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窒息炮击

总体来说,舰队为支援登陆作战提供的炮火打击分为了两大类,即以打击防御基础设施为主的前期炮火准备,以及以打击防御部队有生力量为主的直接炮火支援。这两大类炮火打击又根据不同的性质分成了一些小类,比如炮火遮断就属于直接炮火支援,而对港口、城市的炮火打击则归为前期炮火准备。

在所有的支援炮火战术中,第一批登陆部队上岸前的炮火打击最为特殊。

这一阶段的炮火打击持续时间非常短,一般在五分钟到半个小时之内,目的不是摧毁敌人的防御工事,也不是杀伤敌人的有生力量,而是打击敌人的斗志与士气,摧毁敌人的战斗信心。

此时,舰队的炮火打击强度将达到最大限度。

也就是说,舰队必须尽一切可能的向敌人的岸防阵地倾泻炮弹。很多时候,即便没有明确的目标,也要将炮弹打出去。反正,只要炮弹落到了敌人的岸防阵地上,就算完成了任务。至于有多大的实际效果,就不是舰队需要关心的了。

这一战术理论最初来自于陆战队的一次实战演习。

当时,担任“蓝方”(假想敌)的陆战队躲在地下防御工事内,经受了大概十五分钟的炮击。*****虽然没有官兵在演习中伤亡,但是演习结束之后,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官兵出现了不正常的反应,很多官兵甚至连续几个月失眠。

这一现象立即引起了陆战队的高度重视。

随后,陆战队请来了一批心理学专家,对出现问题的陆战队官兵进行逐个诊断。而心理学专家最终得出的结论是:战争综合症。

当时用地并不是这个名词,但是大概意思相差不大。即大多数官兵表现出来的心理疾病症状。都是在经受炮火轰击的时候产生的。

心理学专家地调查报告引起了陆战队高层的重视。

随后,陆战队的几名将领提出,在登陆作战前,用密集地炮火轰击敌人的防御阵地。能够使敌人在短期内出现功能性休克的症状,从而使敌人在短期内丧失战斗力,或者使敌人的战斗力降低。

随后。在镇压海外领地地战斗中,这一理论被陆战队证实。

战争爆发后,陆战队就提出了“窒息性炮火打击”的概念,问题是之前一直没有机会加以应用。\\\\\

直到余辉宏指挥陆战队在九十九里滨登陆。才第一次采用了这种战术。

效果非常显著,陆战队上岸之后。躲在防御工事内地日军官兵甚至没有做出任何反映。后来据一些被俘的日军官兵交代,在炮火打击过后,他们都失去了活动能力,直到陆战队官兵冲进防御工事,他们都没有恢复行动能力!

其实,就算没有九十九里滨那边的战例。陆少丰也会让舰队提供“窒息性炮火打击”。

因为,当初提出该战术的陆战队将领中就有陆少丰,反而没有余辉宏。

在登陆艇朝海滩冲去的时候,两支分舰队的七艘主力舰,十艘巡洋舰,三十多艘驱逐舰同时向日军岸防阵地开火,而且都是以最大地射速开火。

那场面可想而知!

转眼之间。登陆场附近的海滩那就成为了烈焰与硝烟的海洋。成为了正在喷发的火山口。即便大部分炮击都没有明确的目标,但是成千上万的炮弹如同密集的雨点般不断落下。大地在颤抖。\\\\\大地在呻吟,躲藏在防御工事内地日军也在颤抖,也在呻吟。

白佑彬没有身临其境,但是他能够体会到此时日本守备部队官兵地感受。

即便躲在最坚固的防御工事内地军人,此时此刻都会从内心感到恐惧。那不是死亡的恐惧,而是死神敲门的恐惧。每次猛烈的爆炸声就如同死神的敲门声,而躲在“门板”后面的人根本不知道还能活多久。

任何祈祷,任何挣扎都显得那么的渺茫,显得那么的无助。在无法抗拒的力量面前,任何人都贤德那么的渺小,显得那么的脆弱。

别说身处其中的日军官兵,就连“果敢”号上的于右任等人都惊讶的张大了嘴,不敢相信的看着十多公里外的海滩。

“会不会引发海啸,或者地震?”

“怎么可能引发海啸,只是地震就不敢保证了。”肖定邦似乎很有学问一样,“听说,日本是世界上地震最频繁的国家,这么轰下去,还真有可能引发地震。”

“会不会发生火山喷发?”

“火山?这附近哪有火山?”肖定邦看了眼闵瑞生,“富士山离这远着呢,就算喷发,也与我们没有多大的关系吧。^^^^”

炮击还在继续,好像炮弹不值钱,好像炮管永远打不坏一样。

海面上,数十艘战舰仍然在不断的倾泻着炮火。

按照陆少丰的要求,炮击将在第一批登陆艇冲上海滩前三分钟停止,然后开始向内陆延伸。

在登陆艇即将上岸的时候,白佑彬看了眼手表。

十二分三十六秒。

在这短短十多分钟内,两支分舰队的五十多艘战舰一共向登陆场的日军岸防阵地倾泻了至少五千吨炮弹,平均每分钟四百吨!

这是个什么概念?

按照每枚炮弹重五十公斤计算,五千吨就是十万枚炮弹,登陆场的面积不到三平方公里,也就是大概三百万平方米,平均每三十平方米落下一枚炮弹,也就是在六米乘五米的范围内,就有一枚炮弹。即便是一百毫米口径的炮弹,其杀伤面积都超过了四百平方米!

