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墓祭

第93章 墓祭

朝会酒宴正式开始,有敞开肚皮大吃大喝的,自然就有端着酒杯四处敬酒的,刘景依次向张怿、刘蟠、桓阶、桓彝敬酒,然后回到自己的座位,没过多久,他这边也被众吏团团围住。声势固然不及张怿,却也不下于桓阶、刘蟠,远迈吴巨之流。

严肃、谢良带着市楼诸吏在旁边静静等候,等到人群稍散,才上前向刘景敬酒。

刘景端着酒杯,基本浅尝即止,倒不是他故意端架子,而是因为下午还有家族墓祭活动,这是龙丘刘氏一年中最重要的日子,需要保持一颗清醒的头脑。

事实上不止刘景,在场出身大族的子弟没有一个敢胡乱饮酒的,日中一过,便陆续离席。

返家之际,刘景特意邀请严肃、马周、刘祝三个被他视为亲信的人,去他家中做客。

三人内心深感荣幸,这种事情求都求不来,怎会不答应。

全赖吴巨之“赐”,马周、刘祝皆有马匹代步,严肃无马,被刘景安排与刘承共乘一车。

一行人返回龙丘,刘祝随着车马驰入刘氏坞那斑驳陈旧、历经无数岁月洗礼的门楼,龙丘刘氏一族居地,尽皆呈现于眼前。

刘祝眼中充满了羡慕之色,他也是长沙定王刘发的后代,可惜他这一支后来迁居南阳,已经彻底衰败,沦为贫寒之家,更兼父母早卒,导致自己对祖上一无所知,变成了一个“孤魂野鬼”。

马周在马上左顾右盼,对刘祝道:“昔日我听大兄王朝说:‘龙丘刘氏不但是汉室血脉,更是长沙士族之冠冕,出过两位三公,只有此等高门冠族,才能培养出刘君这样的君子。’我初时心里还有些不服气,今日身处此地,才知所言不假。”

刘祝神情肃然道:“马兄初至刘君族地,需谨慎言行。”

马周不以为然地笑笑。

抵达家门,刘景引三人入厅堂闲谈,继母张氏一早接到通知,领着刘和、刘饶避入后室。

才聊了不一会工夫,蔡升、祝阿便联袂而至,原来他们早就来了,之前一直在刘宗家做客,得知刘景归家,赶忙过来拜见。

祝阿如今的生活相比过去何止强出千百倍,这一切毫无疑问都是刘景的功劳,这次登门,他带来了满满一箱子的礼物,全部都是金银玉璧、南海珍玩等贵重之物,价值至少二三十万钱。

刘景只看了一眼,就随手合上箱盖,笑道:“祝兄果然如传言一般慷慨,视钱财若无物,这样隆重之礼,真是令人咋舌。”

祝阿正色道:“同刘君施与的恩惠相比,又算得了什么。”

在场众人,唯有严肃不知详情,一脸费解之色。

不过刘景无意为其解惑,这终究不是什么光彩的事,自然是越少人知道越好。

不久墓祭的时间到了,刘景脱去吏服,换上素色絮棉纩袍,带着弟弟刘和出门。

本来侄儿刘群也应该一同前往,但他前几天受了风寒,身体还没好,此时不宜外出。

刘氏祖坟距离刘氏坞不算近,众刘姓皆乘车前往,家贫无车者,如刘亮一家,往年都是搭乘刘景家的牛车,今年也不例外。邻人无车也不要紧,可向刘宗等大家暂借,刘宗家有牛四百蹄,拉上所有人都绰绰有余。

百余乘车出刘氏坞东门,蜿蜒行于乡路,期间不断有从平乡各地赶来的车辆融入其中,车队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膨胀着,蔡升、马周、刘祝、严肃……一众观者无不生出敬畏之心。

这就是刘氏,如果要选一个家族代表长沙,必是刘氏无疑,在长沙,刘氏通常自称龙丘刘氏,然而一出长沙,便对外自称长沙刘氏。除了刘氏,无论是吴氏、区氏、桓氏……没有一个家族敢在姓氏之前冠以长沙之名。

