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章 梁柱倾,东京乱

黄昏,夕阳绚烂如火,将最后一丝光与热,倾尽在这片中原大地上。

汴梁新郑门,巍峨高耸的双层门楼顶层,两个身量相近,面貌肖似的青衣人,栉风沐阳,凭栏远眺。

晚风拂来,清爽沁人,但那白发萧然的青衣老者,却以袖掩口,轻轻咳嗽。中年人小心抚其背,轻声道:“阿翁,夜寒露重,是否回府?”

老者摇头:“不忙,咳咳……老夫今日精神颇佳,而且夕阳未尽,谈不上夜寒露重。再稍待一会,让老夫多看一眼这中原河山吧。”

“阿翁……”听到父亲语中不详,中年人不禁哽咽垂泪。

这两人,正是宗泽、宗颖父子。

宗泽的精神的确很好,夕阳余辉,在他面庞镀上一层淡金色,前些日子的那种枯搞灰败之色,似乎已消逝无踪。宗泽的好脸色,来自于他的好心情,而他的好心情,则又是来自昨日发出的第二十四道《乞回銮疏》。

虽然是同样的标题,但这第二十四道《乞回銮疏》,与前二十三道的内容却有着极大的不同,其中加入了一个重点内容:关于天枢城,关于天诛军,关于渊圣皇后及宗室皇亲……

“……圣后蒙尘,义士援手,壮哉太行,雄哉太原……天子宜遣重臣出使太原,联结圣后大军,老臣聚合两河义士,筑黄河铁壁,以为天子籓篱。陛下宜急还都,定皇统,明克承,以聚天下义兵,南北呼应,复我故土,迎还二圣,功在社稷,利在千秋……老臣泣伏请允。”

宗泽相信。这道奏疏一定会引起建炎天子极度重视。太原、圣后、皇室、大军……这不啻于一记记警钟,在警醒着扬州城那位官家,若不急还故都,恐有不忍言之事……

宗泽知道,自己的病躯,是撑不到天子还都的那一天了。但那又有什么关系?只要建炎天子纳谏还都,统合天下之兵。打过黄河,规复故土,这金銮宝座,就没人可以抢走。无论那人是圣后,还是亲王……陛下,老臣拳拳心意。可昭日月,圣心知否?

宗泽对儿子这一趟太原之行,还是极为满意的。正因得到这重大消息,他才能在奏疏里重重大书一笔,使天子切身体会到那种危机感,从而采纳自己提出的“还都东京,统合大军。拒敌河北,定鼎中原”的政治构想。

宗泽这道奏疏在某种程度上利用了天枢城,给建炎天子造成压力,以促其振作。说到底,也只是一种阳谋。只是,他并未能料到,这世上,用阳谋的人太少。玩阴谋的人却太多。这一道奏疏,会给天枢城带来怎样的后果,殊难预料……

遥看西水门外,汴河之上的那艘巨大船舰,宗泽微咦一声:“不是说有两艘战船么,怎地只见一艘?”

宗颖也有些奇怪:“前日孩儿前去拜会狄城主之时,另一艘船尚在。这倒奇了……”

宗泽眯着昏花的老眼,似乎看到那战船二层舱顶上,亦有一人负手朝这边眺望。凝神良久,微微一叹:“听二郎所言。那狄城主年轻英睿,谈吐见识均不凡,尤其赫赫军功,当世无出其右。如此豪杰,惜哉悭缘一面……”

宗颖满面惭愧:“孩儿一时只想着东、西联合,冒然敦请狄城主出使,却未想到阿翁不便出面,与之合盟……孩儿此举着实孟浪了……”

宗泽摇头道:“无妨,请来最好,我不便合盟,总有能合盟之人。但愿扬州那边能来得及……”

宗颖也是一脸企盼:“若奏疏送抵行在,天子应阿翁所请,派遣使节出使太原。到那时,便可请狄城主入留守司相见了。”

宗泽先是展颜,随即变苦笑:“只怕老夫熬不到那一天到来啊……”

“阿翁……”

“二郎,若天子未采纳我的建议,而我又支撑不到那一天,你要顶住杜公美与郭传师的压力,放手让那狄烈合纵河北义军。”

宗颖讶异道:“这、这是何故?”

宗泽长叹:“是老夫将这数十万义民聚合在一起的,若天子不想要他们;杜公美与郭传师亦不欲收编他们。他们的下场,就只有两个,壮者为盗,弱者为食。数十万生灵何辜?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老夫九泉之下,又岂能安心?咳咳……”

宗泽心情激动之下,又是咳嗽连连。宗颖慌忙连声应是,又连连拍背,一个劲劝父亲下城回府。

或许,宗泽太明白扬州行在那位建炎天子的秉性,对自己最后一道奏疏能否奏效,完全没有信心,甚至充满悲观。

城外所见,鼓角连营;回首北望,黄河滔滔;如此河山,如此大好局面,就这么断送了么?不甘心,真不甘心啊!

