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重拳出击

如白佑彬所担心的一样,杨定方遇到的最大麻烦就是+T体系。

作为一名按照“传统渠道”晋升上来的海军中将(在正式升任第四舰队司令官的时候,杨定方就晋升为海军中将),杨定方算得上是白佑彬手下为数不多的几个“传统型将领”之一了。当然,这并不表示杨定方的能力很平庸。

自从与白佑彬合作之后,杨定方的能力就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加上他的年纪并不大,且在此之前仅仅是战列舰上的大副(在“东海”号编入了第62舰队,随同白佑彬一同征战南大西洋,对付Z舰队的时候,杨定方才正式升任为“东海”号的舰长,而在此之前他只是“东海”号上的大副),实战经验并不丰富,没有完全形成自己的指挥风格,所以他受到了白佑彬很大的影响,其指挥风格也自然与白佑彬等一批少壮派军官非常相似。当然,从年纪上讲,杨定方也是不折不扣的少壮派将领。

论个人能力,杨定方绝对算得上是白佑彬手下的头号战将。

不说别的,在白佑彬带过的这么多军官中,杨定方是第一个爬上舰队司令官位置的,而且在白佑彬离开了第四舰队之后,他单独肩负起了北大西洋上的作战行动,且表现非常出色,没有给敌人任何机会。

问题是,现在杨定方已经有了自己的指挥风格。

他没有参加将官培训,也就没有系统的学习新的指挥体系,更不可能认识到新的指挥体系带来的好处。

在此情况下,要他现学现卖,确实有点难度。

比如,白佑彬在“黄岩岛”号巡洋舰上坐镇指挥,杨定方就要肩负起指挥第四舰队,以及其他四支破交舰队的职责。虽然白佑彬改变了指挥体系,让秦孝东与莫怀成等人直接听从他的命令,但是杨定方作为几位舰队指挥官中的最高级将领,他肯定要负责协调几支舰队的行动。

如此一来,他的职责就与白佑彬的重叠了。

反正。类似地麻烦很多。

在收到命令之后。杨定方遇到了一个很大地难题。即由谁来指挥重新编组之后地四支特混编队。

按照新地编组方式。第四舰队地四艘战列舰将分别编入到四支破交舰队中去。

除了杨定方之外。四艘战列舰地舰长都是上校军衔。而四支破交舰队地指挥官中。秦孝东是三级中将。莫怀成是一级少将。另外二人都是准将。按照军衔标准。就应该由四名破交舰队指挥官负责指挥四支特混编队。可是。按照职务标准。四艘战列舰地舰长有更高地指挥权限。

当然。杨定方并不反对让破交舰队指挥官来指挥作战行动。

毕竟。这是一次名副其实地破交行动。秦孝东与莫怀成等人都是帝国海军最优秀地破交舰队指挥官。能力非常出众。且非常熟悉破交战术。问题是。他们四人之前都在太平洋上活动。没有在北大西洋上执行破交作战任务地经验。相反。第四舰队一直在北大西洋上活动。即便是资历最浅地舰长也在这边呆了近一年地时间。执行过数次任务。

显然,第四舰队的舰长更熟悉北大西洋上的情况,也更熟悉此次作战的对手。

这里不得不说,白佑彬也有所忽略。

如果白佑彬在安排任务时考虑到了这个细节问题,就应该以最高司令官的身份做出明确的安排。按照通常情况,应该是破交舰队指挥官担任特混编队的指挥官,而第四舰队的舰长担任特混编队的参谋长,负责协助破交舰队指挥官。

问题是,白佑彬并没有做出这个安排,而是把问题丢给了杨定方。

这就出现了新的问题,杨定方只是第四舰队司令官,而破交舰队在编制上隶属于战区司令部,并且由远洋作战司令部直接指挥,也就是说,秦孝东他们的上级是白佑彬与谢昶伦,而不是杨定方。

