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3章 三郡

第463章 三郡

刘景此番可谓给足了黄祖父子面子,又是出城郊迎,又是共乘一车,又是鼓吹开道,待遇远超常规,襄阳士民,莫不瞩目。

黄祖父子举江夏、章陵二郡以降,意味着荆州彻底落入刘景掌中,襄阳百姓皆松了一口气。

荆州南北大战已持续四五年之久,襄阳尽管身处后方,未曾遭受战火,但赋税却一日重过一日,而青壮不是被征入军中,便是调为丁夫,百姓苦不堪言。

而今南北一统,战乱消弭,百姓们的苦日子总算是到头了,至少压在人们身上的沉重负担,能够稍稍减轻一些了。

由于刘表下葬在即,刘景不好设酒宴招待黄祖父子,毕竟刘景名义上都是刘表的属下,更别说荷蒙殊遇的黄祖父子了,于情于理,此时都应以低调为主。

刘景以茶代酒,边饮清茶,边询问黄祖父子江夏之战详情。

他之前只知黄祖利用拍杆的优势,在夏口以逸待劳,大破江东军,但并不清楚具体细节。

听着黄祖、黄射你一言我一语讲述此战经过,刘景尽管早已知晓结果,仍不免为孙权“捏一把汗”,这一战败得太惨了。

此战江东军死者以万计,大将孙河、董袭、凌操等皆战死,已经不能简单用损兵折将来形容,这是足以动摇国本的大败。

然而即便遭逢如此惨败,江东军仍然能够于撤军途中,设伏重创追击的黄祖军,其将帅之勇略,士卒之果劲,可见一斑。

不过也多亏了江东军的这记回马枪,令黄祖兵船折损大半,难以起到牵制刘景的作用,刘景由此不再顾虑黄祖,专心对付刘表,最终只用了短短半年时间便成功击败表军,夺取荆州。

所以,江夏之战,刘景是最大且惟一的赢家。

刘景心情极好,与黄祖父子畅聊不止,不知不觉已至日落,刘景察觉天色已经不早,正准备结束谈话,刘亮、蔡升、黄忠恰在此时归来。

刘景虽然派出手中全部骑兵追击刘备,但说实话,他心里对此并未抱太大的希望。

房陵、上庸等地重峦叠嶂,地形复杂,想要追上并杀死一心逃命的刘备,几率几乎为零。

事实也确实如此,刘备危急时刻抛弃家眷,断尾求生,从而成功摆脱了刘亮等人的追杀。

因为早有心理准备,是以刘景到也谈不上多么失望,不过刘亮等人随后给了刘景一个巨大的惊喜——他们竟然击杀了关羽。

关羽是谁?他可是天下名将,颜良威震河北,褚方勇冠荆南,二人皆为世间猛将,却先后死于关羽之手,关羽之骁勇,完全配得上“当世无双”四个字。

得知刘亮等人击杀了关羽,自刘景以下,在座者无不震惊。

“将军,这里面装的就是关羽的首级。”刘亮捧着一个四方木匣上前,语气不无得意地道。

看着放置于面前案上的四方木匣,刘景一时间心潮腾涌,迟迟没有打开木匣查看。

这个时空,关羽虽不至于泯没众人,他依然是东汉末年数一数二的猛将,可相比于原时空的威震华夏,却是逊色远矣。

而杀死关羽的黄忠,因是系虏新降,当前仅为先登校尉,自三月渡江北伐以来,黄忠每战必先登陷阵,勇毅冠三军,功劳居众将之首,今又斩杀关羽,只升为中郎将已不足以表彰其功,刘景心里升将军的人选再添一人。

刘景最终也没有打开木匣,对左右喟然而叹道:“我与刘镇南之争,并非因为个人私怨,而是出于公心。刘备以同宗身份,表面写信劝和,暗地里却不宣而战,突然出兵偷袭,致使诸子平、霍伯邈及上千将士枉死!危难之际,幸赖将士同心,三军用命,才得以化险为夷,击败逆贼。”

“刘备罪该万死,然关羽忠义勇挚,虽吴汉、盖延不能及也,如此良才,本该效命国家,结果所托非人,亡于荒僻,昔哉!”说到这,刘景不禁拊掌惋惜。

诸葛亮道:“吴汉、盖延皆沈勇而有谋断,辅佐世祖,兴复汉室。关羽勇则勇矣,却不识时务,充其量不过是钟离眛、龙且之流,安能比拟吴、盖?”

