍,许都上下,人心惶惶,一日数惊。

曹操在如此艰难的处境下,居然能一举击败袁绍,可以说颇有几分侥幸,短期内当无力跨越黄河。袁绍得到喘息之机,未尝不能重整旗鼓,卷土重来。

然而这是刘瑍在许都亲历后,才得出的结论,刘景远在江南,单凭一鳞半爪的消息,和自己的推测,就得出了和他相同的结论,机虑简直如同神人一般。

北津渡口十分喧闹,不是谈话的地方,刘景暂时止住谈兴,随后他行至桓阶、刘康、成绩等长沙郡吏面前,与之寒暄,最后一手拉着潘濬,一手拉着刘瑍,登上长沙郡府备好的车舆。

从零陵始安至长沙临湘,水路千余里,费时二十余日,刘景一路旅途劳累,颇有几分疲惫,刘景直接返回郡府太守舍中。

邓瑗收到丈夫归来的消息,抱着儿子刘旗候于门口,长沙刚刚结束兵乱天灾,民众穷困,刘景屡次三番公开号召吏民节俭,邓瑗身为刘景妻子,当然要为表率,一身素服,发无美饰。不过邓瑗天生丽质,即便没有丽装盛饰衬托,依然美丽非常。

车轮辘辘,驶入太守舍院中,邓瑗见随行车辆人员甚多,刘景当是有事要与众人商谈,她赶忙命婢女、僮仆搬出坐榻,烧水煮茶,招待宾客。

“少君……”刘景眼眸带笑,声音分外柔和。接着他迫不及待从邓瑗手中接过虎头虎脑的儿子,抱在怀中,逗弄一番。这一刻,他不再是威震荆、交,雄霸江南的安远将军,单纯只是一个离家多时,心念妻儿的丈夫。

邓瑗嫣然一笑道:“恭喜夫君,年仅二十二即封侯拜将,本朝开国以后,当属罕见……”

刘景含笑道:“皆赖将士用命,奋勇杀敌,方有今日之功。”说罢,他怀抱儿子,手挽妻子,步履从容地走入堂中,坐于主位。跟随他进来的人共有八人,分别是刘瑍、潘濬、诸葛亮、徐庶、桓阶、刘巴、蒋琬、赖恭。

刘景招他们前来,自然有用意,这里面刘瑍已是长沙太守,且不提,其余七人,将会成为他安远将军府的核心班底。

要说这套班底有什么特点,那就是年轻,七人中,赖恭是年纪最长者,也才三十五六而已,桓阶其次,仅三十二三岁,徐庶则刚满三十,剩下潘濬、刘巴、蒋琬、诸葛亮皆不满三十,最小的诸葛亮更是只有二十一岁。

年长有年长的好处,年轻则有年轻的好处,正所谓“有志不在年高”,世祖光武中兴汉室时,功臣也都十分年轻,大将军耿弇只有二十三岁,司徒邓禹也才二十四岁,其余三十岁上下者比比皆是。

何况,七人皆名垂青史,其中诸葛亮、蒋琬、刘巴、桓阶四人,或成为丞相,或官至尚书令,乃是当之无愧的国之宰辅。潘濬、徐庶、赖恭亦身居高位。这套班底,莫说区区荆南之地,就算管理一国,也绰绰有余。

待众人礼毕落座,刘景缓缓开口道:“刘表无故兴兵,使荆南陷入连年动乱,以致郡县疏离,不闻上命,各自为政。承蒙国家信任,不以我年轻才浅,委以方面之任。如今当务之急,是尽快成立安远将军府,兼摄诸郡,恢复政令,安定人心。”

刘景目光转向桓阶,说道:“桓君乃我长沙名士,昔日不惜甘冒危险,只身入襄阳求见刘荆州,请求收敛故主孙文台尸骸,忠义之名,播于四海。前后居长沙功曹十载,执掌郡府,匡政理务,治理之才,无出其右。今我欲以桓君为安远将军府左长史,总率府事……”

长史乃将军所置长吏,本朝文以右为尊,武以左为尊,左长史便是安远将军府最高属吏。

“在下不敢当,请将军收回成命。”桓阶起身离席,拜道。“刘(巴)子初才能、名望,全都在我之上,且将军与表军对峙于湘耒之时,刘子初身处后方,收租调米,丰给军资,令将士不患衣食,得以专心杀敌。后张津举交州之众而来,刘子初又率吏士固守泉陵月余,使将军可以从容应对。在下无功无劳,有何资格位居刘子初之上?”