在如此猛烈的炮击之后,原本就寸草不生的海滩上,除了细菌与病毒之外,将不会有任何生物存在。*****当然,躲在地下工事里的日军大概算不上生物。

陆战队上岸前,炮火暂时终止,主要是为了避免出现误伤。

这时,白佑彬朝于右任点了点头。第12舰队的第一个任务已经完成了,接下来,舰队将进入东北面的海域,等待第五大队侦察兵的消息,为登陆场提供诊断炮火支援。

只是,登陆场上,日军的反应速度似乎比陆少丰的预料要快得多。

第一批上岸的陆战队官兵刚刚冲到日军设置的沙堤后面,登陆艇还没有来得及退回去,没有被炮火摧毁的火力点就冒出了火舌,日军的“歪把子”机枪咆哮了起来。枪声中,还夹杂着掷弹筒与轻型迫击炮发射时发出的声响。

数艘第11舰队的驱逐舰立即靠近了海岸线,开始为登陆部队提供直接炮火支援。

相对而言,驱逐舰的炮击非常准确,暴露了的日军火力点很快就遭到了炮击。

同时,正在向纵深阵地延伸的炮火也拉了回来,在陆战队炮兵引导员的指挥下,舰队炮火开始轰击登陆场附近的日军阵地。

战斗打得很艰难,防御这段海滩的日军不是一个团,而是一个师团!

在不到五公里长的防线上,竟然部署了一个师团,超过两万人的部队。显然,日军守备部队的判断相当准确,似乎早就知道陆战队将在这里上岸一样。

幸运的是,日军几乎没有重型武器,更严重缺乏大口径火炮。

日本本土守备部队都属于日本陆军。如果说日本海军达到了二流海军的水平,那么日本陆军连三流陆军都算不上。

与绝大部分国家的陆军相比,日本陆军还停留在“刺刀与步枪”的阶段。

因此,日本陆军善于在地形复杂的地区作战,比如在棉兰老岛的丛林里面。在这些地方,重武器往往派不上用场,士兵用得最多的就是步枪与刺刀。相反,在正规作战中,日本陆军几乎没有任何优势可言。

比如,当时帝国海军陆战队,一个陆战师有三个炮兵营,并且往往会得到一个独立炮兵团的加强。另外,每个陆战团至少有一个炮兵连,每个陆战营有一个炮兵排,每个陆战连有一个炮兵班。在不计算独立炮兵团的情况下,一个陆战师配备了大大小小六百八十多门火炮与迫击炮,其中口径在一百毫米以上的重炮有二百四十门左右。

相对而言,日本陆军师团的火炮少得可怜。即便是甲类师团,也仅仅只有一百八十门火炮,其中大口径火炮不会超过六十门。乙类师团的火炮不到一百门,丙类师团甚至没有火炮,只有掷弹筒与轻型迫击炮。

决定战斗胜负的不是兵力,而是火力。

十一点半,第二批登陆部队上岸。此时第一批上岸的陆战队已经占领了日军的海滩防御阵地,正在向内地推进。因为日军的抵抗比较顽强,陆少丰没有急着把工程部队派上去,准备第三批上岸的仍然是战斗部队。

此时,东北海面上。

收到第五大队提供的目标坐标之后,第12舰队的两艘主力舰与两艘巡洋舰立即开火。

炮击的效果如何,白佑彬并不清楚,至少在第五大队发回炮击报告之前,他不会知道。当然,他也不需要知道。遮断炮击本来就是朝看不见的敌人开火,如果能够看见敌人,那就是直接炮火打击了。

当然,对舰队官兵来说,这类战斗的压力并不是很大。

也许,最疲惫的就数那些炮手了!

第20章 冤家路窄第19章 实战练兵第14章 群策群力第59章 迎头痛击第1章 掐敌咽喉第30章 运气因素第20章 炮击乐章第34章 以命相搏第22章 临危而退第34章 醉翁之意第28章 实力暴增第1章 借题发挥第10章 敌军动态第5章 动态发展第30章 争先抢前第17章 以攻代守第25章 摸黑前进第25章 打打谈谈第15章 真真假假第41章 大梦初醒第22章 临危而退第32章 绝地反击第10章 走马上任第37章 天罗地网第7章 弹如雨下第28章 血债血尝第24章 警告在先第26章 骨牌效应第21章 回归大海第34章 悻悻而归第39章 得意忘形第6章 弃车保帅第39章 苟延残喘第39章 苟延残喘第60章 第一要素第26章 以战促和第1章 四两千斤第5章 重担压肩第31章 攻占虎穴第13章 偷梁换柱第2章 正面缺失第21章 敌后包抄第29章 最后通牒第15章 野心膨胀第15章 刺刀见血第2章 闭门会议第45章 俄国战败第25章 主动伏击第6章 谈婚论嫁第21章 关门打狗第21章 敌后包抄第2章 步步紧逼第36章 指挥角力第41章 宝贵教训第28章 实力暴增第8章 哥们情谊第59章 谢幕演出第21章 见死不救第29章 果敢遇袭第50章 智者千虑第18章 绝对优势第18章 炫耀实力第9章 遭遇之战第1章 专业旗舰第18章 初为人父第18章 战役打响第42章 顺理成章第57章 全速追击第4章 躲避风头第25章 主动伏击第21章 果断出拳第42章 顺理成章第12章 奋起直追第18章 烫手美差第17章 兵力调整第17章 狼入羊群第2章 文化割裂第26章 江南之行第34章 以命相搏第17章 超级礼物第23章 有始有终第57章 骁勇战将第24章 明确表态第20章 盲目追击第9章 直击心脏第5章 十年规划第21章 回归大海第9章 主次颠倒第37章 海龙发威第41章 大梦初醒第19章 及时情报第37章 关键砝码第8章 海军癌症第28章 杞人忧天第10章 为人精明第27章 以儆效尤第39章 迎头痛击第13章 败将言勇第39章 实验田地第16章 三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