宗泽想到悲愤处,激动难禁,喉咙一甜,一口鲜红喷向夕阳,颤动的手臂戟指向北:

“过河!过河!过河——”

与历史记载吻合,建炎二年七月十二,宗泽于东京汴梁溘然长逝。

宗泽之死,打破了东京局势的微妙平衡,使汴梁城内潜藏于水底之下的各种矛盾与危机,正式浮出水面。

……

“宗汝霖身故了?”杜充得知这个消息时,正与郭仲荀在府中对饮,手中杯子顿住,两边嘴角不由得向上一勾,随即立即换上一副悲戚之容,“汝霖兄乃国之梁柱,天子肱股,惜哉天不假年……吾痛失师友,国痛失干城……”

郭仲荀可没那么多感概,只催促道:“杜兄赶紧向朝廷上表,然后,到留守府接印。”

“不忙,宗汝霖前脚刚走,杜某后脚就索印,吃相太难看,可缓上一缓,我等有更重要的地方要去。”

“何处?”

“滑州!”

这个时候的滑州,也因宗泽身故,所产生的连锁反应而乱作一团。滑州的军队并不多,二万人不到。与几十万义军相比,相差甚远。但这支军队有个极响亮的名头“八字军”。

八字军的来源,是因为王彦在渡黄河攻卫州之时,被金军围困在共城西山。因金人求购其头颅甚急,弄得王彦一日三惊,睡觉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停换地方。生怕被手下干掉。最后手下不得已,便在脸上刺字“赤心报国,誓杀金贼”。那意思再明白不过,我们脸上都这样了,总不能砍了你的脑袋投降金人了吧。王彦这才消停下来。

八字军的这八字,最早就是向王彦表忠心的意思。而且只有中、高级军将才往脸上刺字,普通的小卒,哪轮得到你表忠心?但是,曾经做为王彦手下十一将之一的岳飞,只在背上有字,脸上却没有。所以,不排除岳飞不想表忠心而离开王彦的可能。嗯。这一点,倒与后世辛亥元戎黄兴,因为不肯发誓忠于孙中山,从此分道扬镳极相似。

八字军,已经用烙在皮肉上的文字,来证明了这是一支只属于王彦一个人的军队。所以,当王彦宣布,自己将应诏卸职离开军队。前往扬州行在面君的消息时,手下军将士卒,无不大哗。手下大将张翼、白安民、赵撙、桑仲、李忠等均表示反对王彦离开。

王彦取出杜充带来的手诏,长叹道:“圣君有诏,岂敢有违?”

诸将无语。

七月十三,王彦离开滑州,夺赴扬州。

王彦前脚刚才。杜充后脚就到。目的很简单,就为了这支八字军。

杜充虽是文官出身,但在北京留守的任上,也干了一段不短的时间。军政齐抓,统兵御将。尽管军事水平不咋地,但眼光还是有的。眼下整个东京城,总共有三股军兵:一是东京留守司本部兵马,象徐庆、王贵及岳飞之前统御的那支前军兵马便属此类,这部分人马约为五万;二是王彦的八字军,这部分为二万;三是河北义军,这部分最多,达十万之众。当然,这战斗力也是最差劲的。

以杜充的眼光看来,三股兵马中,八字军最强,留守司本部次之,最差的就是河北义军。

留守司本部兵马,副留守郭仲荀抓在手里一部分,作为利益同盟者,杜充不能碰他这一部分兵力。所以,杜充只能将眼光放在留守司另一部分兵马,以及八字军身上。王彦卸职,便是杜充玩的一手花样:“调虎离山”。当然,圣旨手诏是真的,是杜充上任前拟定的夺权计划的一部分。

杜充来到滑州军营,直接以东京留守的名义,将八字军的指挥权收归已有。但是,军队的事历来就是这样:你拿到指挥权,却未必真的就能指挥军队,除非得到军中大将的真正支持,否则,也只是名义上的统帅而已。真打起仗来,只怕是令不出营门,兵不过亲卫。

杜充也是统帅过兵马大军之人,当然明白这个道理,否则也不会在初来东京,就想着法拉拢各军将领。取得八字军的指挥权,只是达成了抓军队最基本一步,能不能真正拿到这支精兵,还要看军中将领是否支持。

杜充花了一整天时间,与八字军中十余名大将全挨个单独约谈了一遍,最后得到的结果是:以白安民、赵撙为首的不合作派;以张翼为首的不偏不倚中间派;以桑仲、李横、李忠为首的鼎力合作派。也就是说,杜充真正掌握了八字军中桑、李三将麾下约五千人马。只要再接收留守司另一部约二万人马,他手头就算有一支大军了。

但是,杜充并未因此而满足,那伙河北流寇虽然多为乌合之众,但架不住人多啊,哪怕是百里挑一,也能挑出好几千精兵不是?杜充的心理预期是从贼兵中挑出二、三万精壮,合并留守司、八字军,可得一支七、八万兵马——这,可就是自己起家的本钱啊!

杜充随后就向桑仲、李横、李忠下达第一个指令:“沿河扫荡十二贼寨,收其壮勇为我用,老弱妇孺弃之。”

在历史上,这件事是由岳飞干的,而如今被截留在太原的岳飞,命运已发生重大改变。结果,吞并河北义军的任务,就转到了桑、李三人头上。

桑仲接令后还有些不解:“不是十四贼寨吗?怎地只扫荡十二个?”

