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战略合作

搭乘海军的定期渡轮回到舟山的时候,已经是半夜了。

让白佑彬没有想到的是,陈锦宽元帅的副官小李正在码头上等着他,而且看样子已经等了一段时间了。

“元帅的身体还好吧?”上车后,白佑彬首先询问了陈锦宽的健康情况。

“比前段时间好多了。”小李很是礼貌的笑了笑,“特别是最近这段时间,连续打了好几个胜仗,元帅的心情非常好,还让医生担心元帅会不会因为兴奋过度而病倒呢。”

白佑彬笑着摇了摇头。

打了败仗,陈锦宽是寝食难安,打了胜仗则是兴奋过度。

“另外,扇岛海战之后,元帅还跟参谋长提到过你。”

“我?”

小李点了点头,说道:“我也只是偶尔听到的。元帅说第12舰队的表现很出人意料,虽然损失也不小,但是获得了关键胜利。”

“参谋长的意思呢?”

迟疑了一下,小李耸了耸肩膀,说道:“参谋长是什么意思我不清楚,只是元帅觉得你的表现很出色。上个月,还让我把你的嘉奖令寄给了首辅,好像是为你申请的帝国议政院荣誉勋章。如果一切顺利,这几天就会有结果了。”

“帝国议政院荣誉勋章”是由帝国议政院战争委员会向海陆两军军人颁发地荣誉勋章。也是帝国军人能够获得地第二好地荣誉勋章,其价值仅次于“帝国皇室荣誉勋章”。因为审批权不在海军。而且现在处于战争时期。所以要先由内阁首辅批准。然后再交给议政院战争委员会审批。

这个消息让白佑彬有点喜出望外。

作为军人。能够拿到“帝国议政院荣誉勋章”。那不仅仅是光宗耀祖地事情,还是其身份与地位地象征。可以说。几乎每一个海军世家的创始人都得到过“帝国议政院荣誉勋章”。当然不仅仅只得到过这一种勋章。

不说别地,陈锦宽地家族就有二十多人获得过这种勋章。陈锦宽也是其中之一。

不多时。轿车就来到了元帅官邸外。

“好像参谋长也来了。”小李一边说着。一边朝停在大门另外一边地那辆轿车指了一下。

白佑彬也认了出来,那正是卫延年的座架。

书房内的气氛有点紧张。陈锦宽与卫延年正在低声聊着什么。见到白佑彬进来,两人都朝他点了点头,随即陈锦宽就示意白佑彬自己照顾自己。

等小李出去后,白佑彬去倒上了一杯咖啡,然后在卫延年对面的沙发上坐了下来。

“元帅……”

陈锦宽压了压手。“你的事等下再说。我们正在等消息。”

“现在那边差不多天黑了。”卫延年看了眼手表,“如果不出所料,几个小时之内就会有消息。”

白佑彬立即看了眼挂在墙上的时钟。已经快凌晨三点了,难道卫延年说的“那边”指地是北大西洋,或者西欧战场?

“看来,我们还得耐心的等一会。”陈锦宽长出了口气,对白佑彬说道,“我们在等德国海军的消息。”

“德国海军?”白佑彬端起了咖啡杯,掩饰住了惊讶的神色。

陈锦宽点了点头,又长出了口气。

“情况是这样的……”

接下来。卫延年代替陈锦宽大致介绍了一下情况。

萧鼎昆首辅宣布加强对日战略封锁。并且对输入日本地粮食与药品加以了更加严格的“限额”之后,美国与英国的态度出现了重大转变。当时,英国就提出,要派遣舰队进入太平洋,为前往日本的英国商船护航。

显然,护航只是个幌子。英国的目的是要牵制帝国海军。

当时,陈锦宽就让帝国驻德大使馆海军武官与德国海军司令雷德尔元帅进行了接触,传达了希望获得德国支持的意思。

说白了,就是让德国海军设法牵制住英国海军,为帝国海军争取到击败日本的时间。

随后,萧鼎昆又以帝国战时首脑的身份向德国元首提出,德国必须要尽量缠住英国海军,阻止英国舰队进入太平洋。交换条件是,在打通了苏伊士运河之后。帝国将全力为德国提供重要的战略资源。

经过磋商之后。德国最终答应了帝国地“请求”。

其实,当时德国海军并不愿意这么急着挑战英国本土舰队。因为“俾斯麦”号战列舰将在八月份完工,二号舰“提尔皮茨”号也将在明年三月份完工。算上训练时间,“俾斯麦”号在明年上半年就能参战,“提尔皮茨”号也最迟在明年下半年能够具备战斗力。因此,德国海军计划在明年下半年杀出波罗地海,挑战英国本土舰队。

此时,德国海军只有几艘算不上主力舰的战舰对英国海军有一定威胁。

这其中,最强大的莫过于“沙恩霍斯特”号与“格奈森瑙”号这一对姊妹舰。虽然两艘战舰都是按照战列舰的标准设计的,排水量也超过了三万吨,但是只配备了二百八十毫米(应该是二百八十三毫米),即十一英寸口径的主炮,因此两舰最多只能算是战列巡洋舰,而不是战列舰。

实际上,这两艘战舰与帝国地“长江”级战列舰很有渊源。

战后,作为《华盛顿海军军备条约》的签署国,德国与法国一样,获得了用新式战舰替换老式战舰的权力。也就是说,德国可以在条约规定的期限内,建造数艘在条约规定范围内的主力舰替换老旧的无畏舰。