按照帝国海军的军规,杨定方是无权直接向秦孝东等人下达命令的。

值得庆幸的是,参与此次行动的四支作战舰队之前都隶属于西太平洋战区与北大西洋战区,秦孝东与莫怀成又是白佑彬的老搭档了,而另外二位指挥官与白佑彬的关系都不错,之前也参加过白佑彬指挥的作战行动。当白佑彬把前线指挥权丢给了杨定方的时候,杨定方实际上就负责执行白佑彬的命令,因此另外四位指挥官并没有与杨定方对着干。

设想一下,如果当时有来自南方战区的破交舰队,或者是有一二个指挥官与白佑彬的关系并不是很好,问题肯定会相当严重。

更重要的是,杨定方不是那种把命令看得一

的人。

跟着白佑彬,杨定方学得最多的就是临机应变。

结果,在收到命令之后,杨定方立即联系了秦孝东等人,随即对第四舰队的所有战舰进行了分配,他所在的“安徽”号战列舰,以及四艘巡洋舰与四艘驱逐舰编入了由秦孝东指挥的“云飞扬”号破交舰队,重组为“安徽”号特混编队。战术指挥由秦孝东直接负责,而杨定方则担负起了四支特混舰队的协调工作。

可以说,这就是经验。

如果没有丰富的经验,杨定方肯定无法在很短的时间内做出如此细致,且符合实际情况的安排。

当然,重新编组也是一件麻烦事。

到二十五日傍晚的时候,四支特混编队才陆续就位。

到此,白佑彬率领的这支作战力量的指挥体系完全按照破交作战的要求进行了彻底的变更。

“安徽”号特混编队中,“安徽”号战列舰与“云飞扬”号、“戚祖辉”号、“直布罗陀”号、“开普敦”号大型巡洋舰组成了主力战队,“眼镜蛇”号、“蝮蛇”号、“金环蛇”号、“海鹰”号、“豹鲨”号与“狗鲨”号组成了次主力战队,“扎陵湖”号、“鄂陵湖”号、“呼伦湖”号与“贝加尔湖”号组成了巡洋舰战队,“鹿铃”号、“子菜”号、“芦藜”号、“雏菊”号组成了驱逐舰战队。

“黑龙江”号特混编队中,“黑龙江”号战列舰与“危光炀”号、“柯寿贤”号、“古里”号、“关岛”号大型巡洋舰组成了主力战队,“五步蛇”号、“竹叶青”号、“赤链蛇”号、“灰鲨”号、“白鳍鲨”号与“巨齿鲨”号组成了次主力战队,“兴凯湖”号、“高邮湖”号、“洪泽湖”号与“微山湖”号组成了巡洋舰战队,“春菊”号、“太阳菊”号、“水杨柳”号与“羽花”号组成了驱逐舰战队。

“江西”号特混编队中,“江西”号战列舰与“范辛平”号、“孟定康”号、“泗水”号、“亚丁”号大型巡洋舰组成了主力战队,“虎斑蛇”号、“>与“灰鲨”号组成了次主力战队,“库叶岛”号、“台湾岛”号、“海南岛”号与“琉球岛”号组成了巡洋舰战队,“金雀花”号、“游龙草”号、“芭蕉花”号与“斗花”号组成了驱逐舰战队。

“云南”号特混编队中,“云南”号战列舰与“杨达坤”号、“姜誉闻”号,“马耳他”号、“海豹”号组成了主力战队,“棘皮蛇”号、“虎蛇”号、“箭齿鲨”号、“虎鲨”号、“剑吻鲨”号与“短吻鲨”号组成了次主力战队,“崇明岛”号、“济州岛”号、“吕宋岛”号与“棉兰老岛”号组成了巡洋舰战队,“树花”号、“帝王花”号、“木百合”号与“龙眼花”号组成了驱逐舰战队。

