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丁立将铁凿子发给大家,亲自示范制作,大家都很快学会了用工具。
用这种专用铁凿子做竹蜻蜓翅膀,真的事半功倍,在熟悉之后,就连黑猪儿也能做出合格的翅膀。
每天做活前,丁立还是在黑板上画图给大家讲解制作过程中的注意的地方。特别是凿子使用钝后需要磨刀时,一定要用发给大家的通止规不停对比,一定要磨得合规。
在黑板上用粉笔画写过几次后,丁成,丁雪他们就喜欢上了这个可以乱写乱画的黑板。丁立看到他们喜欢就多做了几块,这个又不费钱费事,用来学习练字画画正好,更能节约纸张。
后来丁成将粉笔、小黑板带到了私塾,被张老秀才看到也觉得新奇,比沙盘好用多了。其实张老秀才也不是丁立想的那样食古不化,九龙寨并不富裕,纸笔也是私塾的一大笔开支。
问了女儿青鸟、丁成他们,知道是丁立做的。
张老秀才就去找到丁立,跟他说道:“丁立,这个黑板很好用怎么不给私塾用?先做二十块小黑板送去。”
丁立忙行礼道:“张先生,这个刚做好,试着好用才敢送去你那的。”
看到院子里放着的大黑板上丁立写的字,虽然谈不上书法,但从丁三水那记忆得来的仿宋体到也周正。张老秀才也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了几个字,用着怎么不顺手。
丁立忙拿起粉笔师范道:“先生,用这个算硬笔,得用拿筷子的法子用点力写才行。”
嗯嗯,丁立应该是丁三水看到过,几百年后的书法大师也用拿筷子的手法教学生们写毛笔字。
试着写了几个字,张老秀才就能写出很漂亮的粉笔字了。看得很满意,估算了一下,就叫丁立做一个六尺长四尺高的大黑板。
钱?张老秀才没说,丁立也没问。是九龙寨的人都会很自觉地为基础教育事业做贡献。
临走的时候,张老秀才还是说了:“粉笔就是灰多了些,再有就是些伤手。”
丁立想想是该改进下粉笔,光用石灰写起来灰是太多了,长期被动呼吸进粉尘也容易生病的。下次去县城里多买些石膏才行,这样试着配比,在加些粘土应该可以做出比较好的粉笔了。
这个不急,看着做好的一百多个竹蜻蜓翅膀,丁立叫来小雪、青鸟等几个女孩子,教她们在翅膀上点上五彩漆。也让都带上手套,大漆也是很伤手的,粘上很难洗掉。
看着她们点的大大小小,丁立还是想了想去用薄竹板开好孔洞做成模板,直接盖在翅膀上,用相应颜色的漆印上去就好了。当然这也费事,一套竹板要红、黄、蓝、绿四色就是四个,做七套。当然一千个五彩竹蜻蜓不能都完全一样没变化,小雪、青鸟她们实验几十次后,最后定了做五种不相同的图案。画的不好看的怎么办?这个很简单,再用小刀刮掉一薄层就行了。这样就要做一百四十只模板,还得定好颜色位置,这个模板就忙了两天。
装配就是李师傅、李大可两人负责了。这是个技术活,要找好翅膀重心再钻孔,镶上竹蜻蜓腿脚的位置偏一点就可能飞偏斜。
拿来十多个试飞,大家看到不同几种五彩竹蜻蜓飞在天空,大家都很兴奋欢喜。这些都是自己做出来的,能卖很多钱,能拿到很多工钱,能买很多好吃、好看的东西。
到三月十四,杨管家就带着长随提前来取五百个五彩竹蜻蜓了。
清点交接时,杨管家也就转弯抹角地提到:“丁小哥,上次的回锅肉是怎么做的?怎么那样好吃。”
丁立会意,笑道:“今天杨管家来我这里,当然要请贵客吃饭的。”说着就拿出一块碎银子给小雪,让她叫上何楷去寨子里王屠夫那买十二斤猪肉,再买些鱼——今天第一次验收交货大家庆祝一下。
之后,杨管事就笑着爽快地结清了十两银子货钱。
十二斤回锅肉,丁立先炒了一大盘,又教四婶学着炒了足足一大锅,分装了两小盆。这个也容易学会,四婶炒不来的也不比丁立的差。
两小盆回锅肉分给院里男女两桌,必须分开男女。不为大防,只是怕一群半大小子抢的太狠,就没女孩们的了。就着米饭,连挤在姐姐旁边的丁成都吃了三碗饭。
堂屋里,八仙桌上摆上一大盘回锅肉,一盘河鱼,一盘菜蔬,一大碗蛋花汤。
丁立和李木匠陪着杨管家在堂屋里吃饭。杨管家也不白吃,拿出一小瓶酒来,丁立忙再拿了两个小碗,给杨管家、李木匠满上。自己就不喝酒了。
吃得兴起时,杨管家就说起:杨大使找着机会,让云小少爷将五彩竹蜻蜓送了一个给成都推官家赵小少爷后,很快就被成都府众多小小少爷、小姐姐们喜爱上了五彩竹蜻蜓。
可是他们自己找工匠做的虽都是好看不差,就是飞不了这么高。这次就急着来拿回去,一是送好友上官,一是定然可以卖好价钱。
杨管家一高兴顺嘴就说到,成都府有个生员愿意出一两银子想求一个五彩竹蜻蜓,拿去送给翠景楼头牌韩小娘子。
头牌是啥丁立似懂非懂,听得李木匠也连连咂舌:自己做的竹蜻蜓居然能卖到一两银子一个。
吃完午饭,杨管家押着货物,就匆匆回成都府去了。
下午,托人在县城里买来的石膏送来了。丁立戴上用粗布做的口罩、手套,合着石灰再加一些粘土开始试着做起了粉笔。用了三、四天调配各种物料配比,实践了十多次。最后直到加了些桐油,总算是做出来了比较柔和好用的粉笔,灰尘也不算多了。
给私塾送去粉笔,张老秀才试着写了几句诗在黑板上,很是志得意满。
丁立看时,黑板上却是: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粉笔字写来也是铁笔银钩,不弱魏碑。
丁立也读过这首诗,是于少保的《石灰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