刘氏祖坟位于浏水之畔,一座半山腰,周围遍植花树,郁郁葱葱,称得上一块风水宝地。

古之祭祖以庙祭为主,汉代以来,人们认为:“墓者,鬼神所在,祭祀之处。”渐渐以宗庙之礼移于陵墓,墓祭开始兴盛,王充在其著作《论衡》中就说道:“古礼庙祭,今俗墓祀。”

为便于墓祭,通常都会在墓前建立祠堂。祠堂又称享堂,大族往往将墓祭当做团结族众的一种手段,十分重视墓地祠堂。

龙丘刘氏的祠堂建在山下,另外又建有石庙、石室,椽架高达丈余,镂石作椽瓦屋,施平天造,方井侧荷梁柱,可容纳数百人同时进出,令人叹为观止。

乡里九族毕集,多达六七百人,上至耄耋老人、下至垂髫小儿,人人神情肃穆,不苟言笑。

现今龙丘刘氏的族长乃是刘邕,他是司空刘嚣之子,也是刘蟠之父,但他年老多病,早已不问俗务,目前族中大小事悉由刘蟠负责,今日墓祭亦由他主持。

在刘蟠的带领下,众刘姓依次进入祠堂,然而墓祭并非所有人都可以参加,受过刑法的人就不行,认为会损害祖先之德。

刘氏祭祖不以官职、爵位为凭,各个支脉,辈分高者在先、低者在后,陈列井然而有序。

刘景本人还是第一次参加这样的场合,为了不出差错,格外留神,所幸整个过程颇为顺利。

祠堂祭拜完后,大家又上山替先人扫墓。

刘景的曾祖刘寿官至司徒,可惜他的后代却并不算兴旺,满打满算也就十几个人为其扫墓。

当然,人少并不代表落魄,据刘景所知,曾祖刘寿这一脉有两人在外为官,其中一个在朝中担任光禄大夫,另一人在冀州做县长,不过由于天下大乱,道路不通,他们都已经数年没有音讯传回,也不知是否安全无恙。

祖父刘揖更惨,只有刘景、刘和兄弟为其整理墓地。

之后是父亲刘尚、兄长刘远。

父亲刘尚去世时刘景七岁,还能模糊有些记忆,而刘和才一岁,对父亲根本毫无印象。相较而言,他对兄长刘远感情更深,后者承担了半个父亲的角色,在为其扫墓时忍不住潸然泪下。

(本章完)

第218章 楼船第339章 出战第451章 水镜第276章 张津第522章 变故第45章 弩第528章 恶气第406章 打击第261章第310章 亲近第188章 三年第475章 妹夫第143章 县丞第297章 除孝第519章 抵达第467章 射策(中)第352章 尊卑第360章 献计第257章 争执第120章 茂才第303章 复仇第243章 学官第286章 军令第289章 倒戈第413章 潘濬第16章 决定第368章 江东第196章 招揽第255章 后续第199章 撤离第5章 虎头第53章 道歉第133章 邓芝第299章 兵临第341章 冲锋第115章 纳彩第529章 诏书第362章 临冲第432章 献计 (2)第188章 三年第422章 出阵第412章 刺史第176章 亲耕第345章 骑兵第343章 斩将第159章 退让第273章 攻城(上)第184章 七夕第173章 南下第525章 刘晔第305章 内附第264章 突袭第492章 名士第170章 斩首第420章 评价第515章 不忠第276章 张津第218章 楼船第506章 桃李第274章 攻城(下)第371章 慰问第250章 说服第126章 六礼第404章 赴死第198章 招降第117章 清茶第33章 示众第253章 战死第170章 斩首第224章 溃败第288章 义士第267章 比箭第209章 攻城第213章 女诫第475章 妹夫第318章 放归第480章 买马第530章 仁义第38章 诸葛玄第414章 托孤第76章 新左史第461章 守节第376章 出征第516章 夜取第224章 溃败第512章 伏兵第344章 中箭第454章 委蛇第448章 下马威第284章 泽国第428章 突围第120章 茂才第467章 射策(中)第410章 中箭第146章 剧县 (感谢长老 儒者人之所需)第46章 马周第107章 轰动第425章 中箭第140章 二年第139章 于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