桓阶非常有自知之明,在刘景崛起的过程中,他几乎没出过什么力,而刘巴则肩刘景萧何之任,功绩极大,他万万不能居刘巴之上,否则必定引起非议。

刘巴正襟危坐,保持沉默,这事他不好开口。

其实刘景也属意刘巴为左长史,长沙乃荆南中心,他考虑到桓阶在长沙有着无与伦比的影响力,才提议桓阶出任左长史。

既然桓阶自己主动拒绝,刘景也就顺势同意了,退而求其次,让桓阶担任右长史。

长史之后,则是司马,这个司马,不是领兵作战的军司马、别部司马,而是掌将军府军事,相当于后世的参谋长角色。

刘景以潘濬为左司马、以徐庶为右司马。又以诸葛亮为军师,蒋琬为主簿。

最后是赖恭,刘景原本向朝廷推荐他担任长沙太守,毕竟长沙太守这个位置太过重要,必须是自己人才行,赖恭算是他半个老师,又是嫂子赖慈的兄长,由他担任长沙太守再合适不过。

无奈阴差阳错下,刘瑍取代他成为长沙太守,刘景为了“补偿”赖恭,表举他为比两千石正议校尉,日后与安远将军府左长史刘巴、右长史桓阶、左司马潘濬、右司马徐庶、军师诸葛亮、主簿蒋琬共秉荆南政事。

除了长史、司马、军师、主簿外,刘景还会设置主记、参军、门下督等职位,更有意成立诸曹,将荆南诸郡之权,全部收归于安远将军府。

若是他真的这么做了,等同于开府,而安远将军,只是杂号将军,是没有资格开府治事的,除非得到朝廷的允许。

不过一来他以安远将军,董督荆南四郡,有兼管政事的权力。二来现在已是乱世,没有几人会继续墨守成规,孙权如今的官职是讨虏将军,领会稽太守,连个董督江东的资格都没有,还不如刘景,不也设曹治事。

具体事宜,留待明天召开朝政时,与群臣再行讨论。

之后刘景将话题引向北方,刘瑍从途经西鄂,重逢杜袭讲起,再到入许都,将自己的所见所闻,事无巨细,一一道来。

刘景之前就已从诸葛亮那里得知,杜袭目前就在南阳宛城以北的西鄂县当县长,西鄂处于曹操、刘表夹缝之间,不用想也知道,必是兵荒马乱,残破不堪。听刘瑍所言,果然如此。

刘景忍不住感叹道:“大兄乃颍川名士,弱冠即闻于郡中,才器过人,实乃国士也。颍川人如荀文若、钟元常等,在朝中颇为得志,何以不见重用?大兄若来投奔,我必视以股肱。”

可惜这注定不会发生,杜袭志在成为国家良辅,平理天下,根本不可能弃朝廷,而就外藩,哪怕两人有着深厚的情谊。

刘景摇了摇头,日后两人注定将成为敌人,只希望,到时候两人不会对决沙场,兵戎相见。

接着又听刘瑍谈起荀彧,其言语中流露出深深的敬意,刘瑍性情高傲,他在长沙居住多年,能称得上朋友的屈指可数,一般人根本入不了他的法眼,以致连表面功夫都懒得做,否则以他北方士子的身份,也不至于多年后,仍然寂寂无名,不为人知。他对荀彧如此推崇,由此可以想象荀彧的人格魅力,究竟有多大。

刘景心里对荀彧亦是充满敬佩,在满是人面兽心、豺狼当道,毫无廉耻的乱世,一个能够坚持本心、理想、信念,而不被名利驱使的人,是多么的难得。

当曹操流露出称公之意时,荀彧回道:“本兴义兵以匡朝宁国,秉忠贞之诚,守退让之实;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虽千载之后,读之犹令人动容。

当他说出这句话时,不知是否预料到自己的结局……

随后刘瑍又谈到了天子,有些话无法明说,但他心里对天子的评价,显然并不太高。

人臣谈论天子,终究不妥,刘景不动声色地结束了这个话题,转向他处。

众人聊着聊着,桓阶突然提到益州,不久之前,益州爆发了内乱。刘璋的东面屏障,屯兵朐忍,防备刘表的征东中郎将赵韪反了。

(本章完)

第44章 单程第472章 失策第98章 高利贷第414章 托孤第444章 东曹掾第523章 南下第463章 三郡第314章 贤妻第371章 慰问第369章 出使第16章 决定第270章 医所第496章 铁壁第135章 归来第162章 免役第477章 要求第270章 医所第62章 拔刃第187章 袍铠第383章 李严第300章 召集第397章 攻城(1)第129章 双戟第510章 计成第38章 诸葛玄第524章 马尾第405章 防疫第473章 回归第489章 太史慈第178章 来接第184章 七夕第254章 突围第78章 晒书第37章 邀请第171章 结束第296章 捷报第108章 名望第454章 委蛇第469章 重法第351章 班底第492章 名士第204章 曲辕第281章 面见第208章 斩杀第493章 猝遇第134章 流泪第357章 邓芝第424章 入阵第85章 囚徒第53章 道歉第95章 别部司马第459章 焚桥第145章 离开第502章 选将第61章 鞭笞第359章 八月第463章 三郡第92章 先贤第98章 高利贷第450章 官学第78章 晒书第122章 赠文第423章 战死第477章 要求第455章 投降第109章 难题第377章 再孕第450章 官学第532章 用意第437章 薨第95章 别部司马第222章第334章 洗兵第454章 委蛇第351章 班底第144章 褚方第43章 荆蛮第141章 酃县第66章 徙边第125章 新野第422章 出阵第534章 归心第494章 战临第349章 玺书第23章 赴任第74章 变化第440章 匕见第523章 南下第224章 溃败第375章 返回第473章 回归第222章第116章 再见第537章 茂才第232章 负伤第358章 战略第309章 终抵第531章 放归第435章 裴司第344章 中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