即便不计算留在后勤保障舰队里的“护航”战舰,参加此次破交作战行动的战舰总数都达到了七十六艘之多,其中战列舰四艘,配备了三百毫米舰炮的大型巡洋舰十六艘,配备了二百四十毫米舰炮的大型巡洋舰二十四艘,巡洋舰十六艘,驱逐舰十六艘。

从这些战舰的配制来看,帝国海军已经非常重视北大西洋上的作战行动了。

不说别的,除了临时将“海豹”号破交舰队里的二艘大型巡洋舰抽调了过来之外,从太平洋战场上赶来的二支破交舰队的编制都是最强大的,即便是北大西洋战区的二支破交舰队也都得到了加强,都获得了“海军上将”级大型巡洋舰,编制也达到了十艘之多。

按照当时获得的情报,美军最多出动二十来艘大型巡洋舰,以及不超过四十艘的其他战舰为船队提供保护。如此一来,白佑彬不但在兵力上占了优势,更是在战舰的战斗力方面占了绝对优势。

甚至可以说,即便没有第四舰队参与,四支破交舰队都足以打垮美军的护航舰队。

现在,白佑彬集中了几乎全部力量去对付美军护航舰队与运输船队,无疑是用铁锤敲鸡蛋。

在此情况下,如果杨定方与秦孝东等人还不能交上一份完满的答卷,就有点说不过去了。当然,最关键的仍然是指挥协调工作,随着兵力增加,协调的难度也随之增加。这不但是在考验杨定方的能力,也是在考验其他几位指挥官的能力。

只要解决好了协调方面的问题,白佑彬完全可以在“黄岩岛”号巡洋舰上睡大觉

第60章 趁机拣漏第44章 舰队司令第21章 海军结症第12章 绕来绕去第12章 腹背受敌第15章 悔之晚矣第41章 环环相扣第10章 守株待兔第55章 歼灭战斗第17章 将计就计第1章 掐敌咽喉第24章 司令职责第34章 评估报告第31章 疯狂对轰第2章 超大手笔第6章 积极进取第42章 临时避难第48章 无果之战第33章 主力决战第39章 巨蟒吞象第55章 鸣金收兵第51章 神奇电报第64章 继续前进第41章 指东打西第61章 以多打少第35章 诱敌出战第4章 战局分析第18章 绝对优势第49章 毫无悬念第39章 情势不明第40章 全面突击第28章 逼敌就范第45章 蛇形航线第16章 兄弟感情第35章 德军将领第9章 关键失误第44章 军人归宿第3章 替人出头第26章 大戏上演第21章 敌后包抄第19章 毫厘不差第20章 盲目追击第2章 正面缺失第32章 转移重点第45章 宝贵经验第34章 醉翁之意第16章 重量对手第29章 势均力敌第21章 交错编队第16章 伤愈归队第19章 料敌如神第3章 血与烈火第28章 义无返顾第51章 指挥换人第22章 敌人现身第41章 宝贵教训第38章 嗜血狂鲨第4章 元帅到访第20章 盲目追击第3章 人事调整第3章 快人快语第51章 斗勇斗狠第45章 直捣龙潭第8章 分秒必争第10章 走马上任第49章 狐狸转身第5章 技术转让第32章 绝地反击第10章 公费旅行第21章 绝杀敌酋第28章 血债血尝第46章 进退两难第10章 战场迷雾第46章 进退两难第2章 悼念战友第9章 直击心脏第30章 崭新任务第46章 利益冲突第5章 十年规划第29章 开胃小菜第28章 驱逐杀手第22章 炮轰港口第2章 悼念战友第16章 未战先败第26章 意料之中第25章 最后起航第6章 全面动员第18章 打与不打第19章 不为所动第5章 十年规划第22章 唯一任务第68章 疑惑不解第7章 走马上任第49章 于公于私第40章 无路可退第6章 谈婚论嫁第26章 蹲点守候第15章 真真假假第37章 海龙发威第9章 战局突变