问题是,战后爆发的全球性经济危机不但摧毁了德国海军的梦想,还让德国海军的经费捉襟见肘,难以为继。当时,德国是欧洲遭受经济危机影响最严重地国家,而德国又是传统地大陆型强国。从现实来看,德国首先要考虑的肯定是法国与俄罗斯地威胁,而不是来自英国海军的威胁。如此一来,德国有限的军费只能投入陆军建设,海军被放到了次要的位置上,甚至是可有可无的位置上。

随着越来越多的前无畏舰与无畏舰退役,德国海军出现了力量真空。

当时,德国首先建造了三艘“德意志”级袖珍战列舰,说白了,就是打着战列舰旗号,连战列巡洋舰都比不上,只是比装甲巡洋舰强大一些的装甲舰。当然,其性能也是乏善可陈,没有多大的实际价值。

后来,随着法国开工建造“敦刻尔克”级战列舰,德国海军不能再等待了。

说来也怪,德国海军的首要敌人是英国海军,而不是法国海可是,德国海军一直将法国海军当作了假想敌,几乎所有战舰的性能都针对法国海军,而不是英国海军。大概是德国知道无法打造出一支能够与英国海军抗衡的舰队,才挑选了一个较弱的对手,从而降低了战舰的技术性能要求。

因为十多年没有建造过主力舰,而且德国一直严重缺乏建造大型战舰的经验与技术,所以从一开始,德国就向帝国提出了援助要求,希望帝国帮助德国完成新式主力舰的设计工作。正好,当时帝国正在准备建造“长江”级战列舰。

本着两国间“同志加兄弟”的友谊,帝国向德国无私的提供了“长江”级的大部分设计图纸,甚至答应向德国转让一些关键技术。当然,绝不是所有的关键技术。不说别的,战列舰主炮,高压锅炉,先进的蒸汽轮机,这些技术根本不能向任何国家,即便是感情再深厚的同盟国转让。

拿到设计图之后,德国海军并不甘心建造德国版的“长江”级战列舰,因此委托德国的船舶工程师对设计加以改进,希望能够超越“长江”级战列舰。结果,画虎不成反类猫。以德国当时的主力舰设计能力,根本不可能超越,改动设计图纸的直接后果是,让德国版的“长江”级战列舰性能大减!

比如,当时德国的锅炉与蒸汽轮机的性能远不如帝国,结果战舰的动力设备占用了更多的空间,以及更大的排水量。另外,“长江”级是标准的四轴四浆推进,而德国的工程师则将其改成了拥有德国传统的三轴三浆设计。

最大问题是,当时德国自主研制的十五英寸舰炮根本无法更上建造进度。

搞到最后,德国海军不得不在这种排水量超过三万吨的主力舰上配备十一英寸的舰炮,典型的“大舰小炮”。

大概正是如此,德国海军才在这两艘战舰还未开工建造的时候就着手研制更大的战列舰,即“俾斯麦”级战列舰。而“俾斯麦”级的排水量超过了五万吨,却只装备了八门十五英寸舰炮。同一时期,帝国“皇帝”级战列舰的排水量只有四万多吨,却装备了九门四百毫米主炮。另外,“皇帝”级在速度,防护,乃至舰体设计方面都远远超过了“俾斯麦”级,其战斗力比“俾斯麦”级高出了至少百分之三十。

显然,德国的战舰建造能力与帝国的差距不是一般的小。

只是,“沙恩霍斯特”号与“格奈森瑙”号仍然被英国海军当作眼中钉,肉中刺。这两艘战舰的一举一动都牵扯着英国海军那根紧张的神经。

第17章 各怀鬼胎第56章 蚂蚁噬象第47章 主动做饵第34章 远方来讯第9章 遭遇之战第32章 丧钟齐鸣第37章 战云密布第33章 迫敌决战第68章 疑惑不解第15章 谨慎为先第24章 见好就收第34章 远方来讯第6章 帝国首辅第18章 怒海追踪第22章 临危而退第45章 巨舰末路第32章 小打小闹第58章 优柔寡断第38章 护航行动第8章 巨舰逞威第2章 步步紧逼第29章 胜利到来第18章 战斗到底第8章 分秒必争第19章 穷途末路第47章 解开心结第46章 一军二帅第64章 继续前进第13章 败将言勇第66章 善后工作第24章 司令职责第50章 紧急维修第41章 头阵落败第17章 无畏雷击第50章 伤痕累累第1章 欲盖弥彰第2章 正面缺失第55章 鸣金收兵第43章 默契无间第26章 江南之行第14章 决死胆量第7章 惨重损失第11章 偷袭专家第23章 满载而归第29章 火速回国第5章 电子干扰第16章 困难重重第6章 一锤定音第24章 择机而战第42章 战场转移第13章 舰队家底第2章 两手准备第40章 和平条约第20章 穷途末路第24章 择机而战第28章 驱逐杀手第23章 全身而退第39章 绝密计划第39章 苟延残喘第9章 争取主动第38章 突然遭遇第23章 惨烈代价第43章 最后死战第58章 拼光拼尽第15章 主力破交第12章 自私代价第29章 特殊任务第66章 善后工作第20章 只欠敌人第32章 战争难民第40章 和平条约第32章 全速拦截第22章 主力战线第41章 战略天平第2章 闭门会议第24章 海上堡垒第6章 前期准备第23章 熟人见面第40章 猎与被猎第6章 先海后陆第3章 孤岛之行第20章 关键技术第36章 心存不满第19章 毫厘不差第32章 前途艰辛第32章 绝地反击第2章 四重密码第22章 最大担忧第11章 兵不刃血第19章 趁胜追击第14章 秘密动员第26章 背水一战第38章 新年新相第37章 海龙发威第31章 疯狂对轰第21章 意外来客第27章 临时变阵第54章 擒贼擒王第17章 祸福相依第67章 别有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