杜充捻须一笑,正待说话。外面却传来亲兵的通报:“刘忠寨的寨首,求见府尹。”

杜充呵呵笑道:“这就是答案。”

桑仲、李横与李忠恍然大悟,连道留守大人高明。

刘忠,山东巨盗,因自黥其面,号“花面兽”。此人也是河北义军中的一支,曾与“没角牛”杨进有冲突,被痛殴。王善居中调停,刘忠却认为其偏坦,心怀怨怼,因此与河北义军诸首领颇有嫌隙。杜充一来,他就自动投靠。对于这送上门的狗,杜充也无所谓,收便收了。

只是杜充绝对没想到,这条他丝毫不放在眼里的“狗”,会给他带了一个如此重大而惊人的消息。

刘忠入内后,先不说话,只以目示意桑、李三将,三将倒也识趣,连忙告退。杜充对这故作神秘的家伙很是不爽,当下不耐烦道:“有事就说!”就差来一句“有屁快放”了。

刘忠脸上充满着一种告密的亢奋,掩饰不住兴奋道:“前几日有一伙自称天枢城的贼人,在其首领狄烈带领下,出现于王善寨,欲招揽河北诸头领。”

对于刘忠的第一条消息,杜充只是淡淡一笑。这天枢城之事,此前隐隐听宗颖含糊其辞提过,据说是太行山一带的贼寇,与金人颇打了几仗,小有战绩,没什么大了不起的。

此前杜充在大名府任留守时,也听说过这个天枢城,不过多为坊间传闻,流传荒诞不经,说是屡败金军,斩杀万户大将,连金东路军统帅完颜宗辅都被阻于井陉,寸步难进。当真可笑之致,无一言足以信。宗氏父子一向有招揽流贼的喜好,大概听到这骇人的传闻,兴起之下,派人去招揽。结果人招来了才发现,言过其实,不过尔尔,因此,才这般遮遮掩掩,说话不尽不实。

至于说到招揽,笑话,贼招贼有何可虑?不过臭味相投罢了。

不过刘忠接下来第二句话,却让一派从容儒雅之状的杜充原地蹦起三尺,桌案都被掀翻了。

“那狄烈夸言,渊圣皇后在天枢城中。而且,其随行队伍中,有一名自称相国公的少年!”

第240章 追 枪第37章 勇气与怯懦第23章 捕 俘第410章 温柔乡即英雄冢第137章 四方来朝第336章 第三次奈何关之战第86章 研发火枪第315章 又见断桥第305章 九月鹰飞第121章 天诛之军第245章 老子不走了!第121章 天诛之军第431章 最后一战第219章 狭路相逢第43章 复装子弹第440章 南宋有变第332章 女兵营三番战(上)第74章 战幕拉开第201章 挺进济南第95章 整军备战第94章 不速之客第339章 青山芳魂第357章 江上雷霆第89章 大练兵之站军姿第304章 城下之盟第123章 于无声处听惊雷第346章 决战长安(上)第311章 制服诱惑第102章 强军初成(下)第322章 张宪的对策第29章 怒火燎原(四)第201章 挺进济南第280章 开演之前第214章 阿术与阿疏第151章 强盗也有底线第326章 皇后密约第404章 一寸山河一寸血第430章 战犯名单第352章 作死就一定死第264章 步奚自溃第354章 困兽之挣第54章 复装子弹的威力第75章 暗夜猎杀第84章 发展与扩军第94章 不速之客第24章 美酒的另类用途第308章 三激娄室(上)第110章 自杀式冲击第81章 太行!太行!第58章 何去何从?第140章 这次来真的了!第98章 教导营的首战第308章 三激娄室(上)第395章 女兵最终战(六)第354章 困兽之挣第194章 血色五马山(十一)第213章 野百合也有春天第157章 特殊的援兵第150章 太 行 劫第432章 炮轰上京(上)第458章 消除后患第203章 关胜与刘豫第355章 忠 奸 人第130章 女兵营的诞生第108章 挑 衅第340章 赵构最倒霉的一天第217章 太原攻略(上)第107章 伏 击第251章 太原没事第85章 筑 关第315章 又见断桥第268章 银州见闻第287章 狙击队,出击!第333章 女兵营三番战(下)第11章 手里有粮,心中不慌!第38章 敌酋的末日第128章 红煞崛起第48章 夜探金营第258章 两位来使第431章 最后一战第403章 双泪落君前第87章 军心,民心第106章 完颜阿古来了!第136章 潜龙入渊第430章 战犯名单第338章 决不饶恕第127章 杀戮之心第20章 痛,并爽着!第164章 第二次奈何关之战(六)第208章 翻 盘第324章 风雪归途第236章 狙杀!又见狙杀!(上)第394章 女兵最终战(五)第349章 缩头湖之战第192章 血色五马山(九)第80章 拯救终焉第119章 地雷杀阵第419章 机会?陷阱?第326章 皇后密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