刘景嘿然无语,在他心里,不管是吴汉、盖延也好,还是钟离眛、龙且也罢,都不及关羽,只是关羽已死,多说无益。

随后听刘亮讲起追击始末,得知他们几乎全歼刘备军余众,尽俘其家眷,刘备仅率数十骑仓皇逃脱,刘景不由点了点头。

接着刘亮又说到割据上庸、西城一带的豪强申耽、申仪兄弟,率众数千家归顺,为表示诚意,此番申耽亲自随军前来襄阳,眼下就在门外等候刘景召见。

刘景眼前不由一亮,立刻命人将门外的申耽引入堂中。

历史上房陵、上庸、西城等地合称为“东三郡”,因地处荆、益之交,成为四方关注的焦点,申耽、申仪兄弟以乡下土豪之身,周旋于张鲁、曹操、刘备、曹丕之间达三十余载,以善终。

孟达更是仗着掌控东三郡,在蜀汉与曹魏之间反复横跳,最终落得身死名灭,徒为天下笑。

这个时空由于刘景崛起于荆州,上庸、西城等地的重要性必然大不如历史,但申耽、申仪举城归附,依然令刘景大为欣喜。

“小人申耽,拜见将军。”申耽跟随侍者身后,亦步亦趋来到堂下,对着上方的刘景俯身拜道。

申耽虽割据一方,本质上不过是乡下土豪,首次来到金碧辉煌的州府正堂,面见雄霸南方的刘景,内心自然止不住的紧张。

“足下不必多礼,快快请起。”刘景笑言道,“今天可真是一个好日子,前有黄江夏父子舍逆蹈顺,举郡归附,后有足下兄弟心存忠国,献城来投,可谓双喜临门,恨不能浮一大白。”

申耽再度伏拜于地,道:“我兄弟二人纵然身居偏僻,亦久闻将军之威名,今蒙将军不弃,得以效命麾下,愿施犬马之劳。”

刘景闻言不觉失笑,既然申耽、申仪兄弟诚心来投,他不能不有所表示,以免寒了远人之心,便如历史上一般,改三县为三郡,表举申耽为西城太守。

以申耽为西城太守的原因有三:

首先西城本就是申耽的地盘,没人比他更合适太守之位。

其次西城位置过于偏远,距离襄阳足有千里之遥,且多为山路,刘景纵使有心亦鞭长莫及。

最后西城与汉中张鲁势力接壤,刘景未来的战略重心在东、北两个方向,暂时无暇西顾。

综合以上三点,将西城交给申耽,是目前最佳的选择。

不同于地处偏远的西城,上庸位居中部,乃是掌控三郡的枢纽,必须牢牢控制在自己手中。

刘景考虑片刻,决定以族弟刘亮为上庸太守,不提两人的关系,此次刘亮率兵追击刘备,一举迫降三郡,加上之前积累的战功,升任上庸太守绰绰有余。

房陵距离襄阳最近,二者地界相连,过去便一直依附刘表。刘景目光扫视堂下众文武,最终落在黄射的身上,既然打算免去其章陵太守之位,自然要有所补偿,就让他做房陵太守吧。

(本章完)

第251章 入主第171章 结束第108章 名望第251章 入主第317章 祭祖第245章 巡视第181章 弃婴第213章 女诫第201章 北上 (感谢盟主浮沉一年间)第264章 突袭第500章 败慈第428章 突围第35章 马周第88章 腊月第467章 射策(中)第499章 缢杀第128章 甘宁第295章 召见第170章 斩首第131章 嫁妆第70章 摊牌第217章 床弩第175章 授田第446章 入城第34章 志向第530章 仁义第298章 归来第463章 三郡第317章 祭祖第306章 遣使第114章 襄阳第352章 尊卑第258章第367章 跛马第454章 委蛇第460章 赵戬第224章 溃败第256章 说客第522章 变故第274章 攻城(下)第207章 合兵第525章 刘晔第363章 揽才第194章 羌笛第377章 再孕第88章 腊月第96章 建安第117章 清茶第504章 进兵第222章第3章 后母第240章 说和第281章 面见第169章 奔袭第27章 皓月第356章 请婚第280章 投靠第100章 大船第221章 矢石第416章 畅谈第67章 掌权第504章 进兵第99章 王彊第195章 韩广第171章 结束第178章 来接第336章 区景第211章 计划第405章 防疫第112章 担忧第6章 葛生第368章 江东第62章 拔刃第120章 茂才第483章 定议第487章 盛匡第424章 入阵第303章 复仇第432章 献计 (2)第475章 妹夫第455章 投降第120章 茂才第93章 墓祭第349章 玺书第324章 膝席第284章 泽国第286章 军令第183章 吏治第156章 邀请第309章 终抵第81章 必须死第101章 招抚第381章 江陵第310章 亲近第305章 内附第472章 失策第538章 董和第329章 康伯 (感谢盟主北极熊2018)第102章 刘修第398章 攻城(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